專利名稱: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涉及全地形車上用的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全地形車用減震器均為彈簧加液壓阻尼正置減震器,這種減震器在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減震器的使用壽命短,駕乘感覺不舒服。
液壓阻尼正置減震器鋼體上端是封閉的,而閥門上留有小孔,當車輛行駛在凸起的路面受到沖擊時,缸筒向上移動,活塞在內缸筒里相對向下移動,此時,活塞閥門被沖開向上,內缸筒腔內活塞下側的油就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側,同時這一部分油也通過底部閥門上的小孔流入內、外缸筒之間的油腔內,這樣就衰減了凹凸路面對車輛的沖擊負荷;而當車輪越過凸起地面向下落時,缸筒也會受懸架彈簧的作用力跟著往下運動,活塞就會相對于缸筒向上移動,當活塞向上移動時,油沖開底部的閥門流向內缸筒,同時內缸筒活塞上側的油經油塞閥門上的小孔流向下側。此時,當油液流過小孔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阻力,這樣就產生了阻尼作用,起到了減震的目的。
但是該類型的彈簧加液壓阻尼正置減震器有如下缺點1、熱交換性能差在阻尼作用的同時產生大量的熱能,并通過液壓油傳遞到內腔,致使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密封件易受損導致減振性能下降,使用壽命縮短。
2、減震器補償性能差當車輛越過凸起路面往下落時,在彈簧反彈的作用下易對懸架產生沖擊,對反彈力的緩沖性能差,即補償性能差,嚴重的會導致懸架擊穿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上端懸架支撐與車體相連接,下端活塞桿組件與懸掛系統相連接;在貯油筒內通過浮動活塞組件將貯氣部位內氮氣和貯油部位內減震器油分隔開來;活塞閥總成、緩沖彈簧及導向密封總成通過減震器油產生液壓阻尼;采用彈簧導套和吊環端蓋保護活塞桿組件;上、下彈簧座用來支撐懸架彈簧,從而實現減震。
一種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連接車體的上端懸架支撐(1)與貯油筒組件(2)焊接連接,下端活塞桿組件(15)連接懸掛系統;貯氣部位(3)內氮氣存儲在貯油筒組件(2)內部;浮動活塞組件(4)位于貯氣部位(3)和貯油部位(5)之間;活塞閥總成(8)、緩沖彈簧(9)和導向密封總成(10)位于貯油部位(5)內減震器油下方;頂蓋(1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底部相連接;彈簧導套(12)上端連接在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下部,下端連接在下彈簧座(13);懸架彈簧(7)位于上彈簧座(6)和下彈簧座(13)之間;吊環端蓋(14)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底部兩側。
本實用新型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為單筒倒置式減震器,活塞桿組件位于貯油筒組件的下部,介質油、氣在上部。現在,對其結構說明如下懸架支撐通過螺栓、螺母連接件安裝在車架上,懸架支撐內嵌裝有防塵封、滑動軸承和襯套,襯套可在滑動軸承上轉動,滑動軸承安裝在襯套和懸架支撐內壁之間。當減震器伸長、壓縮時,懸架支撐可作一定的轉動。浮動活塞組件位于貯油筒內壁上端,浮動活塞組件由浮動活塞、密封圈、壓縮閥座三者組成,其中,浮動活塞位于減震器油和氮氣介質之間,對油、氣介質起分離作用,它可在貯油筒內作上、下浮動運動,浮動活塞外壁與貯油筒內壁緊密接觸;密封圈安裝在浮動活塞中部;壓縮閥座安裝在貯油筒內上部的內凸臺上,對浮動活塞起限位作用,壓縮閥座上有小孔,油可流入,以便頂起浮動活塞,當油回流時,則緩慢通過壓縮閥座小孔回流,起減震作用。
活塞閥總成位于貯油筒內貯油部位下部,活塞閥總成由活塞、復原閥限位器、流通閥限位器、閥片、活塞環和螺母組成,它們都安裝在活塞桿上,活塞閥總成和活塞桿一起在貯油筒內壁中作上、下往復運動,活塞上有小孔,油可流入和流出,閥片是一些相互重疊的圓薄片,可控制通過活塞上小孔的油的流量,從而控制阻尼力的大小。
導向密封總成位于貯油筒底部,它由導向座、油封和油封限位墊組成,導向座和油封都安裝在活塞桿上。導向座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油封壓裝在導向座上;油封限位墊也安裝在導向座上,對油封作限位,以防止油封在活塞桿上作軸向位移。
緩沖彈簧也套裝在貯油筒內的活塞桿上,其上端頂著流通閥限位器,下端頂著油封限位墊,緩沖彈簧可沿活塞桿作軸向位移,以起緩沖作用。
上彈簧座定位于貯油筒中部外壁上,下彈簧座卡裝在活塞桿組件上端活塞桿端蓋上,懸架彈簧上端外徑小,頂著上彈簧座,下端外徑大,頂著下彈簧座,懸架彈簧套裝在貯油筒外壁和彈簧導套外壁,懸架彈簧可在它們上面作伸縮運動。
彈簧導套和吊環端蓋用來保護活塞桿組件不受灰塵、雨水、異物的侵蝕和傷害。彈簧導套上端與貯油筒下部外壁相連接,彈簧導套下端與下彈簧座相連接;吊環端蓋有兩塊,位于活塞桿組件的活塞桿支撐兩側。
貯油筒組件由下端蓋,即頂蓋、貯油筒和上端蓋組成,上端蓋與貯油筒通過氬弧焊焊接相連接,頂蓋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上端蓋通過氬弧焊與懸架支撐焊接相連接。
活塞桿組件由活塞桿、活塞桿端蓋和活塞桿支撐組成。活塞桿支撐和活塞桿、活塞桿端蓋相連接,活塞桿支撐直接連接在全地形車的A臂上,作往復運動。
本實用新型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的優點如下1、由于貯油筒的貯氣部位充有氮氣,使減震器補償性能更好,懸架在任何工作狀態時,性能依然穩定。
2、由于貯油筒組件為單筒,這種單筒減震器熱交換性能更好,密封件不易受損,減震器使用壽命更長。
3、內腔充有氮氣后形成氣墊,緩沖時加上阻尼力,彈簧彈力就更顯柔和,緩沖性能更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總裝示意圖。
圖2懸架支撐(1)結構示意圖。
圖3浮動活塞組件(4)結構示意圖。
圖4活塞閥總成(8)結構示意圖。
圖5導向密封總成(10)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中(1)為懸架支撐,(2)為貯油筒組件,(3)為貯氣部位,(4)為浮動活塞組件,(5)為貯油部位,(6)為上彈簧座,(7)為懸架彈簧,(8)為活塞閥總成,(9)為緩沖彈簧,(10)為導向密封總成,(11)為頂蓋,(12)為彈簧導套,(13)為下彈簧座,(14)為吊環端蓋,(15)為活塞桿組件。
懸架支撐(1)的中空軸孔內,插入有一根螺栓,螺栓的兩端安裝在全地形車的車架上,螺栓兩端分別用螺母緊固在車架上。
參見圖2圖2中(16)為防塵封,(17)為襯套,(18)為滑動軸承。防塵封(16)嵌裝在懸架支撐(1)內,防塵封(16)實際上是一個端面防塵圓蓋,懸架支撐(1)內還裝有滑動軸承(18)和襯套(17),襯套(17)可在滑動軸承(18)上轉動,并可有零點幾毫米的輕度軸向攛動,滑動軸承(18)安裝在襯套(17)和懸架支撐(1)內壁之間,滑動軸承(18)通過過盈配合壓裝在懸架支撐(1)內壁上。
懸架支撐(1)一側外圓與貯油筒組件(2)的上端蓋之間采用性能和外觀質量較好的氬弧焊接相連接。
如圖1所示,貯油筒組件(2)由頂蓋(11)(即下端蓋)、貯油筒和上端蓋三者組成,上端蓋與貯油筒之間通過氬弧焊接相連接,頂蓋(1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
貯油筒為圓柱形薄壁筒,貯油筒上部腔體內壁內為貯氣部位(3),內貯氮氣,貯油筒下部腔體內壁內為貯油部位(5),內貯減震器油,在貯氣部位(3)和貯油部位(5)之間的貯油筒內壁內安裝有浮動活塞組件(4)。
參見圖3,浮動活塞組件(4)由浮動活塞(19)、密封圈(20)和壓縮閥座(21)組成。密封圈(20)安裝在浮動活塞(19)外徑的中部,浮動活塞(19)位于貯氣部位(3)的氮氣和貯油部位(5)的減震器油之間,對這兩種介質起分離作用,可在兩者間作浮動運動,浮動活塞(19)的外壁與貯油筒內壁緊密相接觸;壓縮閥座(21)固定安裝在貯油筒中上部的向內的凸臺上,向內的凸臺共有8個,均勻分布在貯氣筒的圓周上,壓縮閥座(21)的位置固定不動,對浮動活塞(19)起限位作用,壓縮閥座(21)上有小孔,減震器油可由壓縮閥座(21)上的小孔流入,以便頂起浮動活塞(19),當減震器油回流時,通過壓縮閥座(21)上的小孔緩慢回流,起減震作用。
參見圖4,活塞閥總成(8)位于貯油筒內貯油部位(5)內減震器油下方,活塞閥總成(8)由活塞(26)、復原閥限位器(24)、流通閥限位器(28)、閥片(23)、閥片(27)、活塞環(25)和螺母(22)組成,上述零件都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活塞閥總成(8)和活塞桿一起在貯油筒內壁中作上、下往復運動,活塞(26)上有小孔,減震器油可從活塞(26)的小孔流入和流出,閥片(23)有9片,位于復原閥限位器(24)和活塞(26)之間;閥片(27)有3片,位于流通閥限位器(28)和活塞(26)之間,這些閥片都是一些相互重疊的圓薄片,可以控制通過活塞(26)上小孔的減震器油的流量,從而可控制阻尼力的大小;在復原閥限位器(24)向上部,套裝有螺母(22)以固定活塞桿上的整個活塞閥總成(8)。
參見圖5,導向密封總成(10)位于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底部,它由導向座(31)、油封(30)和油封限位墊(29)組成,導向座(31)和油封(30)都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導向座(3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油封(30)壓裝在導向座(31)上;油封限位墊(29)也安裝在導向座(31)上,油封限位墊(29)對油封(30)作限位,以防止油封(30)在活塞桿上作軸向位移。
緩沖彈簧(9)也套裝在貯油筒內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其上端頂著流通閥限位器(28),下端頂著油封限位墊(29),緩沖彈簧(9)可沿著活塞桿在流通閥限位器(28)和油封限位墊(29)之間作軸向位移,以便起到緩沖作用。
上彈簧座(6)定位于貯油筒中部外壁上,下彈簧座(13)卡裝在活塞桿組件(15)活塞桿端蓋上;懸架彈簧(7)上端外徑小,頂著上彈簧座(6),下端外徑大,頂著下彈簧座(13),懸架彈簧(7)套裝在貯油筒外壁和彈簧導套(12)外壁上,懸架彈簧(7)可在它們的外壁上面作伸縮運動。
彈簧導套(12)上端與貯油筒下部外壁相連接,彈簧導套(12)下端與下彈簧座(13)相連接;兩塊吊環端蓋(14)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支撐兩側上。
貯油筒組件(2)由頂蓋(11)(即下端蓋)、貯油筒和上端蓋組成,上端蓋與貯油筒通過氬弧焊焊接相連接,頂蓋(1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而上端蓋通過氬弧焊與懸架支撐(1)焊接相連接。
活塞桿組件由活塞桿、活塞桿端蓋和活塞桿支撐組成,活塞桿支撐和活塞桿、活塞桿端蓋相連接,活塞桿支撐直接連接在全地形車的A臂上,帶動活塞桿上套裝的一些零件一起作往復運動。
本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共有兩根,左、右對稱傾斜地安裝在全地形車的A臂和車體上。
權利要求1.一種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連接車體的上端懸架支撐(1)與貯油筒組件(2)焊接連接,下端活塞桿組件(15)連接懸掛系統;貯氣部位(3)內氮氣存儲在貯油筒組件(2)內部;浮動活塞組件(4)位于貯氣部位(3)和貯油部位(5)之間;活塞閥總成(8)、緩沖彈簧(9)和導向密封總成(10)位于貯油部位(5)內減震器油下方;頂蓋(1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底部相連接;彈簧導套(12)上端連接在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下部,下端連接在下彈簧座(13);懸架彈簧(7)位于上彈簧座(6)和下彈簧座(13)之間;吊環端蓋(14)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底部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懸架支撐(1)內嵌裝有防塵封(16),滑動軸承(18)安裝在襯套(17)和懸架支撐(1)內壁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浮動活塞組件(4)的壓縮閥座(21)固定安裝在貯油筒中上部向內的凸臺上,凸臺有8個,均勻分布在貯氣筒的圓周上;浮動活塞(19)位于貯氣部位(3)和貯油部位(5)之間;密封圈(20)安裝在浮動活塞(19)外徑中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活塞閥總成(8)由活塞(26)、復原閥限位器(24)、流通閥限位器(28)、閥片(23)、閥片(27)、活塞環(25)和螺母(22)組成,它們都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閥片(23)有9片,位于復原閥限位器(24)和活塞(26)之間,閥片(27)有3片,位于流通閥限位器(28)和活塞(26)之間,這些閥片是一些相互重疊的圓薄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導向密封總成(10)由導向座(31)、油封(30)和油封限位墊(29)組成,導向座(31)和油封(30)都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導向座(3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底部相連接;油封(30)壓裝在導向座(31)上;油封限位墊(29)也安裝在導向座(31)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緩沖彈簧(9)套裝在活塞桿組件(15)的活塞桿上,其上端頂著流通閥限位器(28),下端頂著油封限位墊(2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懸架彈簧(7)上端外徑小,頂在上彈簧座(6)上,下端外徑大,頂在下彈簧座(13)上;懸架彈簧(7)套裝在貯油筒外壁和彈簧導套(12)外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其特征是活塞桿組件(15)由活塞桿、活塞桿端蓋和活塞桿支撐組成,活塞桿支撐和活塞桿、活塞桿端蓋相連接。
專利摘要全地形車用油氣分離減震器,該減震器上端的懸架支撐(1)與車體相連接,下端活塞桿組件(15)與懸掛系統相連接;懸架支撐(1)與貯油筒組件(2)焊接連接;貯氣部位(3)內氮氣存儲在貯油筒組件(2)內部;浮動活塞組件(4)位于貯氣部位(3)和貯油部位(5)之間;活塞閥總成(8)、緩沖彈簧(9)和導向密封總成(10)位于貯油部位(5)內減震器油下方;頂蓋(11)通過螺紋與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底部相連接;彈簧導套(12)上端連接在貯油筒組件(2)的貯油筒下部,下端連接在下彈簧座(13);懸架彈簧(7)位于上彈簧座(6)和下彈簧座(13)之間;吊環端蓋(14)安裝在活塞桿組件(15)底部兩側。在貯油筒內貯氣部位(3)中充有氮氣,性能穩定;貯油筒為單筒,熱交換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16F9/06GK2886206SQ200620068800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8日
發明者高峰, 魯國慶, 曹暉 申請人:江蘇林海動力機械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