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
太陽能電池板是通過吸收太陽光,將太陽輻射能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或間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太陽能電池板一般固定在太陽能電池板夾上,但是現有的太陽能板架沒有角度調節功能。對此,對比文件201620075890.7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固定架,但是其只能對太陽能電池板進行豎向的調節,此外,其進行豎向調節時,需要克服太陽能電池板的重力,因此比較費力,且速度較慢,最后其沒有橫向的轉動調節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可以很方便快速的豎向和橫向調節太陽能電池板的傾斜角度,且方便省力。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固定裝置,包括安裝框,安裝框的上下側均成形有放置太陽能電池板的安置槽,安裝框的上下側均與半圓狀支桿固定相連;安裝框中部固定有豎桿;豎桿中部鉸接有安裝柱,豎桿與安裝柱的鉸接處為半圓狀支桿的圓心;安裝柱上成形有供半圓狀支桿穿過的第一通孔和與第一通孔垂直設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為長孔;半圓狀支桿上成形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均勻分布在半圓狀支桿上;第一螺栓穿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將半圓狀支桿固定;安裝柱通過軸承連接有固定座;安裝柱下部凸出成形有凸板,凸板上成形有與插銷配合的插銷孔,固定座上表面成形有若干與插銷配合的定位槽;安置槽兩端均成形有固定孔。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豎桿連接有橫向加強桿。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二通孔的長度大于相鄰第三通孔之間的距離。
附圖說明:
圖1為安裝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的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固定裝置,包括安裝框1,安裝框1的上下側均成形有放置太陽能電池板的安置槽2,安裝框1的上下側均與半圓狀支桿3固定相連;安裝框1中部固定有豎桿4;豎桿4中部鉸接有安裝柱5,豎桿4與安裝柱5的鉸接處為半圓狀支桿3的圓心,且優選為豎桿4的中點;安裝柱5上成形有供半圓狀支桿3穿過的第一通孔6和與第一通孔6垂直設置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為長孔;半圓狀支桿3上成形有若干第三通孔8,第三通孔8均勻分布在半圓狀支桿3上;第一螺栓9穿過第二通孔7和第三通孔8將半圓狀支桿3固定;安裝柱5通過軸承10連接有固定座11;安裝柱5下部凸出成形有凸板12,凸板12上成形有與插銷13配合的插銷孔14,固定座11上表面成形有若干與插銷13配合的定位槽15;安置槽2兩端均成形有固定孔16。
本實用新型調節豎向的角度時,只需要取出第一螺栓9,旋轉半圓狀支桿3即可。由于支撐點在豎桿4上,因此調整角度時快速且不費力。初步調整后,使用第一螺栓9穿過第二通孔7和第三通孔8,并沿第二通孔7進行微調,然后通過螺母將第一螺栓9固定。這樣可以精確的調節豎向角度。太陽板的橫向旋轉調節,只需要拔出插銷13,旋轉豎桿4,達到設定角度后插入插銷13與定位槽15固定即可。
豎桿4連接有橫向加強桿17。
第二通孔7的長度大于相鄰第三通孔8之間的距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