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貨用的叉車,特別涉及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叉車多采用兩級門架,兩級門架由內門架和外門架組成,懸掛在叉架上的貨叉和叉架一起借助于叉架滾輪沿內門架上下移動,帶動貨物起升或下降。現有叉車在卸貨的時候主要靠人工搬動,在卸載質量較大的物品時不太方便。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該叉車能夠自動完成卸貨,特別在卸載質量較大的物品時很方便,能夠減少用于卸貨的人力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包括包括叉車主體和設在叉車主體前面的叉車門架,叉車門架上設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連接有一根旋轉臂,旋轉臂上遠離驅動裝置的一端設有貨叉。前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旋轉氣缸和設在叉車駕駛室內的控制端,旋轉氣缸通過導線連接控制端,旋轉氣缸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旋轉臂。前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中,所述的旋轉臂通過軸承與叉車門架連接。前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中,所述貨叉通過連接座與旋轉臂連接,所述的連接座為長方體。前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中,所述的連接座與旋轉臂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叉車門架、驅動裝置、旋轉臂和貨叉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結構,叉車將貨叉上所裝載的貨物運送到指定的地點,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臂帶動貨叉翻轉,將貨物自動卸載,整個卸載過程,只需要一名工人在叉車上操作即可完成,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另外增加工人,節省了人力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便于推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旋轉臂和貨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實施例。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構成如圖1、圖2所示,包括叉車主體和設在叉車主體前面的叉車門架I,叉車門架I上設有驅動裝置2,驅動裝置2連接有一根旋轉臂4,旋轉臂4上遠離驅動裝置2的一端設有貨叉7。驅動裝置2包括旋轉氣缸和設在叉車駕駛室內的控制端10,旋轉氣缸通過導線3連接控制端10,旋轉氣缸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旋轉臂4。驅動裝置2中,旋轉氣缸也可以用凸輪和氣動推桿的組合來代替,凸輪連接旋轉臂4,氣動推桿推動凸輪來帶動旋轉臂4旋轉,氣動推桿由叉車駕駛室內的控制端進行控制。旋轉臂4通過軸承5與叉車門架I連接。貨叉7通過連接座6與旋轉臂4連接,所述的連接座6為長方體。連接座6與旋轉臂4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8。連接座6是長方體,貨叉先焊接在連接座6上,再將連接座6焊接在旋轉臂4的端部。使用的時候,先將叉車貨叉上所裝載的貨物9運送到指定的地點,由控制端開啟驅動裝置,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臂帶動貨叉翻轉,將貨物自動卸載,整個卸載過程,只需要一名工人在叉車上操作即可完成,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另外增加工人,節省了人力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便于推廣。
權利要求1.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叉車主體和設在叉車主體前面的叉車門架(1),叉車門架(I)上設有驅動裝置(2),驅動裝置(2)連接有一根旋轉臂(4),旋轉臂(4)上遠離驅動裝置(2)的一端設有貨叉(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2)包括旋轉氣缸和設在叉車駕駛室內的控制端(10),旋轉氣缸通過導線(3)連接控制端(10),旋轉氣缸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旋轉臂(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臂(4)通過軸承(5 )與叉車門架(I)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叉(7)通過連接座(6)與旋轉臂(4)連接,所述的連接座(6)為長方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座(6)與旋轉臂(4)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自動卸貨的叉車,包括包括叉車主體和設在叉車主體前面的叉車門架,叉車門架上設有驅動裝置, 驅動裝置連接有一根旋轉臂,旋轉臂上遠離驅動裝置的一端設有貨叉。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結構,叉車將貨叉上所裝載的貨物運送到指定的地點,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臂帶動貨叉翻轉,將貨物自動卸載,整個卸載過程,只需要一名工人在叉車上操作即可完成,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另外增加工人,節省了人力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便于推廣。
文檔編號B66F9/22GK203021262SQ20122068623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2日
發明者錢偉, 胡惠良, 李慶輝 申請人:安吉南方銅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