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

文檔序號:309689閱讀:65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農業技術領域的水產養殖,是一種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東北白蝦是東北三江平原沼澤區特有的水生甲殼動物,也是該區個體最大的淡水食用蝦類,其味道、營養均可與河蟹媲美,具有較大的漁業經濟價值。在當地,每人每天可捕撈該種蝦10~90kg,是沼澤區具有可捕價值的水產資源,資源量較豐富。而且可常年供應市場,填補了市場上食用魚類的不足,有效地調劑市場水產品供應。除食用外,它還是野鴨、鱖、鲇、烏鱧、細鱗魚、哲羅魚等高值食用魚類及經濟動物的優質蛋白餌料。由于長期的過渡捕撈,導致東北白蝦資源逐漸衰退,產量日益減少。因此,開展人工養殖較為必要。同時,東北白蝦食性廣,餌料容易解決,還能直接將水草和有機腐屑轉化為動物蛋白,能量轉化效率較高,有利于人工養殖。
種植水稻,是沼澤地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途徑,面積較大,分布廣。利用稻田發展水產養殖,是一種將農業種植與水產動物養殖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變平面種植為立體種養開發,提高了稻田綜合效益,是沼澤區增加糧食和水產品產量,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較好途徑。稻田養殖喇蛄即是這種生態農業模式之一,東北白蝦產量可達450~900kg/hm2,新增收入4500~9000元/hm2。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根據東北白蝦的生物學特點和水稻生長對水量的需求,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營造適合東北白蝦和水稻共生互利的生態環境,目的是提供一種寒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
本發明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技術措施。
1、田間工程。適宜養殖東北白蝦的稻田面積1000~2000m2,以東、西方向的窄條田效果最佳。先開挖“目”形明水溝,再順長方向挖一條串心溝,規格為上口寬40~50cm,下底寬30cm左右,深30~40cm,明水溝總面積占田面面積的5%~10%。將挖出的土均勻地放在溝的同一側,形成土坎供蝦棲息,這樣可減少蝦溜邊和外逃的機會。為避免蝦挖洞造成浮土堆積,淤塞明水溝,還應在溝坡距田面15~20cm處,沿溝邊水平方向,每隔30~40cm遠,用直徑10cm左右的下端呈錐形的木棍戳成一行洞穴,深度15~20cm,并與田面的傾角在15° 20°上的洞穴應交錯分布,可防止個體間相互爭斗。田間工程措施要在稻田泡田前進行完畢。
2、水稻合理插秧。插秧時,明水溝兩側1.0m遠范圍內適當密植,以確保水稻基本苗數不變,以120~130株/m2為宜。并且稻行盡可能與明水溝垂直,有利于蝦進入稻行覓食活動。水稻插秧過后,在明水溝中引種綠萍,供早期幼蝦的隱蔽與棲息,同時提供部分青綠飼料。
3、蝦苗種來源與放養。解決白蝦苗種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人工繁殖,二是從天然水體中捕撈。由于沼澤區天然水體較多,東北白蝦資源十分豐富,所用苗種均可從天然水體中撈取。捕撈時要特別小心,以免碰傷附肢。幼蝦摘下網后,用清水洗掉污泥,然后裝入大盆內,帶適量水運輸,而且不能過于擠壓。水稻返青后開始投放蝦苗。一般放養量在1~3尾/m2。放養規格盡量整齊,一次性放足。要沿著明水溝分散投放,密度均勻,防止局部過密,反之則引起個體間互相爭斗、殘食,降低成活率。當苗種運至田邊后,先調節大盆水溫與田內水溫接近,溫差小于3℃,再沿著明水溝邊慢慢放入水中,最好使其自行爬入水中。
4、水量管理。養殖東北白蝦的稻田,在水稻生長發育期內,無論需水量如何變化,都要保證明水溝滿水,不要隨意改變水位,防止因水位大起大落而導致白蝦洞穴搬遷或長時間干涸裸露于空氣中。水稻曬田排水時,稻田水位以降至田面無水層為限,明水溝內水位不得低于田面下10cm,否則要往溝中加注新水。為了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含量充足,7、8月份每隔2~3天換一次水,方法是每次排出田里水量的60%~70%,然后再加滿。換水時間要在13~15點氣溫較高時進行。加注的新水水溫與田內水的溫差不宜超過5℃,如用地下水要先經過曬水池升溫增氧后再入田。注水時,水流要小,防止急水沖灌,造成水質混濁,干擾喇蛄的正常生長與棲息。
5、養殖管理。東北白蝦的養殖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投喂飼料。為補充稻田中天然餌料的不足,8月上旬以前投足植物性飼料如青草類、豆餅、玉米面等,占總投喂量的80%;從8月中旬以后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投喂量如雜魚、蝦、螺、蚌、肉及水生昆蟲等,占總投喂量的60%。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分別從明水溝兩側岸邊均勻撒投一次,防止飼料積堆。一個生長期的投喂量在600~750kg/hm2。除投喂飼料外,養殖期間每隔15天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用量20~30g/m3水體,以調節水體pH值,使pH值保持在7.5~8.5之間,同時,增加水層中鈣質含量,還具有消毒防病的作用。
6、合理施肥與使用農藥。野生東北白蝦對以銨態氮肥為主的化肥和農藥的毒性作用較為敏感,尤其在幼體階段更為敏感。因此,養殖東北白蝦的稻田要重視施有機肥,不施化肥,而且以施基肥為主,并嚴格限制農藥用量。一般的做法是插秧前結合泡田耙地,施有機肥18~22噸/hm2;飼養期間,每隔7~10天左右追施一次有機肥,用量為30~40g/m3水體;插秧前用藥物封閉除草,插秧后不再使用除草劑;采用人工滅蟲法代替農藥滅蟲,即經常在田間用木桿驅趕,使大量害蟲落入水中被蝦攝食,可其本上控制蟲害;采取低容量細噴霧法使用少量農藥,防治稻瘟病等沼澤地常見水稻病害。
7、秋后續養。9月中旬,水稻收割時的水溫仍在10℃2以上,白天中午可達14℃以上,還可以滿足蝦的正常生長需要。為提高起捕規格,增加產量,利用東北白蝦生長適溫較低的生物學特點,可適當推遲起捕時間。其做法是,在水稻開始秋季排水曬田時,明水溝內保留80%~90%的水量,最低水位不低于田面下10cm,續養到割完水稻。采取這種方法,可做到養蝦與收割水稻兩不耽誤,同時,還可保持明水溝和洞穴免遭破壞,下年可繼續使用,一般可連續使用2~3年。水稻收割完立刻注水淹沒田面,水深5~10cm,蝦便以腐爛的稻茬、稻稈的殘葉碎片、草籽、稻粒及雜草等為食而繼續生長。續養期間和注水淹沒田面后,每天18~19點投喂一次動物性飼料。10月15~20日水溫降至5℃以下時再捕撈。采用秋后續養的措施,可延長蝦的生長期15~20天,總體產量可提高4%~7%。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養殖東北白蝦,商品產量可達450~900kg/hm2,個體規格在25~30g/尾。養殖過程中,蝦可攝食掉入水中對水稻有害的雜草和害蟲,其覓食活動還可耕耘水體,有利于水體增溫,排泄物可作為肥料培肥水體;水稻根部的無效分蘗和葉片還可作為蝦的植物性飼料,減少水稻營養的損失。這些因素都可促進水稻生長發育,在保證基本苗數不減少的情況下,水稻產量還略有增加。另一方面,水稻也為蝦提供了良好的隱蔽環境。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蝦起到生物除草、培肥地力和防病滅蟲的作用,從而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因此,本發明是一種“生態環保效益型”農業種養模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
應用實例采用本發明在中國東北三江平原沼澤區,進行了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試驗研究。試驗區地處北緯46°~48°的高緯度地帶,冬季嚴寒,凍土層可達2m以上,水體冰層在1.0~1.5m,結冰期180~200天,屬高寒地區。試驗共進行了兩個生長季。試驗面積3000m2,東西向長75m,南北向寬40m。采用本發明的規格和方法開挖明水溝。除周圍沿田埂的明水溝外,田面中間沿南北走向再開挖三條明水溝,然后沿東西向再開挖一條串心溝,各個交點處開挖成1.0~1.5m2的方坑。明水面占水田面積的8.5%~12.0%。明水溝開挖完畢,再按照本發明的方法營造蝦的洞穴。插秧前施發酵有機肥7500kg/hm2,同時用藥物封閉除草。插秧時,明水溝兩側1.0~1.5m遠范圍內的行、穴距由不養殖的單作田30cm×14cm減少到18cm×8cm或12cm×5cm。插秧后5~7天,水稻返青時開始投放蝦苗。放養模式A共投放平均規格為2.97g/尾的幼蝦73.1kg/hm2(24600尾/hm2);放養模式B共投放平均規格為3.64g/尾的幼蝦105.8kg/hm2(29000尾/hm2)。飼養期間的水量管理和投喂飼料,均采用本發明的方法。9月5日左右開始排水曬田,采用本發明的續養方法飼養到10月20日捕撈出水。放養模式A的產量為525.6kg/hm2,蝦的成活率為77.4%,平均規格27.6g/尾,續養期間平均增重1.24g/尾,增加產量23.56kg/hm2,增幅4.48%;放養模式B的產量為807.9kg/hm2,蝦的成活率為88.5%,平均規格31.4g/尾,續養期間平均增重2.14g/尾,增加產量55.06kg/hm2,增幅6.86%。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選擇東西走向的窄條田,面積1000~3000m2,先開挖“目”字形明水溝,再挖一條穿心溝,溝的規格為上口寬40~50cm,下底寬30cm,深30~40cm。明水溝總面積占田面面積的5%~10%,出土堆放于溝的一側,形成土坎,在明水溝邊坡距田面15~20cm處,戳一行小洞,直徑5~10cm,洞間距30~40cm,深15~20cm,洞的方向與田面之間的傾角為15°20°北白蝦自然生活的水體環境,溝兩側邊坡上的洞穴要交錯分布;水稻插秧時,明水溝兩側1.0~1.5m遠范圍內適當密植,稻行與明水溝垂直;幼蝦苗種從天然水體中捕撈,當水稻返青后放于田中,投放密度為1~3尾/m2;在水稻生長期內,要保證明水溝內始終滿水,不能隨意改變水位,同時進行投喂飼料和水質管理;稻田在泡田耙地時,施有機肥18~22t/hm2,養殖期間每隔7~1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30~40g/m3水體,并在插秧前使用藥物封閉除草,插秧后不再施用除草劑;采用秋后續養的辦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捕撈幼蝦時,要小心地摘下網,清洗掉污泥,裝入大盆,帶適量水運輸,不能過于擠壓,運到田邊后,先調節大盆水溫與田水溫度接近,溫差小于3℃,再沿明水溝邊慢慢放入水中,投放規格要整齊,一次性放足,要分散投放,密度均勻;投放蝦苗后的稻田切忌水位大起大落,尤其是在曬田排水時,田內水位以下降到田面無水層為限,明水溝內水位不能低于田面下10cm,同時,還要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含量豐富,在5.0mg/L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秋后續養的方法是水稻秋季排水時,明水溝內保留80%~90%的水量,水位不低于田面下10cm,續養到割完水稻;水稻割完后,立即注水淹沒田面,水深5~10cm;續養期間和田面淹沒后,每天18~19點投喂一次動物性飼料;水溫降低到5℃以下時,開始捕撈成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質管理方法是養殖期間,每隔10~15天施一次生石灰20~30g/m3水體);7、8月份每隔2~3天換一次水,換水時,溫差不超過3℃,水流要小。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投喂飼料的方法是幼蝦放養后到8月上旬期間,植物性飼料占總投喂量的70%;8月中旬至捕撈前,動物性飼料占60%。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分別在明水溝兩側均勻地撒投1次。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水稻插完秧,在明水溝中引種綠萍,為早期的幼蝦提供隱蔽與棲息場所,并為養殖期間提供部分青飼料。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特征是采取低容量細噴霧的方法,施用少量防治稻瘟病的農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的水產養殖,是一種高寒地區沼澤地稻田養殖東北白蝦的方法。其內容包括田間工程措施,水稻合理插秧,采捕與放養苗種,稻田水量管理,蝦的養殖管理,合理施肥與施用農藥,成蝦的秋后續養。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在稻田中養殖東北白蝦,在不減少水稻產量的情況下,可增產商品蝦450~900kg/hm
文檔編號A01K61/00GK1608450SQ20031010994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2日
發明者楊富億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