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及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涉及食用菌的有機栽培,具體地說是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食品衛生與安全已成為當今許多人關注的重大問題。國際、國內市場對無污染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使有機食品的生產、銷售和食用逐漸成為新的潮流。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農產品市場面臨巨大的挑戰。發展有機食品是迎接這一挑戰,打開國際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的唯一通道。近年來,中國進行有機栽培的作物品種越來越多,食用真菌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傳統項目,就姬松茸而言,其常規栽培技術南、北方報道都很多,但其有機栽培技術的研究卻很少見報道。在現有的姬松茸栽培技術中,其培養料中大都添加尿素等化學肥料,如薛景珍等在《姬松茸北方栽培技術》(食用菌2003)中所公布的栽培料配方為干稻草64.2%,干牛糞23%,麩皮7%,磷酸二氫鉀0.75%,尿素0.5%,過磷酸鈣0.5%,石膏粉0.5%,石灰1.5%,碳酸鈣2%;在其制備和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添加敵敵畏等化學殺蟲劑,如申請人在《姬松茸生料栽培培養料及制作方法》(專利申請號02144686.5)中所公布的內容。在以上這些技術實現過程中,所添加的化學物質均不符合生產有機食品的要求。在進行姬松有機栽培過程中,如添加糞肥則很難控制其雜菌和蟲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及制作方法。
在中國東北地區姬松茸有機栽培技術研究過程中,根據當地的資源條件對姬松茸有機栽培的培養料進行了篩選。通過幾年來的栽培試驗,形成了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配方及制作方法,本發明培養料配方包括有機玉米稈,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
本發明培養料配方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為有機玉米稈75~85%,豆餅粉5~15%,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
本發明培養料采用堆料發酵的方法制備。以下詳述堆料發酵的制備過程。
選擇無霉變的有機玉米稈。建堆前,將玉米稈粉碎成2-3cm段。粉碎好的玉米稈除了預留鋪底層外均充分預濕,用清潔的井水、河水或池塘水浸泡,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為度。豆餅粉浸泡24小時后用鍋蒸30分鐘。
建堆時,底層先鋪30cm干的玉米稈,然后撒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層鋪20cm預濕的玉米稈再鋪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每鋪一層,補充適量水分。堆底寬1.5m-2.0m,長不限,堆高1.5m-1.8m。堆料時,整好料面和四周,使之成梯形。建堆時,每隔1m-2m長埋一根木樁,建好后抽出作為通氣孔,堆頂覆蓋草簾或塑料布,以防水分散失。
建堆后,要進行翻堆即翻料,使培養料組分充分混合,充分發酵且均勻。翻堆間隔天數依次為3-4天、7-9天、6-8天、5-7天和4-6天。翻料間隔還應根據天氣和堆溫狀況適當調節,天熱堆溫高熱時應縮短翻堆間隔,天冷堆溫低時延長翻堆間隔。每次翻堆開始的標準即為上次翻堆后堆溫上升后持續一兩天又開始下降時,但第一次翻堆可不受溫度限制。翻堆時要調整水分,水少時要補水,水多時要在翻堆過程中攤開晾曬后再建堆。建堆發酵一般需要30-35天,受外界溫度影響,要根據播種期確定建堆發酵日期。
發酵料開始建堆時PH值為8-9,發酵后為7-8。發酵結束后,培養料應該是棕褐色,松軟而有彈性,不發粘,無酸臭和氨味。含水量在50-70%,用手捏料,指縫間有水跡,但無水滴出。若水分過多,應攤晾后再上床。
有機栽培姬松茸每平方米用料量30~35kg(以干重計),每平方米鋪料厚度約30~35cm。
應用本發明產出的是有機產品,其經濟效益比常規栽培提高60%以上。配方中無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因而對環境沒有污染,可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2004年栽培姬松茸10m2,每平方米用料量30kg(以干重計)。其具體培養料配方如下表。
培養料配方(按10m2計)
按上述配方,建堆前,選擇無霉變的有機玉米稈,將玉米稈粉碎成2cm段。粉碎好的玉米稈除了預留鋪底層外均充分預濕。豆餅粉浸泡24小時后用鍋蒸30分鐘。
建堆時,底層先鋪30cm干的玉米稈,然后撒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層鋪20cm預濕的玉米稈(用清潔的井水浸泡,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為度。)再鋪上一層其它混合料并適當補充水分。堆底寬1.8m,堆高1.5m。堆料時,整好料面和四周,使之成梯形。建堆時,每隔1m長埋一根木樁,建好后抽出作為通氣孔,堆頂覆蓋塑料布,以防水分散失。
建堆后,依次隔為4天、8天、7天、6天和5天進行翻堆,使培養料組分充分混合,充分發酵且均勻。要根據播種期確定建堆發酵日期。發酵料開始建堆時PH值為9,發酵后為7.5。發酵結束后,培養料棕褐色,松軟而有彈性,不發粘,無酸臭和氨味,含水量為65%。
按上述發酵方法發酵后將培養料鋪于菇棚床上,每平方米鋪料厚度約35cm。當料溫降到28℃時播種。播種后直接覆深層草碳土5cm,草碳土無雜菌、蟲卵和草籽,避免了常規栽培對覆土材料用化學藥物的滅菌處理,是姬松茸有機栽培極好的覆土材料。播種后加強溫濕管理,30天后開始出菇,測產結果為8.2kg/m2,比同期常規栽培9.8kg/m2略低。但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栽培操作規程來操作,未添加任何化學合成肥料和農藥,產出的子實體中有害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無污染,營養豐富,因而其市場價格高于常規栽培的很多,其經濟效益提高60%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其特征是配方包括有機玉米稈,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培養料配方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為有機玉米稈75~85%,豆餅粉5~15%,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上述組分發酵料開始時PH值為8-9,發酵后為7-8,含水量在50-7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其特征是發酵結束后,培養料為棕褐色,松軟而有彈性,不發粘,無酸臭和氨味;用手捏料,指縫間有水跡,但無水滴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其特征是培養料配方組分含量有機玉米稈80%,豆餅粉10%,骨粉7%,石膏粉2%,石灰粉1%;發酵料開始建堆時PH值為9,發酵后為7.5,含水量為65%。
4一種制備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方法,其特征是選擇無霉變的有機玉米稈,將玉米稈粉碎成2-3cm段;粉碎好的玉米稈除了預留鋪底層外均充分預濕,以吸足水分又不流出為度;豆餅粉浸泡24小時后用鍋蒸30分鐘;建堆時,底層先鋪30cm干的玉米稈,然后撒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層鋪20cm預濕的玉米稈再鋪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建堆后,要進行翻堆即翻料,使培養料組分充分混合,充分發酵且均勻。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每鋪一層,補充適量水分;堆底寬1.5m-2.0m,堆高1.5m-1.8m,使之成梯形;建堆時,每隔1m-2m長埋一根木樁,建好后抽出作為通氣孔,堆頂覆蓋草簾或塑料布;建堆后,翻堆間隔天數依次為3-4天、7-9天、6-8天、5-7天和4-6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方法,其特征是翻料間隔根據天氣和堆溫狀況適當調節,天熱堆溫高熱時應縮短翻堆間隔,天冷堆溫低時延長翻堆間隔;每次翻堆開始的標準即為上次翻堆后堆溫上升后持續一兩天又開始下降時,第一次翻堆可不受溫度限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方法,其特征是翻堆時要調整水分,水少時要補水,水多時要在翻堆過程中攤開晾曬后再建堆;建堆發酵需要30-35天。
8.根據權利要求5或7所述的制備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將有機玉米稈粉碎成3cm段;堆底寬1.8m,堆高1.5m,每隔1m長埋一根木樁;建堆后,依次相隔4天、8天、7天、6天和5天進行翻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是一種含玉米稈的姬松茸有機栽培培養料及制作方法。培養料配方包括有機玉米稈75~85%,豆餅粉5~15%,骨粉5~7%,石膏粉2~3%,石灰粉1~2%。制備方法是,將玉米稈粉碎成段,除了預留鋪底層外均充分預濕,豆餅粉浸泡24小時后用鍋蒸30分鐘。底層先鋪30cm干的玉米稈,然后撒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混合料,而后每層鋪20cm預濕的玉米稈再鋪上一層豆餅粉、骨粉、石膏粉、石灰粉其它混合料,進行發酵。堆底寬1.5m-2.0m,堆高1.5m-1.8m,使之成梯形。應用本發明產出的是有機產品,其經濟效益比常規栽培提高 60%以上。配方中無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因而對環境沒有污染,可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01G7/00GK1736153SQ20041001124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9日
發明者邵慶春, 陳國雙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