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研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研磨機。
背景技術:
在化工、硅酸鹽、鋼鐵、玻璃、耐火材料、冶金、醫藥和纖維領域中要將各種固體研 磨成所需粒度的粉體或顆粒。傳統研磨機采用彈簧諧振機構產生振動,靠鋼、陶瓷、硬質合 金和瑪瑙等材料制作的磨盒將各種物料研磨成所需粒度后由人工取出磨盒,將研磨后的物 料取出并放入物料袋或瓶中。此過程從裝入物料開始研磨到裝入物料袋或瓶,工作人員要 搬運十幾公斤重的磨盒兩次,中途還會對物料造成污染,并且最為關鍵的是工作人員處于 嚴重的粉塵污染中,身心健康難以得到保障,職業病非常嚴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追求以及對環境、工作質量、工作效率的 強烈要求,傳統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新形勢的變革,需要一種環保、高效、高質量的 自動研磨機來滿足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研磨機,其可以實現自動的卸料和裝料,還可 配備相應的清洗除塵裝置,使得作業過程更環保,杜絕粉塵的污染。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自動研磨機,具有一研磨機構,位于該研磨機構的上方設置磨盒,磨盒內置有 磨柱和磨環或至少有一磨柱,該磨盒可隨研磨機構的激振系統聯鎖振動;所述的磨盒具有 加料孔和卸料孔;在磨盒卸料孔之后加置一卸料機構,該卸料機構包括有一帶出料口的卸 料汽缸,卸料汽缸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活塞,活塞通過上下的移動實現對磨盒卸料孔的封 堵與打開。在磨盒加料孔的上方設置有加料機構。所述加料機構具有一加料器皿,加料器皿上開有加料口及出料口 ;加料口處設壓 緊蓋;一壓緊機構,用于實現壓緊蓋與加料口間的緊壓與松離;加料器皿的出料口通向磨 盒的進料口。所述壓緊機構采用下列中的一種汽缸或電機驅動的齒輪齒條壓緊機構、蝸輪蝸 桿壓緊機構、鏈條或皮帶壓緊機構、連桿或杠桿壓緊機構、斜楔夾緊機構;電機驅動的齒輪 壓緊機構;回轉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回轉下壓機構;汽缸或氣囊驅動的壓緊機構。在磨盒、加料機構中的至少一種裝置上或在加料機構的加料、出料管路上開有清 洗除塵口。清洗液體或氣體由此口注入。加置一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磨盒、加料機構、加料機構的加料、出料管路上、卸料機 構、出料除塵轉換機構中的至少一種裝置上開有的清洗除塵出口與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 入口聯通。如果用清洗液體,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出口與清洗除塵口聯通,實現循環過 濾。如果用清洗氣體,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出口與大氣聯通。[0012]所述的清洗除塵過濾系統內置于自動研磨機的主機箱內或置于自動研磨機的主 機箱外。在卸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清洗除塵過濾系統間夾置一密封機構及出料除塵轉換機 構;其中,該密封機構包括有可相互對合的出料口及料盒,并帶有可驅使出料口與料盒間相 互扣緊及松開的驅動壓緊單元;該出料除塵轉換機構具有前、后兩工位,并帶有可使前、后 兩工位相互替換的驅動機構。所述密封機構的驅動壓緊單元采用下列機構中的一種汽缸或電機驅動的直接夾 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偏心輪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增力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 驅動的連桿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斜楔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杠桿夾緊機構, 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氣囊夾緊機構。所述磨盒的下出料口呈錐口、球形口或階梯口,所述卸料汽缸中置有的上活塞與 磨盒的下出料口呈對應形態。本實用新型自動研磨機可將各種固體研磨成所需粒度以用于化工、硅酸鹽、鋼鐵、 玻璃、耐火材料、冶金、醫藥、纖維領域中生產及化驗分析。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實現了研磨的自動化,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與 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環境污染,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研磨機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自動研磨機的磨盒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b為本自動研磨機的磨盒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卸料機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b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卸料機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a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b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c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再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d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e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f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g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h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a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b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c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再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d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e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f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5g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a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出料除塵轉換機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0039]圖6b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出料除塵轉換機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c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出料除塵轉換機構再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d為本自動研磨機的出料除塵轉換機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自動研磨機的主功能設置是可以秉承現有技術的基礎結 構形式具有一研磨機構1,位于該研磨機構的上方設置磨盒2。所述的研磨機構可以是現有技術,即可以是采用電機驅動偏心塊的彈簧激振系 統,亦可是根據需要進一步創新改制的激振系統。圖2a、圖2b分別是磨盒2的兩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所述的磨盒2,其內置有磨 柱24和磨環25,該磨盒2可隨研磨機構1的激振系統聯鎖振動,使磨盒與內置的磨柱和磨 環間相互顛簸中將原料研磨細碎。該磨盒2仍應以鋼、陶瓷、硬質合金和瑪瑙等材料制作為 佳,在磨盒上開有卸料孔21,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在原磨盒的結構形式上, 加開了卸料孔21、加料孔22和清洗口 23,加料時物料由加料孔22注入磨盒。研磨后的殘 余物料由磨盒清洗口 23注入清洗液體或氣體將磨盒清洗干凈,以備下次使用。磨盒上開有 的卸料孔21,其可以為圓錐形、圓形、球形或階梯型。研磨后的物料由此口排出磨盒。當然, 卸料孔的具體方位不受圖中所示位置的限制。在磨盒卸料孔21之后加置一卸料機構3,該卸料機構包括有一帶出料口的卸料汽 缸31,卸料汽缸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活塞32,活塞通過上下的移動實現對磨盒卸料孔21的 封堵與打開。圖3a、圖3b為卸料機構的兩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其中圖3a所示的結構主要 是針對磨盒的錐形卸料孔而設計卸料汽缸31中的活塞頭部與錐形卸料孔相吻合,以實現 較佳的封堵效果;同樣,圖3b所示的結構主要是針對磨盒的階梯形卸料孔而設計卸料汽 缸31中的活塞頭部與階梯形卸料孔相吻合。研磨過程中,卸料氣缸的活塞與磨盒壓緊使物 料不會流出,卸料過程中卸料氣缸31活塞與磨盒2分開,物料從磨盒2的卸料口流出,可經 卸料管33(參見圖1)由出料口流出。所述的加料機構4具有一加料器皿41,加料器皿上開有加料口及出料口 ;加料口 處設壓緊蓋42 ;—壓緊機構,用于實現壓緊蓋與加料口間的緊壓與松離;加料器皿的出料 口 41通向磨盒2的加料孔22 ;圖4a 圖4h分別是本自動研磨機的加料機構的壓緊機構 幾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a示出的是齒輪齒條(或蝸輪蝸桿)壓緊結構的原理結構,由齒輪(或蝸 輪)43、齒條(或蝸桿)44和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三大部分組成,當氣缸(或電機) 驅動裝置45驅動齒條(或蝸桿)44運動時,齒輪(或蝸輪)43回轉運動并帶動壓緊蓋42 產生回轉運動,壓緊或松開加料器皿41,實現開合蓋。圖4b示出的是電機驅動的齒輪壓緊結構的原理結構,由齒輪組43、44和電機45 三大部分組成,當電機45驅動齒輪組43、44旋轉時,齒輪43帶動壓緊蓋42產生回轉運動, 壓緊或松開加料器皿41,實現開合蓋。圖4c示出的是鏈條鏈輪回轉機構,由齒輪組鏈條(含皮帶)43、鏈輪(含皮帶 輪)44和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三大部分組成,當兩氣缸的上氣缸推出,下氣缸回縮時由于齒輪組鏈條(含皮帶)43與氣缸5連接并與鏈輪(含皮帶輪)44吻合,將驅動壓緊 蓋42回轉下壓與加料器皿41加料口壓緊。反之,上氣缸回縮,下氣缸推出,壓緊蓋2回轉 松開。圖4d示出的是氣缸(含電機)驅動連桿機構,由連桿43、滑塊44和氣缸(或電 機)驅動裝置45三大部分組成,當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回縮時,驅動滑塊44向右 沿滑槽滑動至滑槽頂部,并驅動連桿43使壓緊蓋42向右回轉松開。當氣缸(或電機)驅 動裝置45推出時,驅動滑塊44向左沿滑槽滑至滑槽頂部,并驅動連桿43使壓緊蓋42向 左回轉與加料器皿41壓緊。此壓緊狀態為一斜楔壓緊機構帶動連桿實現壓緊,可產生很大 的增力。緊蓋壓緊蓋42,回轉松開。圖4e示出的是氣缸(含電機)驅動杠桿機構,由杠桿43和氣缸(或電機)驅動 裝置45兩大部分組成,杠桿43與壓緊蓋42固定連接,當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推出 或回縮時,杠桿43驅動壓緊蓋42做回轉運動,與加料器皿41做壓緊或松開動作。圖4f示出的是氣缸(含電機)驅動斜楔壓緊機構,由齒輪組斜楔43和氣缸(或電 機)驅動裝置45兩大部分組成,壓緊蓋42的滑動面與斜楔43的兩斜面滑動,當氣缸(或 電機)驅動裝置45推出時,壓緊蓋42與斜楔43大斜度面接觸,壓緊蓋42快速向加料器皿 41回轉,將要壓緊時,壓緊蓋42與斜楔43小斜度面接觸,產生很大的增力后與加料器皿41 壓緊,實現增力壓緊目的。圖4g示出的是回轉下壓機構,由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直接實現,當采用氣 缸驅動裝置時,其選用回轉下壓缸。氣缸驅動裝置45推出時,驅動壓緊蓋42與加料器皿41 松開并旋轉,讓開加料器皿41加料口的加料位置。氣缸驅動裝置45回縮時,驅動壓緊蓋42 回轉,至加料器皿41加料口的加料位置時下壓與加料器皿41壓緊。圖4h示出的是氣缸(含氣囊)壓緊機構,由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直接實 現,氣缸(或電機)驅動裝置45驅動壓緊蓋4做上下運動實現與加料器皿41的松開或壓 緊。本實用新型不僅設計在磨盒開有清洗除塵口,還可在加料機構或在加料機構的加 料、出料管路上開有清洗除塵口。為能夠實現自動的清洗除塵,本實用新型設計加入了一清洗除塵過濾系統7,磨 盒、加料機構、加料機構的加料、出料管路上、卸料機構、出料除塵轉換機構中的至少一種裝 置上開有的清洗除塵出口與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入口聯通。如果用清洗液體,清洗除塵 過濾系統的輸出口與清洗除塵口聯通。實現循環過濾。如果用清洗氣體,清洗除塵過濾系 統的輸出口與大氣聯通。如圖1所示,所述的清洗除塵過濾系統8內置于自動研磨機的主機箱內(或置于 自動研磨機的主機箱外)。其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多種清洗除塵過濾系統,如旋風過濾 器,液體過濾器,吸塵器,氣體過濾器,沉淀槽,噴淋除塵器,靜電吸附等與相應的泵或其他 動力系統組成的除塵過濾系統。在卸料機構3的出料口與清洗除塵過濾系統8間夾置一密封機構5及出料除塵轉 換機構6。其中,所述的密封機構5包括有可相互對合的出料口 51及料盒52,并帶有可驅使 出料口與料盒間相互扣緊及松開的驅動壓緊單元。圖5a 圖5g分別是本自動研磨機的密封機構5的驅動壓緊單元幾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參見圖5a,采用氣缸(含電機)直接夾緊機構。其由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 直接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驅動料盒52與出料口 51壓緊或松開,實現料盒52 與出料口 51的密封。參見圖5b,采用氣囊夾緊機構。其直接由氣囊53實現。氣囊53充氣時其直徑增 大,實現料盒52與出料口 51的壓緊。未充氣時,氣囊與料盒52、出料口 51無接觸,實現料 盒52與出料口 51的松開。參見圖5c,采用氣缸(含電機)偏心輪夾緊機構。其由偏心輪53和氣缸驅動(含 電機驅動)5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驅動偏心輪53回轉,由于偏心輪53 為偏心輪,故驅動料盒52與出料口 51實現壓緊或松開。參見圖5d,采用氣缸(含電機)增力夾緊機構。其由連桿53和氣缸驅動(含電機 驅動)5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驅動連桿53向左或向右擺動,使連桿53 驅動料盒52與出料口 51實現壓緊或松開。參見圖5e,采用氣缸(含電機)連桿夾緊機構。其由連桿53和氣缸驅動(含電機 驅動)5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驅動連桿53向左或向右擺動,使連桿53 上下擺動,在連桿53的驅動下,料盒52與出料口 51實現壓緊或松開。參見圖5f,采用氣缸(含電機)斜楔夾緊機構。其由斜楔53和氣缸驅動(含電機 驅動)5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54向左或向右移動使斜楔53向上或向下滑 移并驅動料盒52與出料口 51實現壓緊或松開。參見圖5g,采用氣缸(含電機)杠桿夾緊機構。其由杠桿53和氣缸驅動54聯合 實現。氣缸驅動54驅動杠桿53上下擺動,杠桿53驅動料盒52實現與出料口 51壓緊或松開。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出料除塵轉換機構6設置前工位(除塵口)61、后工位(料 盒)62,并帶有可使前、后兩工位相互替換的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可以采用如下幾種實施 例參見圖6a,采用氣缸(含電機)杠桿轉換機構。其由杠桿63和氣缸驅動(含電機 驅動)6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64驅動杠桿63擺動,實現料盒62替換除塵口 61位置的工位轉換。參見圖6b,采用氣缸(含電機)直驅轉換機構。其由支撐板63和氣缸驅動(含電 機驅動)6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64驅動支撐板63左右移動,實現料盒62替 換除塵口 61位置的工位轉換。參見圖6c,采用氣缸(含電機)行程放大機構。其由彈簧63、氣缸驅動(含電機 驅動)64、帶(鏈)65和帶輪(鏈輪)66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64驅動帶輪 (鏈輪)6向左移動,實現料盒62替換除塵口 61位置的工位轉換,回程時,氣缸驅動(含電 機驅動)64回縮,依靠彈簧63復位。參見圖6d,其是將兩個工位前后位置對調,除塵口 61工位置后,料盒62工位置 前,驅動機構可以采用采用剪式行程放大轉換機構,由剪式鉸鏈63和氣缸驅動(含電機驅 動)64聯合實現。氣缸驅動(含電機驅動)64驅動料盒62實現大距離伸縮,使料盒62替 換除塵口 61的原始位置實現工位轉換。[0073] 上述各實施例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下加以若干變化,故以上的說明所包 含及附圖中所示的結構應視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自動研磨機,具有一研磨機構,位于該研磨機構的上方設置磨盒,磨盒內置有磨柱和磨環或至少有一磨柱,該磨盒可隨研磨機構的激振系統聯鎖振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盒具有加料孔和卸料孔;在磨盒卸料孔之后加置一卸料機構,該卸料機構包括有一帶出料口的卸料汽缸,卸料汽缸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活塞,活塞通過上下的移動實現對磨盒卸料孔的封堵與打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在磨盒加料孔的上方設置有加料 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機構具有一加料器皿, 加料器皿上開有加料口及出料口 ;加料口處設壓緊蓋;加料器皿的出料口通向磨盒的進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設置一壓緊機構,用于實現壓緊蓋 與加料口間的緊壓與松離;所述壓緊機構采用下列中的一種汽缸或電機驅動的齒輪齒條 壓緊機構,蝸輪蝸桿壓緊機構,鏈條或皮帶壓緊機構,連桿或杠桿壓緊機構,斜楔夾緊機構, 電機驅動的齒輪壓緊機構,回轉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回轉下壓機構,汽缸或氣囊驅動的壓緊 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在磨盒、加料機構、加料機構 的加料、出料管路上、卸料機構和出料除塵轉換機構中的至少一種裝置上開有供清洗液體 或氣體注入的清洗除塵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加置一清洗除塵過濾系統,采用清 洗液體注入方式,該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出口與前述的清洗除塵口聯通,以實現循環清 洗;采用氣體注入方式,該清洗除塵過濾系統的輸出口與大氣聯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除塵過濾系統內置于 自動研磨機的主機箱內或置于自動研磨機的主機箱外。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在卸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清洗除塵 過濾系統間夾置一密封機構及出料除塵轉換機構;其中,該密封機構包括有可相互對合的 出料口及料盒,并帶有可驅使出料口與料盒間相互扣緊及松開的驅動壓緊單元;該出料除 塵轉換機構具有料盒、除塵口前、后兩工位,并帶有可使前、后兩工位相互替換的驅動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機構的驅動壓緊單元采用 下列機構中的一種汽缸或電機驅動的直接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偏心輪夾緊機構, 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增力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連桿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斜 楔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杠桿夾緊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氣囊夾緊機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轉換機構中可使前、后兩 工位相互替換的驅動機構采用下列機構中的一種汽缸或電機驅動的杠桿轉換機構,汽缸 或電機直驅轉換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行程放大機構,汽缸或電機驅動的剪式行程放大 轉換機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盒的下出料口呈錐口、球 形口或階梯口,所述卸料汽缸中置有的上活塞與磨盒的下出料口呈對應形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研磨機,具有一研磨機構,位于該研磨機構的上方設置磨盒,磨盒內置有磨柱和磨環或至少有一磨柱,該磨盒可隨研磨機構的激振系統聯鎖振動;所述的磨盒具有加料孔和卸料孔;在磨盒卸料孔之后加置一卸料機構,該卸料機構包括有一帶出料口的卸料汽缸,卸料汽缸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活塞,活塞通過上下的移動實現對磨盒卸料孔的封堵與打開。其可以實現自動的卸料和裝料,還可配備相應的清洗除塵裝置,使得作業過程更環保,杜絕粉塵的污染。
文檔編號B02C23/00GK201768586SQ2010202738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6日
發明者王海明, 邢鐵軍 申請人:北京泰譜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