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雜交抗蟲棉f1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雜交抗蟲棉Fl推廣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主要栽培的棉花有常規棉和雜交棉。長江流域70%的棉花面積種植的是品種間雜交的抗蟲雜交棉F1。現有的品種間雜交棉花種子生產全部采用人工去雄、人工授粉雜交獲得雜交Fl種子。其主要缺點是(1)雜交棉種子生產必須單獨進行親本繁殖和雜交制種,并每年進行去雜去劣。
(2)制種基地無序競爭導致了企業對基地管理、技術水平難以保障,直接影響棉花種子的質量。
(3)由于人工去雄授粉需要大量集中的勞動力,在現今農工少、工價貴、制種比較效益低的情況下,雜交棉種子生產陷入瓶頸,很難擴大規模,而且種子質量也難以保證。
此外,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獲得棉花無性再生苗,目前也很難大規模推廣應用。該技術的主要問題是(1)棉花組織培養受胚胎發生和植株再生的基因型限制;(2)培養周期長,過程復雜,多處于通過間接、長期而復雜的多次繼代培養而獲得少量植株的水平上;(3)實驗不穩定,重復性差.再生率低;(4)棉花組織培養獲得的棉苗畸形現象十分嚴重;(5)缺乏完善的適于廣泛基因型的棉花組織培養高效植株再生體系;(6)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低。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 它改變了現有雜交棉Fl種子的生產方式,提供了一種簡便、快捷、可行且符合現代棉花種業發展趨勢的雜交棉種子、種苗生產和品種推廣技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強抗性的技術方法,其步驟如下(1)種植并篩選鑒定棉屬中能夠自然越冬的、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多年生棉花種質資源;(2)以上述鑒定的多年生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棉花種質資源為砧木,以雜交抗蟲棉一代雜交種Fl為接穗進行嫁接,并宿根栽培所得嫁接植株;所述宿根栽培環境為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彡10°C的氣候帶或溫度彡10°C的溫棚溫室;(3)在宿根栽培期間,以嫁接植株上Fl的嫩芽為接穗,以上述鑒定的多年生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棉花種質資源為砧木,規模苗圃培育Fl嫁接種苗,所述Fl嫁接種苗替代Fl棉種進入農業生產。替代Fl棉種進行商業化推廣。
上述作為砧木的多年生棉花種質資源,包括海島棉多年生類型、陸地棉野生種系中的多年生類型、棉屬中其他多年生棉花種植資源或人工培育的其它多年生類型。
所述砧木為棉花實生苗或植株,其越冬成活率為100%,對接穗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沒有不良效應,并對接穗的枯萎病和黃萎病有很好的抗性。
述接穗為雜交抗蟲棉Fl實生苗或其植株的嫩芽或嫁接植株越冬后接穗上的再生芽。
所述接穗在嫁接的當年需要去雜、去劣。
所述接穗為棉花實生苗或棉花植株的嫩芽、嫁接植株越冬后的再生芽。
所述宿根栽培的第一年參照當地一年生棉花的栽培管理辦法進行栽培管理;次年及以后參照亞熱帶果樹的修剪方法修剪。
本發明通過將雜交抗蟲棉Fl嫁接于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多年生棉花植株,實現了對不能越冬的一年生棉花雜交種Fl的多年生栽培。在宿根栽培期間,除去非Fl的棉苗, 確保Fl的純度。其中以嫁接植株上的嫩芽或再生芽為接穗進行嫁接,保證了 Fl的純度,并能夠實現Fl快速的無性繁殖,保持品種的原有性狀、產量和品質,并能夠增強接穗棉苗對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抗性。
本發明對雜交棉Fl進行多年生栽培,不需要每年進行雜交制種,不需要每年去雜去劣;改變了傳統雜交棉種子的生產模式,簡化了雜交棉的生產程序,使雜交棉的推廣不再受雜交棉種子大田生產制約因素的限制,提供了簡便、快捷、可行的雜交棉Fl種子(苗)的生產方式和品種推廣模式。
本發明方法在冬季日均溫彡10°C地區可直接應用,在冬季日均溫低于10°C的地區通過溫棚(室)或加升溫棚(室)內均溫> 10°c時,可工廠化生產,商業化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2008年,在廣西南寧播種鄂雜棉13F1與海島棉MD1010,海島棉MD1010是一種多年生海島棉,植株高大,約130-135厘米,莖桿粗壯,莖有少量茸毛,果枝較長。葉心臟形,5片裂片,葉裂深。花淡黃色,花藥密集在雄蕊管短的花絲上,柱頭較長。鈴長形,有尖,三室,少數四室。抗枯、黃萎病性,自然重病田基本不發病。在栽培期間,以海島棉MD1010為砧木,以鄂雜棉13F1為接穗進行嫁接,嫁接后當年按照當地一年生棉花的栽培管理方法進行種植和管理,嫁接當年除去非Fl嫁接棉苗。
2009-2011年3月份,在營養杯中播種砧木海島棉MD1010,其長出真葉時,取2008 年嫁接植株鄂雜棉13F1的嫩芽為接穗進行嫁接,待嫁接成功并長出健壯的嫁接苗后,將所得嫁接苗在當地以及湖北省鄂州市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棉花實驗基地進行移栽種植。
通過兩年的觀察比較,鄂雜棉13F1嫁接苗與鄂雜棉13 Fl實生苗相比,兩者均表現出苗整齊,株高125厘米左右,植株塔型。莖桿粗壯有稀茸毛,抗倒伏能力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排列疏朗,通透性好,結鈴性強且均勻。單鈴重5. 8克左右,鈴卵圓形。籽指 9. 8,大樣衣分42. 56%,小樣衣分43. 34%。鈴殼薄,鈴殼尖外翻,吐絮特暢,好撿花,不扎手, 無殘留。纖維品質2. 5%跨長32. 3毫米,比強32. 2cN/tex,馬克隆值4. 9。鄂雜棉13F1嫁接苗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沒有不良效應。鄂雜棉13號Fl的枯黃萎病發病株率近30%, 而嫁接苗僅2%,表現出極強的抗病性能。
實施例22009年,在湖北省鄂州市,按上述例1中方法,以海島棉MD1010為砧木,采用嫁接法繁殖銅雜411F1,栽培當年除去非Fl雜株。同年冬天用大棚保溫,使大棚內平均溫度大于等于 10°C。使其安全越冬,得以宿根生長。2010年,參照例1中方法進行嫁接得到銅雜411F1的嫁接苗,移栽到當地種植。
通過觀察試驗,銅雜411F1嫁接苗與銅雜411F1相比,兩者均表現植株塔型,稍緊湊,莖桿有茸毛,葉片苞葉中等大小,葉色淡綠,鈴卵圓形,鈴尖鈍短,生育期121. 7天,單鈴重5. 7克,大樣衣分40. 86%,小樣衣分42. 72%,子指10. 2克,絨長29. 4mm,整齊度85. 4%,比強度27. 7cN/tex,馬克隆值5. 0,嫁接苗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沒有任何不良效應。銅雜 411F1的枯黃萎病發病株率近30%,而嫁接苗幾無發病株,表現出極強的抗病性能。
由此初步建立了雜交棉Fl的原始圃,創造了一種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強抗性的技術方法體系。其優點是改變了常規雜交種子的生產模式,簡化了抗蟲雜交棉的生產程序。使雜交棉的推廣不再受雜交棉種子大田生產制約因素的限制,并顯著地提高了植株的抗枯黃萎病性能,提供了簡便、快捷的雜交棉Fl的推廣模式,可直接在棉花主產區實行雜交棉苗Fl的推廣。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 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權利要求
1.一種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強抗性的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種植并篩選鑒定棉屬中能夠自然越冬的、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多年生棉花種質資源;(2)以上述鑒定的多年生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棉花種質資源為砧木,以雜交抗蟲棉一代雜交種Fl為接穗進行嫁接,并宿根栽培所得嫁接植株;所述宿根栽培環境為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彡10°C的氣候帶或溫度彡10°C的溫棚溫室;(3)在宿根栽培期間,以嫁接植株上Fl的嫩芽為接穗,以上述鑒定的多年生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棉花種質資源為砧木,規模苗圃培育Fl嫁接種苗,所述Fl嫁接種苗替代Fl棉種進入農業生產。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的當年需要去雜、去劣。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其所述接穗為雜交抗蟲棉Fl實生苗或其植株的嫩芽或嫁接植株越冬后接穗上的再生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交抗蟲棉Fl無性快繁、增抗技術方法,其所述宿根栽培當年參照當地一年生棉花的栽培管理辦法進行栽培管理;次年及以后參照亞熱帶果樹的修剪方法修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雜交抗蟲棉F1無性快繁、增強抗性的技術方法,主要步驟包括首先鑒定能夠自然越冬,抗枯萎病,抗黃萎病的多年生棉花種質資源;以此為砧木,用雜交抗蟲棉F1進行接穗嫁接,并宿根栽培所得嫁接植株;然后以上述方法進行大規模的繁育雜交抗蟲棉F1種苗,雜交抗蟲棉F1種苗直接進入農業生產。本發明的雜交抗蟲棉F1無性快繁、增強抗性的技術方法不需要進行大田棉花雜交制種,簡化了雜交棉F1制種程序,提高了雜交棉F1種子純度,增強了雜交棉F1抗病性。利用這一方法可以規模繁育抗性顯著提升的雜交抗蟲棉F1種苗應用于農業生產。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98879SQ20111034507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明者楊新明, 王世才, 耿月明, 袁國保, 鄧巖, 郭承亮 申請人: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