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手動水稻插秧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41714閱讀:275來源:國知局
手動水稻插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動水稻插秧機,包括:前浮船,后浮船,牽引手柄,推拉桿,秧箱,插秧機構,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和秧苗縱向進給機構。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插秧機構中設置了分秧針,脫秧片,在支架上設置了滑動配合部件,同時設置了縱向送苗機構和秧箱橫向移動機構,結構簡單,體積輕巧,株距可按需要隨意調節,避免了人工插秧深淺不一的問題,同時對秧苗長短、大小要求不嚴,本實用新型對土質,地塊形狀的適應范圍廣,不論田面是否平整,任何土質均可使用,不淤苗,不漏苗,省工省力,特別適合大型插秧機不能作業的地塊,方便耐用,本實用新型可連續插秧,操作輕松,易于維修,每人每天可插秧0.5—0.7公頃,避免了人工高強度作業的勞累,生產更便捷,更高效,適于廣泛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手動水稻插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手動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水稻插秧機也多種多樣,有大中型機動水稻插秧機,也有小型人力水稻插秧機,大中型機械水稻插秧機造價高,效率高,主要適用于大塊田地插秧,不適合小塊田地,不規則田塊及易陷車地塊插秧,同時對秧齡和秧高要求嚴,還容易出現飄秧,缺穴等問題,因此需要人工進行補苗。現有的小型人力插秧機,操作繁瑣,每插完秧箱上的一行秧苗還需要停止插秧,空推操縱桿實現縱向送秧工作,不方便操作,近年來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多數都外出務工,所以每年水稻插秧時,非常缺乏勞動力,時常出現水稻秧苗不能按時移栽的現象,因此稻農們非常期望有一種適應面廣,便于人力操作,價格低廉的小型手動水稻插秧機問世,以解決水稻插秧所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操作簡單方便,效率高,質量好,造價低廉,適合中小地塊使用的小型手動水稻插秧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動水稻插秧機包括:前浮船,后浮船,牽引手柄,推拉桿,秧箱,插秧機構,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和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前、后浮船相固接,牽引手桿經摩擦盒螺接固定在前浮船上,推拉桿和插秧機構及橫梁與支臂的一端相鉸接,支臂的另一端與前浮船相鉸接,后浮船上固定設置支架,支架上設置移箱角鐵,移箱上滑輪設置在移箱角鐵兩側,支架前面設有秧門角鐵,移箱下滑輪設置在秧門角鐵后面的支架上,秧箱的后面設置上滑杠和下滑杠,與移箱滑輪相配合,秧箱橫向移動機構設置在支架上,秧苗的縱向進給機構設置在秧箱上。
[0005]所述的插秧機構包括分秧針、脫秧片,導套,連動桿,止點,回位彈簧,導套座,橫梁,支臂,推拉桿,摩擦盒,連桿,分秧針及導套螺接固定在導套座上,導套座固接設置在橫梁上,脫秧片滑動設置在導套內,連動桿設置在橫梁的支點上,一端與脫秧片相連接,另一端和止點活動接觸,橫梁的支點上設置回位彈簧,連桿的上端和橫梁相鉸接,下端與摩擦盒相鉸接,摩擦盒固定設置在牽引手桿下端。
[0006]所述的支臂與前浮船鉸接處設置回位彈簧。
[0007]所述的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包括轉動輥,送秧帶,棘輪,棘爪,棘爪控制桿,導向輪,拉線,擺桿,擺桿架,回位彈簧和橫梁,送秧帶包繞轉動輥并設置在秧箱上,轉動輥軸上設置棘輪,棘爪控制桿的一端設置棘爪并與棘輪相配合,棘爪控制桿的另一端與拉線及回位彈簧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固定在秧箱上,拉線的下端固定在擺桿上,擺桿的一端與擺桿架相鉸接,另一端與橫梁上的觸塊活動接觸。
[0008]所述的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包括秧箱,橫梁,連動桿,拉桿,回位拉簧,棘輪,棘爪,鏈輪,鏈條,秧箱連動板,銷軸,止爪,橫梁的一端與連動桿活動接觸,連動桿與支架相鉸接,拉桿下端與回位拉簧的下端及連動桿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與支架的上端相鉸接,拉桿的上端與棘爪相鉸接,棘爪與棘輪相配合,棘輪的另一側設置止爪,棘輪和鏈輪同軸設置在移箱角鐵內,鏈條與兩鏈輪相配合,鏈條上活動設置一長銷軸,與秧箱連動板上設置的條形孔相配合,秧箱連動板上設置滑輪,和移箱角鐵上設置的滑道滑動配合,秧箱連動板與秧箱相螺接。
[0009]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插秧機構中設置了分秧針,脫秧片,在支架上設置了滑動配合部件,同時設置了縱向送苗機構和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在秧箱橫向移動機構中設置了棘輪,棘爪和止爪,秧箱聯動板、鏈輪、鏈條和傳動銷軸,結構簡單,體積輕巧,株距可按需要隨意調節,避免了人工插秧深淺不一的問題,同時對秧苗長短、大小要求不嚴,本實用新型對土質,地塊形狀的適應范圍廣,不論田面是否平整,任何土質均可使用,不淤苗,不漏苗,省工省力,特別適合大型插秧機不能作業的地塊,方便耐用,本實用新型可連續插秧,操作輕松,易于維修,每人每天可插秧0.5-0.7公頃,避免了人工高強度作業的勞累,生產更便捷,更高效,適于廣泛推廣應用。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2]圖2為圖1的俯視視圖;
[0013]圖3為圖1的A向視圖;
[0014]圖4為I的B向放大視圖;
[0015]圖5為圖1的C一C向視圖;
[0016]圖6為圖1的E放大視圖;
[0017]圖7為圖1的B向展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手動水稻插秧機包括:前浮船1,后浮船21,牽引手柄5,推拉桿6,秧箱12,插秧機構,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和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浮船相固接,牽引手桿經摩擦盒(26)螺接固定在前浮船上,推拉桿及插秧機構及橫梁(49)與支臂(2)相鉸接,支臂與前浮船相鉸接,后浮船上固定設置支架(20),支架上設置移箱角鐵(13),移箱上滑輪(16)設置在移箱角鐵兩側,支架前面設有秧門角鐵(24),移箱下滑輪(22)設置在秧門角鐵后面的支架上,秧箱的后面設置上滑杠和下滑杠,與移箱滑輪相配合,秧箱橫向移動機構設置在支架上,秧苗的縱向進給機構設置在秧箱上。
[0019]所述的插秧機構包括分秧針8、脫秧片3,導套36,連動桿34,止點33,回位彈簧,導套座7,橫梁49,支臂2,推拉桿6,摩擦盒26,連桿25,分秧針及導套螺接固定在導套座上,導套座固接設置在橫梁上,脫秧片滑動設置在導套內,連動桿設置在橫梁的支點上,一端與脫秧片相連接,另一端和止點活動接觸,橫梁的支點上設置回位彈簧,連桿的上端和橫梁相鉸接,下端與摩擦盒相鉸接,摩擦盒固定設置在牽引手桿下端。
[0020]所述的支臂與前浮船鉸接處設置回位彈簧31。
[0021]所述的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包括轉動輥,送秧帶19,棘輪,棘爪,棘爪控制桿41,導向輪,拉線9,擺桿45,擺桿架50,回位彈簧和橫梁49,送秧帶包繞轉動輥并設置在秧箱上,轉動輥軸上設置棘輪,棘爪控制桿41的一端設置棘爪并與棘輪相配合,另一端與拉線及回位彈簧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固定在秧箱12上,拉線的下端固定在擺桿45上,擺桿的一端與擺桿架相鉸接,另一端與橫梁上的觸塊46活動接觸。
[0022]所述的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包括秧箱12、橫梁49,連動桿23,拉桿18,回位拉簧17,棘輪15,棘爪27,鏈輪14,鏈條,秧箱連動板51,銷軸11,止爪28,橫梁的一端與連動桿活動接觸,連動桿與支架20相鉸接,拉桿下端與回位拉簧的下端及連動桿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與支架的上端相鉸接,拉桿的上端與棘爪相鉸接,棘爪與棘輪相配合,棘輪的另一側設置止爪,棘輪和鏈輪同軸設置在移箱角鐵內,鏈條與兩鏈輪相配合,鏈條上活動設置一長銷軸,與秧箱連動板上設置的條形孔相配合,秧箱連動板上設有滑輪,和移箱角鐵上設置的滑道滑動配合,秧箱連動板與秧箱相螺接。
[0023]本實用新型只需要用左手拉動牽引桿向后移動和右手操縱推拉桿配合,根據移動速度決定株距,右手向下推動推拉桿,分秧針8將秧苗從秧門取下,將秧苗放入泥土中,脫秧片在聯動桿的作用下把秧苗壓入泥土中,完成插秧工作,同時橫梁49壓動連動桿23和拉桿18帶動棘爪動作,使棘輪和鏈輪轉動90度,拉動鏈條帶動秧箱橫向移動一個位置,每壓下一次推拉桿,完成一次插秧工作,插完17穴秧苗即秧箱上的一行秧苗結束,同時鏈條上設置的帶動秧箱橫向移動的銷軸11,使秧箱換向移動插秧,完成橫向移箱,每當秧箱移動到兩側極限處,橫梁上的觸塊46壓動擺桿45,下一行秧苗自動下移完成秧苗縱向進給工作,如此推拉推拉干,插秧機可連續不間斷進行插秧工作,無需空推推拉桿進行換向和秧苗換行。
【權利要求】
1.一種手動水稻插秧機,該機包括:前浮船(1),后浮船(21),牽引手柄(5),推拉桿(6 ),秧箱(12 ),插秧機構,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和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前、后浮船相固接,牽引手桿經摩擦盒26螺接固定在前浮船上,推拉桿和插秧機構及橫梁49與支臂2的一端相鉸接,支臂的另一端與前浮船相鉸接,后浮船上固定設置支架20,支架上設置移箱角鐵13,移箱上滑輪16設置在移箱角鐵兩側,支架前面設有秧門角鐵24,移箱下滑輪22設置在秧門角鐵后面的支架上,秧箱的后面設置上滑杠和下滑杠,與移箱滑輪相配合,秧箱橫向移動機構設置在支架上,秧苗的縱向進給機構設置在秧箱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秧機構包括分秧針(8)、脫秧片(3),導套(36),連動桿(34),止點(33),回位彈簧,導套座(7),橫梁(49),支臂(2),推拉桿(6),摩擦盒(26),連桿(25),分秧針及導套螺接固定在導套座上,導套座固接設置在橫梁上,脫秧片滑動設置在導套內,連動桿設置在橫梁的支點上,一端與脫秧片相連接,另一端和止點活動接觸,橫梁的支點上設置回位彈簧,連桿的上端和橫梁相鉸接,下端與摩擦盒相鉸接,摩擦盒固定設置在牽引手桿下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臂與前浮船鉸接處設置回位彈簧(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苗縱向進給機構包括轉動棍,送秧帶(19),棘輪,棘爪,棘爪控制桿(41),導向輪,拉線(9),擺桿(45),擺桿架(50),回位彈簧和橫梁(49),送秧帶包繞轉動輥并設置在秧箱上,轉動輥軸上設置棘輪,棘爪控制桿(41)的一端設置棘爪并與棘輪相配合,另一端與拉線及回位彈簧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固定在秧箱(12)上,拉線的下端固定在擺桿(45)上,擺桿的一端與擺桿架相鉸接,另一端與橫梁上的觸塊(46)活動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橫向移動機構包括秧箱(12)、橫梁(49),連動桿(23),拉桿(18),回位拉簧(17),棘輪(15),棘爪(27),鏈輪(14),鏈條,秧箱連動板(51),銷軸(11),止爪(28),橫梁的一端與連動桿活動接觸,連動桿與支架(20)相鉸接,拉桿下端與回位拉簧的下端及連動桿相鉸接,回位彈簧上端與支架的上端相鉸接,拉桿的上端與棘爪相鉸接,棘爪與棘輪相配合,棘輪的另一側設置止爪,棘輪和鏈輪同軸設置在移箱角鐵內,鏈條與兩鏈輪相配合,鏈條上活動設置一長銷軸,與秧箱連動板上設置的條形孔相配合,秧箱連動板上設有滑輪,和移箱角鐵上設置的滑道滑動配合,秧箱連動板與秧箱相螺接。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575065SQ20132079336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趙亞利, 李祥東, 王麗艷, 黃玉范, 張小梅, 陳婧, 劉雷, 劉智影, 王春華, 馬文榮 申請人:黑龍江省伽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