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優質水稻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優質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無公害、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已成為人們消費的趨勢,大米的質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因此,培育發展優質大米備受人們關注,也是今后糧食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通過改良水稻的種植方法培育出優質高產的大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優質水稻栽培方法,先采用合理的培育方法培育壯秧,再對培育壯秧的苗床進行管理,然后對移栽秧苗的土地進行整理,最后對移栽后的秧苗進行秧苗維護。
[0004]所述培育壯秧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0005]播種選時:采用優質水稻品種,并在早于常規播種時期進行播種;
[0006]選地:選擇水源充足、向陽、土質肥沃疏松、微酸性的旱地;
[0007]作廂:在旱地上按200cm寬度開廂作凹式苗床;
[0008]擺盤:靠苗床床埂豎擺秧盤,秧盤邊重合靠緊,盤底緊貼廂面;
[0009]裝土:分盤定量,每盤裝入過篩細土 2.5kg-3kg,裝土厚度為1.5cm_2cm,并用泥楽水澆透,用沙板刮平;
[0010]拌種:將水稻種子拌入防蟲壯苗劑;
[0011]播種:待秧盤內表層水干后,按每盤播種50g水稻種子分廂定量,來回撒播2次-3次;
[0012]蓋種:用細土蓋種,蓋種厚度為2cm-3cm ;
[0013]搭拱和蓋膜:在床埂上每隔40cm-50cm插竹扁搭拱,整廂拱高一致,最后用微膜覆蓋,微膜周圍用土壓實。
[0014]所述苗床管理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0015]播后維護:對播種蓋膜后的苗床每三天檢查一次,每次下雨后增加檢查一次,以保證出苗整齊;
[0016]立針煉苗期:水稻秧苗立針至I葉-2葉后,晴天進行揭膜降溫補水,雨天進行蓋膜排水;
[0017]穩苗移栽期:煉苗結束后,搶在水稻秧苗2.5葉前施好斷奶肥,每畝用20擔-25擔清糞水作為斷奶肥,每擔清糞水中加入0.1kg尿素;施肥后用清水灌透苗床;對苗床施過斷奶肥后,在水稻秧苗2.5葉后,每畝用30擔-35擔清糞水作為提苗肥,每擔提苗肥中加入0.2kg尿素,每6天-7天施一次,共施2次-3次,每次施肥后均用清水灌透苗床。
[0018]優選的,所述裝土后,再將拌有壯秧劑的過篩細土均勻撒在已裝好細土的秧盤表面。
[0019]優選的,所述立針煉苗后,待水稻秧苗立針1.5葉-2葉時,用磷酸二氫鉀溶液補充苗床水分。
[0020]優選的,所述穩苗移栽期還包括在移栽前三天,苗床采用75%拿敵穩的3000倍液或20%三環唑的750倍液噴灑苗床,預防稻瘟病。
[0021]優選的,所述磷酸二氫鉀溶液的制備方法為在60kg水中加入200g磷酸二氫鉀和200g 70 %的敵克松并攪拌均勻。
[0022]所述秧苗移栽后土地的整理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0023]土壤耕作:根據移栽秧苗的土壤情況進行耕作,耕深不超過20cm ;
[0024]秧苗移栽:水稻秧苗栽插時,每次栽插2株,栽插土壤的水深不超過2cm-3cm,秧苗插深為 1.2cm_2cm ;
[0025]合理施肥:對土壤內營養物質含量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進行補充施肥。
[0026]所述秧苗維護包括水漿管理,所述水漿管理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0027]在秧苗移栽前2天-3天放水,秧苗移栽后保持淺水;
[0028]秧苗移栽后25天-30天,莖蘗數達到預計有效穗的70%時放水曬田;
[0029]拔節期復水并施拔節肥;
[0030]秧苗抽穗前關水預防伏旱;
[0031]秧苗散籽后及時放水;
[0032]水稻收割后及時絞邊,搶秋冬季降雨蓄水。
[003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采用分階段的方法對水稻進行培育,每個培育階段都采用合理的培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本發明優質水稻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了培育出優質高產無公害的水稻,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優質水稻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5](I)選用優質水稻良種
[0036]選用優質、高產、抗性好、生育期適宜、穗粒兼顧型的雜交優質水稻品種。如川優8377、渝香203、渝優15、宜香優2115、岡優916等品種。
[0037](2)精心培育壯秧
[0038]①適期早播:在早于水稻的常規播種時期進行播種,避免自然災害對水稻種子造成的損傷。500米以下區域宜在3月10日-20日期間播種,500米-800米之間的區域適宜在3月20日至4月初進行播種。
[0039]②選地:選擇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向陽、土質肥沃疏松、微酸性的空閑旱地或者菜園地,地塊宜沙。提前5天-10天開溝分2次作壟,第一次將溝中泥土啟的稍高些,高出預計廂面5cm左右,以利于2天-3天后的第二次精細作廂。
[0040]③作廂:按照200cm開廂作凹式苗床,廂面寬145cm,埂高15cm_20cm。
[0041]④整平:將泥土翻挖細化,灌足底水,抹平廂面。
[0042]⑤擺盤:一邊靠埂豎直擺秧盤5個,秧盤邊重合靠緊,盤邊緊貼廂面。
[0043]⑥裝土:分盤定量,裝過篩細土 2.5kg-3kg、厚度約1.8cm,用泥楽水饒透,用沙板刮平。
[0044]⑦撒藥:將水稻專用旱育壯秧劑攆細后拌入過篩細土,Ikg壯秧劑拌40kg_50kg細土,將拌藥后的細土均勻撒在已經裝好細土的秧盤表面。
[0045]⑧拌種:為了防治地下害蟲的危害,促進生根壯苗,可用10mL“60%高巧”拌入Ikg水稻種子,充分攪拌均勻后,陰干2h-4h后播種。
[0046]⑨播種蓋種:待秧盤內表層水干后,按每盤播包衣種50g進行分廂定量,來回均勻撒播2次-3次。用細土蓋種2cm-3cm厚,切忌不能用拌有壯秧劑的泥土蓋種,以完全覆蓋住種子為度,秧盤與床埂空隙一并填滿填平;保水性差的秧地蓋種宜厚,保水性好的秧地蓋種宜薄。
[0047]⑩搭拱和蓋膜:在床埂上每40cm-50cm插入長度220cm-230cm、寬度3cm的竹扁進行作拱,整廂拱高一致;高寒山區可先在平地蓋一層地膜后再搭拱。搭拱后用0.012cm-0.014cm的微膜覆蓋,微膜四周用土壓嚴實。
[0048](3)苗床管理
[0049]①播種立針期:保證正常出苗必須要有適宜的溫度、水分和充足的氧氣;每隔3天檢查一次,每次下雨后增加檢查一次,針對蓋膜嚴實度、蓋種厚度、秧盤緊實度和排水狀況等予以處理,保證出苗整齊。對高寒地區采用的雙膜育秧,在水稻立針后應及時揭去貼地膜。
[0050]②立針煉苗期:待水稻秧苗立針至I葉-2葉后,此時溫度極端不穩定,苗床易干易潮,晴天注意揭膜降溫補水,雨天注意蓋膜排水,陰天注意降濕防霉。
[0051]③煉苗穩苗期:待水稻秧苗1.8葉時,根據氣溫變化,待氣溫穩定回升,搶暖頭及時接膜煉苗,同時,用磷酸二氫鉀溶液補充苗床水分,能保證煉苗期水稻苗的養分和水分;磷酸二氫鉀溶液的制備方法為在60kg水中加入200g磷酸二氫鉀和200g 70%的敵克松并攪拌均勻。
[0052]④穩苗斷奶期:煉苗結束后,搶在水稻秧苗2.5葉前施好斷奶肥,每畝用20擔-25擔清糞水作為斷奶肥,每擔清糞水中加入0.1kg尿素;施肥后用清水灌透苗床。
[0053]⑤斷奶移栽期:對苗床施過斷奶肥后,在水稻秧苗2.5葉后,每畝用30擔-35擔清糞水作為提苗肥,每擔提苗肥中加入0.2kg尿素,每6天-7天施一次,共施2次-3次,每次施肥后均用清水灌透苗床;移栽前三天,苗床可采用“75%拿敵穩”的3000倍液或者“20%三環唑”的750倍液噴灑苗床,預防稻瘟病。
[0054](4)整地移栽
[0055]根據移栽地的性狀采用相應的耕作方式,耕深不超過20cm ;耕作后的泥土上細下粗、細而不糊、上爛下實、不陷機、不雍泥、田面平整,田塊內高低落差不大于2cm,田面傾斜度不大于1% ;田面整潔,清除田面過量殘物(秸桿、雜草等);采用機械栽插時水深保持在2cm_3cm0
[0056]機械插秧:根據田塊大小及交通條件選擇兩行機和四行機插秧,移栽插秧時間為水稻立針3.8葉后,搶晴天起秧移栽,宜早不宜遲,最遲不超過5葉。而人工栽秧時間為秧齡期在35天左右移秧。起秧時,秧塊應適當補水,但切忌含水量過大,影響秧塊成型,起秧及運秧應防止傷秧或秧塊變形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