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8773328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容器,特別是涉及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
【背景技術】
[0002]蛹蟲草生產通常使用玻璃栽培容器和聚丙烯封口膜,在實際生產中,玻璃容易破碎,折舊率不高并且影響員工人身安全,聚丙烯薄膜一次性使用,不利于節約環保,同時其密封性也不利于蛹蟲草子實體生理需求及搔菌作業,其透光性不利于前期菌絲避光萌發的培養需求;并且,蛹蟲草采收時,需要伸入瓶內,不便于企業高效采收。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蛹蟲草玻璃栽培容器和聚丙烯封口膜的弊端,充分考慮蛹蟲草生長習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蛹蟲草生產的分體式栽培容器。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底盤、盤蓋和透明罩,所述盤蓋或透明罩套設在所述底盤的上口 ;
[0005]所述盤蓋和底盤配合時將底盤上口閉合,盤蓋側面和底盤上口側面設有對應設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
[0006]所述透明罩上部設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可用塞子封閉。
[0007]所述底盤上口設和所述盤蓋連接的盤箍。
[0008]所述盤蓋由分體設置的環形罩和蓋子組成,所述環形罩設在所述底盤并略高于底盤上口設置;所述上口向內翻邊形成支撐蓋子的臺階;所述透明罩和環形罩連接。
[0009]所述環形罩和透明罩螺紋連接。
[0010]所述底盤直徑80-120毫米,高度30-60毫米;所述透明罩直徑82-122毫米,高度80~120 暈米。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體式設置,前期采用不透光的底盤和盤蓋進行菌絲的培養,避免了傳統容器因透光造成的不利于前期菌絲避光萌發的培養需求;而后期需要透光時,將透明罩罩上,進行出草管理;
[0012]2)本實用新型蛹蟲搔菌或采收時,由于分體式設置,因此可將透明罩摘下,這樣較傳統的結構形式無需伸入容器很長距離,因而提高了搔菌效率或采收效率;
[0013]3)本實用新型底盤和盤蓋設有對應的通孔,便于滅菌蒸汽流動,提高滅菌效果;
[0014]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采用底盤和盤蓋連接,盤蓋和透明罩連接的方式,這樣當需要放上透明罩時,只需將蓋子拿出,直接把透明罩和盤蓋連接即可;其相比放置透明罩時,需將盤蓋從底盤上拆卸,再將透明罩連接在底盤上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0015]5)本實用新型在透明罩上部設置透氣孔,便于透氣。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I為底盤、2為盤蓋、3為透明罩、4為通孔、5為透氣孔、6為塞子;
[0018]11為臺階、21為環形罩、22為蓋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實用新型包括底盤1、盤蓋2和透明罩3,所述盤蓋2或透明罩3套設在所述底盤I的上口;
[0020]所述盤蓋2和底盤I配合時將底盤I上口閉合,盤蓋2側面和底盤I上口側面設有對應設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4 ;
[0021]所述透明罩3上部設有透氣孔5,所述透氣孔5可用塞子6封閉。
[0022]所述底盤I上口設和所述盤蓋2連接的盤箍。
[0023]所述盤蓋2由分體設置的環形罩21和蓋子22組成,所述環形罩21套設在所述底盤I并略高于底盤I上口設置;所述上口向內翻邊形成支撐蓋子22的臺階11 ;所述透明罩3和環形罩21連接。
[0024]所述環形罩21和透明罩3螺紋連接。
[0025]所述底盤I直徑80-120毫米,高度30_60毫米;所述透明罩3直徑82-122毫米,高度80-120毫米。
[002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利用該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器,每個底盤I裝40克大米培養基和70毫升營養液,蓋上盤蓋2,并使底盤I和盤蓋2的小孔對齊,滅菌、冷卻后,接入菌種,蓋上盤蓋2,移入培養室20-25°C培養7-10天;將透明罩3預先洗凈并表面消毒,將蓋子22拿出,并使透明罩3和環形罩21連接,并開始補充光照,進行出草管理;搔菌時取下透明罩3搔菌并立即復原;采收時摘下透明罩3,取出蛹蟲草子實體。
【主權項】
1.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盤蓋和透明罩,所述盤蓋或透明罩設在所述底盤的上口; 所述盤蓋和底盤配合時將底盤上口閉合,盤蓋側面和底盤上口側面設有對應設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 所述透明罩上部設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可用塞子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上口設有和所述盤蓋相配的盤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由分體設置的環形罩和蓋子組成,所述環形罩設在所述底盤并略高于底盤上口設置;所述上口向內翻邊形成支撐蓋子的臺階;所述透明罩和環形罩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罩和透明罩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直徑80-120毫米,高度30-60毫米;所述透明罩直徑82-122毫米,高度80-120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蛹蟲草分體式栽培容器。包括底盤、盤蓋和透明罩,所述盤蓋或透明罩套設在所述底盤的上口;所述盤蓋和底盤配合時將底盤上口閉合,盤蓋側面和底盤上口側面設有對應設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所述透明罩上部設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可用塞子封閉。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體式設置,前期采用不透光的底盤和盤蓋進行菌絲的培養,避免了傳統容器因透光造成的不利于前期菌絲避光萌發的培養需求;而后期需要透光時,將透明罩罩上,進行出草管理。
【IPC分類】A01G1-04
【公開號】CN204482431
【申請號】CN201520114493
【發明人】竇小佳, 王琨, 馬斌, 許鵬飛, 夏振榮
【申請人】江蘇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3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