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杏鮑菇栽培是利用冬季的自然環境,在塑料大棚內培植,這種方式栽培杏鮑菇存在產量低、品質不穩定、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難于滿足市場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產品質量穩定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采收、分級和包裝,其中所述的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均在全控制的生產條件下完成。
上述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中所述的菌種制作采用竹簽菌種,菌種的培養條件為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
上述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中所述的養菌時,菇包放入篩網鐵架,菇包排放密度200~250包/m2,每個菇包相互分離,培養條件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
上述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中所述的催蕾條件為溫度10~19℃、空氣相對濕度70~95%,二氧化碳濃度800~4500ppm,保持300~1000Lx光照,菇包的袋口拔棉、松環至袋口、袋底開“V”形口,直到形成菇蕾,待菇體長至0.5~2.5cm時,開袋、疏蕾。
上述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中所述的出菇條件為溫度10~20℃、空氣相對濕度85~95%,二氧化碳濃度800~3500ppm,光照100Lx。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述優點1.杏鮑菇的質量穩定、品質好;2.產量高,可保證栽培袋全部出菇,單袋可產杏鮑菇300g以上。
3.不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可全年進行生產。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其工藝流程為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采收→分級→包裝,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各步驟詳述如下。
實施例一、菌種制作1.一級菌種的制作(1)保藏菌種配方水1000ml、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5g。
(2)生產菌種配方水1000ml、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粉20g、KH2PO41.0g、MgSO40.5g、噴施寶4滴。
(3)制作方法將馬鈴薯去皮、洗凈后切薄片,加水煮沸至軟而不爛,過濾取汁,然后將瓊脂25g加入煮至全部融化,過濾加水至1000ml,最后加入配方中的其它物質,攪拌溶化后分裝在試管中,每只試管分裝培養基15ml,隨即制作棉塞。
(4)滅菌將分裝好的試管放入消毒器內用蒸汽消毒滅菌,條件為蒸汽壓力達到0.5kg/cm2時放汽排空,然后再于1.2kg/cm2蒸汽壓力時保持45分鐘,冷卻至60℃開始擺放斜面,凝固后于4℃冰箱內抽濕,三天后使用。
(5)接種選保藏或引進的一級種以及待接試管斜面、酒精燈、75%酒精、火柴接種針等一并放入接種箱內,用煙霧劑4g點燃消毒30分鐘,用于轉擴一級種。
(6)培養將接種好的斜面放入25℃培養室培養,杏鮑菇12~15天長滿,滿管后1~2天使用,不能馬上使用的一級種放入4℃冰箱保藏。
2.二級竹簽種的制作(1)備料稱取12cm長劈開了的竹簽,用2%石灰水浸泡24h,后用清水沖洗至清并瀝干多余水分。
(2)拌料按竹簽20kg、麥皮6kg、木屑8kg、CaCO30.05kg、水16kg將料拌勻,然后裝入250ml廣口瓶內,每瓶裝40~45根竹簽,上蓋木屑混合料1cm厚,后填滿木屑混合料并清洗瓶壁和瓶口,塞好棉塞。
(3)滅菌將裝好培養料的廣口瓶放入高壓蒸汽鍋內進行蒸汽滅菌,條件升壓至0.5kg/cm2排汽、然后再次升壓至0.5kg/cm2排汽,最后升壓至2kg/cm2保持2h,降溫后開蓋烘干棉塞出鍋。
(4)接種與一級菌種制作中的接種相同。
(5)培養放入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的培養室培養10天,每隔兩天查瓶一次,10天后每隔五天檢查一次,發現毛霉、綠霉等雜菌要即時揀出并銷毀,35天后可滿瓶使用。菌種培養室應每隔10天用煙霧劑和1~3%來蘇兒或0.25%新潔而滅輪流消毒。
二、菇包制作(1)配方棉殼55%、木屑20%、麥皮18.5%、玉米粉5%、糖0.5%、CaCO31%,料水比1∶1.6,含水量65%、袋裝干料1.15±0.5斤、單袋濕重3.0±0.1斤、pH值9.0。
(2)預堆先將所需數量的木屑散堆在地面上厚25cm,再將所需的棉子殼按1∶1.6~1.8料水比拌濕,撒于木屑堆上15~20cm厚,再將木屑鋪于棉子殼上,根據料的干濕情況結合再均勻加水,停30分鐘后,用打料機將料打勻。
(3)起堆將打勻的混合料按200×100~120cm堆放,長度不限,堆完料后,在料上按30×30cm均勻打洞至料底部,將溫度計插入料中。
(4)翻堆當溫度達到58~62℃,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將表面的料放入中間,底部的料放到上面,中間的料防災表面,再按同樣堆形做堆,打洞,當溫度再次上升到58℃后,進行第二次翻堆,操作方法同第一次,如此2~3次,完成發酵。
(5)拌料將發酵好的料放入打料機內,加入其余配方中的輔料攪拌均勻,測定含水量,用手握料,指縫見水將滴但未滴下即可。
(6)打包將料轉入壓包機內,按重量將料裝入17×38×0.05聚丙稀塑料袋內,然后套環、塞棉塞,將袋直立整齊排放在鐵框內。
(7)堆爐將裝好料的料袋鐵框在爐內堆放成拱形面頂,蓋上防水塑料膜、大薄膜、彩條布后用繩固定,壓好底部周邊,防止漏汽。
(8)滅菌堆放完成后即可起火產生蒸汽滅菌,時間10h。
(9)出爐滅菌結束后,待溫度下降為85~90℃時即可將彩條布、大薄膜、防水塑料膜取下,溫度降到65~70℃,即可將栽培袋轉運至接種室內冷卻。
(10)接種接種時用酒精擦拭菌種瓶口及內壁,將瓶上層的木屑種撥松,再用鑷子插入瓶內部用力向一個方向旋轉使竹簽種疏松,將待接種的栽培袋直立放好,拔下棉塞,隨即馬上夾出一根竹簽種,插入栽培袋中的預留孔隙,撥下一層木屑菌種蓋面,塞上棉花塞,拉套環將栽培袋往復搖動,讓木屑菌種散開封面,即可完成一袋接種工作。
三、養菌(1)培養房的準備,在每批菌袋培養完成后,即定期進行培養房的沖洗消毒,一般先用高壓清洗機沖洗、清掃,后用5~10%石灰水沖洗墻壁、天花、地面,再按每2~4g/m3氣霧消毒劑進行熏蒸,密封12~24小時即可開窗散盡廢氣。
(2)將接種好的栽培袋連同轉運鐵框橫臥、側放進培養室,根據溫度高低決定疏松程度,以保證栽培袋之間的溫度在28℃以下,培養條件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10天前不必開窗通風,每隔5天用金星消毒液或來蘇爾空間噴霧,15天后每天早上5:00~7:00和下午17:00~19:00開門窗通風10~20分鐘,隔天挑選污染袋并及時清出,一般杏鮑菇都能在35天滿袋,即可轉出培養室。
四、催蕾(1)排包上架將經培養室養菌完成后的栽培袋逐層排放在出菇房(或凍庫)的栽培網架上,袋與袋之間的間隔距離為1cm。
(2)催蕾出菇房控制在溫度10~19℃、空氣相對濕度70~95%,二氧化碳濃度800~4500ppm,保持300~1000Lx光照,栽培袋的袋口撥棉、松環至袋口、袋底開“V”形口,直到形成菇蕾,待菇體長至0.5~2.5cm時,開袋、疏槽。
五、出菇出菇房控制在溫度10~20℃、空氣相對濕度85~95%,二氧化碳濃度800~3500ppm,光照100Lx。
六、采收出菇房栽培的杏鮑菇一般在14天后開始采收,至第20天頭批菇采收完畢,出菇房控制在溫度10~20℃、空氣相對濕度85~95%,二氧化碳濃度800~3500ppm,光照100Lx。
七、分級按杏鮑菇的長度、直徑、重量進行分類。
八、包裝將同類杏鮑菇定量放入塑料袋內、封口后裝入紙箱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采收、分級和包裝,其特征是所述的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均在全控制的生產條件下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菌種制作采用竹簽菌種,菌種的培養條件為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養菌時,菇包放入篩網鐵架,菇包排放密度200~250包/m2,每個菇包相互分離,培養條件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50~70%,二氧化碳濃度2000~7500pp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蕾條件為溫度10~19℃、空氣相對濕度70~95%,二氧化碳濃度800~4500ppm,保持300~1000Lx光照,菇包的袋口拔棉、松環至袋口、袋底開“V”形口,直到形成菇蕾,待菇體長至0.5~2.5cm時,開袋、疏蕾。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出菇條件為溫度10~20℃、空氣相對濕度85~95%,二氧化碳濃度800~3500ppm,光照100Lx。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杏鮑菇的全控制工廠化生產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包括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采收、分級和包裝,其中所述的菌種制作、菇包制作、養菌、催蕾、出菇均在全控制的生產條件下完成。本發明的方法具有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產品質量穩定的優點,用于栽培杏鮑菇。
文檔編號C12N1/14GK1774989SQ20051010181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日
發明者鄭雪平 申請人:鄭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