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紅茶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工夫紅茶加工方法,該方法以傳統工夫紅茶加工工藝為基礎,包括原料采摘、萎凋、揉捻、發酵及干燥工序,但原料采摘以1芽1葉初展鮮葉為宜,使揉捻后只進行解塊,不必進行篩分,可有效減少揉捻過程中的篩分工序,減少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發酵工序采用先高后低的變溫發酵技術,有利于控制工夫紅茶的發酵過程,提高茶黃素、茶紅素的含量,降低其轉化,從而提高鮮爽度,有利于高鮮爽度工夫紅茶品質的形成。
【專利說明】工夫紅茶加工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エ藝,具體涉及ー種工夫紅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工夫紅茶是我國獨有的傳統加工產品,因初加工特別注意條索的緊結完整,精加エ時費工夫而得名。工夫紅茶要求鮮葉鮮嫩、勻凈、新鮮。其初加工エ藝分為萎凋、揉捻、發酵、干燥4道エ序,各エ序要求如下:
[0003]1、原料要求:鮮葉采摘標準以I芽2-3葉為主。
[0004]2、萎凋:工夫紅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室內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等方法,目前,普遍采用萎凋槽萎凋。采用萎凋槽時,要掌握好溫度、風量、攤葉厚度、翻葉、萎凋時間等因素。一般萎凋溫度控制在35°C左右,并要求萎凋槽溫度前后一致。溫度最高不超過38°C,超過38°C則萎凋不勻,易發生紅變現象。加溫萎凋要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則,下葉前10~15min停止加溫,只鼓冷風。夏秋季節一般只鼓風,不必加溫。鼓風量為1.6~2.0萬m3/h。期間每2h翻葉一次,翻葉時要停止鼓風,將上層葉翻入下層,動作要輕,以免損傷葉片。萎凋時間8~12h較好,萎凋后含水量為62-64%。
[0005]3、揉捻:工夫紅茶的揉捻與條形綠茶的揉捻目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過去多采用中、大型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車間適宜的室溫為20~24°C,相対濕度為85%~90%。920型揉搶機姆桶可投入萎凋葉140~160kg,揉搶90min,分兩次揉,姆次45min。55型和65型揉搶機分別投葉約30kg、60kg左右,揉搶70min,也分兩次揉,姆次35min。工夫紅茶揉捻加壓較綠茶重,一般嫩葉揉時短,加壓輕;老葉揉時長,加壓重。氣溫高揉時短,氣溫低揉時長;輕萎凋適當輕壓,重萎凋適當重壓。但仍要掌握輕、重、輕的原則。揉捻開始時或第一次揉搶不加壓,中途加壓時,加壓與松壓交替,姆次加壓7~IOmin,松壓3~5min。揉搶結束前應減壓,讓茶條吸回茶汁。
`[0006]過去由于采摘標準不一,揉捻后都要進行解塊篩分,其作用是解散團塊,散發熱量,降低葉溫,使揉捻均勻,分清老嫩,減少斷碎,使發酵均勻。一般解塊篩分機篩網分段組成,篩網上段為4孔,下段為3孔。通過4孔的為I號茶,通過3孔的為2號茶,不能通過篩孔的為3號茶。
[0007]4、發酵:工夫紅茶發酵根據揉捻葉按照級別、批次,分別均勻地攤放在發酵盤中,攤葉厚度應根據葉子老嫩、季節而有所區別:一般春茶稍厚,夏秋茶宜薄;嫩葉宜薄,老葉稍厚。嫩葉、夏秋茶一般厚度為8cm左右;老葉、春茶IOcm左右為宜。發酵過程中適當翻抖
I~2次,以利通氣,使發酵均勻。發酵時間從揉捻算起,一般春茶約為3~5h。夏秋茶氣溫較高,發酵快,約需2~3h。有時氣溫高,揉捻結束時,揉捻葉已接近發酵適度,甚至已達到發酵要求。
[0008]當發酵葉青草氣散失,出現清新的花果香,葉色紅變均勻,春季橙紅,夏季紅橙,葉溫達到高峰并開始趨于平穩時,即為發酵適度。
[0009]5、干燥:工夫紅茶的干燥多采用烘干,有焙籠和烘干機兩種方法,目前,生產上多采用烘干機烘焙。一般2次干燥,要求掌握毛火高溫快烘,足火低溫慢烘,參見下表1。生產中,以毛火達7~8成干,足火至手捏茶葉呈粉末(4%左右)為宜。
[0010]表1工夫紅茶自動烘干機操作技術參數
[0011]
【權利要求】
1.ー種工夫紅茶加工方法,該方法以傳統工夫紅茶加工エ藝為基礎,包括原料采摘、萎凋、揉捻、發酵及干燥エ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采摘以I芽I葉初展鮮葉為宜,該發酵エ序采用變溫發酵,發酵葉溫先控制在28-30°C,相対濕度保持在95%以上,發酵時間從揉捻エ序開始算起為2h-2.5h,再將發酵葉溫降至20-23°C,保持0.5_lh。
【文檔編號】A23F3/08GK103549051SQ20131056550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朱旗, 鄧超芝 申請人:朱旗, 鄧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