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健脾養胃餅干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74584閱讀:718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健脾養胃餅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意養生保健,現在市售餅干多為過甜或過咸,能量高,營養價值低,而且容易引起飽腹感和消化不良,具有健脾養胃效果更是少見,餅干的營養不甚針對上述弊端,本發明研制出一種低糖的健脾養胃餅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脾養胃餅干,不僅能健脾養胃,還易溶解進而促進消化,還提供了制備方法,操作簡單易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健脾養胃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30-50份、燕麥粉10-20份、中藥混合粉10-20份、蜂蜜5-10份、植物油5-8份、復合酵母菌2-5份、蛋清5-10份和水適量;

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太子參、厚樸花、獨角芋、蓽澄茄、黨參、旋覆花、京半夏、蒲公英、烏賊骨、陳皮、蘇梗、亞麻子、黃芪、麥芽、山楂、甘草。

進一步的,所述的健脾養胃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45份、燕麥粉16份、中藥混合粉14份、蜂蜜7份、植物油6份、復合酵母菌3份、蛋清7份和水適量。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太子參15-25份、厚樸花10-15份、獨角芋10-16份、蓽澄茄11-15份、黨參12-18份、旋覆花12-17份、京半夏11-18份、蒲公英8-15份、烏賊骨8-13份、陳皮6-10份、蘇梗10-12份、亞麻子8-13份、黃芪5-10份、麥芽10-15份、山楂15-20份、甘草8-18份。

進一步的更加優選地,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太子參20份、厚樸花12份、獨角芋13份、蓽澄茄13份、黨參16份、旋覆花15份、京半夏14份、蒲公英12份、烏賊骨10份、陳皮7份、蘇梗11份、亞麻子11份、黃芪7份、麥芽12份、山楂17份、甘草13份。

進一步的,所述復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中的三種以上的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如上所述的健脾養胃餅干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太子參、厚樸花、獨角芋、蓽澄茄、黨參、旋覆花、京半夏、蒲公英、烏賊骨、陳皮、蘇梗、亞麻子、黃芪、麥芽、山楂、甘草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5-10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0-60min后,冷卻,經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2-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燕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與蜂蜜、植物油復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酵30-6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烘烤、冷卻至常溫即得。

在本發明中,進一步的說明,所述烘烤的溫度為180-220℃,烘烤的時間為5-15min。

進一步說明,植物油選擇的是橄欖油或茶樹油。

本發明中部分中草藥功效作用介紹如下:

太子參(英文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塊根。太子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長紡錘形,白色,稍帶灰黃。莖直立,單生,葉片倒披針形,頂端鈍尖,基部漸狹呈長柄狀,葉片寬卵形或菱狀卵形。太子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怕高溫,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藥材主產于福建、貴州、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

京半夏,半夏的炮制品。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健脾止嘔去痰涎,熟令人下,生令人吐,合生姜和煎,方制其毒。半夏包括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京半夏四種炮制規格。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黃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細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礬6%為輔料經過炮制而得。半夏、半下、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水半夏、仙半夏、青鹽半夏、竹瀝半夏、蘇半夏、宋半夏、清夏、法夏、姜夏、生半夏、制半夏等。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蓽澄茄,中藥名。為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生用。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用于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郁滯,小便渾濁。

蒲公英(拉丁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味甘,平,無毒。甘,平微寒。入肝、胃經。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黨參(學名;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臺烏科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于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于對生,花冠上位,闊鐘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藥長形,種子多數,卵形,7-10月開花結果。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

蘇梗是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莖。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紫蘇醛、左旋檸檬稀及少量a-蒎烯等。蘇葉煎劑有緩和的解熱作用;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拉丁學名:Inula japonica Thunb.屬于菊科、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神農本草經》:“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性苦、味辛、咸、微溫。歸肺、脾、胃、大腸經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現代研究,旋覆花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其化學成分天人菊內酯有抗癌作用。其根及莖葉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藥,治刀傷、疔毒,煎服可平喘鎮咳。

亞麻子(Linseed,seed of Flax),味甘,性平。歸大腸經、胃經、肝經。養血祛風,潤燥通便。

陳皮(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味辛、苦,性溫。歸肺經、胃經、脾經。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烏賊骨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咸、澀,溫。歸脾、腎經。厥陰為藏血之臟,女人以血為主,虛則漏下赤白,或經汁血閉,寒熱癥瘕;少陰為藏精之臟,主隱曲之地,虛而有濕,則陰蝕腫痛,虛而寒客之則陰中寒腫。其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者,蓋肝屬木主驚,驚人肝膽,則營氣不和,故腹痛環臍也。

厚樸花為一味中藥名,來源于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開放時采摘,稍蒸后,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微溫,味苦,具有主治理氣,化濕的藥用價值。味苦,性微溫,氣香。歸脾、胃經。主治理氣,化濕。用于胸脘痞悶脹滿,納谷不香。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獨角芋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葉片盾形,葉柄長而肥大,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稱為“芋頭”或“母芋”,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母芋每節都有一個腦芽,但以中下部節位的腋芽活動力最強,發生第一次分蘗,形成小的球莖稱為“子芋”,再從子芋發生“孫芋”,在適宜條件下,可形成曾孫或玄孫芋等。苦辛,溫,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治風濕疼痛,跌打腫痛。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酸、甘,微溫溫。歸胃經、肺經、脾經。消食健胃,行氣散淤,有擴張冠狀動脈、舒張血管、降脂降壓,強心的作用。

麥芽(Hordeurn vulgare L.),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可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

甘草(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本發明中的中藥混合粉組合原料是以可以健脾養胃的中醫理論為依據而復配的,組方科學合理,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以太子參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厚樸花理氣、化濕,獨角芋解毒消腫、散瘀止痛,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旋覆花降氣、消痰、行水、止嘔,京半夏健脾止嘔去痰涎,共為君藥;蒲公英清熱解毒,烏賊骨驅寒、營氣不和,陳皮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蘇梗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亞麻子養血祛風、潤燥通便,黃芪保肝護胃,共為臣藥;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淤,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為使藥,16味藥共同作用,相輔相成,方中既有寒涼之品,也有溫性之藥,寒溫并用,既可治療寒熱錯雜之癥,又相互佐制,避免再傷脾胃,達到標本兼治,全面施藥,達到健脾養胃的效果。

2、本發明的復合酵母菌具有更好的活性,每種酵母菌都有其特有的特點,所含的酵母菌群不一樣,各有各的有益菌群,并且也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相互配合將更有利于發酵,提高發酵的效率,縮減發酵的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實施例1:

一種健脾養胃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30份、燕麥粉10份、中藥混合粉10份、蜂蜜5份、橄欖油5份、復合酵母菌2份、蛋清5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太子參15份、厚樸花10份、獨角芋10份、蓽澄茄11份、黨參12份、旋覆花12份、京半夏11份、蒲公英8份、烏賊骨8份、陳皮6份、蘇梗10份、亞麻子8份、黃芪5份、麥芽10份、山楂15份、甘草8份;

復合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健脾養胃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太子參、厚樸花、獨角芋、蓽澄茄、黨參、旋覆花、京半夏、蒲公英、烏賊骨、陳皮、蘇梗、亞麻子、黃芪、麥芽、山楂、甘草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5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0min后,冷卻,經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2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燕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與蜂蜜、植物油復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酵3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220℃條件下烘烤5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實施例2:

一種健脾養胃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50份、燕麥粉20份、中藥混合粉20份、蜂蜜10份、茶樹油8份、復合酵母菌5份、蛋清10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組合制備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太子參25份、厚樸花15份、獨角芋16份、蓽澄茄15份、黨參18份、旋覆花17份、京半夏18份、蒲公英15份、烏賊骨13份、陳皮10份、蘇梗12份、亞麻子13份、黃芪10份、麥芽15份、山楂20份、甘草18份;

復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健脾養胃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太子參、厚樸花、獨角芋、蓽澄茄、黨參、旋覆花、京半夏、蒲公英、烏賊骨、陳皮、蘇梗、亞麻子、黃芪、麥芽、山楂、甘草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10min后,加熱至沸,煎煮60min后,冷卻,經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燕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與蜂蜜、植物油復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酵60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180℃條件下烘烤15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實施例3:

一種健脾養胃餅干,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

南瓜粉45份、燕麥粉16份、中藥混合粉14份、蜂蜜7份、植物油6份、復合酵母菌3份、蛋清7份和水適量。

其中,中藥混合粉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組合制備而成:太子參20份、厚樸花12份、獨角芋13份、蓽澄茄13份、黨參16份、旋覆花15份、京半夏14份、蒲公英12份、烏賊骨10份、陳皮7份、蘇梗11份、亞麻子11份、黃芪7份、麥芽12份、山楂17份、甘草13份;

復合酵母菌包括米酒酵母、啤酒酵母、黃酒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按照等體積比組合而成。

將上述配比的原料用在制備一種健脾養胃餅干的方法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中藥原料:太子參、厚樸花、獨角芋、蓽澄茄、黨參、旋覆花、京半夏、蒲公英、烏賊骨、陳皮、蘇梗、亞麻子、黃芪、麥芽、山楂、甘草除雜并清理干凈,再按重量份計,稱取后將各個原料切碎,待用;

B.將切碎后的原料加入煎煮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水至浸沒原料,浸泡8min后,加熱至沸,煎煮55min后,冷卻,經離心分離過濾得到濾液和殘渣,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殘渣煎煮3次,最后合并濾液并混合均勻,制得中草藥混合液;

C.將中草藥混合液進行噴霧干燥處理,得到中藥混合粉,待用;

D.按重量份計,取南瓜粉、燕麥粉和上述制備得到的中藥混合粉經過低溫超微粉碎并過200目篩,待用;

E.按重量份計,將步驟D的過篩物質與蜂蜜、植物油復合酵母和水混合攪拌成面團,靜置發酵45min,待用;

F.將c中的面團放入餅干成型機自動輥軋、成型;

G.在溫度為195℃條件下烘烤10min、冷卻至常溫即得。

對比例1: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是未添加中藥混合粉,具體步驟中也未含有處理中藥混合粉的步驟。

對比例2: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復合發酵菌為單一的米酒酵母。

對比例3:

配方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點是既沒有添加中藥混合粉,只是將原料簡單混合發酵成面團等步驟制成餅干。

將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制備得到的健脾養胃餅干進行理化分析:

表1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發明的原料和制備方法,得到的餅干的理化性質更加優異。

將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得到的餅干分給有胃痛、胃脘腹脹癥狀的人吃,一共120人,每組20人,記錄120人在吃餅干前的狀態和吃餅干之后(一天吃3次每次50g,一共食用30天)的狀態,109人的胃痛、胃脘腹脹的體征及癥狀顯著改善,心情舒暢,精神很好。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發明所涵蓋專利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