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紫菜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599841閱讀:575來源:國知局
紫菜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紫菜生產線,包括:接菜轉移裝置,包括用于盛放紫菜的接菜盤,該接菜盤能被驅動依次經過澆菜成形機構、脫水機構、松散機構。其中,澆菜成形機構,用于將待處理的紫菜送至接菜盤并均勻鋪開;脫水機構,用于接收盛有被均勻鋪開的紫菜的接菜盤,并對紫菜進行脫水;松散機構,用于接收盛有被脫水完成的紫菜的接菜盤,通過高壓氣體使紫菜蓬松。這種設計通過接菜轉移裝置的驅動,接菜盤依次經過澆菜成形、脫水和松散工序,在接菜盤上形成蓬松的紫菜餅,完成連續性生產。生產線上的各機構設計合理,工序簡單。
【專利說明】
紫菜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紫菜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 傳統的紫菜生產包括人工脫水、擺盤、制餅、取菜、裝卸等繁重的工作,生產效率 低,工作時間長。需要較多的工人才能完成整條生產線,生產成本高。且先前的紫菜加工設 備一般采用機械傳動,受傳動潤滑的影響,紫菜容易受到潤滑油或潤滑脂的污染,產品衛生 環境差。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的紫菜生產線,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一個或者是多個。
[0004] 本發明提供了紫菜生產線,包括:接菜轉移裝置,包括用于盛放紫菜的接菜盤,該 接菜盤能被驅動依次經過澆菜成形機構、脫水機構、松散機構。其中,澆菜成形機構,用于將 待處理的紫菜送至接菜盤并均勻鋪開;脫水機構,用于接收盛有被均勻鋪開的紫菜的接菜 盤,并對紫菜進行脫水;松散機構,用于接收盛有被脫水完成的紫菜的接菜盤,通過高壓氣 體使紫菜蓬松。
[0005]這種設計通過接菜轉移裝置的驅動,接菜盤依次經過澆菜成形、脫水和松散工序, 在接菜盤上形成蓬松的紫菜餅,完成連續性生產。生產線上的各機構設計合理,工序簡單。
[0006]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剝菜機構,盛有被蓬松的紫菜的接菜盤送入烘房內烘 干,剝菜機構用于接收盛有被烘干的紫菜的接菜盤,并對紫菜進行抓取和退料以空出接菜 盤。
[0007] 這種設計通過剝菜機構對接菜盤內的紫菜進行抓取和退料,空出接菜盤,使接菜 盤繼續經過澆菜成形機構,完全采用機械化工作,無需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8]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剝菜機構包括第四氣動升降機構、固定板架、若干組夾板和若 干根銷軸,每組夾板分別包括上夾板和下夾板,每塊上夾板分別間隔設置于固定板架的下 方且與固定板架連接;固定板架設置于第四氣動升降機構下方,每根銷軸的一端分別與第 四氣動升降機構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依次穿過固定板架和上夾板與對應的下夾板連接; 在上夾板上設有若干根戳菜釘,在下夾板上設有與戳菜釘配合的通孔,戳菜釘可上下活動 式穿置在通孔內。
[0009]這種設計通過戳菜釘刺取接菜盤上的紫菜,然后通過下夾板退下紫菜,由輸送裝 置輸送至主機外進行收集。空出的接菜盤繼續進入澆菜成形工序。生產線完成連續性操作, 結構科學合理。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澆菜成形機構包括:
[0011]氣動控制下料機構,包括第一氣動升降機構、水箱、數個封水蓋、數個給料管和數 個頂桿,水箱的底板上開設有數個供料口,供料口通過封水蓋啟閉,頂桿上端連接第一氣動 升降機構,下端通過襯墊連接封水蓋,接菜盤設于水箱底板下方,與供料口相對設置,給料 管連通供料口,并位于接菜盤上方;
[0012] 氣動上擋圈機構,它設于給料管與接菜盤之間,包括安裝架、數個擋水罩和兩個第 二氣缸,兩個第二氣缸垂直安裝于水箱底板的底部,兩個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分別連接安裝 架的兩端,數個擋水罩上端固定連接于安裝架上,其下端與接菜盤的上表面相接觸或相對 設置;
[0013] 氣動下保水機構,包括數個第一托盤和第五氣動升降機構,第一托盤設于接菜盤 下方,第一托盤底部連接第五氣動升降機構,驅動第一托盤上表面與接菜盤底部相接觸或 相對設置;
[0014] 接菜盤、封水蓋、頂桿、供料口、給料管、擋水罩、第一托盤位置一一相對應,并且數 量相同。
[0015] 這種設計在自然狀態下,封水蓋封住供料口。工作時,通過第一氣動升降機構帶動 封水蓋離開供料口,使水箱中的紫菜和水的調和物通過給料管輸送至接菜盤,實現瞬間澆 菜。在澆菜瞬間,氣動上擋圈機構下降罩住紫菜餅的外圍,氣動下保水機構上升,堵住濾水 孔,達到短時間保水的目的,使紫菜均勻的分布于接菜盤上,然后氣動下保水機構下降,接 菜盤內紫菜的水通過濾水孔流出,因為有氣動上擋圈機構,紫菜不會溢到接菜盤外,成形質 量好。整個澆菜成形過程不需要使用機械潤滑油,避免了紫菜的油污染,使紫菜的加工過程 干凈衛生。
[0016]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脫水機構包括:
[0017] 上吸水機構,它設于接菜盤上方,包括第二氣動升降機構、海綿吸水器和上吸水 管,海綿吸水器與接菜盤相對設置,第二氣動升降機構連接海綿吸水器,用于控制海綿吸水 器與接菜盤相接觸或分離,海綿吸水器通過上吸水接頭連通上吸水管,上吸水管另一端連 接換向負壓抽吸機構;
[0018] 下吸水機構,它設于接菜盤下方,包括濾水裝置和下吸水管,濾水裝置緊貼于接菜 盤底板,并連通接菜盤底板的濾水孔,濾水裝置通過下吸水接頭連通下吸水管,下吸水管另 一立而連接換向負壓抽吸機構;
[0019] 換向負壓抽吸機構,它用于控制上吸水機構和下吸水機構交替吸取接菜盤上的紫 菜餅的水分。
[0020] 這種設計通過換向負壓抽吸機構控制上吸水機構和下吸水機構交替吸取接菜盤 上的紫菜餅的水分,減少了風機負荷,只需要使用較低功率的風機,就能達到較大的負壓, 實現了對是紫菜餅中水分的強制吸出,使紫菜餅快速定型,達到縮短脫水定型時間和減少 紫菜餅含水率的技術效果,從而降低紫菜的干燥成本,提高紫菜餅成型質量。
[0021]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換向負壓抽吸機構包括引風機和吸水箱,吸水箱上部通過鋼 管與引風機相連接,吸水箱兩側面分別設有第一側吸水口和第二側吸水口,第一側吸水口 連通上吸水管,第二側吸水口連通下吸水管;
[0022] 吸水箱內設有隔板和閥板,隔板一端與吸水箱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支 撐座,吸水箱外設有第四氣缸和擺臂,擺臂一端與第四氣缸的活塞桿鉸接,另一端套設于旋 轉軸上,旋轉軸安裝于支撐座上,閥板套設于旋轉軸上,閥板可左右擺動的與吸水箱兩側壁 的上部抵觸連接,閥板用于控制引風機連通上吸水管或下吸水管。
[0023] 這種設計通過第四氣缸的活塞桿升降帶動擺臂轉動,從而帶動旋轉軸轉動,這樣 就能控制套設于旋轉軸的閥板左右擺動,當閥板轉動至與第一側吸水口所在吸水箱的側壁 抵觸連接時,隔板、閥板、吸水箱的側壁與第一側吸水口限定出一個空間,并使第一側吸水 口不與吸水箱上部連通的鋼管連通,從而使連通第一側吸水口的上吸水管不與連通鋼管的 引風機連通。而此時,第二側吸水口與吸水箱上部連通的鋼管連通,從而連通引風機,當引 風機引風,形成負壓,從而實現與第二側吸水口連通的下吸水管吸水。同樣的,當閥板轉動 至與第二側吸水口所在吸水箱的側壁抵觸連接時,同樣按照上述的原理,實現與第一側吸 水口連通的上吸水管吸水。這樣,就實現了是紫菜餅的上、下吸收交替進行。結構合理,操作 方便,而且因為上吸水管與引風機、下吸水管與引風機之間設有吸水箱,因而,不管是上吸 水,還是下吸水,氣水混合物經吸水箱減速,由于水的比重比空氣重,水會沉積到吸水箱的 底部,從而實現氣水分離,避免水分進入引風機,對引風機造成傷害。
[0024]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海綿吸水器包括海綿座和海綿,海綿與海綿座固定連接,海綿 座背面連接第二氣動升降機構,海綿座與海綿接觸的平面沿徑向設有多個回水槽,中間設 有回水孔,多個回水槽連通回水孔,回水孔通過上吸水接頭連通上吸水管。
[0025] 這種設計通過海綿吸收接菜盤中的濕紫菜餅的水分,通過海綿座積水,并通過上 吸水管將水分抽走,結構科學,吸水均勻,避免紫菜餅因脫水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
[0026]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濾水裝置包括第二托盤和托盤座,第二托盤安裝于托盤座上, 托盤座設有軸向貫通的中空管,第二托盤底板均勻分布有若干個下水孔,第二托盤的下水 孔連通中空管,第二托盤與接菜盤底部抵觸連接,托盤的下水孔連通接菜盤的濾水孔,中空 管通過下吸水接頭連通下吸水管。
[0027] 這種設計使接菜盤中的濕紫菜餅的水分通過第二托盤底板均勻分布的若干個下 水孔被吸走,結構科學,吸水均勻,避免紫菜餅因脫水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
[0028]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松散機構包括儲氣罐、氣動控制流量開關、第三氣動升降機構 和吹氣機構,儲氣罐通過出氣總管連通氣動控制流量開關的進氣端,吹氣機構設于接菜盤 上方,并連接第三氣動升降機構;
[0029] 吹氣機構包括氣管、底板、氣流分配盤和擋菜盤,底板密封連接在氣管下端,氣管 上端通過管路連通氣動控制流量開關的出氣端,氣流分配盤通過若干非標螺栓與底板固定 連接,氣流分配盤包括分氣盤和氣孔,分氣盤設置于氣流分配盤的下端,氣孔均勻分布在分 氣盤上;
[0030] 擋菜盤設置于氣流分配盤與底板連接的另一側,與接菜盤相對設置,擋菜盤包括 定框、網板、壓片和磁石,網板通過壓片與定框連接,磁石與非標螺栓配合設置于定框內且 與各非標螺栓吸附連接。
[0031 ]這種設計氣流穿過擋菜盤蓬松紫菜,蓬松紫菜時,吹飛的紫菜受擋菜盤限制而定 形,結構合理而科學。
[0032]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氣動控制流量開關包括靜閥板、動閥體和缸體,靜閥板和轉動 部均安裝在缸體內,缸體包括第一側壓蓋、第二側壓蓋和主體缸體,第一側壓蓋和第二側壓 蓋分別通過法蘭與主體缸體連接;
[0033] 靜閥板上設置有靜閥板通孔,動閥體包括轉動部和氣動連桿機構,氣動連桿機構 用于驅動轉動部轉動,轉動部設置有動閥體通孔,動閥體通孔貫穿轉動部并能夠與靜閥板 通孔相配合,靜閥板與轉動部直接或間接以平面端面密封的方式相互配合,轉動部在氣動 連桿機構的氣動力驅動作用下相對靜閥板轉動,從而使靜閥板通孔與動閥體通孔的交匯面 積發生改變,以實現對流體的流量大小進行控制或使開關開閉。
[0034] 這種設計利用氣動連桿機構驅動動閥體的轉動部,使靜閥板與動閥體的轉動部兩 者做相對端面運動,實現對高壓氣體的流量進行快速調節,或者實現閥門開關的快速開啟 和關閉,從而達到快速調節閥門的開啟量大小和快速開關閥門的使用要求。
[0035]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轉動部包括活塞,活塞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轉軸,第一 側板和第二側板平行設置且在大體上垂直于轉軸,并與轉軸相連接或一體制成,第一側板 緊貼靜閥板,第二側板與第二側壓蓋之間通過定位環密封,定位環外圈與主體缸體內壁通 過0型圈密封,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在主體缸體內限定有出氣腔,主體缸體上方開設有出氣 口,出氣口連通出氣腔;
[0036] 轉軸一端連接第一側板,另一端穿過第二側壓蓋伸出缸體外,連接氣動連桿機構, 第一側板沿徑向均勻分布有若干花瓣狀動閥體通孔;
[0037] 靜閥板外周與主體缸體內壁通過0型圈密封,靜閥板周向通過銷軸與第一側壓蓋 定位,并且靜閥板與第一側壓蓋之間留有空隙,用于設置多個壓縮彈簧,多個壓縮彈簧的張 力驅使靜閥板與第一側板的側端面貼緊;
[0038] 靜閥板和第一側壓蓋在主體缸體內限定有進氣腔,第一側壓蓋上開設有進氣口, 進氣口連通進氣腔,靜閥板上沿徑向均勻分布有若干花瓣狀靜閥板通孔;
[0039] 靜閥板通孔和動閥體通孔在流體的流量最大狀態時,其數量、形狀、尺寸、位置相 一致。
[0040] 這種設計通過活塞的轉動,改變靜閥板與動閥體上通孔的交匯面積,實現流量的 改變。當兩側通孔完全貫通時,開關流量達到最大。使用花瓣狀通孔,通氣面積大,轉動角度 小,動作時間短,結構緊湊,成本低。
[0041]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氣動連桿機構設于缸體外部,它包括連接架、第三氣缸、活塞 桿頭部支座、鉸支座、和氣動連桿,連接架一端固定于第二側壓蓋,另一端通過銷軸連接于 第三氣缸的底端,第三氣缸與連接架之間設有可擺動的角度,第三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固定 有活塞桿頭部支座,活塞桿頭部支座通過銷軸連接鉸支座,鉸支座與氣動連桿通過螺紋連 接,并用鎖緊螺母鎖緊定位,氣動連桿設有與轉軸相匹配的通孔,轉軸插入氣動連桿的通孔 內,其端部通過擋板定位,擋板與氣動連桿通過螺栓固定,第三氣缸配置有電磁換向閥。 [0042]這種設計通過氣動驅動力的方式,帶動活塞轉動,安全衛生,安裝維護方便,成本 低。
[004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氣動升降機構、第二氣動升降機構、第三氣動升降機構、 第四氣動升降機構和第五氣動升降機構結構相同,包括固定架、活動架、第一氣缸和兩根導 向桿,第一氣缸垂直安裝在固定架上,其活塞桿連接活動架,導向桿上部桿身穿過固定架上 的導向孔中,下部桿身連接活動架,第一氣缸位于兩個導向桿之間。
[0044]這種設計通過氣缸的活塞桿的收縮,驅動活動架升降,從而控制紫菜生產線中與 氣動升降機構連接的部件的升降,不需要使用機械驅動,無需用潤滑油,避免紫菜生產過程 中的油污染。
【附圖說明】
[0045]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紫菜生產線前段部分的整機組成示意圖;
[0046]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紫菜生產線后段部分的整機組成示意圖;該圖2中所示的部分 與圖1所示的部分銜接構成本發明紫菜生產線的整機結構;
[0047]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氣動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8]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澆菜成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9]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脫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50]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吸水箱的主視圖;
[0051]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引風機的主視圖;
[0052]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海綿吸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0053]圖9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海綿座的示意圖;
[0054] 圖10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松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55] 圖1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吹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56] 圖12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氣動控制流量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57] 圖13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靜閥板及第一側板的側端面示意圖;
[0058]圖14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0059] 圖15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氣動連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60] 圖16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剝菜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61] 圖17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電路控制流程圖。
[0062] 圖中部件匯總:



【具體實施方式】
[006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67]如圖1、2所示,用于連續性完成紫菜處理工序,包括:接菜轉移裝置500,包括用于 盛放紫菜的接菜盤501,該接菜盤501能被驅動依次經過澆菜成形機構100、脫水機構200、松 散機構300。其中,澆菜成形機構100,用于將待處理的紫菜送至所述接菜盤501并均勻鋪開; 脫水機構200,用于接收盛有被均勻鋪開的紫菜的所述接菜盤501,并對紫菜進行脫水;松散 機構300,用于接收盛有被脫水完成的紫菜的所述接菜盤501,通過高壓氣體使紫菜蓬松。 [0068]如何完成紫菜生產線的連續性生產呢?接菜轉移裝置500包括交接框、導軌、鉤手 和接菜盤501。一般來說,每一條紫菜生產線需要周轉車28-36輛,每一周轉車裝有25層交接 框,每一層交接框上嵌有20個接菜盤501。交接框通過進菜口的機械手臂進入紫菜生產線的 導軌上,再導軌上的多個鉤手,分工步依次進入制餅、兩次脫水、松散工序。從而完成整條生 產線的連續性生產。
[0069]具體來說,紫菜生產線上每一道工序都是由一個設備完成的,以下對每一個設備 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做一個詳細介紹:
[0070] 紫菜制餅的第一步是需要將紫菜和水的混合物在接菜盤501上形成初步的濕紫菜 餅。如何實現這一切?如圖4所示,澆菜成形機構100包括氣動控制下料機構10、氣動上擋圈 機構11和氣動下保水機構12。氣動控制下料機構10包括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水箱102、數 個封水蓋103、數個給料管104和數個頂桿105。其中,水箱102的底板上開設有數個供料口 107,數個供料口 107均勻分布于水箱102的底板上,供料口 107通過封水蓋103啟閉。封水蓋 103連接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用于帶動封水蓋103上下移動從而控 制供料口 107的啟閉。
[0071] 為了達到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能帶動封水蓋103上下移動從而控制供料口 107的 啟閉的目的,需要對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的結構做一個詳細說明。如圖3所示,第一氣動升 降機構101包括固定架61、活動架62、第一氣缸63、和兩個導向桿64,第一氣缸63通過法蘭垂 直安裝在固定架61上,并用內六角螺釘緊固。第一氣缸63的活塞桿端部有外螺紋,通過螺絲 與活動架62相連,并用螺母定位鎖緊。導向桿64上部桿身穿過固定架61上的導向孔中,導向 孔中有銅套,導向桿64下部用螺紋與活動架62連接,第一氣缸63位于兩個導向桿64之間。兩 個導向桿64保證了活動架62在上升下降過程中的穩定性。
[0072]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如何驅動封水蓋103上下移動?數個頂桿105上部為外螺紋, 與活動架62連接時上下有螺母調節并鎖緊,每個頂桿105下端通過上下螺母連接封水蓋 103,并且頂桿105和封水蓋103之間安裝有襯墊106,封水蓋103下部用螺絲鎖緊。封水蓋103 為硅膠材料,襯墊106為尼龍材料,襯墊106對封水蓋103定位,增加了封水蓋103的安裝面 積,便于封水蓋103與頂桿105的安裝,并且增加了其安裝的穩定性。工作時,通過第一氣缸 63的活塞桿帶動活動架62升降,從而通過頂桿105帶動封水蓋103上下移動,達到控制供料 口 107的打開和封閉的效果。需要澆菜成形時,就將供料口 107打開,不需要澆菜成形時,就 將供料口 107封閉。操作快捷方便,而且不需要使用潤滑油,避免對水箱102內的紫菜造成油 污染。
[0073]接菜盤501是如何實現濕紫菜餅的成形的呢?具體來說接菜盤501設于水箱102底 板下方,與供料口 107相對設置,給料管104連通供料口 107,并位于接菜盤501上方。當接菜 盤501制餅完成后,交接框移動至下一道工序,使下一組交接框的數個接菜盤501-一對應 供料口 107,保證工序的連續性,提高工作效率。
[0074]接菜盤501上的濕紫菜餅短時間保水,能使紫菜均勻的分布于接菜盤501上,那是 如何實現短時間保水的呢?主要是通過氣動上擋圈機構11和氣動下保水機構12來完成的。
[0075]具體來說,氣動上擋圈機構11可上下移動的設于給料管104與接菜盤501與水箱 102的底板之間,用于保水時罩住接菜盤501。其中,氣動上擋圈機構11包括安裝架111、數個 擋水罩112和兩個第二氣缸113。兩個第二氣缸113垂直固定安裝在水箱102底板的底部,兩 個第二氣缸113的活塞桿均通過螺紋連接安裝架111,并位于安裝架111的兩端。數個擋水罩 112上端固定連接于安裝架111上,每個擋水罩112通過四根螺栓與安裝架111固定連接,每 根螺栓均穿設有一根彈簧114。每個擋水罩112的下端與接菜盤501的上表面抵觸連接或相 對設置。當擋水罩112下行至終點時,彈簧114略壓縮,擋水罩112下端緊貼接菜盤501上部內 周端面,保水性能好,同時由于彈簧114的設置,可實現擋水罩112小范圍的上下浮動,擋水 罩的材質是upvc,避免擋水罩112因氣缸行程調節長短誤差被壓壞。工作時,兩個第二氣缸 113的活塞桿帶動安裝架111上下移動,從而帶動擋水罩112上升或下降,當需要保水時,使 擋水罩112下降,罩住紫菜餅的外圍,就可防止紫菜溢到接菜盤501外,使其成形質量好。不 需要保水時,擋水罩112上升離開接菜盤501即可。
[0076]具體來說,氣動下保水機構12可上下移動的設于接菜盤501下方,接菜盤501的底 面均布多個濾水孔,氣動下保水機構12用于實現濾水孔的啟閉。氣動下保水機構12包括數 個第一托盤121和第五氣動升降機構122,第五氣動升降機構122的結構同第一氣動升降機 構101。數個第一托盤121通過螺栓固緊在第五氣動升降機構122的活動架62上,第一托盤 121上表面與接菜盤501底部抵觸連接或相對設置。當需要保水時,第五氣動升降機構122驅 動第一托盤121上升,至第一托盤121上表面與接菜盤501底部抵觸連接,使第一托盤121的 上表面堵住接菜盤501的濾水孔,實現短時間保水,然后第一托盤121下降,離開濾水孔,使 接菜盤501內的水順著濾水孔流出,紫菜即可成形。
[0077]為了保證紫菜澆菜成形過程中工序的完美,防止紫菜外溢,頂桿105、封水蓋103、 供料口 107、給料管104、擋水罩112、每組連框上嵌有的接菜盤501、第一托盤121位置一一相 對應,并且數量相同。
[0078]澆菜成形機構100各部件是如何相互配合實現澆菜成形的呢?
[0079] 制餅工作過程:自然狀態下,封水蓋103封住供料口 107。工作時,通過第一氣動升 降機構11帶動封水蓋103離開供料口 107,使水箱102中的紫菜和水的調和物通過給料管104 輸送至接菜盤501,實現瞬間澆菜。在澆菜瞬間,氣動上擋圈機構11下降罩住紫菜餅的外圍, 氣動下保水機構12上升,堵住濾水孔,達到短時間保水的目的,使紫菜均勻的分布于接菜盤 501上,然后氣動下保水機構12下降,接菜盤501內紫菜的水通過濾水孔流出,因為有氣動上 擋圈機構11,紫菜不會溢到接菜盤501外,成形質量好。整個澆菜成形過程不需要使用機械 潤滑油,避免了紫菜的油污染,使紫菜的加工過程干凈衛生。
[0080] 制餅完成后,通過交接框的移動,帶有濕的紫菜餅的接菜盤501進入脫水機構,空 的接菜盤501繼續進入制餅工序。
[0081] 完成制餅的紫菜盤501上盛放的是濕紫菜餅,一般來說,會對濕紫菜餅進行兩次脫 水,兩次脫水均是通過脫水機構200完成的。那么脫水機構200是如何實現脫水的呢?
[0082]具體來說,如圖5所示,脫水機構200包括上吸水機構20、下吸水機構21和換向負壓 抽吸機構22。其中,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用于控制上吸水機構20和下吸水機構21交替吸取 接菜盤501上的濕紫菜餅的水分。
[0083]如何實現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的控制過程?
[0084] 如圖6、7所示,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包括引風機221和吸水箱222,吸水箱222上部 通過鋼管與引風機221相連接,吸水箱222兩側面分別設有第一側吸水口 223和第二側吸水 P224〇
[0085]吸水箱222內設有隔板2221和閥板2222,隔板2221-端與吸水箱222的底部焊接, 另一端通過螺釘連接有支撐座2225。吸水箱222外設有第四氣缸2223和擺臂2224,擺臂2224 一端與第四氣缸2223的活塞桿鉸接,另一端套設于旋轉軸上,并用平鍵連接。旋轉軸通過軸 承安裝于支撐座2225上,閥板2222套設于旋轉軸上,并用平鍵連接。閥板2222可左右擺動的 與吸水箱222兩側壁的上部抵觸連接,閥板2222用于控制引風機221連通上吸水管203或下 吸水管212。
[0086]接菜盤501上的濕紫菜餅是如何被上吸水機構20吸水的?
[0087]具體來說,上吸水機構20設于接菜盤501上方,上吸水機構20包括第二氣動升降機 構201、海綿吸水器202和上吸水管203,海綿吸水器202與接菜盤501相對設置,第二氣動升 降機構201連接海綿吸水器202,用于控制海綿吸水器202與接菜盤501相接觸或分離,海綿 吸水器202通過上吸水接頭204連通上吸水管203,上吸水管203另一端連接換向負壓抽吸機 構22。
[0088]第二氣動升降機構201的結構同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
[0089] 如圖8、9所示,海綿吸水器202包括海綿座2021和海綿2022。海綿座2021安裝在活 動架62底部,海綿座2021背面與活動架62底部端面用0形圈密封,并用四個平頭沉頭螺釘及 螺母與活動架62底板固定連接。海綿座2021材料為尼龍1010,海綿座2021靠近外周處均布 有一圈小孔,海綿2022用塑料線與海綿座上的均布的小孔縫合在一起,從而使海綿2022與 海綿座2021固定連接。海綿座2021與海綿2022接觸的平面沿徑向設有多個回水槽2023,中 間設有回水孔2024,多個回水槽2023連通回水孔2024。上吸水接頭204焊接在活動架62上, 回水孔2024通過上吸水接頭204連通上吸水管203。通過海綿2022吸收接菜盤501中的濕紫 菜餅的水分,通過海綿座2021積水,并通過上吸水管203將水分抽走,結構科學,吸水均勻, 避免紫菜餅因脫水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
[0090] 作為優選,一組脫水的接菜盤501設有二十個,相對應的海綿吸水器202設有二十 個,這樣海綿座2021就有二十個,從而活動架62上焊接的上吸水接頭204有二十個,每十個 上吸水接頭204通過透明鋼絲軟管及上吸水管203與一個C形總管連接,這樣,C形總管設有 兩套。兩根C形總管通過PVC透明鋼絲軟管連通吸水箱222的第一側吸水口 223。
[0091] 當需要上吸水時,第一氣缸63的活塞桿下降,從而帶動活動架62下降,控制海綿吸 水器202的海綿2022緊貼接菜盤501中的濕紫菜餅進行吸水。當不需要上吸水時,第一氣缸 63的活塞桿上升,從而帶動活動架62上升,控制海綿吸水器202的海綿2022與接菜盤501分 離。整個工作工程沒有使用機械傳動機構,不需要使用潤滑油,避免紫菜餅的油污染。
[0092]接菜盤501上的濕紫菜餅是如何被下吸水機構21吸水的?
[0093]具體來說,下吸水機構21設于接菜盤501下方,下吸水機構21包括濾水裝置211和 下吸水管212,濾水裝置211緊貼于接菜盤501底板,并連通接菜盤501底板的濾水孔,濾水裝 置211通過下吸水接頭213連通下吸水管212,下吸水管212另一端連接換向負壓抽吸機構 22〇
[0094] 濾水裝置211包括第二托盤2111和托盤座2112,第二托盤2111安裝于托盤座2112 上。第二托盤2111外周下端卡在托盤座2112孔中,下端面平面定位,用內六角螺釘與托盤座 2112固定,其中第二托盤2111材料為尼龍1010。托盤座2112設有軸向貫通的中空管2113,第 二托盤2111底板均勻分布有若干個下水孔,第二托盤2111的下水孔連通中空管2113,第二 托盤2111與接菜盤501底部抵觸連接,托盤的下水孔連通接菜盤501的濾水孔,中空管2113 通過下吸水接頭213連通下吸水管212,下吸水接頭213焊接在托盤座2112底部。
[0095] 作為優選,一組脫水的接菜盤501設有二十個,相對應的第二托盤2111設有二十 個,對應的下吸水管212設有二十個,二十個下吸水管212分四組接到一個下吸水總管中,下 吸水總管為四根,四根下吸水總管通過PVC透明鋼絲軟管連通吸水箱222的第二側吸水口 224〇
[0096]這樣,下脫水時,一組接菜盤501中的濕紫菜餅的水分通過第二托盤2111底板均勻 分布有若干個下水孔被吸走,結構科學,吸水均勻,避免紫菜餅因脫水出現分布不均的現 象。
[0097]為了進一步說明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是如何控制上下交替吸水的,以下對各部件 的相互配合做詳細說明:
[0098]脫水過程工作原理:通過第四氣缸2223的活塞桿升降帶動擺臂轉動,從而帶動旋 轉軸轉動,這樣就能控制套設于旋轉軸的閥板2222左右擺動。當閥板2222轉動至與第一側 吸水口 223所在吸水箱222的側壁抵觸連接時,隔板2221、閥板2222、吸水箱222的側壁與第 一側吸水口223限定出一個空間,并使第一側吸水口223不與吸水箱222上部連通的鋼管連 通,從而使連通第一側吸水口 223的上吸水管203不與連通鋼管的引風機221連通。而此時, 第二側吸水口 224與吸水箱222上部連通的鋼管連通,從而連通引風機221,當引風機221弓丨 風,形成負壓,從而實現與第二側吸水口 224連通的下吸水管212吸水。同樣的,當閥板2222 轉動至與第二側吸水口224所在吸水箱222的側壁抵觸連接時,同樣按照上述的原理,實現 與第一側吸水口 223連通的上吸水管203吸水。這樣,就實現了是紫菜餅的上、下吸收交替進 行。結構合理,操作方便,而且因為上吸水管203與引風機221、下吸水管212與引風機221之 間設有吸水箱222,因而,不管是上吸水,還是下吸水,氣水混合物經吸水箱222減速,由于水 的比重比空氣重,水會沉積到吸水箱222的底部,從而實現氣水分離,避免水分進入引風機 221,對引風機造成傷害。
[0099] 而且,上下吸水的交替進行是通過光電開關的檢測信號自動反饋實現的,及第四 氣缸2223和第四氣缸2223的活塞桿的升降時通過光電開關檢測反饋的,從而實現上下吸水 的,操作自動化并且準確無誤。
[0100] 當每組連框上的接菜盤501脫水完成后,交接框移動至下一組連框繼續脫水。已完 成脫水的接菜盤進入松散機構300。
[0101] 松散機構300是如何實現對紫菜餅進行蓬松處理的呢?如圖10、11所示,松散機構 300包括儲氣罐30、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和吹氣機構33。其中,第三氣 動升降機構32結構同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儲氣罐30通過出氣總管連通氣動控制流量開 關31的進氣端,吹氣機構33設于接菜盤501上方,并連接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吹氣機構33 包括氣管331、底板332、氣流分配盤333和擋菜盤334,氣管331固定于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 的活動架62上,底板332密封連接在氣管331下端,氣管331上端通過管路連通氣動控制流量 開關31的出氣端,氣流分配盤333通過若干非標螺栓335與底板332固定連接;若干非標螺栓 335沿氣流分配盤333四周均布,擋菜盤334設置于氣流分配盤333與底板332連接的另一側, 與接菜盤501相對設置,氣流分配盤333包括分氣盤3331和氣孔3332,分氣盤3331設置于氣 流分配盤333的下端,氣孔3332均勻分布在分氣盤3331上;擋菜盤334包括定框3341、網板 3342、壓片3343和磁石3344;網板3342通過壓片3343與定框3341連接,磁石3344與非標螺栓 335配合設置于定框3341內且與各非標螺栓335吸附連接。
[0102]在進行吹氣作業時,儲氣罐30中的空氣氣壓源進入儲氣腔過渡后再經過氣孔3332 吹出,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控制氣流大小及氣流的開閉,氣流穿過擋菜盤334蓬松紫菜,蓬 松紫菜時,吹飛的紫菜受擋菜盤334限制而定形。而且氣孔3332為上寬下窄的錐形,氣嘴呈 錐形,上寬下窄,使吹氣在氣嘴冒出時不會過度衰減,提高吹氣速度,增加蓬松效果,擋菜盤 334罩在菜上,紫菜蓬松受擋菜盤334限制更好成型。
[0103] 在紫菜蓬松過程中,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是控制氣流大小的關鍵?那么,氣動控制 流量開關31是如何對氣流大小進行控制的?
[0104] 具體來說,如圖12、13所示,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包括靜閥板311、動閥體312和缸 體313,動閥體312包括轉動部3121和氣動連桿機構3122,氣動連桿機構3122用于驅動轉動 部3121轉動。其中,靜閥板311和轉動部3121均安裝在缸體313內,這樣保證靜閥板311和動 閥體312安裝成一個整體,使流量開關結構緊湊。
[0105] 其中,缸體313包括第一側壓蓋3131、第二側壓蓋3132和主體缸體3133,第一側壓 蓋3131和第二側壓蓋3132分別通過法蘭與主體缸體3133連接,并且,第一側壓蓋3131和主 體缸體3133的接觸面通過0型圈密封。防止缸體313與第一側壓蓋3131和第二側壓蓋3132的 接觸面漏氣。保證當流量開關處于關閉狀態時,密封嚴合。
[0106] 在實際使用時,主體缸體3133內腔一般為圓柱形,靜閥板311的側端面為圓形,靜 閥板311外周與主體缸體3133內壁通過0型圈密封,保證當流量開關處于關閉狀態時靜閥板 311不漏氣。靜閥板311沒有直接與缸體313接觸,減少接觸面的磨損,使用壽命長。靜閥板 311和第一側壓蓋3131在主體缸體3133內限定有進氣腔3134,第一側壓蓋3131上開設有進 氣口 3135,進氣口 3135為水平方向,進氣口 3135連通進氣腔3134;靜閥板311上沿徑向均勻 分布有若干花瓣狀靜閥板通孔3111。
[0107] 靜閥板311和轉動部3121是如何相互配合從而控制流量大小的?
[0108] 一般來說,如圖14所示,轉動部3121包括活塞3124,活塞3124包括第一側板31241、 第二側板31242和轉軸31243,第一側板31241和第二側板31242平行設置且垂直于轉軸 31243,并與轉軸31243相連接或一體制成。第一側板31241和第二側板31242的側端面也為 圓形。保證當流量開關處于關閉狀態時動閥體不漏氣。
[0109]靜閥板311周向通過銷軸3113與第一側壓蓋3131定位,其中,靜閥板311和第一側 壓蓋3131分別設有與銷軸相匹配的定位沉孔,作為優選方案,銷軸設有兩個,靜閥板311的 側端面的上下端對應的設有兩個定位沉孔。并且靜閥板311與第一側壓蓋3131之間留有空 隙,用于設置多個壓縮彈簧3112,通過多個壓縮彈簧3112使靜閥板311與第一側板31241的 側端面貼緊。優選方案是選用五個壓縮彈簧3112,第一側壓蓋3131的側端面均布有五個定 位沉孔,五個壓縮彈簧3112均布地放置在靜閥板311與第一側壓蓋3131定位沉孔之間的空 隙處,并且壓縮彈簧3112置于花瓣狀靜閥板通孔3111之間,不能放置在花瓣狀靜閥板通孔 3111上。靜閥板311與第一側壓蓋3131通過壓縮彈簧3112的擠壓兩者端面緊貼,不需要使用 緊固件,減少磨損,而且密封效果良好。同時,靜閥板311與第一側壓蓋3131沒有直接接觸, 能夠減少接觸面磨損,使用壽命長。
[0110] 第二側板31242與第二側壓蓋3132之間通過定位環3138密封,其中,第二側板 31242與定位環3138通過研磨端面緊貼密封。定位環3138外圈與主體缸體3133內壁通過0型 圈密封。活塞3124的側端面不直接與缸體313接觸,能夠減少接觸面磨損,使用壽命長。第一 側板31241和第二側板31242在主體缸體3133內限定有出氣腔3136,主體缸體3133上方開設 有出氣口 3137,出氣口 3137連通出氣腔3136;轉軸31243-端連接第一側板31241,另一端穿 過第二側壓蓋3132伸出缸體313外,連接氣動連桿機構3122;第一側板31241沿徑向均勻分 布有若干花瓣狀動閥體通孔3123。
[0111] 為了實現最佳的控制氣流大小的效果,靜閥板通孔3111和動閥體通孔3123在流體 的流量最大狀態時,其數量、形狀、尺寸、位置相一致。這樣,在氣動連桿機構3122的氣動力 驅動作用帶動活塞3124的轉軸31243轉動,從而通過活塞3124的轉動,改變靜閥板311與活 塞3124的第一側板31241上通孔的交匯面積,實現流量的改變。當兩側通孔完全貫通時,開 關流量達到最大。當兩側通孔交匯面積為零時,實現開關的關閉。
[0112] 現有技術使用的通孔一般為圓形,而靜閥板通孔3111和動閥體通孔3123的形狀為 花瓣狀。那么花瓣狀的通孔有什么好處呢?在缸體313內徑等同的情況下,圓形通氣孔的通 氣面積之和遠小于花瓣形通氣面積之和,即一定的通氣量,圓形通氣孔的氣流開關比花瓣 形通氣孔的氣流開關尺寸大,成本高,也就是說配合面采用花瓣狀的氣流開關結構緊湊、尺 寸小,成本低。同時配合面采用圓孔狀的氣流開關,開與關轉動角度大,動作時間長,不夠靈 敏。而使用花瓣狀靜閥板通孔3111,通氣面積大,轉動角度小,動作時間短,結構緊湊,成本 低。在實際操作中,只需要轉動18度,即可實現流量的最大化和開關的關閉。
[0113] 氣動連桿機構3122如何驅動轉動部3121轉動?如圖15所示,氣動連桿機構3122設 于缸體313外部,它包括連接架31221、第三氣缸31222、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鉸支座 31224、和氣動連桿31225;連接架31221-端通過螺釘固定于第二側壓蓋3132,另一端通過 銷軸連接于第三氣缸31222的底端,第三氣缸31222與連接架31221之間設有可擺動的角度, 第三氣缸31222可以銷軸為支點擺動。并且銷軸與第三氣缸31222耳柱之間還安裝有軸向擋 圈,防止第三氣缸31222的晃動及減少磨損。第三氣缸31222的活塞桿端部通過螺栓固定有 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通過銷軸連接鉸支座31224,鉸支座31224可 以銷軸為支點轉動。鉸支座31224與氣動連桿31225通過螺紋連接,并用鎖緊螺母鎖緊定位。 氣動連桿31225開設設有與轉軸31243相匹配的通孔,轉軸31243插入氣動連桿31225的通孔 內,即相當于氣動連桿31225套在轉軸31243上,轉軸31243的端部剛好穿過通孔與氣動連桿 31225齊平。再通過擋板將轉軸31243與氣動連桿31225定位,擋板與氣動連桿31225通過螺 栓固定;第三氣缸31222配置有電磁換向閥。其中,第三氣缸31222的擺動和鉸支座31224的 轉動配合,使套在轉軸31243上的氣動連桿31225帶動轉軸31243轉動,從而實現活塞3124的 轉動。
[0114] 當電磁換向閥控制第三氣缸31222的活塞桿伸長或縮短,通過活塞桿頭部支座 31223帶動鉸支座31224轉動,同時,在第三氣缸31222的擺動下,氣動連桿31225能很迅速的 帶動活塞3124轉動,達到快速開閉開關的功能。使用氣動驅動力的方式,帶動活塞3124轉 動,安全衛生,安裝維護方便,成本低。
[0115] 為了進一步說明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是如何實現氣流大小控制的:
[0116] 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開閉原理:氣動連桿機構3122的氣源來自供氣的儲氣罐,通 過電磁換向閥的動作,實現第三氣缸31222進出氣,使第三氣缸31222活塞缸伸縮,通過氣動 連桿31225的作用帶動流量開關活塞3124轉動,使靜閥板通孔3111與動閥體通孔3123交匯 面積發生變化,從而控制流量大小及流量開關的關閉。當開關開啟時,氣體的流動方向是從 進氣口 3135進入進氣腔3134,從進氣腔3134穿過靜閥板通孔3111與動閥體通孔3123,進入 出氣腔3136,然后從出氣口3137中出去。
[0117] 紫菜生產線還包括剝菜機構400,但是盛有被蓬松的紫菜的接菜盤501送入烘房內 烘干后,才通過周轉車進入剝菜機構400,剝菜機構400用于接收盛有被烘干的紫菜的接菜 盤501,并對紫菜進行抓取和退料以空出接菜盤501。
[0118]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0119] 具體來說,如圖16所示,剝菜機構400包括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固定板架41、若干 組夾板42和若干根銷軸43。其中,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結構同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每組 夾板42分別包括上夾板421和下夾板422,每塊上夾板421分別間隔設置于固定板架41的下 方且與固定板架41連接;固定板架41設置于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下方;每根銷軸43的一端 分別與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依次穿過固定板架41和上夾板 421與對應的下夾板422連接;在上夾板421上設有若干根戳菜釘44,在下夾板422上設有與 戳菜釘44配合的通孔45,戳菜釘44可上下活動式穿置在通孔45內。
[0120] 使用刺針取餅構件實現對料盤內的成型料餅的抓取和退料,并由輸送裝置輸送至 主機外進行收集。
[0121] 為了進一步說明紫菜生產線是連續生產的,結合各個工序上的設備做一個詳細介 紹:
[0122] 紫菜生產加工過程:每一條紫菜生產線需要周轉車28-36輛,每一周轉車裝有25層 交接框,每一層交接框上嵌有20個接菜盤501。紫菜先進行洗菜,洗菜后將水和紫菜的混合 物經切菜栗輸送至澆菜成形機構100的水箱102中,將鮮紫菜均勻制成圓餅,完成制餅的接 菜盤501通過交接框傳動至脫水工序。紫菜生產線中有兩道脫水工序,經過兩次脫水機構 200的脫水,制成的圓餅紫菜通過海綿2022吸水和引風機221脫水的方式將紫菜的水脫干。 裝有脫水后的紫菜的接菜盤501進入松散機構300,通過瞬間高壓空氣的方式把紫菜充分蓬 松。松散好的紫菜在接菜盤501上通過交接框的傳動輸送至出菜升降平臺等候的周轉車準 備烘干。周轉車從烘房出來后,人工將周轉車送至紫菜生產線進菜車指定位置,通過氣動定 位鎖緊機構將周轉車定位鎖緊,然后通過周轉車提升機構一層一層的提升,提升停頓間隙, 與上線軌固定導軌固定的傳動鉤手將交接框鉤至剝菜機構400的剝離位置,進行剝離。通過 戳菜釘44將紫菜戳起,通過下夾板將退菜,使干紫菜進入包裝工序。剝離后的空接菜盤501 在交接框上由導軌上的多個鉤手,分工步依次進入制餅、兩次脫水、松散工序。整個過程是 連續生產的。
[0123] 現有的大多數的紫菜生產線都是手動控制的,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高。本發明是 全自動生產。那么,是如何實現的呢?
[0124] 具體來說,如圖17所示,紫菜生產線可以通過PLC自動控制,實現紫菜的自動化生 產。自動控制過程:進出料由旋轉編碼器檢測周轉車上升下降位移,便于將周轉車上多層交 接框提升或下降到特定的高度,再由與線軌連接的導軌上多個傳動鉤手將交接框送到紫菜 生產線特定的工位。線軌的輸送由伺服電動機控制,從而帶動鉤手的移動。變頻減速器一、 二分別對進菜用電機一、出菜用電機二變頻調速,PLC控制輸入輸出信號。對于澆菜、一次脫 水、二次脫水、蓬松等工序,由光電開關檢測氣缸活塞桿的位置,光電開關的信號反饋至 PLC,PLC將指令輸出到中間繼電器再到電磁換向閥線圈,通過電磁換向閥線圈得電與失電, 電磁換向閥的動作控制氣缸的伸縮,從而帶動各工序與活塞桿連接的活動架或其它機構動 作,完成澆菜、一次脫水、二次脫水、蓬松等工序。
[0125] 以上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 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 紫菜生產線,用于連續性完成紫菜處理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菜轉移裝置(500),包括用于盛放紫菜的接菜盤(501),該接菜盤(501)能被驅動依次 經過澆菜成形機構(100)、脫水機構(200)、松散機構(300);其中, 澆菜成形機構(100),用于將待處理的紫菜送至所述接菜盤(501)并均勻鋪開; 脫水機構(200),用于接收盛有被均勻鋪開的紫菜的所述接菜盤(501),并對紫菜進行 脫水; 松散機構(300),用于接收盛有被脫水完成的紫菜的所述接菜盤(501),通過高壓氣體 使紫菜蓬松。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剝菜機構(400),盛有被蓬松 的紫菜的所述接菜盤(501)送入烘房內烘干,所述剝菜機構(400)用于接收盛有被烘干的紫 菜的所述接菜盤(501),并對紫菜進行抓取和退料以空出所述接菜盤(501)。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剝菜機構(400)包括第四氣動 升降機構(40)、固定板架(41)、若干組夾板(42)和若干根銷軸(43), 所述每組夾板(42)分別包括上夾板(421)和下夾板(422),每塊所述上夾板(421)分別 間隔設置于所述固定板架(41)的下方且與所述固定板架(41)連接; 所述固定板架(41)設置于所述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下方,每根所述銷軸(43)的一端 分別與所述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依次穿過所述固定板架(41)和所 述上夾板(421)與對應的所述下夾板(422)連接; 在所述上夾板(421)上設有若干根戳菜釘(44),在所述下夾板(422)上設有與所述戳菜 釘(44)配合的通孔(45),所述戳菜釘(44)可上下活動式穿置在所述通孔(45)內。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澆菜成形機構(100)包括: 氣動控制下料機構(10 ),包括第一氣動升降機構(101 )、水箱(102 )、數個封水蓋(103)、 數個給料管(104)和數個頂桿(105),所述水箱(102)的底板上開設有數個供料口(107),所 述供料口(107)通過所述封水蓋(103)啟閉,所述頂桿(105)上端連接所述第一氣動升降機 構(101),下端通過襯墊(106)連接所述封水蓋(103),所述接菜盤(501)設于所述水箱(102) 底板下方,與所述供料口(107)相對設置,所述給料管(104)連通所述供料口(107),并位于 所述接菜盤(501)上方; 氣動上擋圈機構(11),它設于所述給料管(104)與所述接菜盤(501)之間,包括安裝架 (111) 、數個擋水罩(112)和兩個第二氣缸(113),兩個所述第二氣缸(113)垂直安裝于所述 水箱(102)底板的底部,兩個所述第二氣缸(113)的活塞桿分別連接所述安裝架(111)的兩 端,數個所述擋水罩(112)上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架(111)上,其下端與所述接菜盤(501) 的上表面相接觸或相對設置; 氣動下保水機構(12),包括數個第一托盤(121)和第五氣動升降機構(122),所述第一 托盤(121)設于所述接菜盤(501)下方,所述第一托盤(121)底部連接第五氣動升降機構 (122),驅動所述第一托盤(121)上表面與所述接菜盤(501)底部相接觸或相對設置; 所述接菜盤(501)、封水蓋(103)、頂桿(105)、供料口( 107)、給料管(104)、擋水罩 (112) 、第一托盤(121)位置一一相對應,并且數量相同。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機構(200)包括: 上吸水機構(20),它設于所述接菜盤(501)上方,包括第二氣動升降機構(201)、海綿吸 水器(202)和上吸水管(203),所述海綿吸水器(202)與所述接菜盤(501)相對設置,所述第 二氣動升降機構(201)連接所述海綿吸水器(202),用于控制所述海綿吸水器(202)與所述 接菜盤(501)相接觸或分離,所述海綿吸水器(202)通過上吸水接頭(204)連通所述上吸水 管(203),所述上吸水管(203)另一端連接所述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 下吸水機構(21),它設于所述接菜盤(501)下方,包括濾水裝置(211)和下吸水管 (212),所述濾水裝置(211)緊貼于所述接菜盤(501)底板,并連通所述接菜盤(501)底板的 濾水孔,所述濾水裝置(211)通過下吸水接頭(213)連通所述下吸水管(212),所述下吸水管 (212)另一端連接所述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 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它用于控制所述上吸水機構(20)和所述下吸水機構(21)交替 吸取所述接菜盤(501)上的紫菜餅的水分。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負壓抽吸機構(22)包括引 風機(221)和吸水箱(222),所述吸水箱(222)上部通過鋼管與所述引風機(221)相連接,所 述吸水箱(222)兩側面分別設有第一側吸水口(223)和第二側吸水口(224),所述第一側吸 水口(223)連通所述上吸水管(203),所述第二側吸水口(224)連通所述下吸水管(212); 所述吸水箱(222)內設有隔板(2221)和閥板(2222),所述隔板(2221)-端與所述吸水 箱(222)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連接有支撐座(2225),所述吸水箱(222)外設有第四氣缸 (2223)和擺臂(2224),所述擺臂(2224)-端與所述第四氣缸(2223)的活塞桿鉸接,另一端 套設于旋轉軸上,所述旋轉軸安裝于所述支撐座(2225)上,所述閥板(2222)套設于所述旋 轉軸上,所述閥板(2222)可左右擺動的與所述吸水箱(222)兩側壁的上部抵觸連接,所述閥 板(2222)用于控制所述引風機(221)連通所述上吸水管(203)或所述下吸水管(212)。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綿吸水器(202)包括海綿座 (2021)和海綿(2022),所述海綿(2022)與海綿座(2021)固定連接,所述海綿座(2021)背面 連接第二氣動升降機構(201),所述海綿座(2021)與所述海綿(2022)接觸的平面沿徑向設 有多個回水槽(2023),中間設有回水孔(2024),多個所述回水槽(2023)連通所述回水孔 (2024),所述回水孔(2024)通過所述上吸水接頭(204)連通所述上吸水管(203)。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水裝置(211)包括第二托盤 (2111) 和托盤座(2112 ),所述第二托盤(2111)安裝于所述托盤座(2112)上,所述托盤座 (2112) 設有軸向貫通的中空管(2113),所述第二托盤(2111)底板均勻分布有若干個下水 孔,所述第二托盤(2111)的下水孔連通所述中空管(2113),所述第二托盤(2111)與所述接 菜盤(501)底部抵觸連接,所述托盤的下水孔連通所述接菜盤(501)的濾水孔,所述中空管 (2113) 通過所述下吸水接頭(213)連通所述下吸水管(212)。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機構包括儲氣罐(30)、氣 動控制流量開關(31)、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和吹氣機構(33),所述儲氣罐(30)通過出氣 總管連通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的進氣端,所述吹氣機構(33)設于所述接菜盤(501)上方, 并連接所述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 所述吹氣機構(33)包括氣管(331)、底板(332)、氣流分配盤(333)和擋菜盤(334),所述 底板(332)密封連接在所述氣管(331)下端,所述氣管(331)上端通過管路連通所述氣動控 制流量開關(31)的出氣端,所述氣流分配盤(333)通過若干非標螺栓(335)與所述底板 (332)固定連接,所述氣流分配盤(333)包括分氣盤(3331)和氣孔(3332),所述分氣盤 (3331)設置于氣流分配盤(333)的下端,所述氣孔(3332)均勻分布在分氣盤(3331)上; 所述擋菜盤(334)設置于所述氣流分配盤(333)與所述底板(332)連接的另一側,與所 述接菜盤(501)相對設置,所述擋菜盤(334)包括定框(3341)、網板(3342)、壓片(3343)和磁 石(3344),所述網板(3342)通過壓片(3343)與所述定框(3341)連接,所述磁石(3344)與所 述非標螺栓(335)配合設置于所述定框(3341)內且與各非標螺栓(335)吸附連接。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控制流量開關(31)包括 靜閥板(311)、動閥體(312)和缸體(313),所述靜閥板(311)和所述轉動部(3121)均安裝在 所述缸體(313)內,所述缸體(313)包括第一側壓蓋(3131 )、第二側壓蓋(3132)和主體缸體 (3133),所述第一側壓蓋(3131)和所述第二側壓蓋(3132)分別通過法蘭與所述主體缸體 (3133) 連接; 所述靜閥板(311)上設置有靜閥板通孔(3111),所述動閥體(312)包括轉動部(3121)和 氣動連桿機構(3122 ),所述氣動連桿機構(3122)用于驅動所述轉動部(3121)轉動,所述轉 動部(3121)設置有動閥體通孔(3123 ),所述動閥體通孔(3123)貫穿所述轉動部(3121)并能 夠與所述靜閥板通孔(3111)相配合,所述靜閥板(311)與所述轉動部(3121)直接或間接以 平面端面密封的方式相互配合,所述轉動部(3121)在所述氣動連桿機構(3122)的氣動力驅 動作用下相對所述靜閥板(311)轉動,從而使所述靜閥板通孔(3111)與所述動閥體通孔 (3123) 的交匯面積發生改變,以實現對流體的流量大小進行控制或使開關開閉。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部(3121)包括活塞 (3124) ,所述活塞(3124)包括第一側板(31241)、第二側板(31242)和轉軸(31243),所述第 一側板(31241)和所述第二側板(31242)平行設置且在大體上垂直于所述轉軸(31243),并 與所述轉軸(31243)相連接或一體制成,所述第一側板(31241)緊貼所述靜閥板(311),所述 第二側板(31242)與所述第二側壓蓋(3132)之間通過定位環(3138)密封,所述定位環 (3138)外圈與所述主體缸體(3133)內壁通過0型圈密封,所述第一側板(31241)和所述第二 側板(31242)在所述主體缸體(3133)內限定有出氣腔(3136),所述主體缸體(3133)上方開 設有出氣口(3137),所述出氣口(3137)連通所述出氣腔(3136); 所述轉軸(31243) -端連接所述第一側板(31241),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側壓蓋(3132) 伸出所述缸體(313)外,連接所述氣動連桿機構(3122 ),所述第一側板(31241)沿徑向均勻 分布有若干花瓣狀動閥體通孔(3123); 所述靜閥板(311)外周與所述主體缸體(3133)內壁通過0型圈密封,所述靜閥板(311) 周向通過銷軸(3113)與所述第一側壓蓋(3131)定位,并且所述靜閥板(311)與所述第一側 壓蓋(3131)之間留有空隙,用于設置多個壓縮彈簧(3112),多個所述壓縮彈簧(3112)的張 力驅使所述靜閥板(311)與所述第一側板(31241)的側端面貼緊; 所述靜閥板(311)和所述第一側壓蓋(3131)在所述主體缸體(3133)內限定有進氣腔 (3134) ,所述第一側壓蓋(3131)上開設有進氣口(3135),所述進氣口(3135)連通所述進氣 腔(3134),所述靜閥板(311)上沿徑向均勻分布有若干花瓣狀靜閥板通孔(3111); 所述靜閥板通孔(3111)和所述動閥體通孔(3123)在流體的流量最大狀態時,其數量、 形狀、尺寸、位置相一致。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連桿機構(3122)設于所 述缸體(313)外部,它包括連接架(31221)、第三氣缸(31222)、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鉸 支座(31224)、和氣動連桿(31225),所述連接架(31221)-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側壓蓋 (3132),另一端通過銷軸連接于所述第三氣缸(31222)的底端,所述第三氣缸(31222)與所 述連接架(31221)之間設有可擺動的角度,所述第三氣缸(31222)的活塞桿端部固定有所述 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所述活塞桿頭部支座(31223)通過銷軸連接鉸支座(31224),所述 鉸支座(31224)與所述氣動連桿(31225)通過螺紋連接,并用鎖緊螺母鎖緊定位,所述氣動 連桿(31225)設有與所述轉軸(3124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轉軸(31243)插入所述氣動連桿 (31225)的通孔內,其端部通過擋板定位,所述擋板與所述氣動連桿(31225)通過螺栓固定, 所述第三氣缸(31222)配置有電磁換向閥。13.根據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的紫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動升降機構 (101)、第二氣動升降機構(201)、第三氣動升降機構(32)、第四氣動升降機構(40)和第五氣 動升降機構(122)結構相同,包括固定架(61)、活動架(62)、第一氣缸(63)和兩根導向桿 (64),所述第一氣缸(63)垂直安裝在所述固定架(61)上,其活塞桿連接所述活動架(62),所 述導向桿(64)上部桿身穿過所述固定架(61)上的導向孔中,下部桿身連接所述活動架 (62),所述第一氣缸(63)位于兩個所述導向桿(64)之間。
【文檔編號】A23L17/60GK105962162SQ201610480138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徐平建, 楊海輝, 倪明明
【申請人】南通金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