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及沖洗液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用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及沖洗液的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
手術后粘連是指結締組織纖維與相鄰組織或器官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異常結構, 是術后愈合時必然的病理生理過程,是有手術史以來國內外一直存在且尚未解決的醫學難 題之一。每年有大量手術后發生組織粘連,導致患者終身殘疾乃至生命危險的問題。手 術創傷、局部缺血、出血和細菌感染等都可能造成術后粘連。據統計,術后粘連發生率約 50-90%,還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至今,人們都在尋找各種方法來預防術后粘連。調節手術技術、使用藥物和防粘連 隔離材料等方法都能達到防粘連的目的。其中,在手術中實施防粘連材料是一種有效的方 法。但目前,無一種藥物或措施可以完全預防粘連,并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手術后粘連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以預處理過的粘膠纖維或天絲為原料,將所述原料用NaOH堿性處理液和乙醇進 行活化處理;用一鹵代烷基酸對活化處理后的原料進行醚化處理;用乙醇和鹽酸中和醚化處理后的原料;用乙醇洗滌中和處理后的原料,并對洗滌后的原料進行干燥處理。所述NaOH堿性處理液的濃度為10% -50%,所述活化處理的時間為1_3小時,所 述原料與NaOH堿性處理液的浴比為1 5-20。所述醚化處理的時間為2-6小時,溫度為室溫-70°c,浴比為1 5-20。所述乙醇的濃度為70% -95%。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為將醚化纖維 素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醚化纖維素0.5% -10% ;氯化鈉0.6-1.0% ;注射用水89%-98. 9%0所述將醚化纖維素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的步驟具體 包括將醚化纖維素溶于注射用水,形成第一溶液;將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形成第二溶液;將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并再加入注射用水。
所述將醚化纖維素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的步驟具體 包括將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第一溶液;將醚化纖維素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攪拌均勻,并再加入注射用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制備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能為創面提供低氧微酸的生理環境,能促進 壞死組織吸收,減少吻合口漏,使組織愈合速度加快。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深入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參見圖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101 以預處理過的粘膠纖維或天絲為原料,將所述原料用NaOH堿性處理液 和乙醇進行活化處理;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采用經過退漿漂白預處理后的粘膠纖維或天絲為原料;步驟102 用一鹵代烷基酸對活化處理后的原料進行醚化處理;步驟103 用乙醇和鹽酸中和醚化處理后的原料;步驟104 用乙醇洗滌中和處理后的原料,并對洗滌后的原料進行干燥處理。為了更加詳細地闡述上述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幾個具體的實例來加以說明。實施例1取預處理過的粘膠織物50克置于回轉式反應器內,加入濃度40%的NaOH堿性處 理液90ml和濃度95%的乙醇210ml,攪拌2小時;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濃度30%的一氯醋酸 乙醇溶液100ml,在45°C下,攪拌4小時;然后取出粘膠織物,放入濃度95%的乙醇中,用濃 度10%的鹽酸中和粘膠織物,使其PH值達到6. 5-7. 5 ;用濃度80%的乙醇洗滌粘膠織物, 直至粘膠織物中的氯化鈉含量小于;最后在無菌室內對粘膠織物進行干燥處理。實施例2取預處理過的粘膠纖維40克置于密閉的反應器內,加入濃度30%的NaOH堿性處 理液80ml和濃度95 %的乙醇180ml,攪拌3小時;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濃度30 %的一氯醋酸 乙醇溶液100ml,在50°C下,攪拌2小時;然后取出粘膠纖維,放入濃度80%的乙醇中,用濃 度20%的鹽酸中和粘膠纖維,使其PH值達到6. 5-7. 5 ;用濃度75%的乙醇洗滌粘膠纖維, 直至粘膠纖維中的氯化鈉含量小于;最后在無菌室內對粘膠纖維進行干燥處理。實施例3取預處理過的天絲織物20克置于回轉式反應器中,加入濃度50%的NaOH堿性處 理液60ml和濃度95 %的乙醇140ml,攪拌3小時;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濃度50 %的一氯醋酸 乙醇溶液150ml,在40-50°C下,攪拌3小時;然后取出天絲織物,放入濃度80%的乙醇中, 用濃度10%的鹽酸中和天絲織物,使其PH值達到6. 5-7. 5 ;用濃度75%的乙醇洗滌天絲織 物,直至天絲織物中的氯化鈉含量小于;最后在無菌室內對天絲織物進行干燥處理。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將醚化纖維素 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醚化纖維素0.5% -10% ;氯化鈉0.6-1.0% ;注射用水89%-98. 9%。為了更加詳細地闡述上述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幾個具體的實例來加以說明。實施例4將重量百分比為6%的粘膠織物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第一溶液;將重量百分比 為0. 6%的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第二溶液;將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后,再加入 注射用水,使注射用水的重量百分達到93. 4% ;最后,無菌灌裝,得到成品。實施例5將重量百分比為0.9%的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第一溶液;將重量百分比 為的天絲織物加入到第一溶液中,攪拌均勻;再向第一溶液中加入注射用水,使注射用 水的重量百分比達到98. 1% ;最后,無菌灌裝,得到成品。本發明制備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作用機理包括1)生物阻隔作用;2)止血, 減少組織液滲出;3)減輕纖維蛋白沉積;4)促進組織修復;5)抗炎作用;6)降低局部組織 細胞TGF- ^表達水平。經過一系列毒理實驗結果證明,本發明制備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 料無毒副作用,對皮膚及粘膜無刺激性,在體內不產生免疫抗原反應及熱源反應,不溶血、 無致突變性及無致死性突變效應,可在體內降解并被人體吸收,并通過代謝系統排出體外, 是一種組織相容性良好的新的體內植入生物材料。本發明使用合成可降解、具有良好生物相溶性、無毒、無副作用的粘膠纖維或天絲 經化學改性后作為醫用止血防粘連的新材料,這種新型防粘連材料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可 以做成膜、粉、織物、纖維和沖洗液等多種形式。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 細說明。應當認識到,以上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 在本發明的實質和基本原理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預處理過的粘膠纖維或天絲為原料,將所述原料用NaOH堿性處理液和乙醇進行活化處理;用一鹵代烷基酸對活化處理后的原料進行醚化處理;用乙醇和鹽酸中和醚化處理后的原料;用乙醇洗滌中和處理后的原料,并對洗滌后的原料進行干燥處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OH堿性 處理液的濃度為10% -50%,所述活化處理的時間為1-3小時,浴比為1 5-2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化處理 的時間為2-6小時,溫度為室溫-70°C,浴比為1 5-2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濃 度為 70% -95%。
5.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為將醚化纖維素和 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醚化纖維素0. 5% -10% ;氯化鈉0. 6-1.0% ;注射用水89% -98. 9% 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醚化 纖維素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的步驟具體包括將醚化纖維素溶于注射用水,形成第一溶液;將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形成第二溶液;將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并再加入注射用水。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醚化 纖維素和氯化鈉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的步驟具體包括將氯化鈉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第一溶液;將醚化纖維素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攪拌均勻,并再加入注射用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及沖洗液的制備方法,屬于醫用材料技術領域。所述方法包括以預處理過的粘膠纖維或天絲為原料,將原料用NaOH堿性處理液和乙醇進行活化處理;用一鹵代烷基酸對活化處理后的原料進行醚化處理;用乙醇和鹽酸中和醚化處理后的原料;用乙醇洗滌中和處理后的原料,并對洗滌后的原料進行干燥處理。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醫用止血防粘連沖洗液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為將醚化纖維素和氯化鈉按照不同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注射用水中。本發明制備的醫用止血防粘連材料,能為創面提供低氧微酸的生理環境,能促進壞死組織吸收,減少吻合口漏,使組織愈合速度加快。
文檔編號A61L15/28GK101961505SQ201010294839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8日
發明者侯燕民, 張津育, 林國寶, 鐘海英 申請人:北京紡織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