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科縫切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科縫切器械,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外科縫切器械被廣泛用于外科手術中用于傷口縫合、內部組織縫合與切割,典型的外科縫切器械如美國專利US5129570所揭示,具有縫合與切割兩個功能,在進行傷口縫合的同時,將多余的組織切除。該類外科縫切器械一般包括上、下兩個鉗夾,以及用于閉合上、下鉗夾的閉合把手,相對設置在上下鉗夾前端的釘砧和釘倉,設于釘倉內并可同時相對所述釘倉移動的推釘桿、推釘片和切刀,以及驅動所述推釘片和切刀移動的推鈕。所述釘倉內排列設置有縫合釘,所述推釘片將縫合釘推向釘砧,所述切刀將位于釘倉和釘砧之間的組織切斷。為了防止在上下鉗夾還未閉合時推動推鈕產生的誤操作,現有技術的外科縫切器械都會設置一種保險機構。美國專利US5129570號揭示了一種保險機構,在器械的中部設置一個帶有切刀通道與推釘桿通道的保險塊,在切刀下面設置彈片。當器械處于打開位置(即上、下兩個鉗夾未閉合)時,彈片將切刀彈起,使切刀無法通過切刀通道,起到保險作用;當器械的上、下兩個鉗夾閉合后,釘倉壓迫切刀頂部,使切刀克服彈片的彈力并恢復到與切刀通道對準的狀態,這時保險解除,器械可以擊發使用。美國專利US7055730號揭示了另一種保險機構,在器械的中部設置一個帶有推刀桿通道與推釘桿通道的保險塊,該保險塊在扭簧作用下可繞器械轉動。當器械處于打開位置(即上、下兩個鉗夾未閉合)時,保險塊發生扭轉,使推釘桿與推刀桿都無法通過通道,起到保險作用;當器械的上、下兩個鉗夾閉合后,釘倉壓迫保險塊使其克服扭簧的彈力而恢復正常位置(即推釘桿與推刀桿分別與其保險塊上的通道對準),使推釘桿與推刀桿都可通過保險塊,這時保險解除,器械可以擊發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簡單結構的保險機構的外科縫切器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外科縫切器械,包括可相互閉合或打開的上、下鉗夾,所述下鉗夾近端的凹形內部設有滑動塊,滑動塊的遠端連接推釘機構及推刀機構,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設有保險機構,所述保險機構具有保險狀態和釋放狀態,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保險機構連接于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并限制所述滑動塊沿下鉗夾的軸線運動,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釋放狀態時,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脫離。進一步地,所述保險機構為設置在下鉗夾內表面的彈片和相應設置在滑動塊上的凹槽,當所述彈片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彈片卡在所述凹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彈片焊接于所述下鉗夾的內表面上。進一步地,所述彈片為下鉗夾的表面沖壓而成。[0013]進一步地,所述彈片與下鉗夾的內表面之間呈銳角設置。進一步地,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再進一步地,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的側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結構簡單,操作有效,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圖1是下鉗夾的結構示意圖,此時上、下鉗夾未閉合。圖2是圖1中沿A-A的剖視圖。圖3是圖1中滑動塊的結構示意圖,此時下鉗夾僅僅顯示彈片。圖4是上、下鉗夾的結構示意圖,此時上、下鉗夾已閉合。圖5是圖4中沿B-B的剖視圖。其中1 上鉗夾 2下鉗夾 3滑動塊11 側壁 21彈片 31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外科縫切器械的保險機構。與現有技術一致,所述外科縫切機構包括塑料外殼,可相互閉合或打開的上、下鉗夾,上鉗夾1的遠端設有釘砧,下鉗夾2的遠端設有釘倉。當然,上下鉗夾的位置可以互換,本實用新型為了表達清楚才如此定義。下鉗夾2的近端的凹形內部設有滑動塊3,所述滑動塊遠端設有推釘桿和推刀桿,分別用于擊發縫合釘和切割組織。使用時,將組織放在釘砧與釘倉之間,然后對合上、下鉗夾,閉合鎖緊鉗,使上、下鉗夾夾緊組織,然后推動擊發推鈕,即可實施組織的縫合和切割。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于所述下鉗夾2與滑動塊3之間設有保險機構, 所述保險機構具有保險狀態和釋放狀態,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保險機構連接于下鉗夾2與滑動塊3之間并限制所述滑動塊3沿下鉗夾2的軸線運動;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釋放狀態時,所述下鉗夾2與滑動塊3脫離,此時滑動塊可以沿下鉗夾2的軸線運動。進一步地,所述保險機構為設置在下鉗夾2內表面的彈片21和相應設置在滑動塊 3表面的凹槽31,當所述彈片21處于保險狀態時,即該彈片21與下鉗夾2的內表面之間呈銳角設置時,所述彈片21卡設于所述凹槽31內。由于如此設置,使得滑動塊3與下鉗夾2 在軸向位置上相對固定,起到保險作用。所述彈片21焊接于所述下鉗夾2的內表面上,也可以為下鉗夾2的表面沖壓而成。這樣的設計成本更低,加工也更加方便。進一步地,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的側壁。如圖4和圖5所示,當上、 下兩個鉗夾1、2閉合后,上鉗夾1的側壁11對所述彈片21產生一個壓緊力,使彈片21變形并最終與所述下鉗夾的內表面平行。這時,該彈片21與滑動塊3即脫離,滑動塊3便可沿下鉗夾的軸線移動。手術時,將組織放在上、下鉗夾的工作區域,即釘倉、釘砧間,閉合器械,此時上鉗夾的近端卡入下鉗夾近端內,擠壓保險機構的彈片21,使其脫離滑動塊上的凹槽31,此時保險解除,滑動塊3可以在擊發推鈕的帶動下向前移動,進而推動推釘桿及推刀桿向前移動,繼而將釘推出于釘倉并釘入組織,切刀在2個平行的縫線中將組織切開,一直到釘倉內的釘都被擊發出來,最后將滑動塊3拉回器械近端的初始位置。最后,按壓釋放按鈕,打開器械,手術完成。本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的側壁,當然也可以是其別的部位,例如底部。只要放上下鉗夾閉合時,能壓迫彈片變形即可。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外科縫切器械,包括可相互閉合或打開的上、下鉗夾,所述下鉗夾近端的凹形內部設有滑動塊,滑動塊的遠端連接推釘機構及推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設有保險機構,所述保險機構具有保險狀態和釋放狀態,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保險機構連接于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并限制所述滑動塊沿下鉗夾的軸線運動,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釋放狀態時,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脫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機構為設置在下鉗夾內表面的彈片和相應設置在滑動塊上的凹槽,當所述彈片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彈片卡在所述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焊接于所述下鉗夾的內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為下鉗夾的表面沖壓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與下鉗夾的內表面之間呈銳角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任意一種外科縫切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機構的觸發機構為上鉗夾的側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外科縫切器械,包括可相互閉合或打開的上、下鉗夾,所述下鉗夾近端的凹形內部設有滑動塊,滑動塊的遠端連接推釘機構及推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設有保險機構,所述保險機構具有保險狀態和釋放狀態,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保險狀態時,所述保險機構連接于下鉗夾與滑動塊之間并限制所述滑動塊沿下鉗夾的軸線運動,當所述保險機構處于釋放狀態時,所述下鉗夾與滑動塊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結構簡單,操作有效,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B17/072GK201949070SQ20102061066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7日
發明者葉艷平, 陳望東 申請人: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