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及其制備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及其應用以及制備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在人體血液自身凝血機能正常的情況下,一般性的組織創傷可以自我修復, 表皮出血或靜脈出血可以自凝,然而,動脈出血、較大靜脈出血、較嚴重的組織創傷或大多數的外科手術操作時血液無法及時自凝并達到自我防護的機能,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導致嚴重的出血,失血過量往往會危及生命。尤其是在戰場上、野外突發事故、地震類自然災害、外科手術等各種情況下,使用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尤為重要。近年來,國內外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止血材料,現有的止血產品根據止血機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血液正常的凝血機制,如凝膠止血海綿產品、干燥的血蛋白產品等,另一類則是不依賴正常血液的凝血機制,如以殼聚糖和分子篩為代表的材料制成的止血產品。后一類產品的應用范圍更廣,特別是在傷者有凝血障礙或使用抗凝劑的情況下,效果更為優越一些。作為優良的醫用止血材料通常需要具備如下特性1)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對生物體無毒性;2)不能增加傷口的感染,不能污染傷口并不會誘發炎癥的反應;3)止血時間短、 止血效果好;4)力學性能達到醫用止血材料的優良性能;5)與組織的粘附性好,與傷口、創面所在位點的吻合性好;6)應無抗原性,在體內的降解吸收可根據不同的止血目的選擇可降解吸收材料或非降解性材料;7)止血的同時不產生大量的熱量,以防止組織、神經的灼傷;8)制造成本盡量低廉等。現有技術中,國內外已研究獲得很多種類的止血材料并開發出許多止血產品,然而作為止血材料的形態各種各樣,常見的形態如海綿狀、泡沫狀、薄膜狀、薄片狀、平板狀、 平織網狀、無紡布狀、具有網眼或針眼的無紡布狀、編織布狀、多層紗布以及各種粉末狀 (包括纖維粉體、微孔微球等),然而不管使用部位所需的形狀或形態如何,上述各種形態中海綿狀的止血材料在臨床應用較廣,但是其力學性能、止血速度、與出血位點的組織的貼附性能或吻合性、吸液性能等綜合性能還達不到很理想的止血效果,且功能單一,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或缺陷。如,海綿狀或泡沫狀(以殼聚糖海綿狀居多)的止血材料,其暴露于傷口的表面與傷口及傷口周邊組織的吻合性較差,與傷口的接觸面達不到最大化,不能對傷口產生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更好的粘附性。平板狀的止血材料不僅存在與傷口的接觸面達不到最大化,并且對傷口的抵靠、封閉效果和粘附性也不高,而且對自身軟硬、厚薄以及柔韌性、吸脹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平板狀的止血材料往往不能同時兼具上述各優良特點,其他如平織網狀、無紡布狀、具有網眼或針眼的無紡布狀、編織布狀、紗布狀等與出血部位發生面接觸的止血材料與平板狀的止血材料存在類似的不足。現有市場上生產的薄片止血材料或薄膜止血材料,其中的薄片制品的基材膠原有點厚并且有些硬。各種粉末狀止血材料(包括纖維粉體、微孔微球)具有微粒特性,微粒型的止血材料應用在出血部位時不易控制,在出血量大時易隨血液流失,影響止血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及其應用以及制備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與現有技術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適性都有很好的改善,該植絨醫用材料與組織的貼附性好,與傷口、創面所在位點及其周邊組織的吻合性好;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植絨層纖維與傷口的接觸面達到最大化,植絨層的纖維長短和纖維密度可控,并且由于纖維的高比表面積,大大增強了材料的吸附性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一種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包括作為創面接觸層的植絨層和基底層,所述植絨層由功能性纖維組成,所述功能性纖維經植絨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進一步的,本發明植絨層中的功能性纖維呈立體狀均勻分布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更進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為> 0°且<90°之間的任一角度;所有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相同,也可以所述功能性纖維中的部分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優選的,所述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垂直,即成90度。所成的角度相同時,如所述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垂直;或者所述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為>0°且<90°之間的某一相同的角度;所成的角度不同時,如第一部分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為>0°且<90°之間的第一任一角度,第二部分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基
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為>0°且<90°之間的第二任一角度,......,第N部分功能性
纖維的中心軸與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為> 0°且<90°之間的第N任一角度。本發明所述的“立體狀”是指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為O度,即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基底層的上表面不平行,且為>0°且<90°之間的任一角度,所有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基底層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較佳的,所述功能性纖維的內部和/或表面還分布有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 藥物組合物、治療劑或凝血藥物。本發明的術語“止血”是指采用止血材料對生物體出血部位通過物理或生物學的方法阻止動脈出血、阻止靜脈出血以及阻止組織創傷出血,該出血包括噴射性出血和滲出性出血。較佳的,所述功能性纖維選自殼聚糖纖維、殼聚糖衍生物纖維、甲殼素纖維、甲殼素衍生物纖維、海藻酸纖維、纖維素衍生物纖維、膠原纖維、透明質酸纖維、透明質酸衍生物纖維、蠶絲蛋白纖維、活性碳纖維、聚乳酸纖維、聚乙醇酸纖維和聚己內酯纖維中的一種纖維或幾種纖維的復合;或者,所述功能性纖維選自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甲殼素、甲殼素衍生物、海藻酸、纖維素衍生物、膠原、透明質酸、透明質酸衍生物、蠶絲蛋白、活性碳、聚乳酸、 聚乙醇酸纖維和聚己內酯中幾種原材料組成的混合材料形成的纖維。
其中,本發明的殼聚糖可選用現有技術中已有的殼聚糖,該殼聚糖一般取之于蝦蟹類動物的外殼,由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幾丁質(chitin)經過脫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學名稱為聚葡萄糖胺(1-4) -2-氨基-B-D葡萄糖,是一種純天然高分子的多糖類物質,本發明優選的殼聚糖粘均分子量大于10萬。本發明的殼聚糖衍生物是指以殼聚糖為母體,對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用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如羧甲基殼聚糖、N-三甲基殼聚糖、N-馬來酰化殼聚糖、、 β-環糊精接枝殼聚糖、羥丙基殼聚糖、鹽酸丁卡因殼聚糖、殼聚糖/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 阿侖膦酸鈉殼聚糖等。其中,本發明的海藻酸(Alginic Acid)為來自海藻、細菌及生物合成的由D-甘露糖醛酸和L-古洛糖醛酸組成的多糖,或采用市場上可購買的醫用級的海藻酸,包括海藻酸鹽。本發明的海藻酸纖維也包括海藻酸鹽及海藻酸與陽離子形成的螯合物或多聚物纖維, 如海藻酸鈉纖維、海藻酸鈣纖維等。本發明海藻酸的粘均分子量優選大于5萬。其中,本發明的纖維素纖維是指所有由纖維素聚合物獲得的纖維。所述纖維素衍生物是指以纖維素為母體,對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用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如,羧甲基纖維素,羧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羧乙基纖維素鈉、羥乙基纖維素、
坐寸ο其中,本發明的膠原纖維,如可來源于哺乳動物(如,人、牛、馬、豬、兔、羊、鼠等) 的皮膚、骨、軟骨、臟器等所獲得的膠原制成的纖維,也可以直接從市場上購買醫用級的膠原制成的纖維,也包括膠原水解成的明膠制成的纖維。其中,本發明的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是指由D-葡糖醒酸及N-乙酰氨基葡糖為雙糖單位組成的高分子多糖,本發明的透明質酸纖維包括透明質酸鹽纖維,如透明質酸鈉纖維等。本發明中所述透明質酸衍生物是指以透明質酸為母體,對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用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或交聯所形成的化合物,優選對透明質酸羧基和羥基的修飾, 如 hylan(US Pat No4582865,1984 ;US Pat No 4713448,1985,參見這兩個專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透明質酸的粘均分子量優選大于50萬。其中,本發明所述功能性纖維的內部和/或表面還分布有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凝血藥物或鈣鹽,這可在功能性纖維的制備過程中添加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凝血藥物或鈣鹽,也可以在功能纖維上覆蓋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凝血藥物或鈣鹽。其中藥劑和治療劑均可選自現有技術中已臨床應用的抗炎類藥劑、抗感染類藥劑、麻醉劑和化療試劑;藥物組合物可選自維甲酸的細胞增值劑、田七氨酸的前凝血素等;凝血藥物可選自各種凝血酶、抑肽酶以及各種凝血因子和化學凝血藥物;鈣鹽,如氯化鈣、硫酸鈣等鈣鹽。本發明所述的功能性纖維還可以為表面覆蓋有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或凝血藥物的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也可稱為藥用纖維。本發明上述的天然纖維(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礦物纖維)和化學纖維(包括人造纖維、合成纖維和再生纖維)可選自如下纖維中的一種或幾種的復合棉花纖維、人造絲纖維、綢絲纖維、原生或再生竹纖維、亞麻纖維、苧麻纖維、黃麻纖維、劍麻纖維、羅布麻纖維、劍麻纖維、蕉麻纖維、椰子纖維、大豆纖維、甘蔗纖維、蘆葦纖維、Iyocel纖維、羊毛、醋酸纖維、黏膠纖維、銅氨纖維、 聚酯纖維(滌綸)、聚酰胺纖維(錦綸或尼龍)、聚乙烯醇纖維(維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蛋白纖維、再生淀粉纖維以及再生合成纖維等。其中,本發明的活性碳纖維可選自纖維素基活性碳纖維、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纖維、 浙青基活性碳纖維、酚醛纖維基活性碳纖維、聚乙烯醇基活性碳纖維、木質素基活性碳纖維等;活性碳纖維以纖維為原料,經碳化和活化而制得。本發明的功能性纖維可采用市場上已有的殼聚糖纖維、殼聚糖衍生物纖維、甲殼素纖維、甲殼素衍生物纖維、海藻酸纖維、纖維素衍生物纖維、膠原纖維、透明質酸纖維、藥用纖維、蠶絲蛋白纖維、活性碳纖維、聚乳酸纖維、聚乙醇酸纖維、聚己內酯纖維中的一種纖維或幾種纖維的復合,也可采用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甲殼素、甲殼素衍生物、海藻酸、纖維素衍生物、膠原、透明質酸、蠶絲蛋白、活性碳、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內酯中幾種材料的混合材料經紡絲制得;所述的紡絲方法可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紡絲法制備相應的纖維,如熔融紡絲法、干濕紡絲法、液晶紡絲法、有機溶劑紡絲法及靜電紡絲法等。較佳的,所述功能性纖維的長度為O. l-30mm ;優選為長度為l_15mm ;所述功能性纖維的細度為O. I-IOOOdtex ;植絨密度為O. Ol-lOOOmg/cm2。優選的,所述功能性纖維的細度為I. 0-6. Odtex ;優選的,所述植絨密度為I. 00-500mg/cm2。較佳的,所述基底層為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復合而成;所述基底層還可以為止血功能層或吸液層;所述基底層還可以為止血功能材料和吸液材料的混合材料形成的基底層。更佳的,所述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復合時,所述止血功能層位于所述吸液層之上。更佳的,所述止血功能層的材料和所述止血功能材料均選自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膠原、明膠、海藻酸、透明質酸、多孔淀粉及其衍生物、纖維蛋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的混合;所述止血功能層的形態采用膜狀或海綿狀等。更佳的,所述吸液層的材料和所述吸液材料,如均選自聚陰離子多糖(如海藻酸、羧甲基殼聚糖、羧甲基甲殼素、羧甲基纖維素等)、淀粉衍生物、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活性碳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的混合,所述吸液層的形態采用膜狀或海綿狀等。或者所述吸液層的材料選自聚氨酯泡沫材料、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制成的無紡材料或編織材料等,如無紡布,紗布等。本發明的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可經交聯劑復合而成,也可以通過現有技術中其他的復合方式復合而成。其中的交聯劑為能使止血功能層與吸液層粘結且適用醫用的粘合劑,如可采用戊二醛、碳二亞胺、醫用級硅氧烷樹脂壓敏粘合劑等。較佳的,所述植絨方法包括機械植絨法和靜電植絨法。所述機械植絨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I)將功能性纖維剪切成O. 1-30_,然后干燥、開纖;(2)在基底層的上表面涂布或噴灑交聯劑,獲得上膠后的基底層;或者直接采用凝膠狀基底層作為待植絨的基底層;(3)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機械植絨法植絨到上膠后的基底層的上表面;或者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機械植絨法直接植絨到凝膠狀基底層的上表面;(4)重復植絨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其中每次重復植絨前先采用交聯劑對基底層的上表面進行噴霧或熏蒸;
本發明為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可重復采用交聯劑進行噴霧或熏蒸和植絨過程。本發明進行噴霧或熏蒸的目的是為了使功能性纖維與基底結合得更牢固。(5)植絨后依次進行干燥、去除浮絨即可。所述靜電植絨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I)將功能性纖維剪切成O. l_30mm,然后著電處理,干燥,開纖;(2)在基底層的上表面涂布或噴灑交聯劑,獲得上膠后的基底層;或者直接采用凝膠狀基底層作為待植絨的基底層;(3)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靜電植絨法植絨到上膠后的基底層的上表面;或者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靜電植絨法直接植絨到凝膠狀基底層的上表面;(4)重復植絨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其中每次重復植絨前先采用交聯劑對基底層的上表面進行噴霧或熏蒸;本發明為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可重復采用交聯劑進行噴霧或熏蒸和植絨過程。本發明進行噴霧或熏蒸的目的是為了使功能性纖維與基底結合得更牢固。(5)植絨后依次進行干燥,去除浮絨即可。本發明在基底層的上表面涂布、噴灑、噴霧或熏蒸的交聯劑為能使功能性纖維與基底層粘結且適用醫用的溶液,如戊二醛、碳二亞胺的水溶液;該適于醫用的溶液還可以是與所述功能性纖維相溶的其他溶液,如所述功能性纖維采用殼聚糖纖維時,則交聯劑可選取醋酸或乳酸等酸性水溶液,其他與功能性纖維的相應溶液可按照是否與功能性纖維相溶、是否適于醫用進行選取。本發明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最終制備完成時需對成品進行滅菌處理,其滅菌方法可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滅菌方法,如輻照滅菌等。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作為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材料的應用。本發明同時還提供了上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作為藥物緩釋載體的應用;或者作為創傷敷料的應用;或者作為修復、防粘連材料的應用。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用于動脈止血、靜脈止血以及組織創傷止血的方法。一種控制哺乳動物傷口出血的方法,包括將所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置于所述傷口上從而控制出血或滲血,以及吸收血液和大量滲液。較佳的,所述傷口選自動脈劃破破口、動脈穿刺傷口、靜脈劃破破口、靜脈穿刺傷口和手術過程中流血的至少一處傷口。較佳的,所述傷口還包括組織創傷所形成的傷口創面。較佳的,所述傷口與所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的植絨層接觸。較佳的,所述哺乳動物包括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本發明的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與現有技術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適性都有很好的改善,除此之外本發明的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具有如下特點1)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植絨層纖維可選擇止血功能材料,且基底層中的止血功能層強化了止血效果,縮短了止血時間、減少出血的量;2)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植絨層纖維的高比表面積以及基底層中的吸液層優化了材料的吸附性能,進一步強化了止血性能,并適宜于高滲液創傷;3)植絨層的纖維長短和纖維密度可控,使材料的柔軟性、舒適性好;且與組織的貼附性好,與傷口、創面所在位點及其周邊組織的吻合性好;4)力學性能達到醫用止血材料的優良性能;5)止血的同時不產生大量的熱量,可防止組織、神經的灼傷;6)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對生物體無毒性;7)防止傷口感染且不會誘發炎癥的反應;8)無抗原性;9)制造成本相對低廉等。
圖I包含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并采用靜電植絨獲得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的結構剖面示意2僅包含止血功能層并采用機械植絨獲得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的結構剖面示意3包含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并采用機械植絨獲得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上述各圖中,I為植絨層,2為基底層,21為止血功能層,22為吸液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I樣品制備⑴植絨止血海綿的制備將3g海藻酸鈉溶于IOOml水,攪拌均勻,調節PH值為6. 0,將約40ml的該溶液注入模具中,得吸液層,該吸液層為凝膠狀;將2g殼聚糖與2g膠原分別溶于IOOml含有3%乙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的水溶液中,然后將兩溶液混合,攪拌均勻,調節PH值為6. 0,得到混合溶液,輕緩將約30ml的混合溶液注入模具中吸液層的表面,得到止血層,該止血層為凝膠狀;在止血層的上表面采用靜電植絨法進行植絨,絨毛長為I毫米左右,細度為I. 5-4. 5dtex,絨毛成分為醫用殼聚糖纖維及膠原纖維,植絨量為5mg/cm2,植絨完畢采用36至55小時的凍干即可獲得本實施例的植絨止血海綿。其中,進行靜電植絨時,先將功能性纖維剪切成1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體積百分比濃度)噴灑纖維進行著電處理,干燥,開纖;然后將開纖后的殼聚糖纖維及膠原纖維形成的復合纖維采用靜電植絨法植絨到凝膠狀止血層的上表面;重復植絨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 其中每次重復植絨前后采用O. 25%戊二醛水溶液(體積百分比濃度)對基底層的上表面進行噴霧;植絨后進行冷凍干燥,去除浮絨即可。該植絨止血海綿可用于外科動、靜脈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本實施例所獲得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如圖I所示,包括作為創面接觸層的植絨層 I和基底層2,所述植絨層I由功能性纖維組成,所述功能性纖維經植絨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層2的上表面,所述基底層2包括止血功能層21和吸液層22。所述植絨層中的功能性纖維均勻呈立體狀分布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且所述功能性纖維的中心軸與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垂直。(2)對照止血海綿組A為本實施例步驟(I)中吸液層凍干海綿;B為本實施例步驟(I)止血層凍干海綿。
以下各測定中每種樣品各取5塊(即平行5次),進行如下實驗I.液體吸收量測定(參照標準YY/T 0471. 1-2004 3. 2部分)吸收量=(海綿吸水后質量-已知海綿質量)*100/25 (g/100cm2),可適用于創面敷料。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包括作為創面接觸層的植絨層和基底層,所述植絨層由功能性纖維組成,所述功能性纖維經植絨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絨層中的功能性纖維呈立體狀均勻分布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具有止血和/或吸收血液或滲液功能的纖維。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選自殼聚糖纖維、殼聚糖衍生物纖維、甲殼素纖維、甲殼素衍生物纖維、海藻酸纖維、纖維素衍生物纖維、膠原纖維、透明質酸纖維、透明質酸衍生物纖維、蠶絲蛋白纖維、活性碳纖維、聚乳酸纖維、聚乙醇酸纖維和聚己內酯纖維中的一種纖維或幾種纖維的復合;或者所述功能性纖維選自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甲殼素、甲殼素衍生物、海藻酸、纖維素衍生物、膠原、透明質酸、透明質酸衍生物、蠶絲蛋白、活性碳、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己內酯中的幾種原材料組成的混合材料所形成的纖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的內部和/或表面還分布有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凝血藥物或鈣鹽。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為表面覆蓋有適合生物體創傷口的藥劑、藥物組合物、治療劑或凝血藥物的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
7.如權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的長度為 O. l-30mm ;細度為 O. I-IOOOdtex ;植絨密度為 O. 01-1000mg/cm2。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層為下列之一A、止血功能層和吸液層復合而成;B、止血功能層;C、吸液層;D止血功能材料和吸液材料的混合材料所形成的基底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功能層的材料和所述止血功能材料均選自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膠原、明膠、海藻酸、透明質酸、多孔淀粉及其衍生物、纖維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的混合。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層的材料和所述吸液材料均選自聚陰離子多糖、淀粉衍生物、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活性碳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的混合;或者所述吸液層的材料選自聚氨酯泡沫材料、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制成的無紡材料或編織材料。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絨方法包括機械植絨法和靜電植絨法。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植絨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將功能性纖維剪切成O.l_30mm,然后干燥、開纖;(2)在基底層的上表面涂布或噴灑交聯劑,獲得上膠后的基底層;或者直接采用凝膠狀基底層作為待植絨的基底層;(3)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機械植絨法植絨到上膠后的基底層的上表面;或者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機械植絨法直接植絨到凝膠狀基底層的上表面;(4)重復植絨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其中每次重復植絨前先采用交聯劑對基底層的上表面進行噴霧或熏蒸;(5)植絨后依次進行干燥,去除浮絨即可;所述靜電植絨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將功能性纖維剪切成O.l_20mm,然后著電處理,干燥,開纖;(2)在基底層的上表面涂布或噴灑交聯劑,獲得上膠后的基底層;或者直接采用凝膠狀基底層作為待植絨的基底層;(3)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靜電植絨法植絨到上膠后的基底層的上表面;或者將開纖后的功能性纖維采用靜電植絨法直接植絨到凝膠狀基底層的上表面;(4)重復植絨獲得所需密度的植絨層,其中每次重復植絨前先采用交聯劑對基底層的上表面進行噴霧或熏蒸;(5)植絨后依次進行干燥,去除浮絨即可。
13.如權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作為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 保護材料的應用;或者作為創傷敷料的應用;或者作為修復、防粘連材料的應用;或者作為藥物緩釋載體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的植絨醫用材料及其應用以及制備該植絨醫用材料的方法。本發明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包括作為創面接觸層的植絨層和基底層,所述植絨層由功能性纖維組成,所述功能性纖維經植絨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層的上表面。所述植絨方法包括機械植絨法和靜電植絨法。本發明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可應用于動脈、靜脈及組織創傷止血、保護中,還可作為藥物緩釋載體應用。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醫用植絨止血材料控制動脈出血、靜脈出血以及組織創傷出血的方法。本發明的醫用植絨止血材料與現有技術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適性等都有很好的改善。
文檔編號A61K47/36GK102600013SQ20121007569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1日
發明者吳昌琳 申請人:蘇州博創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