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獸用藥品,具體涉及一種畜禽抗病毒中藥復方及應用。
背景技術:
畜禽病毒性疾病是最重要的一類感染性疾病,占所有感染性疾病的60% 85%,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I]王英海,王海.抗病毒中草藥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報,2006,34(1) :25-26. [2]唐廣輝.國內抗病毒中藥的實驗研究進展[J].廣東藥學,2005,15(6) :69-71. [3]朱丹,劉華鋼.抗病毒中藥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 內科學,2005,26 (6) :747-751.)。由于病毒的特殊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機理以及抗病毒藥物存在的問題和使用現狀,許多病毒性疾病仍缺少有效的藥物。此外,食用動物全面禁止使用人用抗病毒藥物也是導致養殖業中抗病毒性藥物空白的原因之一([4]楊曉農,劉群,于學輝等.家 禽常用抗病毒中藥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7 (2) :8-10.)。中藥復方制劑,是經典方劑或者在經典方劑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的中藥制劑,如“抗感沖劑”(主要成分為金銀花、赤芍、連翹等),用于治療流感、病毒性肺炎;“清熱解毒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金銀花、黃芩、地黃等),對多種病毒和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現代中醫理論認為病毒性疾病是疫癘之邪所致,并指出了病毒性疾病的治療原則,即“扶正”和“祛邪”([5]張為民,楊增岐,卿素珠.抗流感病毒的中草藥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1,22 (4) :41-44.)。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從養殖業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傳統中獸醫理論和現代有關中藥研究成果,以白花蛇舌草和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為主藥,輔以黃芪、甘草等扶正藥,篩選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復方,用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療。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手段來實現的。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療,采用如下步驟獲得I)按比例稱取,白花蛇舌草40g 120g ;半邊蓮30g IOOg ;金銀花30g 60g ;連翅30g 60g ;板藍根20g 60g ;野菊花20g 60g ;黃花20g 50g ;甘草IOg 20g ;2)以320g為一次原料提取量,干燥,粉碎至過200目,得目標制劑。本發明家禽抗病毒作用的中藥復方制劑根據傳統中獸醫理論“祛邪以扶正,扶正以祛邪”,按照中藥復方的組方原則,組成畜禽抗病毒中藥復方,組方特點①扶正祛邪并重(傳統方法先祛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②體現小劑量祛邪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扶正),大劑量抑制病毒復制(祛邪);③本方以白花蛇舌草、半邊蓮作為祛邪主藥,與扶正藥黃芪、甘草配合使用,并以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和野菊花為輔藥,用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主治畜禽熱毒癥,具有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功效,對畜禽病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圖1為本發明中藥復方對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的療效表(n=80)。圖2為本發明中藥復方對感染鴨病毒性肝炎病鴨的療效表(n=75)。圖3為本發明中藥復方對感染H9亞型禽流感病雞的療效表(n=80)。圖4為本發明中藥復方對對感染禽腫頭綜合征病雞的療效(n=40)。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以下實施例中,發病動物為四川地區養殖場的自然發病病例。根據臨床診斷和病理解剖,并結合西南民族大學預防獸醫學實驗室的病原學診斷結果,確診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病例240例、鴨病毒性肝炎(DVH)病例225例、H9型禽流感(Al)病例240例 和禽腫頭綜合征病例120例。將各疾病的自然發病病例隨機分為3組。其中,中藥復方組按O. 8%拌料,連續給藥5d ;藥物對照組飼喂黃芪多糖,黃芪多糖400ppm拌料,每日I次,連續5d ;空白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自由采食和飲水。每天觀察各組家禽的精神狀態、記錄采食量、死亡數、產蛋率等,連續觀察15d。計算總死亡率,并在治療15d后進行病原學檢測。療效判定標準疾病繼續惡化、總死亡率高于20%,判為無效;臨床癥狀逐漸消失、采食量逐漸恢復、總死亡率為10% 20%,判為較差;臨床癥狀消失、采食量恢復、生產性能恢復、總死亡率為O 5%且病原學檢測陰性,判為痊愈。以320g為一次原料提取量,稱取,白花蛇舌草80g ;半邊蓮65g ;金銀花35g ;連翅35g ;板藍根40g ;野菊花40g ;黃花15g ;甘草10go干燥,粉碎至過200目,得目標制劑。實施例1 :本發明復方制劑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治療例在治療第5天,中藥復方組和藥物對照組家禽精神和采食量逐漸恢復,死亡減少。在治療第7天,中藥復方組家禽停止死亡,精神食欲完全恢復。試驗期間,空白對照組家禽總死亡率均在20%以上,最高時達到40%,剖檢可見法氏囊、胸肌和腿肌嚴重出血,腎臟腫大。從圖1可以看出,中藥復方和藥物對照對IBD的治療效果相當,其有效率分別為87%和88%,但是中藥復方組治療效果較差的病例百分比顯著低于藥物對照組(P < O. 01)。盡管兩組的好轉率差異不顯著,但是中藥復方組的痊愈率顯著高于藥物對照組(P < O. 01)。因此,與藥物對照相比,中藥復方可以降低IBD病雞的死亡率。實施例2 :本發明復方制劑對鴨病毒性肝炎(DVH)的治療例在治療期間,中藥復方組和藥物對照組家禽的精神和采食量無明顯恢復,死亡率亦無明顯下降。但是,追加給藥2d后,中藥復方組的臨床指標較藥物對照組明顯好轉。試驗期間,空白對照組死亡率高達30%以上,甚至全部死亡,剖檢可見肝臟嚴重出血、壞死。從圖2可以看出,中藥復方組對DVH的治療有效率為69%,明顯高于藥物對照組的47%。雖然中藥復方組的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中藥復方組的好轉率和痊愈率均極顯著高于藥物對照組(P < O. 01),無效率明顯低于黃芪多糖組(P < O. 01)。
實施例3 :本發明復方制劑對H9型禽流感(Al)的治療例在治療第3天,中藥復方組和藥物對照組家禽精神和采食量開始恢復,中藥復方組家禽停止死亡,生產性能開始恢復。在治療后第7天,藥物對照組停止死亡,產蛋性能開始恢復。在發病后第7天,空白對照組精神和采食逐漸自行恢復,但在觀察期內每天都有死亡,產蛋性能未能恢復。剖檢對照組家禽可見嚴重的卵黃性腹膜炎,病原學檢測表明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從圖3可以看出,中藥復方組對H9亞型Al的治療有效率為100%,死亡率下降,家禽在短時間內恢復了產蛋性能。中藥復方組的好轉率和痊愈率均高于藥物對照組(P < O. 01)。此外,中藥復方組治療效果較差的病例百分比極顯著低于藥物對照組(P
<0.01)。因此,中藥復方在降低溫和型禽流感死亡率和促進機體生產性能恢復方面明顯優于藥物對照。實施例4 :本發明復方制劑對禽腫頭綜合征的治療例在觀察期內,自然發病病例大部分可自行康復,但死亡率均為5% 20%。此外,發病家禽生長不均衡,頭面部出現器質性病變。在治療第3 4天,中藥復方組家禽臨床癥狀全面恢復。從圖4可以看出,中藥復方和黃芪多糖對禽腫頭綜合征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100%和87%。中藥復方組治療效果較差的病例百分比顯著低于藥物對照組(P < O. 01)。中藥復方的好轉率和痊愈率之和明顯高于藥物對照,且其痊愈率顯著高于藥物對照(P
<0.01)。因此,中藥復方在降低死亡率和促進產蛋性能恢復方面明顯優于藥物對照。
在實驗中發現白花蛇舌草采用秋季采摘的植物全株入藥,復方制劑效果甚為明顯。
權利要求
1.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療,采用如下步驟獲得 1)按比例稱取,白花蛇舌草40g 120g;半邊蓮30g IOOg ;金銀花30g 60g ;連翅30g 60g ;板藍根20g 60g ;野菊花20g 60g ;黃花20g 50g ;甘草10g 20g; 2)以320g為一次原料提取量,干燥,粉碎至過200目,得目標制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以320g為一次原料提取量,稱取,白花蛇舌草80g ;半邊蓮65g ;金銀花35g ;連翹35g ;板藍根40g ;野菊花40g ;黃花15g ;甘草10go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花蛇舌草采用秋季采摘全株入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禽用抗病毒中藥復方制劑,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療,采用如下步驟獲得1)按比例稱取,白花蛇舌草40g~120g;半邊蓮30g~100g;金銀花30g~60g;連翹30g~60g;板藍根20g~60g;野菊花20g~60g;黃花20g~50g;甘草10g~20g;2)以320g為一次原料提取量,干燥,粉碎至過200目,得目標制劑。本發明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鴨病毒性肝炎、H9型禽流感病和禽腫頭綜合征等病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748GK103006848SQ20121057973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劉群, 湯承, 岳華 申請人: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