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9210閱讀:227來源:國知局
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包括一導光板、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管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管。第一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一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一閃爍區。第二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二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二閃爍區。第一閃爍訊號與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介于1Hz至100Hz之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透過周邊腦波偵測的裝置就可以用視覺控制配有所述導光板的屏幕上的操作界面。
【專利說明】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關于一種背光模塊,特別是關于一種會閃爍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0002]人類的大腦具有許多神經細胞,其活動時會發出電磁波,即所謂的“腦波”。由于腦波和人類的意識活動有關,為了利用腦波的訊號來與外界溝通和傳遞信息,以視覺誘發腦波控制功能的技術即成為發展的重點。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以視覺誘發腦波控制功能,已成為
重要課題之一。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利用腦波的訊號來與外界溝通和傳遞信息,提供一種會閃爍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可以用視覺誘發腦波控制功能。
[0005]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6]一種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包括一導光板、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管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管。第一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一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一閃爍區。第二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二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二閃爍區。第一閃爍訊號與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介于IHz至IOOHz之間。
[0007]較佳地,該第一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10Hz。當使用者看向第一閃爍區時,可誘發對應的第一腦波。
[0008]較佳地,該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50Hz。當使用者看向第二閃爍區時,可誘發對應的第二腦波。
[0009]較佳地,該第一閃爍訊號與該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相位差是Θ =2 Ji /x度,其中X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x=2,代表該第一閃爍區與第該二閃爍區的存在。這樣,第一發光二極管與第二發光二極管可以具有閃爍相位差,因此并非同時發光或滅光。這樣,即使該第一發光二極管與第二發光二極管具有相同的閃爍頻率,但由于并非同時發光或滅光,因此仍可實現腦波控制。
[0010]較佳地,該背光模塊包括至少一第三發光二極管。第三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三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三閃爍區。這樣,當使用者看向第三閃爍區時,可以誘發使用者對應的第三腦波。
[0011]較佳地,第三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28Hz。
[0012]較佳地,第三閃爍訊號與第一閃爍訊號的閃爍相位差是Θ =2 Ji /x度,其中X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x=3,代表第一閃爍區、第二閃爍區與第三閃爍區的存在。
[0013]較佳地,該導光板具有多個溝槽,以容置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管及至少一第二發
光二極管。[0014]較佳地,該些溝槽包括一第一溝槽和一第二溝槽,且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彼此交錯。
[0015]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背光模塊以具有閃爍訊號的發光二極管在導光板上形成閃爍區,其閃爍頻率使得使用者看向閃爍區時,可誘發腦波控制功能,由于在導光板上形成多個不同閃爍頻率的閃爍區,因此可根據不同閃爍頻率而誘發不同的腦波控制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0019]圖4A及圖4B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背光模塊:100、200、300、400
[0022]導光板:102、202、402
[0023]發光模塊:104、106、112、214、218、222、226
[0024]發光二極管:104a、106a、112a、214a、218a、222a、226a、404、406、412
[0025]第一閃爍區:108、216、408
[0026]第二閃爍區:110、220、410
[0027]第三閃爍區:114、224、414
[0028]第四閃爍區:228
[0029]十字溝槽:204
[0030]第一溝槽:204a
[0031]第二溝槽:204b
[0032]第一區:206
[0033]第二區:208
[0034]第三區:210
[0035]第四區:212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并不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0037]實施例1
[003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一種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需要注意的是,圖1只是示意,并非真實的比例。請參照圖1,背光模塊100包括一導光板102、以及至少一發光模塊。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塊100包括發光模塊104和106。每一發光模塊104和106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并且這些發光二極管中具有至少一個會閃爍的發光二極管,例如104a和106a,分別具有第一閃爍訊號和第二閃爍訊號。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發光模塊104和106是配置于導光板102的一側。因此,導光板102會因為上述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閃爍的緣故,形成第一閃爍區108以及第二閃爍區110。經研究與驗證,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的閃爍頻率是介于IHz至IOOHz之間。例如,發光二極管104a的閃爍頻率是10Hz。因此,當使用者看向第一閃爍區108時,可誘發對應的第一腦波。另外,發光二極管106a的閃爍頻率可以是50Hz,因此當使用者看向第二閃爍區110時,則會誘發對應的第二腦波。這樣,在實際應用中,第一閃爍區108與第二閃爍區110可以對應存在不同的操作選項,例如上一頁與下一頁,進而達到利用視覺與腦波來執行導光板102上界面操作的有益效果。 [0039]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可以具有閃爍相位差。換句話說,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并非同時發光或同時滅光。如此一來,即便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具有相同的閃爍頻率,但由于并非同時發光或同時滅光,因此仍可實現腦波控制。較佳地,發光二極管104a和106a的閃爍相位差是Θ =2 π /χ度,其中χ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x=2,代表第一閃爍區與第二閃爍區的存在。
[0040]在一些實施例中,背光模塊100包括另一發光模塊112,其同樣具有至少一閃爍的發光二極管112a,并具有第三閃爍訊號,且在導光板102上形成一第三閃爍區114。在這些實施例中,第三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可以是28Hz。如此一來,當使用者看向第三閃爍區114時,可誘發使用者對應的第三腦波。這樣,當使用者看向不同的閃爍區則具有對應的誘發腦波,以對應不同的控制功能。
[0041]同樣地,發光二極管112a與發光二極管104a也具有閃爍相位差,例如Θ =2 Ji /x度,其中X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X=3,代表第一閃爍區、第二閃爍區與第三閃爍區的存在。
[0042]實施例2
[0043]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一種背光模塊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背光模塊200的導光板202可具有多個溝槽,用以容置發光模塊。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02包括第一溝槽204a和第二溝槽204b,并且這些溝槽彼此交錯,而形成為十字溝槽204。十字溝槽204將導光板202大致分隔出第一區206、第二區208、第三區210及第四區212。
[0044]另外,本實施例的背光模塊200包括至少一發光模塊214和218。每一發光模塊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并且這些發光二極管中具有至少一會閃爍的發光二極管,例如214a和218a,其分別具有第一閃爍訊號和第二閃爍訊號。
[0045]在本實施例中,部分發光模塊會配置于導光板202的十字溝槽204中。例如,在圖2中,一發光模塊218配置在第一溝槽204a的右半部,而另一發光模塊218則配置在第二溝槽204b的下半部。另外,發光二極管214a設置于導光板202側邊,并于第一區206形成第一閃爍區216。當具有多個發光模塊214時,不限定但可如圖2所示,以十字交叉方式形成第一閃爍區216于第一區206中。類似地,發光二極管218a容置于十字溝槽204內,并形成第二閃爍區220于第二區208中。
[0046]另外,導光板202的左半部亦可具有類似的配置。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塊200包括了至少一發光模塊222和226。其中,發光模塊222具有多個發光二極管,至少一具有第三閃爍訊號的發光二極管222a,以形成第三閃爍區224于第三區210中。類似地,發光模塊226亦具有多個發光二極管,并容置于十字溝槽204內,且至少一具有第四閃爍訊號的發光二極管226a,以形成第四閃爍區228于第四區212中。
[0047]同樣地,本實施例中的發光二極管214a、218a、222a和226a的閃爍頻率是介于IHz至IOOHz之間,并且各發光二極管之間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閃爍頻率。另外,各發光二極管之間也具有閃爍相位差。換句話說,各發光二極管之間為并非同時發光或同時滅光,而是以一個類似正弦波的方式驅動,兩波峰之間存在前述的相位差。如此一來,即便相異的發光二極管具有相同的閃爍頻率,但由于并非同時發光或同時滅光,因此仍可實現誘發腦波后,透過辨識相位差而予以區隔的目的。因此,本實施例可將相同閃爍頻率的發光二極管于同一區中形成閃爍區,當使用者看向不同的閃爍區則具有對應的誘發腦波,以對應不同的控制功能。
[0048]實施例3
[0049]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一種背光模塊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背光模塊300與上述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發光模塊皆容置于十字溝槽204中,而其他敘述如上述實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贅述。
[0050]實施例4
[0051]雖然上述的實施例都是以側入式光源的形式來實現,但是本發明也可以直下式光源的形式來實現。圖4A及圖4B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一種背光模塊的示意圖,其中圖4A為背光模塊400的上視圖,圖4B為背光模塊400的側視圖。請同時參照圖4A及圖4B,背光模塊400為直下式光源,其包括一導光板402、閃爍的發光二極管404以及406。類似地,發光二極管404具有一第一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402上形成一第一閃爍區408,而發光二極管406則具有一第二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402上形成一第二閃爍區410。同樣地,第一閃爍訊號與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介于IHz至IOOHz之間,利用視覺誘發腦波控制功能。在其他實施例中,背光模塊400更包括發光二極管412,其具有第三閃爍訊號,并在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三閃爍區414。由于背光模塊400的敘述和上述背光模塊100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0052]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背光模塊以具有閃爍訊號的發光二極管在導光板上形成閃爍區,其閃爍頻率使得使用者看向閃爍區時,可誘發腦波控制功能,由于在導光板上形成多個不同閃爍頻率的閃爍區,因此可根據不同閃爍頻率而誘發不同的腦波控制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包括: 一導光板; 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一閃爍訊號,并在該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一閃爍區;以及 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管,具有一第二閃爍訊號,并在該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二閃爍區; 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閃爍訊號與該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介于IHz至IOOHz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IOHz。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50Hz。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閃爍訊號與該第二閃爍訊號的閃爍相位差是Θ =2 π Λ度,其中X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χ=2,代表該第一閃爍區與該第二閃爍區的存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塊包括至少一第三發光二極管,其具有一第三閃爍訊號,并在該導光板上形成一第三閃爍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閃爍訊號的閃爍頻率是28Hz。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閃爍訊號與該第一閃爍訊號的閃爍相位差是Θ =`2 π Λ度,其中X是總閃爍區數量,此處χ=3,代表該第一閃爍區、該第二閃爍區與該第三閃爍區的存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具有多個溝槽,以容置該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管及該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管。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誘發腦波控制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些溝槽包括一第一溝槽和一第二溝槽,且該第一溝槽和該第二溝槽彼此交錯。
【文檔編號】A61M21/02GK103550852SQ201310573726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吳奇勛 申請人:上海向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