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磚墻體砌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磚墻體砌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標準粘土磚的尺寸為240 X 115 X 53毫米(長X寬X高),按照國家規范和實際應用,用于地下涵洞、管溝或地面圍墻、廊道、通道等雙向墻體的砌筑厚度通常有12厘米、24厘米、37厘米等幾種(俗稱12墻、24墻、37墻,磚與磚之間的灰縫厚度為I厘米),其中以24墻(墻厚24厘米)居多,而砌筑24墻的方法又以“一丁一順”砌筑法居多。在傳統手工砌筑雙向24墻時,先采用水泥砂漿打筑基礎墊層,用于找平地面,便于施工和墻體砌筑;然后鋪漿砌筑第一層丁砌磚,磚與磚之間放入砂楽,通過擠壓法形成垂直灰縫;一層丁砌磚砌筑完畢后,在上方鋪水平砂漿,形成水平灰縫,最后再在水平灰縫上砌筑順砌磚,垂直灰縫和水平灰縫的寬(厚)度均要求1mm,依次類推,最終將墻體砌筑至需要的高度。該方法砌筑雙向磚墻體時,具有以下缺點:一是對工人的技術水平、熟練程度要求較高;二是灰縫的厚度不好把握,可能造成厚薄不均現象;三是墻體的垂直度不好控制;四是左右兩個墻體每層的磚可能不在一個水平面上,軸線方向的不可能完全平行;五是工人勞動強度大,施工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磚墻體砌筑裝置,通過對該裝置進行簡單的組裝和調整,并重復相同的操作步驟,可實現對墻體的快速砌磚、鋪漿和填縫,能大大提高工效。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0004]—種便攜式磚墻體砌筑裝置,包括兩根底座、八根立桿、八根插銷、兩根水平撐、四根丁模、四根順模部件;由底座、水平撐為一組作為橫邊,丁模和順模為一組作為縱邊構成矩形;以每兩根立桿為一組,在所圍成的矩形四個角各放置一組立桿,每組立桿的下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上,上端則通過連接件相互連接兩根立桿;每根立桿沿縱向呈直線開有多個孔,每組立桿用一根插銷從外側對穿插入立桿的孔內;水平撐長度與底座相同,從立桿中間穿過,下端架在插銷上,被八根插銷挑起;在每根丁模的內側焊接有丁模導向鍵,在丁模的下端通過連接螺栓固定在水平撐的導向槽內;每根順模內側焊接有順模導向鍵,通過連接螺栓固定在丁模的導向槽內。
[0005]為可調整丁模和順模向外/內張開,以方便實現砌磚和脫模,在同縱向邊的兩根丁模之間安裝有丁模張緊裝置,兩端與丁模連接牢固;在同縱向邊的兩順模之間安裝順模張緊裝置,兩端與順模連接牢固。
[0006]為方便于對丁模和順模作限位和參照,在所述的丁模張緊裝置和順模張緊裝置的兩外側分別安裝一塊金屬檔板。
[0007]為方便移動和安裝在所述底座的正中位置處安裝環形提手。在所述水平撐的正中位置處安裝環形提手。
[0008]在施工現場安裝好裝置后,砌筑丁砌磚時,先使兩側丁模同時沿丁模導向槽向中間滑動,內壁靠緊立桿,形成砌筑丁砌磚的工位,逐一將丁砌磚擺放到丁模導向鍵之間,由于導向鍵的阻隔,磚與磚之間形成空隙,待整層的丁砌磚全部擺放完畢后,倒入砂漿,用磚刀或抹子將砂漿填入空隙內搗固密實,并將表面涂抹平整,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平灰縫即可完成丁砌磚的砌筑;砌筑順砌磚時,再使兩側順模同時沿順模導向槽向中間滑動,直至其內壁靠緊立桿,形成砌筑順砌磚的工位,逐一將順砌磚擺放到順模導向鍵之間,由于順砌磚是兩塊并排放置,其前后磚和兩塊磚之間均會形成一定距離空隙,磚在自重和輕微敲擊的作用下,與下方的水平灰縫粘結牢固;待整層的順砌磚全部擺放完畢后,倒入砂漿,用磚刀或抹子將砂漿填入空隙內搗固密實,并將表面涂抹平整,形成一定厚度的垂直灰縫,即可完成順砌磚的砌筑;待丁模和順模全部砌筑完畢后,使順模同時沿順模導向槽向外側滑動,直至滑到盡頭為止,然后使丁模同時向外側滑動,直至滑到盡頭為止,丁模和順模全部脫模;在本裝置的兩頭各安排兩個人,其中一人將水平撐提手提前,將水平撐連同上部的丁模、順模和其他部件一并向上抬起,當到達下一個工位時,將插銷拔出,插入下一工位的插銷孔,將水平撐放下架在插銷上,即可進入下一層丁砌磚和順砌磚的砌筑;按上述步驟循環操作,即可完成兩側墻體的全部砌筑任務。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裝置在用于具有雙向磚墻的地下涵洞、管溝或地面圍墻、廊道、通道等墻體砌筑,通過對該裝置進行簡單的組裝和調整,并重復相同的操作步驟,可實現對墻體的快速砌磚、鋪漿和填縫,能大大提高工效。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任何沒有砌磚經驗的人都可以使用,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10]圖1實施例1的砌筑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實施例1的砌筑裝置部分部件詳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0013]—種便攜式磚墻體砌筑裝置,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兩根底座1、八根立桿2、八根插銷3、兩根水平撐4、四根丁模5、四根順模6部件;在底座I的正中位置處安裝環形提手1-1,在水平撐4的正中位置處安裝環形提手4-1。由底座1、水平撐4為一組作為橫邊,丁模5和順模6為一組作為縱邊構成矩形;以每兩根立桿2為一組,在所圍成的矩形四個角各放置一組立桿,每組立2桿的下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I上,上端則通過連接件7相互連接兩根立桿;每根立桿沿縱向呈直線開有多個孔2-2,每組立桿2用一根插銷3從外側對穿插入立桿的孔8內;水平撐4的長度與底座I的長度相同,水平撐4從立桿2中間穿過,下端架在插銷3上,被八根插銷3挑起;如圖2的部件詳圖所示,在每根丁模5的內側焊接有丁模導向鍵5-1,在丁模的下端通過連接螺栓固定在水平撐4的丁模導向槽4-2內;在同縱向邊的兩根丁模5之間安裝有丁模張緊裝置8,期兩端與丁模5連接牢固;每根順模6內側焊接有順模導向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