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測量領域,具體的是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快速對中方法。
背景技術:
綜合管廊施工時,會先施工u型底座,u型底座包括底部的底板和兩側的導墻,然后再施工上部整體墻體。在利用模板臺車進行上部整體墻體施工時,沿u型底座縱向鋪設軌道,模板臺車沿軌道運行起到運輸及支持模板的作用。上部整體墻體必需與u型底座完全對中才能滿足質量要求。而內模板支撐于模板臺車的兩側,且左右兩側的內模板關于模板臺車對稱。故,通常采用將模板臺車中心與u型底座中心(即管廊縱向中心線)對中的方式來實現上部整體墻體必需與u型底座完全對中。現有的將模板臺車中心與u型底座中心對中的方式為:通過測量放線將軌道鋪設于u型底座中心。但是,由于模板臺車的輪緣與軌道之間有間隙,因此即使軌道中心與管廊中心重合,在運行過程中模板臺車也很難保證與管廊中心重合。并且,測量放線操作繁雜且人為誤差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快速對中方法,以調整模板臺車中心線與管廊中心線重合,提高模板臺車與管廊中心對中的效率。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快速對中方法,所述模板臺車包括中間的臺車架和兩側的內模板,所述內模板通過液壓缸組安裝于臺車架;所述液壓缸組包括位于模板臺車前端上部和后端上部的支撐液壓缸,以及位于模板臺車前端下部和后端下部的定位液壓缸;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u型底座施工,所述u型底座包括底部的底板和兩側的導墻;
步驟二、在底板上標記管廊縱向中心線;
步驟三、確定模板臺車的前端和后端偏離管廊縱向中心線的情況,管廊縱向中心線將u型底座劃分成兩個區域,與模板臺車的前端中心所處區域對應的模板臺車前端的一側為前端偏向側,相應的模板臺車前端的另一側為前端偏離側;與模板臺車的后端中心所處區域對應的模板臺車后端的一側為后端偏向側,相應的模板臺車后端的另一側為后端偏離側;
步驟四、調節模板臺車前端偏向側和后端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直至內模板與偏向側對應的部分接觸導墻;繼續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推動模板臺車整體移動,至到模板臺車中心與管廊縱向中心線對中;
步驟五、調節模板臺車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至到內模板與偏離側對應的部分接觸導墻;
步驟六、調節模板臺車兩側的定位液壓缸直至內模板與導墻完全貼合。
進一步的,步驟六后,若模板臺車的中心與管廊縱向中心線未對中,則回收模板臺車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然后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使內模板接觸導墻,直至模板臺車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對中。
進一步的,步驟四中,調節模板臺車前端偏向側和后端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的方法為:依次交替伸出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
步驟五中,調節模板臺車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的方法為:依次交替伸出定位液壓缸和支撐液壓缸。
進一步的,步驟三之前進行如下操作:在底板上鋪設軌道,所述軌道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重合。
進一步的,步驟三中,通過在模板臺車的前端的中心和后端的中心分別掛設線墜確定模板臺車與管廊縱向中心線的重合情況。
進一步的,步驟三之前,在模板臺車的前端的中心和后端的中心均作永久性標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模板臺車就位后,通過模板臺車自身的液壓缸組進行調節,通過模板臺車的內模板和u型底座兩側的導墻在調節過程中進行限位,從而實現模板臺車的快速找正,且消除了模板臺車安裝誤差對模板臺車與管廊縱向中心線對中精度的影響,提高了對中效率,利于各施工段澆筑前調節模板臺車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重合,減小導墻與上部整體墻體出現錯層的程度,提高管廊施工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模板臺車與u型底座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模板臺車與管廊縱向中心線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模板臺車與管廊縱向中心線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中,模板臺車1、臺車架11、內模板12、支撐液壓缸131、定位液壓缸132、u型底座2、底板21、導墻22、管廊縱向中心線24、軌道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下:
本說明書所表示方法的“左”、“右”、“前”和“后”均以附圖2所示為準。
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快速對中方法,如圖1所示,所述模板臺車1包括中間的臺車架11和兩側的內模板12,所述內模板12通過液壓缸組安裝于臺車架11;所述液壓缸組包括位于模板臺車1前端上部和后端上部的支撐液壓缸131,以及位于模板臺車1前端下部和后端下部的定位液壓缸132;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u型底座2施工,所述u型底座2包括底部的底板21和兩側的導墻22;
步驟二、在底板21上標記管廊縱向中心線24;
步驟三、確定模板臺車1的前端和后端偏離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情況,管廊縱向中心線24將u型底座2劃分成兩個區域,與模板臺車1的前端中心所處區域對應的模板臺車1前端的一側為前端偏向側,相應的模板臺車1前端的另一側為前端偏離側;與模板臺車1的后端中心所處區域對應的模板臺車1后端的一側為后端偏向側,相應的模板臺車1后端的另一側為后端偏離側;
步驟四、調節模板臺車1前端偏向側和后端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直至內模板與偏向側對應的部分接觸導墻22;繼續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推動模板臺車1整體移動,至到模板臺車1中心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對中;
步驟五、調節模板臺車1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至到內模板與偏離側對應的部分接觸導墻22;
步驟六、調節模板臺車1兩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直至內模板12與導墻22完全貼合。
本發明,在模板臺車1就位后,通過模板臺車1自身的液壓缸組進行調節,通過模板臺車1的內模板12和u型底座2兩側的導墻22在調節過程中進行限位,從而實現模板臺車1的快速找正,且消除了模板臺車1安裝誤差對模板臺車1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對中精度的影響,提高了對中效率,利于各施工段澆筑前調節模板臺車1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減小導墻22與上部整體墻體出現錯層的程度,提高管廊施工質量。
優選的,步驟六后,若模板臺車1的中心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未對中,則回收模板臺車1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然后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使內模板12接觸導墻22,直至模板臺車1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對中。
優選的,步驟四中,調節模板臺車1前端偏向側和后端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的方法為:依次交替伸出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
步驟五中,調節模板臺車1前端偏離側和后端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的方法為:依次交替伸出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
在交替伸出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的過程中便于觀察模板的垂直度、平面度等,以免造成模板變形。
為了利于通過液壓缸組進行調節,減小調節的幅度,以節約驅動液壓缸組的成本,優選的,步驟三之前進行如下操作:在底板21上鋪設軌道3,所述軌道3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通過軌道3的中心線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當模板臺車1駛入軌道3時,其偏離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距離較小。
可以通過放線測量方式確定模板臺車1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重合情況,但是,為了確定準確度的同時使操作更簡單更節約時間,優選的,步驟三中,通過在模板臺車1的前端的中心和后端的中心分別掛設線墜確定模板臺車1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重合情況。
為了避免下次調整時再次找正模板臺車1的中心,優選的,步驟三之前,在模板臺車1的前端的中心和后端的中心均作永久性標記。
實施例1:如圖2所示,模板臺車1的前端和后端均偏向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左側,則模板臺車1前端的左側為前端偏向側,右側為前端偏離側;模板臺車1后端的左側為后端偏向側,右側為后端偏離側。
操作時,首先,同時緩緩伸出模板臺車1左側前端和后端的定位液壓缸132一段距離。接著,同時伸出左側前端和后端的支撐液壓缸131,定位液壓缸132與支撐液壓缸131交替伸出,直至左側的內模板12接觸左側的導墻22并推動模板臺車1整體向右側平移,直至模板臺車1前端中心的線墜和后端中心的線墜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重合。然后,按同樣的方法操作模板臺車1右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直至右側的內模板12接觸右側的導墻22。接下來,同時操作模板臺車1左側和右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直至內模板與導墻22完全貼合。然后,再次檢查模板臺車1兩端中心線是否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若模板臺車1中心線未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則回收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并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直至模板臺車1兩端中心線是否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最后,回收模板臺車1兩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一定距離,將模板臺車1頂升到位,此時模板臺車1中心線不會變動,再次伸出模板臺車1兩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使內模板12就位,復核對中情況后,鎖緊所有液壓系統,模板臺車1對中完成。
實施例2:如圖3所示,模板臺車1的前端偏向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左側,模板臺車的后端偏向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右側,則模板臺車1前端的左側為前端偏向側,右側為前端偏離側;模板臺車1后端的右側為后端偏向側,左側為后端偏離側。
操作時,首先,同時緩緩伸出模板臺車1左側前端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模板臺車1右側后端的定位液壓缸132一段距離。接著,同時伸出左側前端和右側后端的支撐液壓缸131,定位液壓缸132與支撐液壓缸131交替伸出,直至左側內模板12的前段接觸左側的導墻22、右側內模板12的后段接觸右側的導墻22并推動模板臺車1整體順時針轉動,直至模板臺車1前端中心的線墜和后端中心的線墜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的重合。然后,按同樣的方法操作模板臺車1右側前端及左側后端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直至右側內模板12的前段接觸右側的導墻22、左側內模板12的后段接觸左側的導墻22。接下來,同時操作模板臺車1左側和右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直至內模板與導墻22完全貼合。然后,再次檢查模板臺車1兩端中心線是否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若模板臺車1中心線未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則回收偏離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并伸出偏向側的定位液壓缸132,直至模板臺車1兩端中心線是否與管廊縱向中心線24重合。最后,回收模板臺車1兩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一定距離,將模板臺車1頂升到位,此時模板臺車1中心線不會變動,再次伸出模板臺車1兩側的定位液壓缸132和支撐液壓缸131使內模板12就位,復核對中情況后,鎖緊所有液壓系統,模板臺車1對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