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運輸領域,具體的是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的軌道周轉方法。
背景技術:
使用模板臺車進行城市綜合管廊施工時,需要鋪設對模板臺車起到導向作用并保證模板臺車平穩運行的軌道,軌道通常以模板臺車沿管廊縱向的長度尺寸為標準的多段軌排單元順次首尾拼接而成。依據綜合管廊結構特點,單艙每一施工段的澆筑30米左右,而模板臺車的長度通常為4-6米,因此需要多臺模板臺車串聯成模板臺車組進行施工。待完成一施工段后,需要將該施工段的軌道拆除并移送至下一施工段進行鋪設。由于軌排較重,且模板臺車組的長度較長,造成人工搬運軌排到下一施工段十分困難,幾乎無法實現且搬運速度慢;而多數管廊施工環境的限制導致無法使用吊車進行吊裝,即使可使用吊車,其吊運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的軌道周轉方法,以實現軌道的低成本快速轉移。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的軌道周轉方法,由多臺模板臺車串接構成模板臺車組;所述軌道由多段與模板臺車適配的軌排單元拼裝而成;在模板臺車組上設置有由模板臺車組的首端貫穿末端的通廊;軌道周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鋪設首段軌道和備用軌道,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數量與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相適應;
步驟二、模板臺車組沿軌道前行,每行駛一段軌排單元的距離,將行駛過的軌排單元吊裝至位于模板臺車組通廊內的運輸架,直到模板臺車組的首臺模板臺車處于備用軌道的末段軌排單元;
步驟三、運輸架沿通廊移動至通廊的前端;
步驟四、將軌排單元由運輸架吊離進行第三段軌道的鋪設;
步驟五、運輸架沿通廊移動至通廊的后端,并倒退模板臺車組直至模板臺車組的末臺模板臺車處于備用軌道的首段軌排單元,此時,備用軌道成為新的首端軌道,第三段軌道作為新的備用軌道,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四至到鋪設的盡頭。
進一步的,所述首段軌道與備用軌道的軌排單元總數至少等于兩組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的總和。
進一步的,所述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的段數與一組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備用軌道的軌排單元的段數與一組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相等。
進一步的,步驟四的具體操作為:首先,將其中一段軌排單元由運輸架上吊裝下來沿備用軌道的末端鋪設完成;接著,模板臺車組行駛一段軌排單元的距離駛入該鋪設完成的軌排單元上;然后,再從運輸架上吊裝一段軌排單元繼續鋪設,至到運輸架上的軌排單元鋪設完畢或者已到鋪設盡頭。
進一步的,在步驟二之前制作運輸架,并在模板臺車組的前端和后端分別安裝吊具。
進一步的,所述運輸架包括底座、靠架和滾輪;所述底座水平設置;所述滾輪位于底座下方并安裝于底座;所述靠架豎向設置于底座上方,且其底端固定于底座中部,與底座形成倒t字形結構;在靠架的旁側設置有擋塊,所述擋塊位于底座上方且固定于底座;
所述吊具包括卷揚機、吊臂和吊繩;所述卷揚機安裝于模板臺車組;所述吊臂位于通廊的上方,包括伸縮臂和橫梁,所述伸縮臂一端插接模板臺車組,且沿通廊縱向與模板臺車組滑動配合連接,另一端與橫梁相連接;并設置有驅動吊臂沿通廊縱向相對模板臺車組運動的伸縮液壓缸,所述伸縮液壓缸一端安裝于模板臺車組,另一端安裝于橫梁;在橫梁的下方安裝有轉向輪;所述吊繩的牽引端由卷揚機起繞過轉向輪豎向向下引出,并在牽引端安裝有吊鉤。
進一步的,將軌排單元吊裝至運輸架操作如下:首先,伸縮液壓缸伸長驅動伸縮臂向模板臺車組后側延伸至適當位置,并同時驅動卷揚機正轉放下吊鉤抓住待吊裝的軌排單元;然后,驅動卷揚機反轉抬升軌排單元至軌排單元所處高度位置與運輸架對正,并同時回收伸縮液壓缸驅動伸縮臂向模板臺車組回縮至適當位置;最后,吊鉤卸下軌排單元,軌排單元落于運輸架上;相鄰兩次吊裝的軌排單元分別斜靠于靠架兩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數量與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相適應,即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數量等于或者多余組成模板臺車組的模板臺車臺數,其目的是保證模板臺車組能夠完全駛入首端軌道。鋪設備用軌道的目的在于使模板臺車組能夠移動并能夠周轉軌排單元。由于模板臺車組在移動的過程中將軌排單元吊裝至運輸架,即移動模板臺車組與拾起軌排單元同時進行,從而節約了整體施工時間;通過運輸架沿通廊移動軌排單元,避免了人工搬運軌排單元,又無需吊車的投入,從而節約了搬運成本;通廊的設置消除了模板臺車組對搬運路徑的阻礙,方便了搬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模板臺車與軌道示意圖;
圖2為運輸架結構示意圖。
圖中,模板臺車組1、通廊2、軌排單元3、運輸架4、底座41、靠架42、滾輪43、擋塊44、吊具5、卷揚機51、伸縮臂521、橫梁522、吊繩53、伸縮液壓缸54、吊鉤55、轉向輪5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下:
本說明書所述的模板臺車組1的首臺與末臺按模板臺車沿管廊縱向的前行方向為準,位于前行方向前方的為首臺;通廊2的前端與后端以模板臺車組1為主,處于首臺模板臺車的一端為前端,處于末臺模板臺車的一端為后端;位于后方的為末臺;軌道的首段與末端按該段軌道的軌排單元3的鋪設順序為準,最先鋪設的為首段,最后鋪設的為末端。
管廊施工用模板臺車的軌道周轉方法,如圖1所示,由多臺模板臺車串接構成模板臺車組1;所述軌道由多段與模板臺車適配的軌排單元3拼裝而成;在模板臺車組1上設置有由模板臺車組1的首端貫穿末端的通廊2;軌道周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鋪設首段軌道和備用軌道,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3數量與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相適應;
步驟二、模板臺車組1沿軌道前行,每行駛一段軌排單元3的距離,將行駛過的軌排單元3吊裝至位于模板臺車組通廊內的運輸架4,直到模板臺車組1的首臺模板臺車處于備用軌道的末段軌排單元3;
步驟三、運輸架4沿通廊2移動至通廊2的前端;
步驟四、將軌排單元3由運輸架4吊離進行第三段軌道的鋪設;
步驟五、運輸架4沿通廊2移動至通廊2的后端,并倒退模板臺車組1直至模板臺車組1的末臺模板臺車處于備用軌道的首段軌排單元3,此時,備用軌道成為新的首端軌道,第三段軌道作為新的備用軌道,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四至到鋪設的盡頭。
本發明,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3數量與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相適應,即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3數量等于或者多余組成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其目的是保證模板臺車組1能夠完全駛入首端軌道。鋪設備用軌道的目的在于使模板臺車組1能夠移動并能夠周轉軌排單元3。由于模板臺車組1在移動的過程中將軌排單元3吊裝至運輸架4,即移動模板臺車組1與拾起軌排單元3同時進行,從而節約了整體施工時間;通過運輸架4沿通廊2移動軌排單元3,避免了人工搬運軌排單元3,又無需吊車的投入,從而節約了搬運成本;通廊2的設置消除了模板臺車組1對搬運路徑的阻礙,方便了搬運。
為了節約鋪設首段軌道的時間與成本,優選的,所述首段軌道的軌排單元3的段數與一組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相等。
為了運輸架4沿通廊2運行一次便能將首段軌道的所有軌排單元3轉移,減少運輸架4運行次數,進一步節約時間,優選的,所述備用軌道的軌排單元3數量至少等于一組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
為了避免模板臺車組1出現不拾取首段軌排單元3的空程前行,優選的,所述備用軌道的軌排單元3的段數與一組模板臺車組1的模板臺車臺數相等。
優選的,步驟四的具體操作為:首先,將其中一段軌排單元由運輸架4上吊裝下來沿備用軌道的末端鋪設完成;接著,模板臺車組1行駛一段軌排單元3的距離駛入該鋪設完成的軌排單元3上;然后,再從運輸架4上吊裝一段軌排單元3繼續鋪設,至到運輸架4上的軌排單元3鋪設完畢或者已到鋪設盡頭。
由模板臺車組1運載軌排單元3到待鋪設位置,使每段軌排單元3的移動距離均等于模板臺車組1的前進距離與運輸架4的前進距離總和,縮短了軌排單元3的鋪設時間,且需要推動運輸架4前進的距離短,進一步縮短了轉運軌排單元3的時間。
優選的,在步驟二之前制作運輸架4,并在模板臺車組的前端和后端分別安裝吊具5。
優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運輸架4包括底座41、靠架42和滾輪43;所述底座41水平設置;所述滾輪43位于底座41下方并安裝于底座41;所述靠架42豎向設置于底座41上方,且其底端固定于底座41中部,與底座41形成倒t字形結構;在靠架42的旁側設置有擋塊44,所述擋塊44位于底座41上方且固定于底座41;
如圖1所示,所述吊具5包括卷揚機51、吊臂和吊繩53;所述卷揚機51安裝于模板臺車組1;所述吊臂位于通廊2的上方,包括伸縮臂521和橫梁522,所述伸縮臂521一端插接模板臺車組1,且沿通廊2縱向與模板臺車組1滑動配合連接,另一端與橫梁522相連接;并設置有驅動吊臂沿通廊2縱向相對模板臺車組1運動的伸縮液壓缸54,所述伸縮液壓缸54一端安裝于模板臺車組1,另一端安裝于橫梁522;在橫梁522的下方安裝有轉向輪56;所述吊繩53的牽引端由卷揚機51起繞過轉向輪56豎向向下引出,并在牽引端安裝有吊鉤55。
該運輸架4結構簡單,制作方便,直接在施工現場選用廢棄方管制作即可。通過該吊具5將軌排單元3吊至運輸架4或者吊離運輸架4,避免了人工搬運,節約了勞動力,同時該吊具5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其占用空間小。
優選的,將軌排單元3吊裝至運輸架4操作如下:首先,伸縮液壓缸54伸長驅動伸縮臂521向模板臺車組1后側延伸至適當位置,并同時驅動卷揚機51正轉放下吊鉤55抓住待吊裝的軌排單元3;然后,驅動卷揚機51反轉抬升軌排單元3至軌排單元3所處高度位置與運輸架4對正,并同時回收伸縮液壓缸54驅動伸縮臂521向模板臺車組1回縮至適當位置;最后,吊鉤55卸下軌排單元3,軌排單元3落于運輸架4上;相鄰兩次吊裝的軌排單元3分別斜靠于靠架42兩側。
該操作方法簡單易行,相鄰兩次吊裝的軌排單元3分別斜靠于靠架42兩側,從而使靠架42兩側的重量分布更均勻,避免運輸架4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