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85107閱讀:28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檢測背光源產品的點亮治具,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多種規格的背光源的背光源點亮治具。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通常有LCD面板和背光源構成,由于液晶顯示器面板本身不發光,背光源的功能即在于提供充足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以供IXD面板顯示畫面。近年來,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行業的發展,背光源采用柔性線路板的設計越來越多,而背光源作為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在生產制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混入雜質的現象,或有污點、劃痕等,都會影響顯示屏的質量,為了提供高質量的背光源,在組裝及檢測過程中需要對背光源進行點亮。傳統的點亮治具是根據具體背光源的規格大小以及FPC (柔性電路板)的出線設計在底板上加工成相應的凹槽及夾具,先將產品放在治具凹槽內進行定位,再按下壓頭使FPC金手指與導電片接觸并點亮。由于背光源的規格大小不一、且FPC出線設計不同,這就需要在點亮不同背光源時用到不同的治具,不僅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成本,而且延長了加工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減少治具制作數量,減少治具的更換頻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包括: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底板;用于調整背光源固定位置的活動定位單元,所述活動定位單元設置在所述底板上。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 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相對的兩側的導軌;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導軌移動定位的第一滑塊。進一步的,所述導軌為開設在所述底板上相對的兩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一滑槽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定位單元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上的通槽;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通槽在與所述第一滑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進行移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與所述第一滑塊可拆卸地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塊的一端通過螺栓與所述通槽連接,所述第二滑塊的另一端為自由端。[0018]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兩個所述第一滑塊,至少一個所述第一滑塊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滑塊。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夾具,所述每個夾具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板上;壓桿,設置在所述底座上;壓頭,設置在所述壓桿的一端,用于在所述壓桿的帶動下壓緊背光源。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可拆卸地設有能夠與背光源柔性電路板連接的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與所述壓頭的位置相對應。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一滑軌,至少部分所述夾具通過所述底座與所述滑軌連接,并可在所述滑軌上移動。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便于取下背光源的通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適用于各種型號的背光源,在實際操作中可明顯的減少治具的制作數量,降低制作成本;減少治具的更換頻率,提高工作效率;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第一滑塊滑動狀態示意圖;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第二滑塊滑動狀態示意圖;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夾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原理進行詳細說明,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包括: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底板I ;用于調整背光源固定位置的活動定位單元,所述活動定位單元設置在所述底板I上。本實用新型背光源點亮治具適用于各種型號的背光源,在實際作業中可以減少背光源點亮治具的制作數量,以降低成本,減少背光源點亮治具的更換頻率,提高工作效率,且本實用新型背光源點亮治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所述活動定位單元的結構形式有多種,本實施例中優選以下結構形式: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I上相對的兩側的導軌;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導軌進行移動的第一滑塊12,所述第一滑塊12的移動方向為圖2中的X方向。優選的,所述導軌為開設在所述底板I相對的兩側的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塊12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所述底板I上相對的兩側的所述第一滑槽11連接。當需要第一滑塊12可以沿著圖2中的X方向在第一滑槽11內移動時,可以擰松螺栓;當需要第一滑塊12定位在第一滑槽內某個位置時,可以擰緊螺栓。直接在所述底板I上開設第一滑槽11作為第一滑塊12的導軌,節省成本,工藝簡單,但是,所述導軌的形式并不以此為限。圖2所示的是,所述第一滑塊12在所述第一滑槽11內滑動一定距離后的狀態示意圖,所述第一滑塊12的滑動方向由所述第一滑槽11的開設方向所定,并不限于圖中所示的X方向。優選的,所述活動定位單元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12上的一通槽121 ;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通槽121在與所述第一滑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由圖3中所示的Y方向)上進行移動的第二滑塊13,所述第二滑塊與所述第一滑塊12可拆卸地連接。圖3所示的是所述第二滑塊13沿著所述第一滑塊12上的通槽121滑動一定距離的狀態示意圖,由于所述第二滑塊13是設置在所述通槽121內,所以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移動,但是所述第二滑塊13的結構形式并不限于此,所述第二滑塊13的移動方向也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第二滑塊13設置在所述底板I上的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滑槽的位置、方向可任意設定,則所述第二滑塊13的移動方向,由所述第二滑槽的長度方向設定。優選的,所述第二滑塊13的一端通過螺栓與所述通槽121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便于所述第二滑塊13的移動,以及背光源的固定。優選的,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兩個所述第一滑塊12,至少一個所述第一滑塊12的內側均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滑塊13。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當需要所述第一滑塊12滑動以固定背光源時,可取下連接在該第一滑塊12上的第二滑塊13,如圖2所示,背光源檢測完畢,將所述第一滑塊12回位,再將所述第二滑塊13重新安裝到所述第一滑塊12上;需要所述第二滑塊13滑動以固定待測背光源時,將所述第二滑塊13沿著其所連接的通槽121移動到所需位置即可,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滑塊13通過螺栓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12的通槽內,拆裝簡單方便。更大范圍的增加本實用新型背光源點亮治具適用的背光源的型號的范圍。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I上設有多個夾具15,所述每個夾具15包括:底座151,設置在所述底板I上;壓桿152,設置在所述底座151上;壓頭153,設置在所述壓桿152的一端,用于在所述壓桿152的帶動下可壓緊背光源。優選的,所述底板I上可拆卸地設有能夠與背光源柔性電路板連接的導電單元14,所述導電單元14與所述壓頭153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導電單元14卡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導電單元14的位置可設置在所述底板I上的任意位置,使得導電單元14可與任意型號的背光源的柔性電路板連接。優選的,所述底板I上設有一滑軌16,至少部分所述夾具15通過所述底座151與所述滑軌16連接,并可在所述滑軌16上移動。所述夾具15可移動,所述導電單元14的位置與所述壓頭153的位置相對應,背光源柔性電路板位于所述底板I的任意位置,均可以與所述導電單元14連接。優選的,位于所述底板I同一側的兩個所述第二滑塊13之間固設有所述夾具15。通過可移動的夾具15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夾具15配合使用,可以在底板I的任意位置將背光源柔性電路板與導電單元14連接,增加夾具15的數量,以及夾具15的設置位置,有效的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可適用于不同型號的背光源。優選的,所述底板I上具有便于取下背光源的通孔17。方便將經過檢測的背光源取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上的通槽的數量可以不做限定,根據所測試背光源的型號按需要設置第一滑槽和通槽的長度和數量,控制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的滑動范圍。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底板; 用于調整背光源固定位置的活動定位單元,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可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 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相對的兩側的導軌; 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導軌移動定位的第一滑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為開設在所述底板上相對的兩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塊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一滑槽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定位單元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上的通槽; 用于固定背光源的、并可沿著所述通槽在與所述第一滑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進行移動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與所述第一滑塊可拆卸地連接。
5.權利要求4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塊的一端通過螺栓與所述通槽連接,所述第二滑塊的另一端為自由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定位單元包括兩個所述第一滑塊,至少一個所述第一滑塊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滑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夾具,所述每個夾具包括: 底座,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壓桿,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壓頭,設置在所述壓桿的一端,用于在所述壓桿的帶動下壓緊背光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可拆卸地設有能夠與背光源柔性電路板連接的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與所述壓頭的位置相對應。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有一滑軌,至少部分所述夾具通過所述底座與所述滑軌連接,并可在所述滑軌上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源點亮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置有便于取下背光源的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光源點亮治具,包括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底板;用于調整背光源固定位置的活動定位單元,所述活動定位單元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適用于各種型號的背光源,在實際操作中可明顯的減少治具的制作數量,降低制作成本;減少治具的更換頻率,提高工作效率;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B25H1/00GK203019337SQ20132002306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賈璐, 周鵬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東方茶谷電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