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機用壓紙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印刷機在印刷前,需要先將原紙進行裁切;在裁切時,需要將原紙(紙垛)搬運至切紙平臺上,然后用壓紙裝置將紙張壓緊,再進行裁切。現有的壓紙裝置一般采用左右兩個液壓缸驅動壓板對紙張進行壓緊。但是,這種壓紙裝置的壓紙效率較低,且當紙張存在褶皺時,壓緊后的紙張依然存在褶皺,紙張平整度不理想。因此,現有印刷機用壓紙裝置存在著壓紙效率較低和壓緊后紙張平整度不理想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印刷機用壓紙裝置。本發明不僅能夠提高壓紙效率,還具有紙張平整度好的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印刷機用壓紙裝置,包括位于印刷紙上方的機架,機架兩端均通過第一轉軸連接有擺桿;擺桿的一端連接有支架,支架的端部通過第二轉軸連接有壓紙輥;擺桿的另一端通過提拉繩連接有收線輪,收線輪上設有2個繞線槽;2個繞線槽分別與2個擺桿上的提拉繩連接,且2條提拉繩在2個繞線槽內的繞線方向相同。
前述的印刷機用壓紙裝置中,所述機架的兩端均設有2個立柱,2個立柱分別與第一轉軸的兩端連接。
前述的印刷機用壓紙裝置中,所述擺桿上連接提拉繩的一端處還連接有配重。
前述的印刷機用壓紙裝置中,所述機架的兩端通過輪架連接有導向輪,導向輪與提拉繩連接。
前述的印刷機用壓紙裝置中,所述收線輪一側連接有驅動電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改進了現有的印刷用壓紙裝置,通過設置收線輪和提拉繩來帶動擺桿繞第一轉軸轉動,從而使擺桿一端部的壓紙輥以圓弧軌跡向下運動進行壓紙,在未接觸紙張時能夠利用圓弧軌跡的特性提高下降的速度,在接觸并壓緊紙張的過程中,使用慢速下降壓緊,提高了壓紙效率;同時,在壓紙時,使用慢速下降進行壓緊,壓緊時,壓紙輥從紙張中心處向紙張側邊移動,能夠將褶皺的紙張整平,提高壓紙后紙張的平整度,且壓紙輥繞第二轉軸轉動,防止紙張被壓紙輥拉扯過度而損壞;通過收線輪上的2個繞線槽連接2條繞線方向相同的提拉繩,能夠同時帶動2個擺桿轉動,從而能夠使用2個對稱的壓紙輥從紙張的中部向兩側壓紙,提高壓紙平整度的同時避免紙張在壓紙時向一側偏移,進一步提高壓紙效果。此外,本發明設置了配重,在壓紙接觸后,能夠利用配重使擺桿和壓紙輥自動復位,方便使用;通過設置導向輪能夠對提拉繩起到導向的作用。因此,本發明不僅能夠提高壓紙效率,防止紙張損壞,還具有紙張平整度好和方便使用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擺桿的安裝結構圖;
圖3是收線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印刷紙,2-機架,3-第一轉軸,4-擺桿,5-支架,6-第二轉軸,7-壓紙輥,8-提拉繩,9-收線輪,10-繞線槽,11-立柱,12-配重,13-輪架,14-導向輪,15-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印刷機用壓紙裝置,構成如圖1至3所示,包括位于印刷紙1上方的機架2,機架2兩端均通過第一轉軸3連接有擺桿4;擺桿4的一端連接有支架5,支架5的端部通過第二轉軸6連接有壓紙輥7;擺桿4的另一端通過提拉繩8連接有收線輪9,收線輪9上設有2個繞線槽10;2個繞線槽10分別與2個擺桿4上的提拉繩8連接,且2條提拉繩8在2個繞線槽10內的繞線方向相同。
所述機架2的兩端均設有2個立柱11,2個立柱3分別與第一轉軸3的兩端連接;所述擺桿4上連接提拉繩8的一端處還連接有配重12;所述機架2的兩端通過輪架13連接有導向輪14,導向輪14與提拉繩8連接;所述收線輪9一側連接有驅動電機15。
工作原理:使用時,驅動電機15帶動收線輪9轉動,收線輪9通過2個繞線槽10進行收線,使提拉繩8拉動擺桿4的一端向上移動;擺桿4繞第一轉軸3轉動,使壓紙輥7向下以圓弧軌跡移動,2個擺桿4上的2個壓紙輥7向下壓緊印刷紙1并從印刷紙1中部分別向兩側移動,將印刷紙1壓緊的同時,將印刷紙1向兩側拉扯,將印刷紙1上的褶皺拉平;同時,壓紙輥7繞著支架5上的第二轉軸6轉動,防止印刷紙1損壞。壓紙結束后,關閉驅動電機15,擺桿4在配重12的重力作用下復位轉動,使壓紙輥7自動復位,方便進行下一次壓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