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輕質建材加工抓料機構的夾具,屬于建筑材料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采用石粉、石硝、爐渣、工業廢渣、水泥和發泡劑等材料制成的建筑砌塊,具有質量輕、保溫效果好、節省資源、成本低等諸多優點,逐漸成為一種主要的建筑材料。這種建筑砌塊的加工往往是先加工出大型坯體,在通過切割裝置進行分割,生產出適于適用的建筑原材料。切割過程中,往往需要多次切割才能獲得所需要的砌塊。而在多次切割過程中,常常需要將沒有或者已經經過切割的坯體轉移至其他切割平臺或運輸裝置上。由于坯體在脫模過程中容易造成碎裂,表面不夠整齊。同時經過切割后分離面增多,坯體穩定性變差,在轉移過程中容易出現滑脫、松散,甚至是解體等問題。采用人工轉移又存在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等問題。而現有的能夠起到抓料作用的機械手往往只能抓取單個物品,尚沒有一種能夠夾持有多個單體組成的相對松散組合體的夾持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的砌塊加工過程中,坯體在脫模、切割以及轉移過程中,工作量大,效率低,缺少專用抓料轉移設備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砌塊加工抓料機構的夾具,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輕質建材加工抓料機構的夾具,該抓料機械手包括支架組件1、夾持組件2和伸縮組件3;
所述支架組件1包括具有兩條平行側邊的水平框架11;
水平框架11的平行側邊上對應設有多組用于活動連接夾持組件2中部的第三連接板111;
夾持組件2由多個加持組構成,每個加持組包含兩個夾持部件,每個夾持部件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
第一連接板21與一端固定在支架組件1上的伸縮組件2連接;
第二連接板22上連接有用于夾持砌塊的夾持板23;
水平框架11的平行側邊上一組對應的夾持組件2上的夾持板23可在伸縮組件2的推動下繞第三連接板111轉動相互靠近夾住坯體或砌塊。
優選地,所述支架組件1包括水平框架11和位于水平框架11中間的豎直框架12,水平框架11設有兩條平行側邊,第三連接板111沿平行側邊長度方向分布;伸縮組件3的一端連接在豎直框架12上。
更優選地,所述伸縮組件3包括第一伸縮機構31和第二伸縮機構32;第一伸縮機構31的一端與豎直框架12或水平框架11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連接板21連接;第二伸縮機構32連接在豎直框架12的頂部。
更優選地,所述第一伸縮機構31與控制其運動的第一控制閥33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機構32與控制其運動的第二控制閥34連接。
優選地,所述伸縮組件3為可伸縮的液壓缸或氣壓缸。
更優選地,所述伸縮組件3為氣壓缸。
優選地,所述夾持板23的夾持面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具體使用何種傳感器,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獲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料機械手夾具具有多組對稱設置的夾持組件,能夠獨立的夾持住每個被單獨分割出來的坯體,能夠有效避免切割后的砌塊在夾持轉給過程中松脫,以及同一夾持部件在夾持表面不夠整齊而夾持不到某個砌塊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料機械手夾具能夠一次性轉移經過多次切割成型后的砌塊,減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同時,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料機械手夾具還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操作容易,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方案中抓料機械手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方案中抓料機械手夾具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組件;2,夾持組件;3,伸縮組件;11,水平框架;12,豎直框架;13,加固框架;21,第一連接板;22,第二連接板;23,夾持板;31,第一伸縮機構;32,第二伸縮機構;33,第一控制閥;34,第二控制閥;111,第三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以下詳細說明不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方案中抓料機械手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機械手夾具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從圖1和圖2中可知,該抓料機械手夾具是由支架組件1,夾持組件2和伸縮組件3組成。其中,支架組件1是由水平框架11和豎直框架12組成。夾持組件2是由6組共計12個夾持部件組成。伸縮組件3是由第一伸縮組件31,第二伸縮組件32,第一控制閥33和第二控制閥34組成。
其中,水平框架11為矩形框架,在矩形的每條長邊上按線性陣列均勻分布有6個第三連接板111,第三連接板111與夾持部件的中部活動連接。12個夾持部件分為6個加持組,每個加持組由分別位于兩條長邊上對應安裝的夾持部件組成。豎直框架12為長條凳型,豎直框架12的長度和方向與水平框架11相同,豎直框架12固定安裝在水平框架11的中部。
夾持組件2的每個夾持部件的整體為長條立方體形。在夾持部件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其中,每個第一連接板21與一個第一伸縮組件31的一端連接,該第一伸縮組件31的另一端與豎直框架12頂部平面下方的豎直擋板連接。該第一伸縮組件31為氣壓缸,可以沿水平或斜向下方向推動預期連接的夾持部件繞著第三連接板111轉動。加持部件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板22,在第二連接板22上連接有夾持部23,每組加持組的夾持部23會隨著加持部件的轉動相互靠近,從而夾住砌塊或坯體。在夾持板23的夾持面上可設置壓力傳感器,以便于將夾持過程中的壓力數據傳輸給相應的控制部件,以防止夾持力過大或過小。每個加持部件中部通過銷或軸與第三連接板111活動連接。
每個第一控制閥33分別與一個加持組的第一伸縮機構31連接,從而實現對每個加持組的單獨控制。同時,也可以于所有的第一伸縮機構31連接,實現統一控制。第二控制閥34固定在豎直框架12的頂部,與而伸縮機構32連接,實現對第二伸縮機構32的控制。第二伸縮機構32為豎直設置且能夠上下伸縮的氣壓缸,以實現對整體夾具的上下控制。
在使用過程中,夾具通過第二伸縮機構32吊裝起來。當需要夾持坯體或砌塊時,第二控制閥34控制第二伸縮機構32伸長使夾具下行至夾持位置。第一控制閥33控制第一伸縮機構31推動第一連接板21使得夾持部件繞第三連接板111的銷或軸轉動,從而使另一端每個加持組的夾持板23相互靠近,夾持住夾持砌塊或坯體。位于夾持面上的壓力傳感器會將壓力數據傳送給控制裝置,通過自動控制牢牢夾持住坯體。同時,也可以通過操作者通過經驗判斷是否已經夾持住。在夾持住以后,可通過轉移夾具,將坯體或砌塊運送到其他地方。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的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各種改動和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