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加熱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加熱剪刀。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需要實現高溫時對厚的織物或耐高溫的物品進行剪切后立即進行自動粘封的目標。現有的電熱剪刀通常采用220v的電壓進行驅動,使用比較危險,且現有的電加熱剪刀只采用單邊的加熱裝置,導熱性能不好,使剪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也不夠高。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加熱剪刀,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加熱剪刀使用不安全,且導熱和加熱性能不好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加熱剪刀,包括:第一刀片,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刀背和第一連接端;第二刀片,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刀背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通過螺絲可轉動的連接;加熱裝置,包括第一發熱單元、第二發熱單元、第一導熱單元和第二導熱單元,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一刀背上,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的第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一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一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一刀背和所述第一導熱單元接觸連接,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二刀背上,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第二容設空間,所述第二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二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二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二刀背和所述第二導熱單元接觸連接;第一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和一第一手持部之間;第二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一第二手持部之間。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熱絕緣裝置由第一玻璃纖維板和第一硅酸鋁墊片組成,所述第一硅酸鋁墊片設置于所述第一玻璃纖維板和所述第一連接端之間;所述第二隔熱絕緣裝置由第二玻璃纖維板和第二硅酸鋁墊片組成,所述第二硅酸鋁墊片設置于所述第二玻璃纖維板和所述第二連接端之間。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和第二發熱單元為加熱棒,所述加熱棒連接24v、36v、或220v的電源。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熱單元和第二導熱單元為鐵塊。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和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形狀為圓柱形。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持部開設有供連接所述第一發熱單元的電線通過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手持部開設有供連接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電線通過的第二通道。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持部和所述第二手持部的大小相同或不同。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間還連接有彈簧裝置。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采用雙邊加熱,包括:第一刀片,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刀背和第一連接端;第二刀片,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刀背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通過螺絲可轉動的連接;加熱裝置,包括第一發熱單元、第二發熱單元、第一導熱單元和第二導熱單元,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一刀背上,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的第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一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一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一刀背和所述第一導熱單元接觸連接,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二刀背上,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第二容設空間,所述第二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二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二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二刀背和所述第二導熱單元接觸連接;第一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和一第一手持部之間;第二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一第二手持部之間。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安全性能高且導熱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電加熱剪刀
11 第一刀片
111 第一固定端
112 第一刀背
113 第一連接端
12 第二刀片
121 第二固定端
122 第二刀背
123 第二連接端
13 加熱裝置
131 第一發熱單元
132 第二發熱單元
133 第一導熱單元
134 第二導熱單元
14 第一隔熱絕緣裝置
141 第一玻璃纖維板
15 第一手持部
16 第二隔熱絕緣裝置
161 第二玻璃纖維板
17 第二手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示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請參閱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電加熱剪刀1包括:
第一刀片11,包括第一固定端111、第一刀背112和第一連接端113;
第二刀片12,包括第二固定端121、第二刀背122和第二連接端123,所述第一固定端111與所述第二固定端121通過螺絲可轉動的連接;
加熱裝置13,包括第一發熱單元131、第二發熱單元132、第一導熱單元133和第二導熱單元134,所述第一導熱單元133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一刀背112上,所述第一導熱單元133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的第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容設于所述第一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與所述第一刀背112和所述第一導熱單元133接觸連接,所述第二導熱單元134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二刀背122上,所述第二導熱單元134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二發熱單元132的第二容設空間,所述第二發熱單元132容設于所述第二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二發熱單元132與所述第二刀背122和所述第二導熱單元134接觸連接;
第一隔熱絕緣裝置14,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端113和一第一手持部15之間;
第二隔熱絕緣裝置16,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123和一第二手持部17之間。
優選的,所述第一隔熱絕緣裝置14由第一玻璃纖維板141和第一硅酸鋁墊片組成,所述第一硅酸鋁墊片設置于所述第一玻璃纖維板141和所述第一連接端之間;所述第二隔熱絕緣裝置16由第二玻璃纖維板161和第二硅酸鋁墊片組成,所述第二硅酸鋁墊片設置于所述第二玻璃纖維板161和所述第二連接端123之間。
優選的,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和第二發熱單元132為加熱棒,所述加熱棒可以連接24v、36v、或220v的電源。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和所述第二發熱單元132的形狀為圓柱形。
于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持部15開設有供連接所述第一發熱單元131的電線通過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手持部17開設有供連接所述第二發熱單元132的電線通過的第二通道。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熱單元133和第二導熱單元134為鐵塊。對于該導熱鐵塊,在設置時,需盡量與電加熱剪刀1的刀口接近,不影響該電加熱剪刀1的使用功能為目的,而實現熱量更好的導到刀口,所以該導熱鐵塊在電加熱剪刀1的二面都是與刀片緊貼和接近刀片的刀口的。
優選的,所述第一手持部15和所述第二手持部17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優選的,在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11和所述第二刀片12間還連接有彈簧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剪刀口最近點附上發熱體,把熱傳到剪刀口,使整個刀體達到530度到590度的溫度,使剪刀口有達到460度到520度的高溫,且具有兩個發熱和單元和兩個導熱單元,發熱和傳熱都較快。且刀體的熱量會傳到手持部上,刀口的弱電也可能傳到手持部上,所以對手持部進行了隔熱與絕緣處理,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采用雙邊加熱,包括:第一刀片,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刀背和第一連接端;第二刀片,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刀背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通過螺絲可轉動的連接;加熱裝置,包括第一發熱單元、第二發熱單元、第一導熱單元和第二導熱單元,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一刀背上,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的第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一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一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一刀背和所述第一導熱單元接觸連接,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二刀背上,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第二容設空間,所述第二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二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二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二刀背和所述第二導熱單元接觸連接;第一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和一第一手持部之間;第二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一第二手持部之間。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安全性能高且導熱性能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采用雙邊加熱,包括:第一刀片,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刀背和第一連接端;第二刀片,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刀背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通過螺絲可轉動的連接;加熱裝置,包括第一發熱單元、第二發熱單元、第一導熱單元和第二導熱單元,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一刀背上,所述第一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一發熱單元的第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一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一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一刀背和所述第一導熱單元接觸連接,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通過螺絲固定于所述第二刀背上,所述第二導熱單元開設有容設所述第二發熱單元的第二容設空間,所述第二發熱單元容設于所述第二容設空間時,所述第二發熱單元與所述第二刀背和所述第二導熱單元接觸連接;第一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和一第一手持部之間;第二隔熱絕緣裝置,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一第二手持部之間。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剪刀,安全性能高且導熱性能好。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