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選擇性地安裝不同紙張進給單元的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一個可以在上面選擇性安裝不同的紙張進給單元的框架的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成像設備中,比如打印機和復印機,一個感光組件均勻帶電,然后用激光器,LED或類似器件的光進行曝光,以在上面形成靜電潛像。用墨粉或其他顯影劑進行顯影形成一幅可見到圖像后,圖像就被轉印到一種記錄介質上,如紙張,隨后在定影單元中進行加熱以把圖像固定在其上。通常,記錄介質被堆放在一個供紙盒里,被送到成像設備中,并且在成像設備里面沿著U形或S形路徑傳遞以進行打印。但是,當要在一種很難彎曲和不能承受彎曲的記錄介質,如厚紙,卡片和透明膠片等上打印時,記錄介質就沿著相對較直的路徑從成像設備的前面傳遞到后面。
在有些情況下,在設備裝運前,要在一個框架中安裝一個用來平穩地給成像設備供給記錄介質的紙張供給單元。在這種情況中,必須生產多種框架來安裝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使得用戶可以從多模式中選擇適合自己預算的一種模式。但是,為每個紙張供給單元分別生產不同的框架就降低了生產效率。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就提出在成像設備的一個框架上附加安裝單元來匹配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使得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可以安裝在一個共同的框架上。
舉例來說,在日本的未審查的,專利申請號為SHO-62-230538的專利公報文本上披露的發明中允許一個每次提供一張記錄介質的手動進給型的紙張供給單元和一個容納多張記錄介質并且自動供給該記錄介質的多類型紙張供給單元選擇性地安裝在一個共同的框架中。這種多類型紙張供給單元包括一個和供紙輥相連的離合器,這個離合器將驅動力的ON和OFF的轉移狀態轉換給供紙輥。
但是,給多類型紙張供給單元設置該離合器就需要在多類型紙張供給單元中有一個空間來容納這個離合器,這樣就不利地增加了成像設備的整體尺寸。而且,成像設備必須配備一個蓋子以便為更換感光組件和顯影裝置提供通道。因為蓋子是和紙張供給單元分離的,這樣也不利地增加了成像設備的整體尺寸。
發明內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問題,同時提供一種帶有一個可以選擇性地安裝不同紙張供給單元的共同的框架的緊湊的成像設備。
為了獲得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一個成像單元,一個框架,和一個固定組件的成像設備。成像單元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框架支撐成像單元并且選擇性地支撐一個手動進給單元和一個多功能單元。手動進給單元有一個將一單張記錄介質支撐并引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多功能單元有一個支撐記錄介質堆并且每次提供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記錄介質給成像單元的供給單元。框架有一個手動進給單元附接其上的第一安裝單元和一個多功能單元附接其上的第二安裝單元。固定組件設置在該框架上,并且能在上面安裝一個觸發單元,用來當多功能單元附接到第二安裝單元時對供給單元進行在工作狀態和閑置狀態之間的轉換。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成像設備,該成像設備包括一個成像單元和一個框架。成像單元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框架可拆卸地支撐成像單元,并且可選擇地支撐一個帶有一個將一單張記錄介質支撐并引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的手動進給單元和一個帶有一個支撐記錄介質堆并且每次提供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記錄介質給成像單元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該框架包括一個第一個安裝單元和一個第二安裝單元。該框架上有一供成像單元從框架上安裝和拆卸的開口。第一安裝單元可以擺動地支撐一包括一個用來蓋住框架上的這個開口的蓋體和一個將一單張記錄介質支撐并引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的手動進給單元。第二安裝單元可安裝包括一個用來蓋住框架上這個開口的蓋體和一個支撐一記錄介質堆并且每次提供記錄介質堆中的一單張記錄介質給成像單元的多功能單元。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的剖視圖;圖2是顯示其左框架和右框架的激光打印機的右前方透視圖;圖3是顯示固定在左、右框架上的左、右安裝框架和一個供給機構的透視圖;圖4是顯示左、右安裝框架和供給機構的部分剖視的分解透視圖;
圖5是激光打印機的一個觸發單元和一個齒輪的側視圖;圖6是顯示安裝在左、右框架上的多功能單元外觀的透視圖;圖7是顯示在開啟狀態的多功能單元的透視圖;圖8是顯示在開啟狀態的多功能單元的殼蓋體的透視圖;圖9是顯示安裝在左、右框架上的手動進給單元外觀的透視圖;圖10是顯示在開啟狀態的手動進給單元的手動進給盤的透視圖;圖11是顯示在開啟狀態的手動進給單元的蓋體的透視圖;圖12是顯示供給機構的相關部分的放大透視圖;圖13是顯示觸發單元和齒輪的側視圖;圖14是激光打印機的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具體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1。首先,參考圖1描述激光打印機1的總體結構。
如圖1所示,激光打印機1包括一個進給部分4,一個成像部分和一個雙面打印單元26,都包括在一個主殼體2里面。進給部分4是用來進給紙張3的。成像部分是用來在被進給的紙張3上形成預先設定的圖象,它包括一個掃描單元16,一個處理盒17和一個定影單元18.。
定影單元18設置在處理盒沿著紙張3的紙張進給方向的17的下游,在主殼體2的下部的后端側。
出紙盤46位于主殼體2的上中心表面,向上傾斜以形成凹形。已打印的紙張3從主殼體2中釋放出,堆在出紙盤46上。
在主殼體2的前上部分界定了一個有開口邊的空間,當安裝在主殼體2的前表面的多功能單元200充分打開時,處理盒17通過一安裝孔57安裝在這個空間里。一個后蓋48設置在主殼體2的后表面,可以通過繞一支撐軸48a向下樞軸轉動而充分打開。手動進給單元300(圖9)可以代替多功能單元200安裝在激光打印機1上。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將在后面更詳細描述。
紙張傳送通道44被設置在主殼體2的后部。紙張傳送通道44做成半弧形,沿著主殼體2的背面垂直延伸。
當后蓋48打開時,紙張傳送通道44的下部可以繞支撐軸44a樞軸轉動而充分打開,這樣的話,紙張傳送通道44就可以向激光打印機1的后面從定影單元18的傳送輥43釋放一紙張3。
下面將詳細描述進給部分4。進給部分4包括一個紙張進給托盤6,一個紙張進給輥8,一個壓紙平板7,一個分離墊片9,一個紙屑清除輥10一個傳送輥11,配準定位輥12和一個紙屑輥14。紙張進給盤6可拆卸地安裝在主殼體2的前側。向前拉出紙張進給盤6,就把紙張進給盤6從主殼體2上卸下,向后推進,就安裝在主殼體2上。
紙張進給輥8設置在主殼體2的底部。壓紙平板7設置在紙張進給盤6中,紙張3被堆在壓紙平板7上。壓紙平板7可以繞軸7a樞軸轉動,軸7a在壓紙平板7的后端由紙張進給盤6的底面支持,這樣的話,壓紙平板7的前端就可以上下移動。同時,壓紙平板7從它的下表面通過彈簧7b朝紙張進給輥8偏置。壓紙平板7對抗彈簧7b的偏置力向下樞軸轉動,轉動的距離和紙張3堆放的數量成比例,這樣紙張3就被壓緊,接觸紙張進給輥8。
分離墊片9被設置得正面像對紙張進給輥8,并通過設置于分離墊片9后面的彈簧13壓向紙張進給輥8。分離墊片9在紙張進給過程中,配合紙張進給輥8,每次夾取并傳送一張紙張3。
傳送輥11被設置在紙張進給方向上紙張進給輥8的下游。傳送輥11進行紙張3的傳送。紙屑輥14設置于分離墊片9的下游以配合紙張進給輥8工作。在供給紙張3時由紙張3和分離墊片9之間的摩擦產生的紙屑被靜電吸引到紙屑輥14。紙屑輥14上攜帶的紙屑由一個海綿14a從紙張灰塵輥14上刮下來。沒有完全被紙張灰塵輥14清除對紙張灰塵由紙張屑輥10清除,這樣的話,不會讓紙屑進入成像單元。
接下來,將詳細描述掃描單元16。掃描單元16包括一個激光束發射部分(未示出),一個多面鏡19,一個fθ透鏡20,反射鏡21a,21b和一個柱面透鏡22。激光束發射部分位于出紙盤46的正下方并且發射一束激光。多面鏡19通過轉動在橫跨感光鼓27(在后面描述)的表面的主要掃描方向掃描從激光發射部分發出的激光光束。fθ透鏡20是用來穩定從多面鏡19反射的激光束的掃描速度。反射鏡21a,21b用來反射激光束。柱面透鏡22用來當從反射鏡21a和21b反射的激光在感光鼓27上成像時,修正輔助掃描方向的面纏結誤差。采用這種結構,激光束就根據圖像數據從激光發射部分射出,從多面鏡19,ffθ透鏡20,反射鏡21a,柱面透鏡22到反射鏡21b,以這樣的順序從這些元件中穿過或被反射,如圖1中的點劃線L所示,曝光和掃描感光鼓27.的表面。
下面,將描述處理盒17。處理盒17包括一個鼓盒23,和一個可拆卸地安裝在鼓盒23上的顯影盒24。鼓盒23包括感光鼓27,一個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和一個轉印輥30。顯影盒24包括一個顯影輥31,一個墨粉供料輥33和一個墨粉斗34。攪拌器36設置于墨粉斗34里面。
感光鼓27設置得和顯影輥31相接觸,并且如圖1中的箭頭所示可順時針轉動。感光鼓27包括涂覆在一個導電基體材料上的正向充電有機光導體。正向充電有機光導體是由和一個電荷產生層上的電荷產生材料一起分散的一個電荷轉移層構成。當感光鼓27被一激光束曝光時,電荷產生材料吸收光線并產生電荷。電荷被轉移到感光鼓27的表面并通過電荷轉移層轉移到導電基體材料上,并抵消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充電的表面電勢。結果,在感光鼓27上被激光曝光區域和沒曝光區域之間就產生一個電位差。用根據圖像數據的激光束選擇性地曝光和掃描感光鼓27的表面,就在感光鼓27的表面產生一靜電潛像。
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設置于感光鼓27上面,和感光鼓27分開一個預定的距離。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通過如鎢絲等產生電暈放電,并由一高壓電源電路板95(將在后面描述)的充電偏壓電路單元(未顯示)接通,給感光鼓27的表面均勻地充正電。
顯影輥31設置在感光鼓27轉動方向上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的下游。顯影輥31如圖1的箭頭所示可以逆時針轉動。一種導電橡膠材料制成的輥包覆住金屬材料的輥軸構成顯影輥31。顯影偏壓由高壓電源電路板95的顯影偏壓電路單元(未示出)加在顯影輥31上。
墨粉供料輥33可旋轉地設置在顯影輥31的旁邊,越過顯影輥31和感光鼓27相對的一側。墨粉供料輥33被壓著接觸感光輥31。墨粉供料輥33可以如圖1的箭頭所示的方向逆時針轉動,和顯影輥31的轉動方向相同。一種導電泡沫材料制成的輥包覆住金屬材料的輥軸構成墨粉供料輥33,并且通過摩擦向提供給顯影輥31的墨粉充電。
墨粉斗34設置在墨粉供料輥33的旁邊并且充滿顯影劑,這些顯影劑通過墨粉供料輥33提供給顯影輥31。在本實施例中,非磁性的,采用充正電的,單成分墨粉作為顯影劑。這種墨粉是用比如懸浮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來對聚合單體進行共聚處理獲得的聚合物墨粉。單體的例子包括苯乙烯單體和丙烯酸單體。苯乙烯是苯乙烯單體的一個例子。丙烯酸單體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樹脂和烷基(C1-C4)異丁烯酸樹脂。一種著色劑,如碳黑,石蠟或類似的材料的著色劑與聚合墨粉混合。再加入一種如硅石的外來添加劑以增加流動性。聚合墨粉的微粒直徑大約是6-10微米。
攪拌器36有一粗網眼的平面形狀,沿軸向伸展(圖中的從近到遠的方向)而且在橫截面上的中間有一個彎曲。轉動軸35設置在攪拌器36的一端,薄膜組件36a設置在攪拌器36的另一端而且在攪拌器36中間的彎曲中,用來刮擦墨粉斗34的內壁。轉動軸35在墨粉斗34的縱向的兩端的中心被可轉動地支持住,因此可以支持攪拌器36。當攪拌器36以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時,在墨粉斗34里面的墨粉就被攪拌。
轉印輥30設置感光鼓27的下面,在感光鼓27轉動方向上顯影輥31的下游。轉印輥31可以逆時針轉動,如圖1中的箭頭所示。一種離子導電橡膠材料制成的輥包覆住金屬輥軸構成轉印輥30。在轉印過程中,由高壓電源電路板95的轉印偏壓電路單元(未示出)給轉印輥30提供偏壓。轉印偏壓在感光鼓27和轉印輥30的表面之間產生一個電勢差。這個電勢差把通過靜電力粘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吸到轉印輥30的表面。
下面,將描述定影單元18。定影單元18包括一個定影輥41,一個用來加壓定影輥41的加壓輥42和一對傳送輥43。傳送輥43設置在定影輥41和加壓輥42的下游。定影輥由給中空的鋁輥色覆氟碳樹脂再熔結該組織中而形成定影輥41包括一個金屬管和一個加熱金屬管內部的鹵素燈。一個碳氟樹脂制成的管子色覆一個低硬度的硅橡膠軸構成加壓輥42。硅橡膠軸由一彈簧(未示出)向上推動,使加壓輥42壓靠住定影輥41。當紙張3從處理盒17經過定影輥41和壓輥42之間時,定影輥41加壓并加熱在處理盒17中轉移到紙張3上的墨粉,因此把墨粉固定在紙張3上。然后,紙張3通過傳送輥43被傳送到紙張傳送通道44。
下面,將描述雙面打印單元26。雙面打印單元26設置在紙張進給盤6的上面,并且包括設置在基本水平方向的反向傳輸輥50a,50b和50c。一個反向傳輸通道47a設置在反向傳輸輥50a的后側,一個反向傳輸通道47b設置在反向傳輸輥50c的前側。反向傳輸通道47a設置在后蓋48的內表面側。反向傳輸通道47a從出紙輥45延伸到反向傳輸輥50a,在靠近紙張傳送通道44的紙張3的進給方向的一端從紙張傳送通道44分開。另一方面,反向傳送通道47b從反向傳送輥50c延伸到配準輥12。
當進行雙面打印時,首先在紙張3的一面形成圖像,在這之后,紙張3的一部分已經釋放到出紙盤46上。當紙張3的尾緣插入到出紙輥45之間時,出紙輥45就停止向前轉動并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這時候,紙張3的尾緣就接觸到紙張傳送通道44的弧形表面并沿著這個表面引導到反向傳輸通道47a,而不是回到定影單元18。紙張3從反向傳輸通道47a被傳輸到反向傳輸輥50a,50b和50c,以及進一步傳輸到反向傳輸通道47b。然后紙張3被沿著反向傳輸通道47b引導到配準輥12。根據這種操作,紙張3的正面和反面被按順序交換后傳送到成像單元,在紙張3的另一面形成指定的圖像。
一個低壓電源電路板90,高壓電源電路板95和一個電動機電路板85設置在雙面打印單元26和成像單元之間。在這些電路板90,95和85跟成像單元之間設置一個斜槽80,以將這些電路板90,95和80跟定影單元18、處理盒17和其他裝置分開。導向平板81設置在斜槽80的頂部,構成紙張3的傳輸通道的一部分。
低壓電源電路板90的作用是將激光打印機1的外來電源的電壓降低,比如說將單相100V的電源,降低成24V,給激光打印機1的各組件供電。高壓電源電路板95產生高偏壓,施加在處理盒17的各組件上。
電動機電路板85用來驅動一DC電動機(未示出),這個電動機是驅動所涉及的機械操作的各部分比如說激光打印機1的這些輥的驅動源,也用來驅動轉換驅動系統的方運轉向的電磁螺線管(未示出),等等。
一個用來控制激光打印機1的每個裝置的控制電路板(未示出)設置在靠近主殼體2的后表面,在主殼體2的左側表面(圖中較近的那側)和左框架100之間的位置上。控制電路板沿和主殼體2的左側表面基本平行的平面設置。
下面,參考圖1,詳細描述激光打印機1在打印過程中的操作。位于堆在壓紙平板7上的紙張頂的紙張3壓紙平板后面通過彈簧7b的壓向紙張進給輥8。當打印開始時,紙張3通過紙張3和轉動的紙張進給輥8之間的摩擦力被送到紙張進給輥8和分離墊片9之間的一個位置。然后,紙張進給輥8和分離墊片9一起每次傳送一張紙張到配準輥12。
掃描單元16的激光發射部分(未示出)根據電動機電路板85產生的激光驅動信號產生激光束。激光束入射到多面鏡19。多面鏡19提供在主要掃描方向(和紙張3的傳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掃描的激光術移動,并將激光束反射到fθ透鏡20上。fθ透鏡20將激光束轉換成一個固定的角速度。然后,反射鏡21a將激光束反射向柱面透鏡22,柱面透鏡22對激光束進行會聚。反射鏡21b反射會聚后的激光束,聚焦作感光鼓27的表面上。
柵控式電暈充電裝置29對感光鼓27的表面充電,充到例如大約1000V的表面電勢。從掃描單元16射出的激光束在主要掃描方向跨越感光鼓27的表面進行掃描。激光束根據上述的激光驅動信號選擇性地曝光和不曝光感光鼓27的表面。也就是說,感光鼓27表面上要顯影的部分被激光曝光,不被顯影的部分不被曝光。感光鼓27的表面電勢在曝光部分(亮的部分)降到如200V左右。因為此時感光鼓27如圖1的箭頭所示順時針轉動,激光束同時沿一輔助掃描方向對感光鼓27進行曝光,該輔助方向也是紙張3的傳輸方向。由于這兩個掃描動作的結果,由曝光區域和沒曝光區域(暗的部分)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一個帶電的不可見到圖像,即靜電潛像。
墨粉斗34中的墨粉由攪拌器36的轉動提供給墨粉供料輥33。在這里,墨粉通過墨粉供料輥33和顯影輥31之間的摩擦而帶上正電,而且被進一步調整成厚薄均勻的一層。然后,墨粉被帶到顯影輥31上。一個例如400V的正偏壓被加在顯影輥31上。由顯影輥31攜帶并且帶正電的墨粉,當接觸到感光鼓27時,被轉移到感光鼓27表面形成的靜電潛像上。也就是說,因為顯影輥31的電勢低于暗的部分的電勢(+1000V),而且高于亮的部分的電勢(+200V),帶正電的墨粉就選擇性地移動到電勢較低的亮的部分。這樣的話,就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一幅可見到的墨粉圖像。
配準輥12在傳遞紙張3的過程中對紙張3起配準作用,這樣使得形成在轉動的感光鼓27的表面的可見圖像的前邊緣和紙張3的前緣互相重合在一起。當紙張3通過感光鼓27和轉印輥30之間時,一個常負壓(如-1000V)被加在轉印輥30上。由于加在轉印輥30上的常負壓低于亮的部分的電勢(+200V),通過靜電力粘附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就移向轉印輥30。但是,墨粉被紙張3阻斷,不能轉移到轉移輥30。結果,墨粉就轉移到紙張3上。這樣,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的可見圖像就轉移到紙張3上。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打印機1采用了被認知為無清潔器的顯影系統,其中,在轉印輥30將墨粉從感光鼓27轉移到紙張3上之后,顯影輥31收回殘留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
然后,帶有被轉移動墨粉在其上的紙張3被傳輸到定影單元18。定影單元18的定影輥41向帶有墨粉圖像的紙張3施加約200度左右的熱量,加壓輥42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墨粉圖像永久地固定在紙張3上。注意,定影輥41和加壓輥42每一個都通過二極管接地,使得加壓輥42的表面電勢比定影輥41的表面電勢低。因此,粘附在紙張3的定影輥41一側的帶正電的墨粉就被電吸引到加壓輥42較低表面的電勢。因此,就可以避免在定影時因為墨粉被吸引到定影輥41而造成墨粉圖像變形的潛在問題。
紙張傳送輥43從定影單元18中釋放帶有固定墨粉圖像的紙張3,并把紙張3在紙張傳送通道44上傳送。紙張傳送輥45把墨粉圖像朝下的紙張3傳送到出紙盤46。類似地,下一張被打印的紙張3也印制表面朝下地在出紙盤46中堆放在前一張傳送的紙張3的上面。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就可以得到按打印順序對齊的紙張3。
在下面的那些圖中,-Y方向,-X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和-Z方向分別對應和激光打印機1相關的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向上和向下的方向。
如圖1所示,當在堆在紙張進給盤6中的一紙張3上打印時,紙張3沿著S形傳送通道傳送而通過激光打印機1,并釋放到出紙盤46上。通常,紙張3是固定尺寸的(比如說A4尺寸)的比較便宜的紙,很薄并且很容易彎曲,比如說復印紙。但是,當在不容易彎曲或對彎曲很敏感的記錄介質(以后稱作“手動進給紙”)上打印時,比如說厚紙,明信片和透明膠片,就會帶來很多和從紙張供給盤6上進給這些類型的記錄介質有關的問題。因此,激光打印機1就構造以基本平直的傳輸通道來傳送這些手動進給紙,這樣不會因為彎曲給紙張帶來負荷。這就是說,手動進給紙通過激光打印機1的前表面導入到A該機的部分。手動進給紙沿著一個通道而通過成像單元進行打印,并且然后從激光打印機1的后表面通過B部分釋放出來,當后蓋48和紙張傳遞通道44向下樞軸轉動而打開時B部分就暴露出來。為了將手動進給紙傳送到A部分,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選擇性地安裝在主殼體2的前表面。根據模式,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有不同的功能。
如圖2所示,基本上是矩形的左、右框架100和110被設置在主殼體2中,用來從左右兩側支持各種組件,包括紙張進給托盤6,掃描單元16,處理盒17,定影單元18和傳輸系統。一個托盤120在上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以支持掃描單元16。斜槽80在中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以覆蓋低壓電源電路板90,高壓電源電路板95,等等(參見圖1)的頂部。兩個下欄桿130在下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這樣的話,托盤120、斜槽80和下欄桿130就固定了左、右框架100和110的位置關系。左右框架100和110形成其底面互相相對的托盤的形狀。雖然圖中沒有表示,左框架100內部配備一個DC電動機來驅動進給部分4和成像單元的各種裝置,一個包括齒輪,螺線管和類似裝置的用來傳遞DC電動機的驅動力的傳動系統,控制電路板和類似裝置。右框架110容納一個風扇(未示出),用來排出空氣,冷卻激光打印機1。一個用來安裝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的結構被設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前面的側壁100a和110a上,這個將會在后面詳細描述。
如圖2所示,一個大致矩形的齒輪孔103設置在左框架100的側壁100a上,它以Z方向(垂直方向)在大致中心部分透過側壁100a,側壁100a上還有螺栓孔101和104分別設置在齒輪孔103上方和下方,一個棘爪102設置在齒輪孔103的上方,一個軸承突起105和一個形成在棘爪附近的孔106。一螺紋連接頭100c從左框架100的底板100b上靠近齒輪孔103的地方突起。
和左框架100一樣,右框架110的側壁110a上配備設置在側壁110a的Z方向中心稍上部的棘爪112,在棘爪112上方和下方的螺栓孔111和114,和一個在螺栓孔114下面突起的軸承突起115。
采用這樣的安裝結構,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可以以下述方式選擇性地安裝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
多功能單元200包括一個如圖4所示的供給/安裝機構600,一個蓋體210和一個如圖6所示的多功能盤220。另一方面,手動進給單元300包括如圖9所示的一個蓋體310和一個手動進給托盤320。雖然不如多功能單元200那么厚,手動進給單元300和多功能單元200的外表面積基本相同。
如圖6和9所示,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可以起到覆蓋安裝孔57(圖1)的蓋的功能。激光打印機1的內部通過打開蓋體210和蓋體310而露出來,使得處理盒17可以通過安裝孔57插入或卸下。多功能盤220和手動進給盤320分別裝在形成在蓋體210和310中的托盤容納部分211和311里面,和蓋體210和310一起構成主殼體2前表面上的外壁。圖6顯示殼體210和多功能盤220結合時的外部視圖。圖9顯示當蓋體310和手動進給盤320結合時手動進給單元300的外部視圖。
如圖6和9所示,釋放按鈕212和312分別設置在蓋體210和310的自由端,在其邊緣部分的近似中心,為用戶提供一個打開和關閉蓋體210和310的手指控制的地方。如圖8和11所示,鉤213和313分別設置在蓋體210和310內表面靠近釋放按鈕212和312的位置。當蓋體210和310關閉時,鉤213和313和如圖14所示設置在主殼體2頂表面的一接合單元25相接合,從而保持鉤體210和310在閉合狀態。用戶可以通過朝開/閉軸的方向(本實施例中是向下)按釋放按鈕211和312來將鉤213和313從接合單元25上脫離以打開蓋體210和310。換句話說,當打開蓋體210和310時,用戶必須總是操作釋放按鈕212和312。因此,這種結構保證了加在蓋體210和310的用于開蓋的載荷總是從釋放按鈕的位置施加,防止用戶比如說通過抓緊蓋體的側面等方式來打開蓋體210和310。因此,載荷可以以基本均勻的方式分布在蓋體210和310的軸上,防止對開/關軸造成損傷,并防止蓋體210和310的彎曲。這種結構通過將要求操作以預先設定的順序進行操作來避免損壞的結構類型叫做傻瓜結構。
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多功能單元200。如上所述,多功能單元200包括供給/安裝機構600,蓋體210和多功能盤220。首先,將描述供給/安裝機構600。
如圖4所示,供給/安裝機構600包括一個左安裝框架410,一個右安裝框架420,一個跨接框架430,斜槽440,一個壓紙平板460和一個分離機構441。
左安裝框架410是一固定在左框架100上的金屬平板。如圖3和4所示,左安裝框架410包括整體成形平板410a,410b和410c。當把左安裝框架410安裝在左框架100上時,平板410b和左框架100的底表面100b平行,并且平板410a和410c和側壁100a平行。平板410b的前頂角部分被切割成弧形。平板410b在Z方向的長度比螺栓孔101和104(圖2)之間的距離稍大。平板410b在Y方向(前到后的方向)的寬度比蓋體210(圖6)的厚度稍小,這樣的話,當殼體210蓋上時,平板410b可以放入殼體210。軸承孔410e形成在平板410b的中心稍下方。平板410a大致為長方形,在垂直方向(Z方向)為長邊,從平板410b的頂端延伸到其中點。平板410a從平板410b的后側的側邊緣向左(-X)突出。平板410c的大小足夠蓋住螺紋孔104并且像平板410a一樣,從平板410b的底部向左突出。
在平板410a的底部邊緣形成一個開口部分410g,在其頂端有一個螺栓孔410i。在平板410c上形成一個螺栓孔410h。在平板410a上靠近開口部分410g處設置一個突起410f。在平板410b前底角部分有一軸孔410d。當把安裝框架410安裝在左框架100上時,左安裝框架410的位置通過把開口部分410g和棘爪102相結合來確定。螺栓孔410i和螺栓孔101對準,螺栓孔410h和螺栓孔104對準。然后,通過把螺栓插入到這些對準的孔里把左安裝框架410固定在左框架100上。
如圖4所示,右安裝框架420跟左安裝框架410的鏡像有幾乎相同的形狀,包括一個前頂角為弧形的平板420b,一個從平板420b的頂部邊緣延伸到中心,并從其后邊緣向右突出的大致為矩形的平板420a和一個從平板420b的底邊緣向右突出的平板420c。在平板420a上形成一個開口部分420g和一個螺栓孔420i,在平板420c上形成一個螺栓孔420h。在平板420b的前底角形成一個軸孔420d。
當把右安裝框架420安裝在右框架110上時,右安裝框架420的位置通過把開口部分420g和棘爪112相接合來確定。螺栓孔420i和螺栓孔111對準,螺栓孔420h和螺栓孔114對準。然后,通過把螺栓插入到這些對準的孔里把右安裝框架420固定在右框架110上。
跨接框架430和斜槽440跨接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這樣使得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的相對位置固定。跨接框架430是一個長度和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之間的寬度相等的金屬框架,并且是由截面為L形的平板構成。跨接框架430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的靠近中心部分的一個位置。一個軸承430a設置在跨接框架430中心部分稍偏左的位置上。一個紙張供給輥450設置在靠近跨接框架430縱向中心的位置。紙張供給輥450可拆卸地安裝在轉動軸451的右端。轉動軸451的長度近似為連接框架430長度的一半。轉動軸451由軸承430a和左安裝框架410中的軸承孔410e來支撐。一凸輪452安裝在轉動軸451的左端部,在平板410a的右邊,一齒輪470安裝在轉動軸451的同一端,在平板410a的左邊。齒輪470通過轉動軸451把驅動力傳遞給紙張供給輥450。齒輪470包括在其外周上的輪齒,但是在外周的無齒部分470a,缺少一些輪齒。
斜槽440由樹脂材料結合玻璃纖維或其他幫助斜槽440抵抗彎曲的強化材料制成。斜槽440位于跨接框架430的正下方,包括一個底板440b,一個側板440c,兩個側板440d和一對支撐單元440f。底板440b制成細長條形。側板440c安裝在底板440b的前邊緣處,并在底板440b的頂表面上方延伸。側板440d在Y方向比側板440c寬。側板440d設置在底板440b頂表面上,并沿著其后邊緣延伸。右邊的側板440d從底板440b的右邊緣延伸到靠近中心部分的位置,左邊的側板440d從底板440b的左邊緣伸展到靠近中心的位置,這樣就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空隙。斜面440a形成在側板440d的頂表面上,朝前部向下。斜面440a起到在進給紙張3時將紙張3引入A部分(圖1)的作用。
側板440e設置在側板440d的內表面以蓋住那其端部。在相對的側板440e之間的區域形成一個凹處440g。側板440e的寬度方向的平面和底板440b的寬度方向的平面垂直。一對支撐軸440h和突起440i設置在凹處440g的底表面上。
支撐單元440f安裝在底板440b的左右兩端,包括相互以一間隔分開的堆放結構形成的三塊平板。每個平板大致為矩形,在Y方向比底板440b稍長,寬度和側板440d的高度(Z方向)大致相等。每個支撐軸440j設置在每兩個內平板之間,和這些平板垂直地延伸。支撐軸440j起轉動多功能盤220的轉動軸的作用,這會在后面詳細描述。軸孔440k形成在支撐單元440f的最外面的平板的角上。軸孔440k的軸線位于支撐軸440j的軸線附近。軸孔440k和在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上形成的軸孔410d和420d對準,蓋體210上的轉動軸從中插入。通過這種方式,斜槽440就和左、右安裝框架410,420連接在一起。
壓紙平板460的長度跟支撐單元440f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寬度足夠從支撐單元440f的前邊緣到達側板440d的前邊緣。在壓紙平板460的前面設有一對軸承460b,分別在兩個縱向端面上。壓紙平板460通過軸承460b由支撐單元440f可轉動地支撐。一個圖中未示出的彈簧設置在壓紙平板460的后邊緣的下邊,推動壓紙平板460的后邊緣在Z方向向上壓靠住紙張供給輥450。操作片460a從壓紙平板460的左后角突出。操作片460a跟著設置在轉動軸451上的凸輪452運動,這樣使得壓紙平板460的后邊緣上下運動。
分離機構441被支撐在斜槽440的凹處440g,配合紙張供給輥450工作來供給紙張。分離機構441包括一個分離墊片442,一個支撐組件443,一個調節組件444和一個彈簧445。分離墊片442配合紙張供給輥450工作把一張紙張3從一堆紙張中分離開。
如圖4和12所示,支撐組件443是一個大致為矩形的金屬平板,沿著通過其中的一條縱向走向的直線彎曲成L形截面。分離墊片442安裝在支撐組件443的外表面。支撐組件443的另一側外表面上的左右兩端沿和該外表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彎曲,形成兩個軸承平板443a。在每個軸承平板443a上形成一個軸孔。形成在軸承平板443a上的軸孔和設置在斜槽440的凹處440g上的支撐軸440h相接合,使得支撐組件443上的分離墊片442面朝上。采用這種方法,支撐組件443能夠在凹處440g繞支撐軸440h擺動。
彈簧445一端和設置在凹處440g中的突起440i相接合,另一端通過支撐組件443推動分離墊片442在Z方向上向上移動,也就是說,從底板440b分開。采用這種結構,支撐組件443就可以被推動著以箭頭R所示的方向繞支撐軸440h轉動。
調節組件444調節支撐組件443的轉動范圍,使支撐組件443的擺動不會超過預定的范圍。調節組件444是一個被彎曲成L形的大致為矩形的金屬平板。調節組件444的一個外表面通過螺栓444a固定在底板440b的頂部,這樣使得調節組件444的另一側外表相面對著支撐組件443的沒固定分離墊片442的外表面。
下面,將描述蓋體210。如圖6所示,蓋體210為一厚平板,在X方向(左到右方向)的長度比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之間的距離稍大,在Z方向的寬度(高度)約為激光打印機1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圖中未示出的一對轉動軸被設置在蓋體210的底部,左右兩端各一個。轉動軸和斜槽440中的軸孔440k和上述的左、右安裝框架410和420上的軸孔410d和420d(圖4)接合。采用這種機構,當多功能單元200安裝在激光打印機1上時, 蓋體210可以如圖8所示擺動而充分打開,同時多功能盤220被裝在托盤容納部分211中。
下面,將描述多功能盤220。多功能盤220用作容納紙張堆和導引紙張堆中的一單張紙張進入A部分(圖1)。如圖7所示,在多功能盤220的內表面設置一個第一容納單元221,一個紙張導引222,和一個第二容納單元223。一堆紙張3被放置在第一容納單元221上。紙張導引333通過同時擠壓紙張的左、右兩邊對齊放在第一紙張容納單元221上的一堆紙張3。第二紙張容納單元223可以朝用戶方向拉出,同時和第一紙張容納單元221保持連接,以增加裝載紙張的表面積。用戶可以用手指鉤住多功能盤220頂部形成的凹部224來打開多功能盤220,并且在多功能盤220處于開啟狀態時,可以在第一容納單元221和第二容納單元223上裝載眾多紙張。
在多功能托盤220左右底邊緣上設置有U形軸承(未示出)。如圖4所示,這些軸承和斜槽440的支撐軸440j相接合。采用這種結構,如圖7所示,多功能托盤220可以前側面朝下地被打開。
采用這種方法,多功能盤220可以繞軸440j打開和閉合。雖然多功能盤220繞設置在蓋體210的底部的軸擺動,多功能盤220的實際軸440j和蓋體210是獨立的,因為軸440j設置在供給/安裝機構600上。
采用這種結構的多功能單元200,可以按照上述步驟,通過把左、右安裝框架410和420安裝在左右框架100和110的側壁110a和110b上而安裝在激光打印機1上。
下面將更詳細描述手動進給單元300。如上所述,手動進給單元300包括蓋體310和如圖9所示的手動進給盤320。
如圖10所示,在手動進給盤320的內表面上設有一個容納單元321和一個紙張導引322。一單張紙張3被裝入紙張容納單元321。紙張導引322通過擠壓一張紙張3的左右兩側在供給方向導引裝在紙張容納單元321上的單張紙張3。手動進給托盤320在激光打印機1的前面可以通過繞設置在手動進給盤320較低位置的側邊緣上的軸轉動而向下打開。蓋體310上設有用來支撐手動進給盤320的軸的軸承。相應地,軸承和主蓋體2的相對位置關系隨著殼體310打開和閉合而改變。用戶通過用手指鉤住形成在手動進給盤320頂部的凹部324來打開手動進給盤320,使得用戶能在容納單元321上放一張紙張。
采用這種結構的手動進給單元300,可以通過把蓋體310上的軸裝入設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的軸承突起105和115(圖4)來安裝在激光打印機1上。如圖11所示,當手動進給盤320被裝入托盤容納部分311時,蓋體310可以通過繞安裝在軸承突起105和115上的軸向前和向下移動蓋體310的頂部邊緣,而使殼體310擺動而充分打開的更大。
如上所述,手動進給盤320的軸由蓋體310支撐。因此,當手動進給盤320被安裝在蓋體310上時,手動進給單元300可以被安裝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從而簡化了安裝操作。
如圖11所示,當把手動進給單元300安裝在激光打印機1上時,一個由金屬板制成的遮蓋平板480可以被安裝在左框架100的側壁110a上,以通過蓋住齒輪孔103和類似部分防止左框架100內部的元件通過該齒輪孔103等露出而保持激光打印機1的美觀。在遮蓋板480上跟孔101,104及類似部分的對應位置上形成跟用來固定左安裝框架410的螺栓孔101,104,棘爪102和類似部分相對應的孔,這樣的話,同一個孔101,104和類似部分就可以用來固定遮蓋板480。安裝遮蓋板480的步驟跟安裝左安裝框架410的步驟相同。也就是說,遮蓋板480的位置由棘爪102決定,遮蓋板480通過在螺栓孔101和104中擰入螺栓來固定在側壁100a上。
如上所述,如圖8所示,當多功能單元200被安裝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時,齒輪470的一部分就通過齒輪孔103露在左框架100的里面。這齒輪470露出的部分就和未示出的傳動系統的一個齒輪100d嚙合(圖5),傳遞來自DC電動機(未示出)的驅動力。因為紙張供給輥450只有在供給紙張時才需要驅動,觸發單元500被設置在左框架100的里面用來在驅動和閑置狀態之間轉換紙張供給輥450。
如圖5所示,觸發單元500包括一個螺線管510,一個繼電器電路板520,一個基本為矩形的固定板530和一個桿狀觸發器540。螺線管510固定在固定板530的底端使得螺線管510中的工作芯子511的工作方向沿跟隨固定平板530的短邊方向(Y方向)。
工作芯子的引到端大致位于固定平板530的前底角的位置。觸發器540的頂端支撐在支撐點541上并且可以沿著固定平板530的表面擺動。支撐點541設置在工作芯子511的引導邊緣的上方,靠近固定板530的縱向的中心位置。觸發器540的底端被支撐在工作芯子511的引導邊緣上。一彈簧512繞住工作芯子,用來向前擠壓觸發器540的自由端。
繼電器電路板520固定在從固定板530中心向后面。螺線管510和中繼器電路板相連,并且通過中繼器電路板520根據來自發動機電路板85(圖1)施加的驅動電流工作。這就是說,當驅動電流加在螺線管510上時,工作芯子511被拉進螺線管510內部,使得觸發器540的自由端移向螺線管510。當加在螺線管510上驅動電流停止時,彈簧521向離開螺線管510的方向移動觸發器540的自由端。用這種方法,觸發器540和螺線管510協調工作。
在固定板530上形成螺栓孔531和532。如圖6所示,觸發單元500通過和螺栓孔531和532和設置在左框架100上的兩個螺栓接納處100c接合的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左框架100上。
帶有這種結構的觸發單元500調節齒輪470的轉動。因為當多功能單元200被裝上時,觸發單元500的位置必須設定成和左安裝框架410相關,定位孔533形成在觸發單元500上靠近支撐點541的位置用來在左安裝框架410的突起410f(圖4)的上方安裝。
如圖5所示,在觸發器540自由端的引導邊緣設置一個突起的爪542。在齒輪470的帶有輪齒的外圓周里面的一個臺階上,設有一個內圓周471,在內圓周471上形成一個突起472(參見圖13)。當齒輪470轉動時,觸發器540的爪542沿齒輪470的內圓周471滑動。當突起472接觸到爪542時,齒輪470的轉動在那個位置停止。在這個點上,齒輪470上無齒部分470a對位于面著齒輪100d的位置,使得齒輪100d空轉,因為齒輪100d的齒沒有和齒輪470的齒嚙合。通過以這種方式在螺線管510閑置狀態中調節齒輪470的轉動,DC電動機到驅動力就不會傳遞到齒輪470上,因此不會傳遞到紙張供給輥450上。
在齒輪470的和設置內圓周471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設有一突起(未示出)。當齒輪470在其停止位置時,這個突起通過彈簧和類似元件(未示出)被推離開左安裝框架410。因此,當其轉動停止時,齒輪470在轉動方向被推動。
但是,當螺線管510被驅動時,工作芯子511被拉進螺線管510體內,使得觸發器540的自由端沿+Y方向移動。結果,爪542和突起472脫離,如圖13所示,齒輪470通過彈簧順時針轉動。因為隨著齒輪470的轉動無齒部分470a也跟著轉動,齒輪470的輪齒和齒輪110d嚙合在一起。因此,傳動系統的驅動力就被傳遞到齒輪470上,它驅動紙張供給輥450去分離紙張3。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支撐分離墊片442的調整組件444是用金屬平板形成并且固定在斜槽440的底板440b上。因此,調整組件444可以加固支撐支撐組件443的底板440b,而且可以充分增加斜槽440的剛度,盡管斜槽不是很厚。而且,由于支撐組件443是由金屬平板支撐,支撐組件443可以做得比由合成樹脂制成的小,使得供給單元結構可以制造得更緊湊。用金屬制作調整組件444也可以使供給單元更加緊湊。由于調整組件444調整支撐組件443可以擺動的范圍,這就可以不用取下支撐組件443而替換磨損的紙張供給輥450,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斜槽440由底板440b和側板440c構成,使得斜槽440的凹處440g附近比其他位置不堅固一些。但是,通過制造更緊湊的支撐組件443和調節組件444,使得凹處440g的尺寸減小,從而減小了較弱部分的尺寸。而且,由于斜槽440是由樹脂結合加固材料,如玻璃纖維等制成,可達到足夠大的強度抵抗彎曲,扭轉等等。
用來對紙張供給輥450和壓紙平板460觸發驅動和閑置狀態轉換的觸發單元500被安裝在左框架100上,而不是在多功能單元200上。因此,為了減小激光打印機1的總體尺寸,多功能單元200可以做得更緊湊。
由于用來安裝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的結構,也就是螺栓孔101,104,111,114,棘爪102,112和齒輪孔103都設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的前表面的側壁100a和110a上,固定左安裝框架410和右安裝框架420的操作可以在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的前表面進行,從而方便了多功能單元200的安裝。
多功能盤220的開/關軸獨立于蓋體210。因此,堆在多功能盤220上的紙張的重量造成的載荷和蓋體210的重量造成的載荷可以分配到分立的支撐點上,因此提高了每個支撐點的耐久性。
通過提供一個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安裝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的共同的結構,這樣不需要為激光打印機1的每個模式生產不同的框架,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由于不同的單元200和300可以選擇性地安裝在同一個激光打印機1上以適應設計規格,可以提供多種模式以滿足不同的應用場合,同時保持激光打印機1同樣的結構。而且,由于多功能單元200和手動進給單元300上設有蓋體210和310以供處理盒17插入和卸下,這就不需要提供單獨的蓋體用來拆卸激光打印機1,使得激光打印機1的總體尺寸可以減小。
由于齒輪470通過設置在左框架100上的齒輪孔103和齒輪100d嚙合,這就不需要向左框架100的側面傳遞驅動力。因此,用來構成傳動系統的部件的數目可以減少,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由于包括一個用來從一堆記錄介質中分離出一單獨紙張并且給處理盒17提供紙張的紙張供給輥450的供給機構可以安裝在多功能單元200上,但是在手動進給單元300上被省略,本發明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提供多種不同的激光打印機1的模式。
雖然本發明的一些示范性的實施例已被詳細描述,本領域的熟練的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這些示范性的實施例中還可以進行很多可能的修改和變化,同時保留本發明的很多新穎特征和優點。
比如說,雖然左右安裝框架410和420通過螺栓固定在側壁100a和110a上,左右安裝框架410和420也可以通過吊鉤或類似元件固定。而且,遮蓋板480可以由合成樹脂材料制成。還有,調節組件444可以在斜槽440的左到右的方向上做得更長,或者可以構造成作為跨接左右安裝框架410和420的一個組件。斜槽440也可以做的更緊湊,雖然斜槽的剛度會因此降低,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加固斜槽440。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包括一個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一個用于支撐成像單元并選擇性地支撐一個帶有一個用來支撐和導引一單張記錄介質進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的手動進給單元和一個帶有一個用來支撐一堆記錄介質并每次給成像單元提供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的框架,所述框架有一個手動進給單元附接其上的第一安裝單元和一個多功能單元附接其上的第二安裝單元;和一個設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固定組件,當多功能單元附接到所述第二安裝單元時,該固定組件安裝一個能在供給單元的工作狀態和空閑狀態之間進行轉換的觸發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安裝單元可擺動地支撐手動進給單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安裝單元支撐一個用來支撐多功能單元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安裝框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成像單元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框架上,當以拆卸方向拉出時,所述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拆下,所述第二安裝單元設置在所述框架的面向拆卸方向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形成一個暴露孔,用來暴露多功能單元中用來給供給單元傳遞驅動力的一個齒輪。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在所述暴露孔附近位置上設置一個遮蓋組件固定單元,用來固定一個遮蓋組件以蓋住暴露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主殼體和手動進給單元,主殼體配備一個接合組件,其中,手動進給單元包括一個可擺動地支撐在第一安裝單元上的蓋體,所述蓋體可在開啟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其中,當蓋體在開啟狀態下,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卸下;所述導引單元包括一個支撐在所述蓋體上的可以在開啟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的手動進給盤,所述手動進給盤在開啟狀態下支撐所述一單張記錄介質;一個設置在蓋體自由端的鉤子,可和接合組件接合使蓋體保持在閉合狀態;和一個釋放按鈕,用來使鉤子脫離接合組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進一步包括多功能單元,其中多功能單元包括一個支撐在所述框架的第二安裝單元上的安裝框架;一個可擺動地支撐在安裝框架上的蓋體,所述蓋體可以在開啟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當蓋體處于開啟狀態時,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卸下;和包括一個可擺動地支撐在安裝框架上的多功能盤的供給單元,所述多功能盤可獨立于蓋體在開啟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在開啟狀態時,所述多功能盤支撐所述一堆記錄介質。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供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由安裝框架支撐的進給單元,所述進給單元包括一個每次進給多功能盤上的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給成像單元的進給組件和一個配合進給組件把一單張記錄介質從一堆記錄介質中分離的分離組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多功能單元的進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分離組件的第一支撐組件;一個可擺動地支撐第一支撐組件的第二支撐組件;一個推動第一支撐組件使得將分離組件壓在進給組件上的推動組件;和一個由金屬平板制成,帶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調節組件,調節組件的第一表面固定在第二支撐組件上,調節組件通過使第一支撐組件鄰接第二表面來調節第一支撐組件的可擺動的范圍。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由模制金屬平板制成。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由包含強化材料的樹脂制成。
13.一種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包括一個用來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和一個可拆卸地支撐成像單元并且可選擇地支撐一個帶有一個將一單張記錄介質支撐并引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的手動進給單元和一個帶有一個支撐記錄介質堆并且每次提供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記錄介質給成像單元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個第一個安裝單元和一個第二安裝單元,所述框架上有一供成像單元從框架上安裝和拆卸的開口,其中,第一安裝單元能可擺動地安裝包括一個用來蓋住所述框架上的所述開口的蓋體和一個用來支撐和導引一單張記錄介質進入成像單元的導引單元的手動進給單元;第二安裝單元能安裝包括一個用來蓋住所述框架上的所述開口的蓋體和一個用來支撐一堆記錄介質并每次給成像單元提供這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安裝單元支撐一個用來支撐多功能單元的供給單元的多功能單元的安裝框架。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以拆卸方向拉出時,所述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拆下,所述第二安裝單元設置在所述框架的面向拆卸方向的一側。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形成一個暴露孔,用來暴露多功能單元中用來給供給單元傳遞驅動力的一個齒輪。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在所述暴露孔附近的位置設置一個遮蓋組件固定單元,用來固定一個遮蓋組件以蓋住暴露孔。
18.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進一步包括一個主殼體和手動進給單元,主殼體上配備一個接合組件,其中手動進給單元包括所述可擺動地支撐在第一安裝單元上的蓋體,蓋體可在開啟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其中,當蓋體在開啟狀態時,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卸下;所述導引單元包括一個支撐在蓋體上的可以在開啟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的手動進給盤,手動進給盤在開啟狀態下支撐所述單張記錄介質;一個設置在蓋體自由端的鉤子,鉤子可和接合組件接合使蓋體保持在閉合狀態;和一個釋放按鈕,用來使鉤子脫離接合組件。
19.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成像設備進一步包括多功能單元,多功能單元包括一個支撐在所述框架第二安裝單元上的安裝框架;所述可擺動地支撐在所述安裝框架上的蓋體,所述蓋體可以在開啟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其中,當蓋體處于開啟狀態時,成像單元可以從所述框架上拆卸下來;和包括一個可擺動地支撐在安裝框架上的多功能盤的供給單元,所述多功能盤可獨立于蓋體在開啟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擺動,多功能盤開啟狀態時支撐所述的這堆記錄介質。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供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由安裝框架支撐的進給單元,該進給單元包括一個每次進給多功能盤上的一堆記錄介質中的一單張給成像單元的進給組件和一個配合進給組件把所述單張記錄介質從所述這堆記錄介質中分離的分離組件。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多功能單元的供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分離組件的第一支撐組件;一個可擺動地支撐第一支撐組件的第二支撐組件;一個推動第一支撐組件使得將分離組件壓在進給組件上的推動組件;和一由金屬平板制成,包括一個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調節組件,調節組件的第一表面固定在第二支撐組件上,調節組件通過使第一支撐組件鄰接第二表面來調節第一支撐組件的可擺動的范圍。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組件由模制金屬平板制成。
23.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支撐組件由包含強化材料的樹脂制成。
全文摘要
在一種成像設備中,左右安裝框架通過設置在成像設備前側的棘爪分別設置在成像設備的左右框架上。安裝框架支撐一個紙張供給輥和分離機構。一個觸發單元固定在左框架里面用來通過一個齒輪接通和切斷紙張供給輥的驅動。一個多功能單元通過一個支撐單元可擺動地支撐在安裝框架上。但是,當一個手動進給單元安裝在成像設備上時,左右安裝框架和觸發單元就不安裝,手動進給單元可擺動地支撐在軸承突起上。
文檔編號B41J29/02GK1527147SQ2003101142
公開日2004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5日
發明者野邊博, 早川篤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