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噴墨打印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柔性電子微納米結構的電流體動力學噴印設備。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噴墨打印的打印性能,降低打印成本,拓展其應用領域。目前,出現了利用電流體動力技術作為進行噴墨打印的工藝和裝備,主要應用于靜電噴涂 (Electrospray)、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 和電流體動力噴印(Electrohysrodynamic jet printing)方面。研究表明,這三種電流體模式,分別可以用來制造點、線和薄膜三種結構。
電流體噴印技術是溶液或熔體基于電流體效應,在電場力作用下,克服表面張力,被拉伸形成大縮徑比的穩定的精細射流,利用此射流進行微納米分辨率的精細圖案的噴印。電流體噴印可以實現大的噴出孔噴印小的射流。作為一種新興的微納米制造技術,以其工藝簡單、 操作方便、分辨率高、墨水適應性廣、制造環境友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柔性電子制造、 生物工程、微型傳感器等多個領域。
如何去更好的利用電流體噴印技術進行打印,亟待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缺點與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柔性電子微納米結構的電流體動力學噴印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柔性電子微納米結構的電流體動力學噴印設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撐臺;
運動平臺,其可滑移的設置在所述支撐臺上,并用于帶動噴印模塊移動噴印;
噴印模塊,設置在所述運動平臺上,并與運動平臺構成上下滑移配合,其具有用于噴墨的噴嘴,用于噴墨到柔性打印介質薄膜上以進行圖案打印;
高壓電源模塊,正極與噴印模塊連接,其負極與運動平臺連接,用于提供電場力;
柔性基板輸送模塊,其設置在所述支撐臺上,以輸送作為圖案打印基底的柔性打印介質薄膜;
支撐模塊,設置在柔性基板輸送模塊之間,并用于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撐開,使其更適合打印。
所述運動平臺包括設置在支撐臺上的Y向滑移機構以及設置在Y向滑移機構上的X向滑移機構和設置在X向滑移機構上的Z向滑移機構。
所述Y向滑移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撐臺上的滑軌以及與滑軌滑移配合的滑移平臺。
所述X向滑移機構包括設置在Y向滑移機構上的導軌以及與導軌滑移配合的滑塊,所述滑塊固定設置在Z向滑移機構下側。
所述噴印模塊一側設有Z向導軌,該Z向導軌與Z向滑移機構滑移配合,所述噴印模塊的底端設有噴嘴。
所述柔性基板輸送模塊包括設置在兩側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有收料滾筒、放料滾筒以及若干個輥,在收料滾筒和放料滾筒處設有用于帶動其轉動的電機。
任意一側的輥的數量為2個,且上下設置,另外一個的軸心與其不在同一軸線上。
所述支撐模塊包括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多個軸,所述軸用于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撐開。
所述噴嘴為電流體動力噴印頭。
本實用新型采用電流體動力噴印機理,較傳統噴印方法,噴印精度高,且受噴嘴直徑影響較小 ;驅動力采用靜電拉力,射流拖拽力較大,適用與高粘度溶液 ;工藝簡化,噴嘴結構簡單 ;由于采用了視覺觀測裝置,可實時觀測液滴飛行情況,提高了打印性能 ;可連續在柔性和剛性基板上大面積沉積各種圖案,同時采用噴印模塊移動打印的方式,避免了柔性打印介質薄膜移動打印的方式可能導致打印出現偏差的問題,使得噴印效果更精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針對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柔性電子微納米結構的電流體動力學噴印設備,
其包括:
支撐臺1;
運動平臺,其可滑移的設置在所述支撐臺上,并用于帶動噴印模塊移動噴印
噴印模塊,設置在所述運動平臺上,并與運動平臺構成上下滑移配合,其具有用于噴墨的噴嘴6,用于噴墨到柔性打印介質薄膜9上以進行圖案打印;
高壓電源模塊,用于提供電場力,正極與噴印模塊連接,其負極與運動平臺連接,用于產生電場力,控制電流體動力噴印頭噴印;
柔性基板輸送模塊,其設置在所述支撐臺1上,以輸送作為圖案打印基底的柔性打印介質薄膜9;
支撐模塊,設置在柔性基板輸送模塊之間,并用于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撐開,使其更適合打印。
所述運動平臺包括設置在支撐臺上的Y向滑移機構以及設置在Y向滑移機構上的X向滑移機構和設置在X向滑移機構上的Z向滑移機構。
Z向滑移機構用于調整噴印機構的高度,而X向滑移機構和Y向滑移機構分別用于控制X方向和Y方向的噴印。
所述Y向滑移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撐臺上的滑軌3以及與滑軌滑移配合的滑移平臺4。
所述X向滑移機構包括設置在Y向滑移機構上的導軌2以及與導軌滑移配合的滑塊,所述滑塊固定設置在Z向滑移機構下側。
所述噴印模塊一側設有Z向導軌5,該Z向導軌與Z向滑移機構滑移配合,所述噴印機構的底端設有噴嘴,用于控制噴印機構沿Z軸上下移動。
其中X向滑移機構和Y向滑移機構采用直線電機控制移動,而Z向滑移機構則采用伺服電機進行控制。
通過設置X向和Y向滑移機構,實現噴印模塊滑移打印,從而能夠在柔性打印介質薄膜不動的時候,控制噴印模塊移動,使其控制更加精準,而且避免了柔性打印介質薄膜移動導致打印效果差。
所述柔性基板輸送模塊包括設置在兩側的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上設有收料滾筒、放料滾筒以及若干個輥8,所述收料滾筒或放料滾筒設置在輥的下方,其卷繞的柔性打印介質薄膜通過輥拉緊,在收料滾筒和放料滾筒處設有用于帶動其轉動的電機。同時通過設置收料滾筒和放料滾筒,可以一邊直接轉動送料,另一邊直接進行收料,實現快速打印,通過電機11可以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拉直,任意一側的輥的數量為2個,并上下設置,另外一個的軸心與其不在同一軸線上,通過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通過輥拉緊,使其更好的傳輸,用于噴印,不同軸線的設計,能夠使得該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更好的固定在輥上,并且更容易傳送。
所述支撐模塊包括擋板10,所述擋板上設置多個軸12,所述軸用于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撐開,避免將柔性打印介質薄膜撐開,使其更加緊實,打印更加方便。
實施例不應視為對實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