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20811閱讀:8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型教具,尤其涉及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
背景技術
許多細菌,包括大多數弧菌、螺菌,約半數的桿菌和個別球菌,在菌體上富有細長并且波狀彎曲的絲狀物,少的有1-2根,多的可達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鞭毛菌在液體環境下可自由移動,速度迅速。鞭毛菌的運動為化學趨向性運動、趨光性、趨磁性等運動,有助于細菌向營養物質處前進,而逃離有害物質,鞭毛也可用于細菌的鑒定和分類。然而鞭毛長5-20um,直徑12_30nm,需要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或者經過特殊染色法 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然而在研究領域特別是教學領域只靠觀察光學顯微鏡是明顯不夠的,無法清晰地解釋鞭毛各運動部件之間的關系,更不能夠清楚地分析鞭毛的運動機制。由于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結構在一般教材中被作為鞭毛根部結構的代表來介紹,因此,在教學領域更需要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結構的立體模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又能夠良好展現鞭毛根部結構的鞭毛根部模型教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包括中心管、與所述中心管相連通的彎管、與所述彎管相連通的延伸管,所述中心管自上而下分別套設有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中間環、第四環,所述第三環的底面與所述中間環的頂面相靠,所示第四環的頂面與所述中間環的底面相靠,所述第三環、第四環與所述中間環外圈設置有外環,所述彎管與所述中心管轉動連接。優選地,所述彎管的轉角為90°,所述彎管與所述中心管通過軸承連接,軸承內圈設置在所述彎管底部外表面,所述軸承內圈設置在所述中心管頂部內表面,使用軸承可以有效地減少部件轉動時的摩擦力。優選地,所述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第四環大小形狀相同,所述第一環與所述第二環中間有一定的間距,所述第二環與所述第三環中間有一定的間距,所述第三環與所述中間環、第四環緊靠在一起。優選地,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模型內部的結構,在所述外環設置有開口,這樣就可以觀察到所述第三環、中間環、第四環的結構。優選地,所述延伸管為軟管。優選地,所述中間環與所述外環外表面均勻設置有多條豎直的凹槽。優選地,所述延伸管與所述彎管采用卡扣連接。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0014]I、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三維立體結構,能夠使觀察者清楚地了解鞭毛根部的外觀、結構以及運動機制,更適用于教學講解。2、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拆裝結構,不僅能夠節省運輸空間,降低運輸成本,還能夠增加使用者的動手能力,加深記憶,更加深入了解鞭毛根部的構造以及運動原理。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正面立體圖;圖2為背面立體圖;圖3為拆分圖。其中1、中心管;2、彎管;3、延伸管;4、第一環;5、第二環;6、第三環;7、第四環;
8、中間環;9、外環;10、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照附圖1-3所示。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包括中心管I、與中心管I相連通的彎管
2、與彎管2相連通的延伸管3,彎管2的轉角為90°,中心管I自上而下分別套設有第一環
4、第二環5、第三環6、中間環8、第四環7,第三環6的底面與中間環8的頂面相靠,所示第四環7的頂面與中間環8的底面相靠,第三環6、第四環7與中間環8外圈設置有外環9,彎管2與中心管I通過軸承10連接。第一環4、第二環5、第三環6、第四環7大小形狀相同,外環9設置有開口,延伸管3為軟管,中間環8與外環9外表面均勻設置有多條豎直的凹槽。鞭毛根部模型教具的組裝方式將彎管2的下端安裝在中心管I的上端,再將延伸管3安裝在彎管I上。在完整的鞭毛根部模型教具中,顯示了鞭毛根部的基本結構和作用原理。鞭毛自細胞膜長出,延伸于菌細胞外,由基體、彎體(彎管2)和絲狀體(延伸管3)三個部分組成。基體位于鞭毛根部,嵌在細胞壁和細胞膜中。革蘭陰性菌鞭毛的基體由一根圓柱(中心管I)、兩對同心環和輸出裝置組成。其中,一對是M環(第四環7)和S環(第三環6),附著在細胞壁上;另一對是P環(第二環5)和L環(第一環4),附著在細胞壁的肽聚糖和外膜的脂多糖上。基體的基底部是鞭毛的輸出裝置,位于細胞膜內面的細胞質內。基底部圓柱體(中心管I)周圍的發動機(外環9)為鞭毛的運動提供能量,近旁的開關(中間環8)決定鞭毛轉動的方向。彎體(彎管2)位于鞭毛伸出菌體之處,呈約90°的彎彎曲。鞭毛由此轉彎向外伸出,成為絲狀體(延伸管3)。實施例二 參照附圖I、2所示。—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包括中心管I、與中心管I相連通的彎管
2、與彎管2相連通的延伸管3,彎管2的轉角為90°,中心管I自上而下分別套設有第一環
4、第二環5、第三環6、中間環8、第四環7,第三環6的底面與中間環8的頂面相靠,所示第四環7的頂面與中間環8的底面相靠,第三環6、第四環7與中間環8外圈設置有外環9,在彎管2底部設置有一圈環形卡扣,在中心管I頂端內部設置有一圈與環形卡扣相配合的環形凹槽,當彎管2安裝在中心管I內后,可以沿中心管I的中心軸轉動。第一環4、第二環5、第三環6、第四環7大小形狀相同,外環9設置有開口,延伸管3為軟管,中間環8與外環9外表面均勻設置有多條豎直的凹槽。鞭毛根部模型教具的組裝方式將彎管2的下端安裝在中心管I的上端,再將延伸管3安裝在彎管I上。 三維立體結構的模型教具能夠使觀察者清楚地了解鞭毛根部的外觀、結構以及工作原理,更適用于教學講解,而拆裝結構更有利于使用者加深對鞭毛根部構造的認知和記憶,并且有利于包裝運輸,節省包裝運輸的空間和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管、與所述中心管相連通的彎管、與所述彎管相連通的延伸管,所述中心管自上而下分別套設有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中間環、第四環,所述第三環的底面與所述中間環的頂面相靠,所示第四環的頂面與所述中間環的底面相靠,所述第三環、第四環與所述中間環外圈設置有外環,所述彎管與所述中心管轉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的轉角為90°。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與所述中心管通過軸承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第四環大小形狀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設置有開口。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為軟管。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環與所述外環外表面均勻設置有多條豎直的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與所述彎管采用卡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管、與所述中心管相連通的彎管、與所述彎管相連通的延伸管,所述彎管的轉角為90°,所述中心管自上而下分別套設有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中間環、第四環,所述第三環的底面與所述中間環的頂面相靠,所示第四環的頂面與所述中間環的底面相靠,所述第三環、第四環與所述中間環外圈設置有外環,所述彎管與所述中心管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使觀察者清楚地了解鞭毛根部的外觀及結構,還能夠節省運輸空間,降低運輸成本。
文檔編號G09B23/00GK202748984SQ201220452118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朱越雄, 曹廣力 申請人:蘇州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