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和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以及設置有所述光學膜片、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發光,背光模組的主要功能即在于為液晶面板提供均勻、高亮度的發光體,基本原理是將常用的點或線型發光體,透過有效光機構轉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輝度的面發光體產品,使液晶面板能正常顯示影像。背光模組除了應用在液晶電視機、液晶顯示器件之外,還可以應用在數碼相框、電子紙、手機等需要背光的顯示裝置中。背光模組一般包括導光板和擴散片、棱鏡片等多種光學膜片(簡稱膜片),膜片·之間的間隙(即導光板和光學膜片之間,以及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的間隙)不均會導致畫面顯示品質不良,而且電視尺寸越大,膜片之間的間隙越難控制,而目前導光板和膜片的組合,仍然采用機械固定的方式,遇到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震動時,易引起膜片之間的位移或褶皺,導致畫面顯示品質不良,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和背光模組,可解決由于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引起的膜片位移或褶皺,有效減小發生畫面顯示品質不良的概率,提高顯示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磁性膜層由透明磁性材料涂覆在所述光學膜片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制成,或者,所述磁性膜層由預先制成薄膜狀的透明磁性材料,再經熱固化覆于所述光學膜片表面而成。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所述磁性膜層中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所述光學膜片為擴散片,或者棱鏡片,或者微透鏡片。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所述磁性膜層中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上面所述的導光板和至少一個上面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和所述導光板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方法,包括設置磁性膜層且所述磁性膜層的磁場方向使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弓I的磁力作用,其中,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均位于所述導光板的一側時,則至少在所述導光板和距離所述導光板最遠的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分別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兩側時,則至少在相距最遠的兩個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將所述背光模組中的各光學膜片和所述導光板通過所述磁性膜層的磁性吸引作用貼合在一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和背光模組,能夠改善畫面顯示品質,解決背光均一性不良、顯示變形等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在導光板及光學膜片上均勻地涂覆一層磁性材料,兩層磁性材料相互吸引,使光學膜片緊密吸附在導光板上,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光學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光學膜片的結構不意圖一;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光學膜片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背光模組的截面結構不意圖一;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背光模組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方法流程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光學膜片,11-磁性膜層,12-導光板,13-上擴散片,14-反射膜片,15-增透膜片,16-發光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以及設置有所述光學膜片、導光板的背光模組,能夠改善畫面顯示品質,解決背光均一性不良、顯示變形等問題。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實施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膜片10,所述光學膜片10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11 ;所述磁性膜層11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如圖I所示,所述磁性膜層11可覆于整個光學膜片10的表面,也可以覆于光學膜片10的四周,或者中間區域,如圖2所示,在光學膜片10中間區域設置有9個圓形磁性膜層11,稱為9點法,類似還有5點法、6點法等。本發明實施例在光學膜片10上設置磁性膜層11,旨在需要膜片組合的場景下,通過控制磁性膜層11的磁場方向,使待組合膜片中相鄰的磁性膜層11相互吸引,從而使得待組合膜片吸附在一起。所以,其中所述光學膜片可以是擴散片,也可以是棱鏡片,或者是將棱鏡片和擴散片功能整合到一張膜里的微透鏡片,當然也可以是其它需要組合的膜片,如保護膜片,本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光學膜片10,因表面設置有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膜層11,因而具有磁性,人為控制磁性膜層11的磁性方向,可使待組合膜片中相鄰磁性膜層11相互吸弓丨,通過這種磁性吸引力將待組合膜片貼附在一起,膜片受力均勻,貼附緊密。具體應用在背光模組的膜片組合時,可以是擴散片、棱鏡片、微透鏡片等光學膜片的相互組合,也可以是導光板和擴散片、棱鏡片、微透鏡片等光學膜片的組合,使光學膜片相互吸附在一起,或者使各光學膜片緊密吸附在導光板上,較現有固定方式穩固,受力均勻,即便膜片之間有間隙,間隙厚度也較均一,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光學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其中,可選地,所述磁性膜層由透明磁性材料涂覆在所述光學膜片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制成,或者,所述磁性膜層由預先制成薄膜狀的透明磁性材料,再經熱固化覆于所述光學膜片表面而成。具體地,將超細(粒徑小于100微米)的磁性粉末如釹鐵硼磁粉,置于紫外光固化膠(又稱uv膠)中,將此混合有釹鐵硼磁粉的UV膠涂覆于光學膜片表面,然后利用外加磁場對釹鐵硼磁粉進行取向,使釹鐵硼磁粉表面表現出一定方向的磁性,即在宏觀上使光學膜片顯現出N、S極,同時在紫外光照射下進行固化,利用UV膠將磁粉與光學膜片結合在一起,在光學膜片表面形成透明的磁性膜層。其中,利用外加磁場進行取向和紫外光照固化這兩個步驟,可同時進行,亦可分先后依次進行,步驟的執行順序(先外加磁場進行取向還是先紫外光照進行固化),并不影響磁性膜層的形成,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利用外加磁場對釹鐵硼磁粉進行取向時,外加磁場的磁場方向決定光學膜片的磁場方向,因此通過控制外加磁場的磁場方向即可在光學膜片上獲得具有特定磁場方向的磁性膜層。具體實施中,一般將光學模組中位于導光板或光學膜片上的,不同膜片上相鄰的兩個磁性膜層的磁性取向為相反的方向,即宏觀上表現為相鄰磁性膜層的N、S相反,這樣即可利用磁場使兩者產生相互吸引力。當然,根據具體實施的不同情況,也可以先將上面提到的磁性透明材料(釹鐵硼、氧化鋅等)預先制成薄膜狀,再利用熱固化等工藝將薄膜覆于光學膜片表面,從而使得光學膜片具有磁性。另外,也可通過其它方式在光學膜片表面制備磁性膜層,如磁控濺射、激光脈沖沉積、分子束外延、化學氣相沉積等方法。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磁性膜層無色透明,且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優選地,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但需注意,本實施例所述磁性膜層為透明的磁性材料即可,包括但不限于釹鐵硼和氧化鋅。可選地,所述磁性膜層中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因磁性膜層11中磁性材料的粒徑大小,對光學膜片的透過率及均勻性有影響,因此優選地,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以保證光學膜片的透過率及透過光的均勻度。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設置有磁性膜層11的光學膜片,通過待組合膜片中相鄰磁性膜層11的相互吸引,使膜片相互吸附在一起,應用背光模組,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類似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本實施例所述磁性膜層可設置在導光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當然根據需要也可設置在導光板的側面。具體地,除導光板12上方(出光的一側)設置有光學膜片10 (—般包括下擴散片、下棱鏡片、上棱鏡片和上擴散片)外,對于如圖3所示的側入式背光源,導光板12的下方還設置有反射膜片14,可選地,在設置有發光體16 —側的側邊即導光板12的某一側面,還可設置增透膜片15,其余側面可設置反射膜片14 ;而對于直下式/底背光式·背光模組,導光板下方還設置有增透膜片,導光板的四個側面還可設置反射膜片。因此,可根據實際組合需要以及磁性膜層的產生的磁場強弱及作用范圍,選擇在導光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置磁性膜層,或者同時在導光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設置磁性膜層,以吸附導光板上方及下方的光學膜片;還可在導光板的側面設置磁性膜層,以吸附導光板側面的光學膜片(如增透膜片15)。其中,上擴散片、反射膜片14、增透膜片15等光學膜片上均設置有磁性膜層。本實施例所述設置有磁性膜層的導光板,具有磁性,且磁性方向(磁性膜層的N/S極指向)與上述光學膜片的磁性方向相反,因此可將光學膜片緊密吸附在導光板上,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光學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可選地,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優選地,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以保證光學膜片的透過率及透過光的均勻度。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導光板和至少一個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和所述導光板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除因磁性膜層存在的吸引力外,可選地,在膜片邊緣,仍然可采用現有的機械固定方式進行固定。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可減小出現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的幾率,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背光模組一般包括導光板和沿出光方向依次排列的光學膜片,例如包括下擴散片、下棱鏡片、上棱鏡片和上擴散片,當然也可能包括將棱鏡片和擴散片功能整合到一張膜里的微透鏡片。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背光模組中,導光板12和最靠近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上擴散片均設置有磁性膜層11,且取向為N、S極相反,使導光板12和上擴散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場力,從而將下擴散片、下棱鏡片、上棱鏡片和上擴散片等光學膜片緊密貼附在導光板上表面。除最外圍光學膜片(上擴散片)外的其余光學膜片,如下擴散片、下棱鏡片、上棱鏡片等,亦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磁性膜層,以增強光學膜片和導光板間的相互吸引力。除此之外,如圖3所示,可選地,位于導光板12下方的反射膜片14上也設置有磁性膜層11,反射膜片14通過磁性吸引作用貼合在導光板12上。當然,反射膜片14也可采用現有的固定方式進行固定。可選地,導光板12的側面需設置光學膜片如圖3所示的增透膜片15時,同樣可在導光板12的側面及增透膜片15上設置磁性膜層,使增透膜片15吸附在導光板12的側面。本實施例所述背光模組,采用了設置有磁性膜層的導光板和光學膜片,通過磁性膜層間的吸引作用將導光板和光學膜片貼合在一起,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光學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次選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至少兩個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本實施例所述的光學膜片設置有磁性透明材料制成的磁性膜層。若磁性膜層的產生的磁場足夠強,如圖3所不的背光模組中,導光板12上可不設置磁性膜層,只在相距最遠的上擴散片和反射膜片14上設置磁性膜層,通過上擴散片和反射膜片14上磁性膜層間的磁性吸引作用使各光學膜片和導光板貼合在一起。所述的背光模組,除所述兩個光學膜片之間因磁性膜層存在吸引力外,在膜片邊緣,仍然可采用現有的機械固定方式進行固定。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可減小出現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的幾率,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技術特征在不沖突的情況下,可任意組合使用。實施例二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方法,如圖5所示,該方法包括101、設置磁性膜層且所述磁性膜層的磁場方向使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其中,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均位于所述導光板的一側時,則至少在所述導光板和距離所述導光板最遠的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分別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兩側時,則至少在相距最遠的兩個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102、將所述背光模組中的各光學膜片以及所述導光板通過所述磁性膜層的磁性吸引作用貼合在一起。背光模組一般包括導光板和沿出光方向依次排列的下擴散片、下棱鏡片、上棱鏡片和上擴散片等光學膜片,當然也可能包括將棱鏡片和擴散片功能整合到一張膜里的微透鏡片。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光學膜片分別位于導光板的兩側,是指導光板上相對的正反兩面的每一側都設置有光學膜片,如圖3所示,導光板12的上方設置有光學膜片10,下方設置有反射膜片14。具體地,如圖3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在導光板和背光模組中最靠近背光模組出光面的光學膜片(上擴散片13)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反射膜片14可采用現有方式固定,也可設置磁性膜層,例如可通過將磁性透明材料涂覆于整個膜片表面或局部區域,在導光板或光學膜片上形成透明磁性膜層,人為控制磁性膜層11的磁性方向,使待組合膜片中相鄰磁性膜層11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場力F,通過這種磁場力F將待組合膜片貼附在一起,膜片受力均勻,貼附緊密,較現有固定方式穩固,受力均勻,即便膜片之間有間隙,間隙厚度也較均一,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光學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等引起的膜片移動及膜片褶皺,進而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質量和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除最外圍光學膜片(上擴散片13)外的其余光學膜片,亦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磁性膜層,以增強光學膜片和導光板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另外,導光板的下方或側面還可設置反射膜片或增透膜片,也可通過上述方式組合。另外,也可只在相距最遠的上擴散片13和反射膜片14上設置磁性膜層,通過上擴散片13和反射膜片14上磁性膜層間的磁性吸引作用使各光學膜片和導光板貼合在一起。因此,待組合膜片中磁性膜層的設置應根據實際需求而定,只要磁性膜層的磁性·吸引作用能使待組合膜片貼合在一起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舉。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在膜片表面涂覆一層磁性材料,使得膜片具有磁性,在組合膜片時,通過互相之間的磁力使得膜片緊密貼合在一起,在受熱,震動時,可以有效減小發生不良的概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 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膜層由透明磁性材料涂覆在所述光學膜片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制成,或者, 所述磁性膜層由預先制成薄膜狀的透明磁性材料,再經熱固化覆于所述光學膜片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膜層中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膜片為擴散片,或者棱鏡片,或者微透鏡片。
6.一種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 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為釹鐵硼或氧化鋅。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膜層中所述透明磁性材料的粒徑小于100微米。
9.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和至少一個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和所述導光板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
10.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膜片,并且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
11.一種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磁性膜層且所述磁性膜層的磁場方向使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光學膜片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其中, 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均位于所述導光板的一側時,則至少在所述導光板和距離所述導光板最遠的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 當待組合的光學膜片分別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兩側時,則至少在相距最遠的兩個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 將所述背光模組中的各光學膜片和所述導光板,通過所述磁性膜層的磁性吸引作用貼合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學膜片、導光板及其組合方法,以及設置有所述光學膜片、導光板的背光模組,涉及顯示領域,可解決由于膜片尺寸過大,組裝不良,受熱形變,震動引起的膜片位移或褶皺,有效減小發生畫面顯示品質不良的概率,提高顯示效果。本發明所述光學膜片的至少一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區域設置有磁性膜層;所述磁性膜層具有磁性,由透明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導光板表面也設置有磁性膜層。所述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和光學膜片的組合方法,包括在所述導光板和所述光學膜片上分別設置磁性膜層;將各光學膜片和導光板通過磁性膜層的磁性吸引作用貼合在一起。
文檔編號G02B1/11GK102789013SQ20121028546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吳行吉, 張亮, 許益禎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