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04855閱讀:1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面板由彩膜基板(ColorFilter, CF)、陣列基板、以及位于這兩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和隔墊物組成。其中,隔墊物在液晶面板內呈均勻分布。通常在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對盒時,隔墊物都會處于一個壓縮狀態,此時,受到擠壓的隔墊物對兩個基板起支撐作用。當液晶面板垂直放置時,液晶面板內部的液晶分子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動,使得液晶面板底部的液晶分子數量增多,在底部堆積的液晶分子對液晶面板向外的擠壓力增大。相應地,在液晶面板底部的隔墊物原本被壓縮的狀態會有略微恢復,隔墊物對液晶面板的支撐力減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液晶面板整體受力均勻,使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然而,對于諸如46寸、55寸、65寸這樣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來說,其背光模組功耗較大,液晶面板的發熱量也會相應增大。當液晶面板的溫度升高時,由于液晶分子的流動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液晶分子的熱運動加劇,在重力作用下會有更多的液晶分子堆積在液晶面板的底部。即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液晶分子更容易在液晶面板的底部堆積,均勻分布的隔墊物通過恢復形變已經不能維持液晶面板的受力均衡,因此,在液晶分子的擠壓力作用下,液晶面板底部的盒厚要比液晶面板頂部的盒厚稍大,盒厚不均一的液晶面板會出現顯示區域亮度或色度不均一的問題,影響了液晶面板的正常顯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用以改善液晶面板的盒厚不均一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隔墊物的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其中,液晶面板的頂部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上部對應的一側;液晶面板的底部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下部對應的一側。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在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其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在液晶面板垂直放置時,由于隔墊物的分布密度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底部的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也逐漸減小,而液晶分子對液晶面板的擠壓力是逐漸增大的;因此,在整體上液晶面板受到的液晶分子的擠壓力與隔墊物的支撐力之和能夠保持均衡,保證了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避免了由于盒厚不均一導致的液晶面板出現顯示區域亮度或色度不均一的問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顯示品質。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隔墊物分布示意圖之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在垂直放置時的受力分析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60寸液晶面板中隔墊物的分布密度與隔墊物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的關系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隔墊物分布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塾物;如圖1所不,沿液晶面板的頂部A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B的方向,隔墊物I的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其中,液晶面板的頂部A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上部對應的一側;液晶面板的底部B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下部對應的一側。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在垂直放置時,由于隔墊物的分布密度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底部的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也逐漸減小,而液晶分子對液晶面板的擠壓力是逐漸增大的;因此,在整體上液晶面板受到的液晶分子的擠壓力與隔墊物的支撐力之和能夠保持均衡,保證了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避免了由于盒厚不均一導致的液晶面板出現顯示區域亮度或色度不均一的問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顯示品質。進一步地,為了保證液晶面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相對均勻,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中,如圖1所示,沿液晶面板的左側C指向液晶面板的右側D的方向,將隔墊物I的分布密度設置為相同;其中,液晶面板的左側C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左邊對應的一側;液晶面板的右側D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右邊對應的一側。較佳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中,如圖1所示,隔墊物I的分布密度可以與隔墊物I到液晶面板的頂部A的距離滿足線性關系,以進一步保證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其具體原理如下:如圖2所示,對垂直放置的液晶面板進行受力分析,液晶面板會受到隔墊物的支撐力Fs,液晶分子的擠壓力Fg,以及外界對液晶面板的壓力Fa,存在如下受力平衡:Fa = Fs+Fg在一般情況下,靜置的液晶面板所受外界壓力Fa是不變的,若要保證液晶面板顯示區域的盒厚均一,需使在整個液晶面板上的(Fs+Fg)盡量保持均衡。明顯地,由于重力作用,液晶面板在底部受到液晶分子的擠壓力Fg要大于頂部,若要使整個液晶面板受到的(Fs+Fg)均衡,需要減小液晶面板底部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Fs。進一步地,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Fs的大小主要與隔墊物的形變量以及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有關。并且,由于受隔墊物的初始壓縮狀態限制,超過一定形變量,隔墊物對液晶面板的支撐力Fs就不再減小,而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能夠靈活變化,因此,可以通過調節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來控制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Fs的總量。當液晶分子的密度為P。,液晶分子到液晶面板頂部的深度即距離為h時,此處壓強的表達式為:Pg= Ρ>,此時,Fg = / Pjhds。即液晶面板受到液晶分子的擠壓力隨液晶分子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的增大呈線性增加。這樣,只要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隨隔墊物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的增大呈線性減少,就可以使整個液晶面板受到的(Fs+Fg)保持均衡,以保證液晶面板的盒厚均一。例如,以60寸的液晶面板為例進行計算得到的數據,如圖3所示,可知隨著隔墊物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y的增大,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逐漸減小;即隔墊物的分布密度σ與隔墊物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y滿足線性關系。進一步地,在具體實施時,如圖4所示,可以沿液晶面板的頂部A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B的方向,將液晶面板中設置有隔墊物I的區域分為多個子區域,在每個子區域內的隔墊物均勻分布。例如,在圖4中沿A到B方向液晶面板中設置有隔墊物I的區域被分為子區域E、F和G,并且每個子區域內的隔墊物的分布密度依次遞減。將設置有隔墊物的區域分為三個子區域只是示意說明,在具體實施時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液晶面板中設置有隔墊物的區域分為所需數目的子區域,在此不作限定。較佳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如圖4所示的液晶面板中,在各子區域內的隔墊物I的分布密度與該子區域到液晶面板的頂部A的距離滿足線性關系。其中,可以將各子區域到液晶面板的頂部A的距離設為該子區域的中心到液晶面板的頂部A的距離,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設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定。進一步地,在劃分區域 時,可以將各子區域的面積設置為均相等。例如圖4所示,將各子區域設置成沿水平方向寬度相同,沿垂直方向高度相等。當然,在具體實施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液晶面板內隔墊物的具體分布情況,將各子區域設置為面積不相等,在此不作限定。并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在具體實施時,其中所指的隔墊物可以是主隔墊物,也可以是副隔墊物,還可以是主隔墊物和副隔墊物,在此不做詳述。基于同一構思,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面板。所述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該顯示裝置的實施可以參見上述液晶面板的實施例,重復之處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在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其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在液晶面板垂直放置時,由于隔墊物的分布密度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底部的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也逐漸減小,而液晶分子對液晶面板的擠壓力是逐漸增大的;因此,在整體上液晶面板受到的液晶分子的擠壓力與隔墊物的支撐力之和能夠保持均衡,保證了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避免了由于盒厚不均一導致的液晶面板出現顯示區域亮度或色度不均一的問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顯示品質。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其特征在于, 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所述隔墊物的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的頂部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上部對應的一側; 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下部對應的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液晶面板的左側指向液晶面板的右側的方向,所述隔墊物的分布密度相同;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的左側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左邊對應的一側; 所述液晶面板的右側為液晶面板在顯示畫面時畫面右邊對應的一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墊物的分布密度與所述隔墊物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滿足線性關系。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液晶面板中設置有隔墊物的區域分為多個子區域,在每個所述子區域內的隔墊物均勻分布。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子區域內的隔墊物的分布密度與該子區域到液晶面板的頂部的距離滿足線性關系。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區域的面積均相等。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墊物為主隔墊物和/或副隔墊物。
8.—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面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晶面板及顯示裝置,在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液晶面板的底部的方向,其分布密度逐漸減小。在液晶面板垂直放置時,由于隔墊物的分布密度沿液晶面板的頂部指向底部的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液晶面板受到的隔墊物的支撐力也逐漸減小,而液晶分子對液晶面板的擠壓力是逐漸增大的;因此,在整體上液晶面板受到的液晶分子的擠壓力與隔墊物的支撐力之和能夠保持均衡,保證了液晶面板的盒厚相對均一,避免了由于盒厚不均一導致的液晶面板出現顯示區域亮度或色度不均一的問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顯示品質。
文檔編號G02F1/1339GK203084385SQ20132008072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1日
發明者郭磊, 尹傛俊, 涂志中, 申瑩, 惠大勝 申請人: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