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
目前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的壓刀與鐵背托均為硬質鋼鐵,容易造成模組制程面板呈貝殼狀裂破損而報廢;不時還會造成面板IC擦傷,原先硬質壓刀,每切換一機種都要更換不同規格的假壓刀,期間需要降溫,撤卸,安裝,調整等費時工序。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及其工作方法,該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設計合理,有利于避免液晶面板的破損。
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氣缸和設在氣缸下部的壓塊,所述壓塊上鑲設有軟壓條。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安裝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安裝于氣缸下端。
進一步的,上述固定座內設有感溫器和加熱棒。
進一步的,上述感溫器和加熱棒均連接往控制器,通過感溫器反饋給控制器的溫度來控制加熱棒的發熱。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的下部設有長條型凹槽,所述長條型凹槽內固定所述軟壓條。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下部長條型凹槽具有兩道,所述軟壓條上部具有兩根凸筋,所述兩根凸筋鑲嵌在兩道凹槽內。
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包括可升降氣缸和設在氣缸下部的壓塊,所述壓塊上鑲設有軟壓條,工作前,將軟壓條預先安裝到壓塊上,壓塊安裝到可升降氣缸的下部,工作時,通過可升降氣缸的升降,帶動壓塊和軟壓條壓迫在液晶模組上。
進一步的,通過感溫器反饋給控制器的溫度來控制加熱棒的發熱,通過壓塊和軟壓條將熱量傳遞給液晶模組或工件上。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與固定座為可拆連接。
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的優點:
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功能易行;
2、將面板破損限制在更小范圍內,解決了壓刀干涉IC的問題;
3、不需要根據機種更換壓刀,只根據機種更換壓條,快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包括可升降氣缸1和設在氣缸1下部的壓塊2,所述壓塊2上鑲設有軟壓條3。
進一步的,為了設計合理,便于安裝,上述壓塊安裝在固定座4上,所述固定座4安裝于氣缸1下端。
進一步的,為了滿足傳熱需要,上述固定座內設有感溫器5和加熱棒6。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控制,上述感溫器和加熱棒均連接往控制器7,通過感溫器反饋給控制器的溫度來控制加熱棒的發熱。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的下部設有長條型凹槽8,所述長條型凹槽內固定所述軟壓條3。所述長條型凹槽8可以為矩形槽或燕尾槽,所述軟壓條3下表面截面可以呈圓弧形,軟壓條3與長條型凹槽8為可拆連接,其可通過往其長度方向插入固定,或者是垂直于其長度方向插入。軟壓頭能夠傳熱耐高溫。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下部長條型凹槽8具有兩道,所述軟壓條上部具有兩根凸筋,所述兩根凸筋鑲嵌在兩道凹槽內。
為了可以適應不同表面,固定座可以與可升降氣缸1的下端鉸接,該設計可以使在遇到硬質物時可起到緩沖作用。在預先安裝時如果軟壓條3能有一個與水平呈5度的傾斜,使用效果會更好,可進一步降低不良品。或者通過氣缸的動作來實現,即固定座上安裝的兩氣缸桿,一根可以先下降3-6毫米,則該端的軟壓條3先接觸液晶屏或模組,也會先離開液晶屏或模組,也即一根氣缸桿先于另一根氣缸桿動作(下降和上升),這樣動作可以仿真人工的安裝過程,使安裝更加穩定、可靠,以及進一步減少破損。
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的工作方法,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包括可升降氣缸和設在氣缸下部的壓塊,所述壓塊上鑲設有軟壓條,工作前,將軟壓條預先安裝到壓塊上,壓塊安裝到可升降氣缸的下部,工作時,通過可升降氣缸的升降,帶動壓塊和軟壓條壓迫在液晶模組上。
進一步的,通過感溫器反饋給控制器的溫度來控制加熱棒的發熱,通過壓塊和軟壓條將熱量傳遞給液晶模組或工件上。
進一步的,上述壓塊與固定座為可拆連接。
經過實際生產使用本發明結構前后對比:
2016年1-4月平均破片(液晶顯示屏破裂)不良率實績0.101743%,
2016年5-10月平均不良率實績0.001978%;
即 : 0.101743-0.001978=0.099765%改善達成目標
2015年IC擦傷由月均不良率實績0.08%;下降至2016月平均不良率實績0%
綜上所述,使用本發明結構后減少了降溫、撤卸、安裝的繁瑣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減少了產品不良率。
因此,本發明液晶模組實裝段壓著設備軟膠條壓著結構的優點:
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功能易行;
2、將面板破損限制在更小范圍內,解決了壓刀干涉IC的問題;
3、不需要根據機種更換壓刀,只根據機種更換壓條,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