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解去毛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缸體油道孔自動電解去毛刺裝置。
背景技術:
發動機在工作時,潤滑油通過缸體內交錯的油道、油槽,流入曲軸、軸瓦中的油孔,進入曲軸、軸瓦的油孔后再通過相交孔道,最后送達到諸如連桿、軸瓦等部位,起到潤滑連桿和軸瓦的作用。而在曲軸、軸瓦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對曲軸和軸瓦進行切削加工,切削的過程中工件表面過渡處會出現各種尖角、毛邊等不規則的金屬部分,即毛刺;切削后的工件表面則會殘留有碎屑。當曲軸和軸瓦在有毛刺和碎屑時,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一方面碎屑會隨著機油、柴油進入油道;另一方面,毛刺在機油、柴油流動的沖擊下,會有部分脫落,脫落的毛刺會隨著機油、柴油等進入油道,一方面碎屑和毛刺在流動的過程中,會對曲軸和軸瓦產生磨損;另一方面,當碎屑和脫落的毛刺累積到一定程度則會堵塞油道,使其工作失效,進而使缸蓋的進氣門和排氣門關不住,導致缸體缺缸,所以必須保證主油道孔不能殘留任何毛刺。
電解去毛刺是利用電解作用去除金屬零件毛刺的一種電解加工方法,作為一種先進的去毛刺技術,電解去毛刺不會對工件產生機械作用力和熱應力,且不會改變工件表面的物理化學特性,具有去除毛刺質量好、安全可靠、高效等優點,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有的專利文獻和目前市場上的電解去毛刺設備基本都是專用設備,即每一種去毛刺機只能適應于一種或者一類零件毛刺的去除,不能對發動機缸體每一個油道孔進行去毛刺,這種去毛刺機的廣泛適用性比較差,并且設備成本也比較高,對于非批量生產的廠家難以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專用電解去毛刺機設備成本高,廣泛適用性比較差,難以滿足非批量生產廠家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缸體油道孔自動電解去毛刺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發動機缸體油道孔自動電解去毛刺裝置,包括立柱、氣缸、導軌、滑塊、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和電解裝置,導軌橫向固定在立柱的上部,滑塊設于導軌上,滑塊上開有滑槽,氣缸一端的活塞桿為空心活塞桿,空心活塞桿穿過滑槽且與滑槽滑動連接,空心活塞桿內設有工具電極,空心活塞桿上端設有電解液入口,空心活塞桿下端設有電解液噴頭,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固定在立柱的下部。
在本方案中,導軌橫向固定在立柱上,導軌上設有滑塊,這樣在需要對發動機缸體不同油道孔去毛刺時,可以橫向移動導軌上的滑塊,實現對不同位置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的去毛刺工序;滑塊上設有滑槽,氣缸一端的空心活塞桿可以在滑槽內上下滑動,實現對一個特定發動機缸體油道孔去毛刺過程中縱向位置的精準控制;并且氣缸的往復運動也可以實現對一個發動機缸體油道孔去除毛刺過程的往復運動,空心活塞桿下端的電解液噴頭可以實現對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的毛刺和碎屑進行精準噴灑,將毛刺和碎屑快速溶解掉。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在對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毛刺進行去毛刺作業時,首先要將空心活塞桿的下端對準需要去毛刺的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然后通過氣缸控制活塞的直線往復運動帶動空心活塞桿以及空心活塞桿中的工具電極移動,從而將空心活塞桿下端的電解液噴頭伸入需要去毛刺的發動機缸體的油道孔內,將電解液通過電解液入口緩緩注入空心活塞桿內,啟動電解裝置的加工電源,在短時間加以電解電壓,這時由于工件的毛刺和棱邊上的電流最集中,電流密度最大,因此毛刺很快被溶解去除,棱角也被倒圓。最后氣缸帶動空心活塞桿以及空心活塞桿中的工具電極反向移動,從而將工具電極抽出發動機缸體的油道孔,完成一次去毛刺作業。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導軌上的滑塊可以在導軌上水平移動,氣缸一端的空心活塞桿在滑塊的滑槽中可以上下移動,二者的結合能夠實現對橫向不同位置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的準確定位,空心活塞桿的上下移動實現了對特定一個發動機缸體油道孔去毛刺的精準定位,進而實現了對發動機缸體任意位置油道孔去毛刺的精準定位,從空心活塞桿下端的電解液噴頭噴出的電解液能夠將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的毛刺和碎屑快速溶解,該方案能夠廣泛應用,并且這種方法所用到的設備簡單易得,操作流程簡單,適合非批量生產的廠家。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電解液噴頭上設有若干出液孔。有益效果:電解液噴頭上設有若干出液孔,可以使電解液電解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的毛刺時,電解液噴灑均勻,對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的毛刺快速電解。
方案三:此為方案二的優選,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設有水平支撐導軌。有益效果:這樣可以調節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相對于空心活塞桿下端電解液噴頭的相對位置,使其工具電極與電解液噴頭的配合使用實現依次對發動機缸體的多個油道孔進行去毛刺加工的工序。
方案四:此為方案三的優選,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下設有電解液收集盤。有益效果:這樣可以將發動機缸體下端殘留的電解液以及電解毛刺產生的沉淀物收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缸體油道孔自動電解去毛刺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
立柱10、氣缸11、導軌12、滑塊13、空心活塞桿14、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15、電解液收集盤16、待加工發動機缸體17、電解液入口18、工具電極19、電解液噴頭20 。
如圖1所示的發動機缸體油道孔自動電解去毛刺裝置,包括立柱10、氣缸11、導軌12、滑塊13和電解裝置,導軌12固定在立柱10上,滑塊13設于導軌12上,滑塊13上開有活動槽,氣缸11一端設有空心活塞桿14,空心活塞桿14活動卡在活動槽中,空心活塞桿14內設有工具電極19,空心活塞桿14上端設有電解液入口電解液入口18,電解液入口18連接加工電源,空心活塞桿14下端設有電解液噴頭20 ,電解液噴頭20 上設有若干出液孔,如圖2所示的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15設有水平支撐導軌,待加工發動機缸體17可以在水平支撐導軌上來回移動,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15下設有電解液收集盤16,可以收集殘留電解液以及電解后的沉淀物。
在對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毛刺進行去毛刺作業時,首先要將空心活塞桿14的下端對準需要去毛刺的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然后通過氣缸11控制空心活塞桿14的直線往復運動帶動空心活塞桿14以及空心活塞桿14中的工具電極19移動,從而將空心活塞桿14下端的電解液噴頭20 伸入需要去毛刺的發動機缸體的油道孔內,將電解液通過電解液入口18緩緩注入空心活塞桿14內,空心活塞桿14下端的電解液噴頭20 上設有若干出液孔,對發動機缸體油道孔中需要去毛刺的地方均勻噴灑,啟動電解裝置的加工電源,在短時間加以電解電壓,這時由于工件的毛刺和棱邊上的電流最集中,電流密度最大,因此毛刺很快被溶解去除,棱角也被倒圓。最后氣缸11帶動空心活塞桿14以及空心活塞桿14中的工具電極19反向移動,從而將工具電極19抽出發動機缸體的油道孔,完成一次去毛刺作業。調節發動機缸體油道孔相對于空心活塞桿14下端工具電極19的相對位置,使工具電極19與電解液噴頭20的配合使用實現依次對發動機缸體的多個油道孔進行去毛刺加工的工序。通過發動機缸體固定支架15下的電解液收集盤16收集發動機缸體下端殘留的電解液以及電解毛刺產生的沉淀物。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