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適用于板狀鑄件的氣動夾具。
背景技術:
在型材加工中,需要對型材進行切削、打磨等工序,在這些工序中,型材需要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以保證足夠的加工穩定性及精度。在現有技術中,一般會使用夾具來為型材提供這種穩定的狀態,在型材達到指定位置后,工作人員會手動將夾具中的兩個夾持端靠近,并通過鎖定結構將型材固定于夾具中,從而進行型材的加工。但現有技術中的這種夾具在操作時需要耗費較多人力與時間,且僅通過人力進行鎖定其固定效果較差,降低了型材的加工精度及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工件夾緊工作自動化程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板狀鑄件的氣動夾具來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于板狀鑄件的氣動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定夾具和動夾具;所述定夾具包括定底座和第一夾持板;所述定底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動夾具包括動底座和第二夾持板;所述動底座通過滑動部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動底座帶動第二夾持板沿所述滑動部朝向所述定夾具作前進或后退運動;所述動底座遠離所述定底座的一側與一動力裝置聯動;所述第一夾持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動底座上;所述第二夾持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動底座上;所述第一夾持板與所述第二夾持板的向對面為夾持面;在所述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的夾持面上設置有用于擱置待加工工件的臺階。
優選的,所述第一夾持板與第二夾持板均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在所述定底座和動底座上。
優選的,所述動力裝置為氣缸。
優選的,所述滑動部包括在所述基座上固定的兩側板;所述動底座處于兩側板之間;所述兩側板相對面的底部均設有向所述側板板體內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軸線與所述動夾具的運動路徑平行;所述動底座的兩側設置有鍵入所述凹陷的插鍵。
優選的,所述側板通過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動夾具通過氣缸帶動動夾具靠近或遠離定夾具,以夾緊或松開型材,實現了型材固定的自動化,減少了型材加工時所需的人力及時間,且氣缸的氣動反應速度快,自動夾緊使得型材的固定效果更好,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及效率。
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在定底座和動底座上,便于更好夾持板,以適應不同結構的型材,提高加工機具的使用率。
動底座與側板采用在側面設置凹槽和插鍵的鍵合方式實現滑動,在加工過程中,減少金屬屑進入凹槽中,即使有少量金屬屑進入凹槽中,清理也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板狀鑄件的氣動夾具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動底座與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動底座與側板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適用于板狀鑄件的氣動夾具,包括基座1;在基座1上固定有定夾具11和動夾具12。定家具和動夾具12相互配合實現夾緊工件的目的。
定夾具11包括定底座111和第一夾持板112;定底座111固定在基座1上;動夾具12包括動底座121和第二夾持板122;動底座121通過滑動部固定在基座1上;動底座121帶動第二夾持板122沿滑動部朝向定夾具11作前進或后退運動。動底座121遠離定底座111的一側與一動力裝置13聯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裝置13為氣缸。
為了便于更換夾持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夾持板112可拆卸的固定在動底座121上;第二夾持板122可拆卸的固定在動底座121上。一般情況下,第一夾持板112與第二夾持板122均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在定底座111和動底座121上。當待加工工件結構不同時,可通過更換夾持板,來實現夾持板與工件的匹配。
第一夾持板112與第二夾持板122的向對面為夾持面;在第一夾持板112、第二夾持板122的夾持面上設置有用于擱置待加工工件的臺階1121和臺階1221。
如圖3、圖4所示,滑動部包括在基座1上固定兩側板14;動底座121處于兩側板14之間;兩側板14相對面的底部均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141;凹槽141的軸線與動夾具12的運動路徑平行;動底座121的兩側設置有鍵入凹陷的插鍵1212。通過插鍵1212在凹槽141內滑動,實現動夾具12的移動。側板14可通過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基座1上,便于拆卸更換維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