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清掃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
背景技術:
熱軋鋼帶輸送輥道在工作時,由于受工作環境影響,如高溫、鋼帶頭尾的磕碰、氧化鐵皮或其它異物等,時常會造成輥面出現粘結、凸起等缺陷,如不及時處理,會造成鋼帶表面出現劃傷、硌傷等缺陷,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因此,人們發明出一種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
但是,現有的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還存在著功能點一、清掃效果差和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多功能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現有的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還存在的功能點一、清掃效果差和工作效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多功能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包括手柄,清掃刷結構,噴灑結構,防護殼,風機,放置塊,過濾網,插板,儲塵盒和吸口,所述的清掃刷結構安裝在手柄的中間部位;所述的噴灑結構安裝在手柄的左側;所述的防護殼安裝在手柄的左端;所述的風機安裝在防護殼的上部;所述的放置塊焊接在防護殼內壁的下側;所述的過濾網插入在放置塊之間;所述的插板焊接在防護殼的下部,并與儲塵盒插接;所述的吸口設置在儲塵盒的下部;所述的噴灑結構包括儲水箱,輸送管,水泵和噴頭,所述的儲水箱設置在手柄的上部;所述的輸送管一端與儲水箱連接,另一端與噴頭連接;所述的水泵設置在輸送管上。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清掃刷結構包括旋轉電機,聯軸器,連接軸和清掃刷,所述的旋轉電機安裝在手柄內部的右側,并通過聯軸器與連接軸連接;所述的清掃刷設置在連接軸的下部。
所述的噴頭具體采用霧狀噴頭,可以對大面積的清掃部位進行噴灑,有利于防止大量的灰塵四處飛散和增加該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功能。
所述的清掃刷具體采用尼龍硬毛刷,有利于增加該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清掃效果和效率。
所述的過濾網具體采用活性炭過濾網,配合風機和儲塵盒的設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儲存和清理大顆粒性垃圾。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噴灑結構的設置,有利于防止大量的灰塵四處飛散和增加該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功能,通過清掃刷結構的設置,有利于增加該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清掃效果和效率,通過過濾網、風機和儲塵盒的設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儲存和清理大顆粒性垃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噴灑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掃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手柄,2-清掃刷結構,21-旋轉電機,22-聯軸器,23-連接軸,24-清掃刷,3-噴灑結構,31-儲水箱,32-輸送管,33-水泵,34-噴頭,4-防護殼,5-風機,6-放置塊,7-過濾網,8-插板,9-儲塵盒,10-吸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包括手柄1,清掃刷結構2,噴灑結構3,防護殼4,風機5,放置塊6,過濾網7,插板8,儲塵盒9和吸口10,所述的清掃刷結構2安裝在手柄1的中間部位;所述的噴灑結構3安裝在手柄1的左側;所述的防護殼4安裝在手柄1的左端;所述的風機5安裝在防護殼4的上部;所述的放置塊6焊接在防護殼4內壁的下側;所述的過濾網7插入在放置塊6之間;所述的插板8焊接在防護殼4的下部,并與儲塵盒9插接;所述的吸口10設置在儲塵盒9的下部;所述的噴灑結構3包括儲水箱31,輸送管32,水泵33和噴頭34,所述的儲水箱31設置在手柄1的上部;所述的輸送管32一端與儲水箱31連接,另一端與噴頭34連接;所述的水泵33設置在輸送管32上。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清掃刷結構2包括旋轉電機21,聯軸器22,連接軸23和清掃刷24,所述的旋轉電機21安裝在手柄1內部的右側,并通過聯軸器22與連接軸23連接;所述的清掃刷24設置在連接軸23的下部。
所述的噴頭34具體采用霧狀噴頭,可以對大面積的清掃部位進行噴灑,有利于防止大量的灰塵四處飛散和增加該熱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功能。
所述的清掃刷24具體采用尼龍硬毛刷,有利于增加該軋鋼帶輸送輥道清掃裝置的清掃效果和效率。
所述的過濾網7具體采用活性炭過濾網,配合風機5和儲塵盒9的設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儲存和清理大顆粒性垃圾。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過手柄1把吸口10放置到需要清掃的地方,然后通過風機5把需要清掃地方的大顆粒垃圾吸入到儲塵盒9內,然后水泵33使輸送管32把儲水箱31內的水從噴頭34噴灑到需要清掃的地方,再然后使旋轉電機21帶動聯軸器22和清掃刷24旋轉并清理需要清掃的地方。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