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支架;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間隔地設置;第一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內,自由端由所述第一通道向外伸出;第二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內,自由端由所述第二通道向外伸出;套設于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一螺套;套設于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二螺套;與第一螺桿的自由端和第二螺桿的自由端固定連接的橫梁;以及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橫梁上的檢測元件。本申請提供的測量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不與主機進行聯機調試的情況下,單獨測量回轉工作臺的綜合精度,從而縮短生產周期。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機械加工領域,機床通常包括回轉工作臺,回轉工作臺的安裝調試分為刮鏟、定位、部裝、總裝、連機調試。按照傳統工藝流程,回轉工作臺的連機調試(精度測量)必須等主機裝配完成后共同聯機進行。主機的裝配周期需要45天,而回轉工作臺的裝配周期為14天,即回轉工作臺的裝配完成提前主機裝配完成30天。如果按照傳統工藝流程,工作臺裝配完工后,需要放置在場地內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進行綜合精度的檢測,這將造成批量生產和裝配的回轉工作臺大量占用生產場地,從而帶來額外的場地費用支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支架;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間隔地設置;第一螺桿,所述第一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內,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通道向外伸出;第二螺桿,所述第二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內,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通道向外伸出;套設于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一螺套;套設于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二螺套;一端與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固定連接的橫梁;以及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橫梁上的檢測元件。
[000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上開設有槽;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固定地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支撐套,所述第一支撐套具有與所述槽匹配的第一緊固件;固定地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支撐套,所述第二支撐套具有與所述槽匹配的第二緊固件。
[000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套和所述第二支撐套的周壁上具有孔,所述第一緊固件和所述第二緊固件均為與所述孔相匹配的螺釘。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套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二螺套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二手柄。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元件包括與所述橫梁連接且具有孔的滑動塊;一端固定地設置于所述滑動塊的孔內,另一端由所述滑動塊伸出的水平桿;套設于所述水平桿的伸出端上的“U”形夾;設置于所述“U”形夾上的用于控制其張緊度的鎖定元件;以及固定地設置于所述“U”形夾上的垂直桿。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U”形夾的兩個支腳端對稱地設置有螺紋孔;所述鎖定元件包括具有與所述“U”形夾的螺紋孔匹配的螺紋的手扭;以及墊套,所述墊套具有兩個通孔,所述兩個通孔所形成的通道相互垂直,但不位于同一平面,其中的一個通孔具有與所述手扭相匹配的螺紋,另一個通孔用于固定設置所述垂直桿。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橫梁開設有“T”形槽;所述滑動塊被能夠與所述“T”形槽配合的緊固螺釘固定于所述橫梁上。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元件包括:
[0011 ]設置于所述垂直桿末端的百分表或激光干涉儀。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呈三角形。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能夠在回轉工作臺安裝調試時對其綜合精度進行檢測。測量過程中,考慮到各種類型工作臺高度不一致,所以本測量裝置能夠在垂直方向上調節高度。可以滿足對多種型號的回轉工作臺進行精度檢測。
[0014]本測量工具結構簡便,支架直接固定安裝于地基上,橫梁至回轉工作臺臺面的距離控制在200mm左右。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需要測量回轉工作臺定位孔的徑向跳動及T型槽的直線度,因此在橫梁上設置有能夠沿其移動的滑動塊,以帶動檢測元件移動,滿足對于回轉工作臺不同位置的測量要求。
[0015]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不與主機進行聯機調試的情況下,單獨測量回轉工作臺的綜合精度,從而縮短生產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簡要說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使用的附圖。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結構圖;
[0018]圖2為螺桿與螺套配合示意圖;
[0019]圖3為橫梁與連接塊配合示意圖;
[0020]圖4為檢測元件和鎖定元件配合示意圖;
[0021]圖5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測量回轉工作臺端面跳動示意圖;
[0022]圖6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測量回轉工作臺基準孔的徑向跳動示意圖;
[0023]圖7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測量回轉工作臺T型槽的直線度示意圖;
[0024]圖8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測量回轉工作臺移動對工作臺面的平行度示意圖;
[0025]圖9為采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回轉工作臺精度測量裝置測量回轉工作臺回轉(B向)定位精度及重復定位精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此說明,顯然,附圖所示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目的是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特征。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所公開的附圖及其說明,做出修改或其他等同的變型或替代方案。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受這些附圖和說明的限制。
[0027]參照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包括第一支架1、與第一支架I相間隔地設置的第二支架2、第一螺桿3、第二螺桿4、第一螺套5、第二螺套6、橫梁7以及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橫梁上的檢測元件8。
[0028]第一支架I大致呈三角形且具有沿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通道la。相同地,第二支架2大致呈三角形且具有沿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二通道2a。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相間隔地設置,二者的間隔距離大于4m,以主要能夠滿足尺寸為1.8mX2m?4mX4m的回轉工作臺布置在二者之間。第一螺桿3的定位端設置在第一通道Ia內,第一螺桿3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通道Ia向外伸出。第一螺套5套設于第一螺桿3的自由端上。第二螺桿4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通道2a內,第二螺桿4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通道2a向外伸出。第二螺套6套設于第二螺桿4的自由端上。第一螺桿3和第二螺桿4的自由端末端均與橫梁7固定連接。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能夠理解,第一螺桿3和第二螺桿4與橫梁7固定連接的部位不限于其自由端的末端,這種連接方式只要能夠達到當旋轉第一螺套5或第二螺套6時,第一螺桿3和第二螺桿4只發生上下方向的直線運動、不發生旋轉即可。這樣設置可以調整橫梁7高度,以滿足不同高度的測量需求。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桿3和所述第二螺桿4上開設有槽。第一支架I上通過內六角螺釘固定設置有第一支撐套9,第一螺桿3的自由端伸出第一支架I后,先進入第一支撐套9內,然后與第一螺套5配合。第一螺桿3的螺紋外徑與第一支撐套9內孔間隙配合。第一支撐套9上設置有第一緊固件9a,其可以采用圓柱端緊定螺釘。第一緊固件9a能夠和第一螺桿3上開設的槽配合,以使得當擰緊第一緊固件9a時,第一螺桿3在上下方向的直線運動也會收到限制,即第一螺桿3既不能旋轉,也不能直線運動。為了便于從第一支撐套9的外部調節第一緊固件9a,所述第一支撐套9的周壁上孔,所述第一緊固件9a設置在所述孔內。相同地,第二支架2上通過內六角螺釘固定設置有第二支撐套10,第二螺桿4的自由端伸出第二支架I后,先進入第二支撐套10內,然后與第二螺套6配合。第二螺桿4的螺紋外徑與第二支撐套10內孔間隙配合。第二支撐套10上設置有第二緊固件10a,其可以采用圓柱端緊定螺釘。所述第二支撐套10的周壁上孔,所述第二緊固件1a設置在所述孔內。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螺套5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一手柄5a,第二螺套6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二手柄6a,以便于操作者在旋轉第一螺套5和第二螺套6時能夠更為省力。此外,在第一螺套5和第二螺套6內分別設置了推力球軸承5b和推力球軸承6b,以起到減小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第一螺套5和第二螺套6轉動時更為平穩、圓滑。
[0031]第一螺桿3和第二螺桿4都可以采用帶內孔的多頭螺紋以減輕自身的重量。
[0032]參照圖3所示,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橫梁7的長度設計為6m,并且采用鋁型材,其具有中空結構,自身重量輕、剛性好,能有效減少橫梁7因自身重量引起的變形量,減少測量誤差。此外,橫梁7的周壁上設置有多個T型槽。以設置第一螺桿3的一側為例,為了不破壞橫梁7的整體剛性,第一螺桿3不與橫梁7直接固定連接,而是在橫梁7的下部設置支撐板7a。支撐板7a具有用于容納第一螺桿3的末端的孔。第一螺桿3的末端與支撐板7a的孔過盈配合。“L”形的壓板7b通過墊圈及六角螺栓7c緊固在支撐板7a上,且壓板7b的一端進入橫梁7的T型槽內,以使得橫梁7被固定在支撐板7a上。第二螺桿4與橫梁7的固定方式與上述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0033]結合圖3和圖4所示,檢測元件8包括滑動塊8a、水平桿8b、“U”形夾8c、鎖定元件11、垂直桿Sd以及百分表或激光干涉儀Se。
[0034]滑動塊8a通過內六角螺釘固定在橫梁7上。內六角螺釘能夠和橫梁7的T型槽配合,即當擰緊內六角螺釘時,滑動塊8a不能沿橫梁7移動,當擰松內六角螺釘時,滑動塊8a能夠沿著橫梁7移動,以實現調整滑動塊8a位置的目的。滑動塊8a的中部有一螺紋孔,水平桿Sb的一端通過上述螺紋孔和水平桿Sb固定連接,并用六角扁螺母鎖緊,水平桿Sb的另一端由所述滑動塊8a伸出。“U”形夾Sc套設于水平桿Sb的伸出端。設置于“U”形夾Sc的鎖定元件Sd能夠控制其兩個支腳相對鎖緊或者松弛,以實現“U”形夾Sc緊固于水平桿Sb或者與水平桿Sb脫開。垂直桿Sd固定地設置于“U”形夾Sc上且在垂直桿Sd的末端能夠設置百分表或激光干涉儀8e。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能夠理解,當“U”形夾8c相對于水平桿8b轉動時,固定在垂直桿8d末端的百分表或激光干涉儀8e的位置隨之發生移動。
[003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U”形夾Sc的兩個支腳端對稱地設置有螺紋孔。鎖定元件11包括具有與所述“U”形夾Sc支腳上的螺紋孔匹配的螺紋的手扭Ila以及墊套11b,所述墊套具有兩個通孔且兩個通孔所形成的通道相互垂直,但不位于同一平面。其中的一個通孔具有與所述手扭相匹配的螺紋,另一個通孔用于固定設置所述垂直桿。
[0036]以尺寸為1.8mX2m?4mX4m的回轉工作臺為例,主要測量精度如下:
[0037]1.測量回轉工作臺的端面跳動:
[0038]參照圖5,測量回轉工作臺的端面跳時,百分表的測頭指在工作臺面上,分別測量距離工作臺回轉中心500mm、I OOOmm、2000mm三處。根據百分表讀數測量工作臺定端面跳動。[0039 ] 2.測量回轉工作臺基準孔的徑向跳動:
[0040]參照圖6,測量回轉工作臺定位心孔的徑向跳動時,百分表的測頭指在工作臺基準孔內壁,工作臺自身回轉,根據百分表讀數測量工作臺定位心孔的徑向跳動。
[0041 ] 3.測量回轉工作臺T型槽的直線度:
[0042]參照圖7,測量T型槽的直線度時,百分表的測頭指在T型槽內側,回轉工作臺直線移動,根據百分表讀數測量工作臺T型槽的直線度。
[0043 ] 4.測量回轉工作臺移動對工作臺面的平行度:
[0044]參照圖8,測量回轉工作臺移動對工作臺面的平行度時,工作臺面上放一直尺,百分表的測頭指在直尺上,回轉工作臺做直線運動,根據百分表讀數測量回轉工作臺移動對工作臺面的平行度。
[0045]5.測量回轉工作臺B向定位精度及重復定位精度:
[0046]參照圖9,測量回轉工作臺B向定位精度及重復定位精度時,激光干涉儀的測頭裝于該測量工具的橫梁的滑動塊上,回轉工作臺自身回轉,根據激光干涉儀的測量數據,檢測回轉工作臺B向定位精度及重復定位精度。
[004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支架; 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間隔地設置; 第一螺桿,所述第一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內,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通道向外伸出; 第二螺桿,所述第二螺桿的定位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內,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通道向外伸出; 套設于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一螺套; 套設于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且與之相匹配的第二螺套; 一端與所述第一螺桿的自由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螺桿的自由端固定連接的橫梁;以及 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橫梁上的檢測元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上開設有槽; 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 固定地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支撐套,所述第一支撐套具有與所述槽匹配的第一緊固件; 固定地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支撐套,所述第二支撐套具有與所述槽匹配的第二緊固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套和所述第二支撐套的周壁上具有孔,所述第一緊固件和所述第二緊固件均為與所述孔相匹配的螺釘。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套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一手柄; 所述第二螺套具有垂直于其周壁延伸的第二手柄。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元件包括: 與所述橫梁連接且具有孔的滑動塊; 一端固定地設置于所述滑動塊的孔內,另一端由所述滑動塊伸出的水平桿; 套設于所述水平桿的伸出端上的“U”形夾; 設置于所述“U”形夾上的用于控制其張緊度的鎖定元件;以及 固定地設置于所述“U”形夾上的垂直桿。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夾的兩個支腳端對稱地設置有螺紋孔; 所述鎖定元件包括: 具有與所述“U”形夾的螺紋孔匹配的螺紋的手扭;以及 墊套,所述墊套具有兩個通孔,所述兩個通孔所形成的通道相互垂直,但不位于同一平面,其中的一個通孔具有與所述手扭相匹配的螺紋,另一個通孔用于固定設置所述垂直桿。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橫梁開設有“T”形槽; 所述滑動塊被能夠與所述“Τ”形槽配合的緊固螺釘固定于所述橫梁上。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元件包括: 設置于所述垂直桿末端的百分表或激光干涉儀。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測量回轉工作臺精度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呈三角形。
【文檔編號】B23Q17/00GK205520743SQ20162017749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9日
【發明人】羅俊波, 趙建華, 王全寶, 彭粱鋒, 林松, 李波波, 寧秀月, 李振山, 王菁, 蔣維
【申請人】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