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鑄模具進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鑄造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的壓鑄模具進膠結構。
背景技術: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 其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 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但壓鑄模具也有一些常見的問題,如冷紋、裂痕、氣孔等,壓鑄件中形成的氣孔大部分來源于壓室型腔中的氣體,要減少壓鑄件中的氣孔量,就必須充分排氣,讓氣體從型腔中被金屬液順利地推出,雖然現有技術在模具中設置了排氣槽,但受金屬液流動速度、流道形狀等因素的影響,其氣孔問題仍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有效克服壓鑄工件內氣泡問題的壓鑄模具進膠結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包括流道、進膠口以及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膠口的腔體呈弧形,所述進膠口的弧形腔體朝向所述型腔的底部方向彎曲。使液態工料從進膠口流出后,按照其流動的慣性,首先流入型腔的底部,從底部向上逐漸填充滿型腔,將型腔內的空氣逐漸排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包括
作為優選,進膠口腔體頂面和型腔的連接點的切線與所述型腔的底面相交。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與所述進膠口連接的分流道腔體設為斜坡狀,避免因進膠口形狀的突然改變而引起的液體回流,分流道與所述進膠口的弧形腔體要平滑過渡連接,流道腔體的平滑度也是影響到壓鑄質量的重要因素。本發明的進膠結構還設有與所述型腔連接的排氣槽。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但有效解決了壓鑄過程中,液態工料在型腔內容易卷入空氣以及型腔排氣不徹底的問題,提高了壓鑄件的質量以及良品率,并且易于推廣使用。
圖1是設有本發明進膠結構的壓鑄設備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設有本發明進膠結構的壓鑄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闡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技術目的,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介紹。如圖1、圖2所示,一種設有本發明壓鑄模具進膠結構的壓鑄設備,包括上模板、 下模板、導柱等裝置,其進膠結構包括主流道2、分流道12以及型腔13,所述分流道12通過進膠口 11與所述型腔13連通,所述分流道12的腔體呈斜坡狀,分流道12與所述進膠口 13的弧形腔體平滑過渡連接,所述進膠口 11的腔體呈弧形,如圖4所示,所述進膠口 11的弧形腔體朝向所述型腔13的底部方向彎曲,也可進一步地使進膠口 11的弧形腔體頂面和型腔13的連接點的切線與所述型腔13的底面相交,以盡量減少液體工料可能卷入的空氣。 所述型腔13的頂部與排氣槽連通。開始澆鑄后,液態工料從主流道2進入,然后進入兩側的分流道12,液態工料在進膠口 12內沿著其腔體的弧度流向型腔13的底部,然后向上溢滿,將氣體通過排氣槽逐漸向上排出。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包括流道、進膠口以及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膠口的腔體呈弧形,所述進膠口的弧形腔體朝向所述型腔的底部方向彎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其特征在于進膠口腔體頂面和型腔的連接點的切線與所述型腔的底面相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與所述進膠口連接的分流道腔體呈斜坡狀,分流道與所述進膠口的弧形腔體平滑過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其特征在于設有與所述型腔連接的排氣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鑄模具進膠結構,包括流道、進膠口以及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膠口的腔體呈弧形,所述進膠口的弧形腔體朝向所述型腔的底部方向彎曲。本發明通過改進壓鑄模具進膠點及流道的結構,使液態工料先進入模具型腔的底部,逐步將型腔內的空氣排出,有效克服了壓鑄工件內容易產生氣泡的問題,提高了工件壓鑄質量。
文檔編號B22D17/22GK102527993SQ20121007209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洪進興 申請人:昆山長運電子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