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苦蕎麥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苦蕎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綠色或微逞紫色,有細縱棱,一側具乳頭狀突起,葉寬三角形,長2-7厘米,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葉較小具短柄,生長在田邊、路旁、山坡、河谷等潮濕地帶,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都有分布,苦蕎麥性味苦、平、寒,有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目前苦蕎麥的種植多在貧瘠的土地上或者沙林地上,土壤肥沃性差,在種植過程中多采用施加化合肥,不僅種植的經濟成本大,而且不利于苦蕎麥的生長,影響著苦蕎麥的產量。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及其制作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及其制作工藝。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包括如下原料及重量份組分:番薯藤15-18份、豆角藤18-20份、南瓜藤12-16份、大豆根系11-13份、花生殼10-12份、秸稈20-25份、玉米芯16-18份、米糠13-15份、麥麩6-8份、木屑9-11份、黃泥土8-11份、淤泥土7-9份、鍋爐渣10-14份、貝殼粉4-6份、草木灰8-10份、熟石灰8-12份、根瘤菌4-5份、固氮菌6-7份、抗生菌2-4份、復合菌2-3份、放線菌1-3份、酵素菌1-2份、枯草芽孢桿菌2.5-3.5份和側孢芽孢桿菌1.5-2.5份。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取對應份數的番薯藤、豆角藤和南瓜藤,用閘刀進行切碎處理,切碎后放入到研磨桶內搗碎成糊狀物,即可得到藤蔓混合物。
(2)取對應份數的大豆根系、花生殼、秸稈和玉米芯,依次攤放到水泥平地上進行曝曬4-5天,曝曬溫度為30-35℃,干燥后用滾筒粉碎機進行粉碎處理,得到粉末狀的餅類混合物料。
(3)取對應份數的米糠、麥麩、木屑、黃泥土、淤泥土、鍋爐渣、貝殼粉、草木灰和熟石灰,采用20目鋼絲篩對其進行混合篩分,去除里面的石子和大塊雜物,得到混合粉末物料。
(4)將步驟(1)中的藤蔓混合物、步驟(2)中的餅類混合物料和步驟(3)中的混合粉末物料進行均勻混合,并依次加入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復合菌、放線菌、酵素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側孢芽孢桿菌,堆放到陰涼角落進行堆肥發酵,堆肥發酵溫度為6-8℃,堆肥發酵時間為10-15天。
(5)將步驟(4)堆肥發酵后的物料從中間往四周攤開,進行攤晾風干處理,攤晾厚度保持在0.5-1.2厘米,干燥后即可得到有機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的上述配方和步驟制備出來的苦蕎麥栽培專用綠色有機肥料,不僅所選成分常見易得,制備方法簡單,制作成本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苦蕎麥各個生長期所需的元素,對根系和花系無傷害,而且采用多種微生物菌進行發酵處理,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綠色環保,改良土壤,減少污染,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1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包括如下原料及重量份組分:番薯藤15份、豆角藤18份、南瓜藤12份、大豆根系11份、花生殼10份、秸稈20份、玉米芯16份、米糠13份、麥麩6份、木屑9份、黃泥土8份、淤泥土7份、鍋爐渣10份、貝殼粉4份、草木灰8份、熟石灰8份、根瘤菌4份、固氮菌6份、抗生菌2份、復合菌2份、放線菌1份、酵素菌1份、枯草芽孢桿菌2.5份和側孢芽孢桿菌1.5份。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取對應份數的番薯藤、豆角藤和南瓜藤,用閘刀進行切碎處理,切碎后放入到研磨桶內搗碎成糊狀物,即可得到藤蔓混合物;(2)取對應份數的大豆根系、花生殼、秸稈和玉米芯,依次攤放到水泥平地上進行曝曬4天,曝曬溫度為30℃,干燥后用滾筒粉碎機進行粉碎處理,得到粉末狀的餅類混合物料;(3)取對應份數的米糠、麥麩、木屑、黃泥土、淤泥土、鍋爐渣、貝殼粉、草木灰和熟石灰,采用20目鋼絲篩對其進行混合篩分,去除里面的石子和大塊雜物,得到混合粉末物料;(4)將步驟(1)中的藤蔓混合物、步驟(2)中的餅類混合物料和步驟(3)中的混合粉末物料進行均勻混合,并依次加入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復合菌、放線菌、酵素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側孢芽孢桿菌,堆放到陰涼角落進行堆肥發酵,堆肥發酵溫度為6℃,堆肥發酵時間為10天;(5)將步驟(4)堆肥發酵后的物料從中間往四周攤開,進行攤晾風干處理,攤晾厚度保持在0.5厘米,干燥后即可得到有機肥。
實施例2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包括如下原料及重量份組分:番薯藤16份、豆角藤19份、南瓜藤14份、大豆根系12份、花生殼11份、秸稈22份、玉米芯17份、米糠14份、麥麩7份、木屑10份、黃泥土10份、淤泥土8份、鍋爐渣12份、貝殼粉5份、草木灰9份、熟石灰10份、根瘤菌4.5份、固氮菌6.5份、抗生菌3份、復合菌2.5份、放線菌2份、酵素菌1.5份、枯草芽孢桿菌3份和側孢芽孢桿菌2份。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取對應份數的番薯藤、豆角藤和南瓜藤,用閘刀進行切碎處理,切碎后放入到研磨桶內搗碎成糊狀物,即可得到藤蔓混合物;(2)取對應份數的大豆根系、花生殼、秸稈和玉米芯,依次攤放到水泥平地上進行曝曬4.5天,曝曬溫度為32℃,干燥后用滾筒粉碎機進行粉碎處理,得到粉末狀的餅類混合物料;(3)取對應份數的米糠、麥麩、木屑、黃泥土、淤泥土、鍋爐渣、貝殼粉、草木灰和熟石灰,采用20目鋼絲篩對其進行混合篩分,去除里面的石子和大塊雜物,得到混合粉末物料;(4)將步驟(1)中的藤蔓混合物、步驟(2)中的餅類混合物料和步驟(3)中的混合粉末物料進行均勻混合,并依次加入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復合菌、放線菌、酵素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側孢芽孢桿菌,堆放到陰涼角落進行堆肥發酵,堆肥發酵溫度為7℃,堆肥發酵時間為12天;(5)將步驟(4)堆肥發酵后的物料從中間往四周攤開,進行攤晾風干處理,攤晾厚度保持在0.5-1.2厘米,干燥后即可得到有機肥。
實施例3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包括如下原料及重量份組分:番薯藤18份、豆角藤20份、南瓜藤16份、大豆根系13份、花生殼12份、秸稈25份、玉米芯18份、米糠15份、麥麩8份、木屑11份、黃泥土11份、淤泥土9份、鍋爐渣14份、貝殼粉6份、草木灰10份、熟石灰12份、根瘤菌5份、固氮菌7份、抗生菌4份、復合菌3份、放線菌3份、酵素菌2份、枯草芽孢桿菌3.5份和側孢芽孢桿菌2.5份。
一種利用生物菌降解制備的苦蕎麥種植綠色有機肥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取對應份數的番薯藤、豆角藤和南瓜藤,用閘刀進行切碎處理,切碎后放入到研磨桶內搗碎成糊狀物,即可得到藤蔓混合物;(2)取對應份數的大豆根系、花生殼、秸稈和玉米芯,依次攤放到水泥平地上進行曝曬5天,曝曬溫度為35℃,干燥后用滾筒粉碎機進行粉碎處理,得到粉末狀的餅類混合物料;(3)取對應份數的米糠、麥麩、木屑、黃泥土、淤泥土、鍋爐渣、貝殼粉、草木灰和熟石灰,采用20目鋼絲篩對其進行混合篩分,去除里面的石子和大塊雜物,得到混合粉末物料;(4)將步驟(1)中的藤蔓混合物、步驟(2)中的餅類混合物料和步驟(3)中的混合粉末物料進行均勻混合,并依次加入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復合菌、放線菌、酵素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側孢芽孢桿菌,堆放到陰涼角落進行堆肥發酵,堆肥發酵溫度為8℃,堆肥發酵時間為15天;(5)將步驟(4)堆肥發酵后的物料從中間往四周攤開,進行攤晾風干處理,攤晾厚度保持在1.2厘米,干燥后即可得到有機肥。
本發明采用的上述配方和步驟制備出來的苦蕎麥栽培專用綠色有機肥料,不僅所選成分常見易得,制備方法簡單,制作成本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苦蕎麥各個生長期所需的元素,對根系和花系無傷害,而且采用多種微生物菌進行發酵處理,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綠色環保,改良土壤,減少污染,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步驟實施例的限制,步驟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