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姬松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姬松茸是一種夏秋生長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溫、多濕、通風的環境中,姬松茸菌蓋嫩,菌柄脆,具有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味純鮮香,食用價值頗高,口感極好,味純5-7克;蛋白質組成中包括18種氨基酸,人體的8種必需氨基酸齊全,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麥角甾醇。其所含甘露聚糖對抑制腫瘤(尤其是腹水癌)、醫療痔瘺、增強精力、防治心血管病等都有療效。
現有技術中,栽培姬松茸所用的原料為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稈、花生殼、豬牛糞等,未見公開使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桑枝是桑蠶產業的廢棄物,1畝桑園1年可產生1噸的干桑枝,隨著種桑養蠶業的發展,桑枝產量也隨著增加,僅廣西每年產生的桑枝就達300多萬噸之巨,桑枝原來一般是作為燃料直接燒掉,但隨著石油液化氣和沼氣在農村的普及,不再用桑枝作燃料,桑枝反而成為桑蠶業的多余副產物,大部份直接堆積于田頭任其自然腐爛不僅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還容易傳染蠶病,其實,經檢測表明,桑枝含氮量很高,是培養姬松茸等食用菌的上等原料,桑枝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類、黃酮類、生物堿等特殊成分,栽培出來的食用菌無論是營養成分還是藥用成分,都比普通原料栽培出的食用菌高,已經有利用桑枝栽培靈芝、香菇和木耳的方法,沒有檢索出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變廢為寶、取材方便、方法簡單、高產穩產的姬松茸栽培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地選擇:選年降雨量1700~2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22℃的地區,具體栽培地選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環境干凈、遠離污染源、坡度在3~5度的緩坡地,便于排水。
2、砍草整地:10~11月先將地上雜草灌木砍倒曬干燒盡,進行深挖翻土,深度達40~45厘米,清除樹頭草根,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再于開春后4月翻挖一次,打碎土塊,使土壤充分細碎,然后沿坡縱向起畦,畦面寬1.5~1.8米,高10~15厘米,畦溝寬30~35厘米。
3、搭棚消毒:起好畦后,用竹子或金屬管搭建菇棚,用高錳酸鉀溶液噴灑畦面進行土壤消毒后,用塑料布和遮陽網將菇房密封。
4、制備桑枝屑:將剪伐后沒有發霉和蟲蛀的桑枝條用莖桿切屑機粉碎成綠豆大小的屑。
5、制備培養料:按桑枝屑70%,干羊糞24%,尿素2%,過磷酸鈣1%,石灰粉2%,石膏粉1%的比例,將桑枝屑與干羊糞、尿素、過磷酸鈣、石灰粉、石膏粉攪拌均勻,邊攪拌邊加水,調節培養料含水量40%~45%,拌完料用塑料布蓋住悶堆8~10天。
6、鋪料播種:將培養料均勻鋪在畦面上,厚度10㎝~12㎝,先把60%菌種輕翻入料內,余下40%菌種捏碎均勻撒播在料面上,用木板輕拍壓實,使菌種與料面緊密接觸,再在表面撒一層薄薄的培養料,并蓋上稻草。
7、發菌管理:播種后又將菇房封閉4~5天,促進菌絲萌發,第6天起每天通風一次,并逐漸增大菇棚的通風量,8~9天菌絲可生長到料面,這時可加大風量,使空氣相對濕度下降,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
8、覆蓋木糠:播種15天后,姬松茸菌絲將要長滿畦面,開始覆蓋木糠,木糠覆蓋前2天用0.3%甲基托布津噴灑,拌入3%~5%石灰粉蓋膜24小時消毒,然后揭膜使其氨味散發后才使用,覆蓋厚度2.0~2.5cm。
9、出菇管理:覆蓋木糠后加蓋薄膜2~3天,減少通風量,4天后正常通風,使菌絲盡快長出料面進入土中,5~7天后菌絲布滿畦面時,噴水一次,注意不能讓水滲漏到料內,結合通風,增強光照,當菇蕾長到2~3cm時停止噴水,防止產生畸形菇,出菇后要保溫、保濕和通風,晴天多噴水,陰雨天少噴,菇多時多噴,控制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溫度為26~28℃。
10、采收:姬松茸以菌蓋尚未開傘,表面淡黃色,有纖維狀鱗片,菌幕尚未破裂時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養料,右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下,或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緊貼料面處割下。
有益效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充分利用桑蠶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提高桑蠶生產經濟效益,而且取材方便,在地里直接栽培,操作簡便,培養出的姬松茸營養價值更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提供兩個具體實施事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栽培地選擇:選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20℃的地區,具體栽培地選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環境干凈、遠離污染源、坡度為3度的緩坡地。
2、砍草整地:10月份先將地上雜草灌木砍倒曬干燒盡,進行深挖翻土,深度達40厘米,清除樹頭草根,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再于開春后4月翻挖一次,打碎土塊,使土壤充分細碎,然后沿坡縱向起畦,畦面寬1.5米,高10厘米,畦溝寬30厘米。
3、搭棚消毒:起好畦后,用竹子搭建菇棚,用高錳酸鉀溶液噴灑畦面進行土壤消毒后,用塑料布和遮陽網將菇房密封。
4、制備桑枝屑:將剪伐后沒有發霉和蟲蛀的桑枝條用莖桿切屑機粉碎成綠豆大小的屑。
5、制備培養料:按桑枝屑70%,干羊糞24%,尿素2%,過磷酸鈣1%,石灰粉2%,石膏粉1%的比例,將桑枝屑與干羊糞、尿素、過磷酸鈣、石灰粉、石膏粉攪拌均勻,邊攪拌邊加水,調節培養料含水量40%,拌完料用塑料布蓋住悶堆8天。
6、鋪料播種:將培養料均勻鋪在畦面上,厚度10㎝,先把60%菌種輕翻入料內,余下40%菌種捏碎均勻撒播在料面上,用木板輕拍壓實,使菌種與料面緊密接觸,再在表面撒一層薄薄的培養料,并蓋上稻草。
7、發菌管理:播種后又將菇房封閉4天,促進菌絲萌發,第6天起每天通風一次,并逐漸增大菇棚的通風量,8天后加大風量,使空氣相對濕度下降,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
8、覆蓋木糠:播種15天后,姬松茸菌絲將要長滿畦面,開始覆蓋木糠,木糠覆蓋前2天用0.3%甲基托布津噴灑,拌入3%石灰粉蓋膜24小時消毒,然后揭膜使其氨味散發后才使用,覆蓋厚度2.0cm。
9、出菇管理:覆蓋木糠后加蓋薄膜2天,減少通風量,4天后正常通風,使菌絲盡快長出料面進入土中,5天后菌絲布滿畦面時,噴水一次,注意不能讓水滲漏到料內,結合通風,增強光照,當菇蕾長到2~3cm時停止噴水,防止產生畸形菇,出菇后要保溫、保濕和通風,晴天多噴水,陰雨天少噴,菇多時多噴,控制空氣相對濕度為85%,溫度為26℃。
10、采收:姬松茸以菌蓋尚未開傘,表面淡黃色,有纖維狀鱗片,菌幕尚未破裂時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養料,右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下,或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緊貼料面處割下。
實施例2:一種利用桑枝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栽培地選擇:選年降雨量2000~2500毫米,年平均氣溫20℃~22℃的地區,具體栽培地選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環境干凈、遠離污染源、坡度在4~5度的緩坡地。
2、砍草整地:11月先將地上雜草灌木砍倒曬干燒盡,進行深挖翻土,深度達45厘米,清除樹頭草根,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再于開春后4月翻挖一次,打碎土塊,使土壤充分細碎,然后沿坡縱向起畦,畦面寬1.8米,高15厘米,畦溝寬35厘米。
3、搭棚消毒:起好畦后,用金屬管搭建菇棚,用高錳酸鉀溶液噴灑畦面進行土壤消毒后,用塑料布和遮陽網將菇房密封。
4、制備桑枝屑:將剪伐后沒有發霉和蟲蛀的桑枝條用莖桿切屑機粉碎成綠豆大小的屑。
5、制備培養料:按桑枝屑70%,干羊糞24%,尿素2%,過磷酸鈣1%,石灰粉2%,石膏粉1%的比例,將桑枝屑與干羊糞、尿素、過磷酸鈣、石灰粉、石膏粉攪拌均勻,邊攪拌邊加水,調節培養料含水量45%,拌完料用塑料布蓋住悶堆10天。
6、鋪料播種:將培養料均勻鋪在畦面上,厚度12㎝,先把60%菌種輕翻入料內,余下40%菌種捏碎均勻撒播在料面上,用木板輕拍壓實,使菌種與料面緊密接觸,再在表面撒一層薄薄的培養料,并蓋上稻草。
7、發菌管理:播種后又將菇房封閉5天,促進菌絲萌發,第6天起每天通風一次,并逐漸增大菇棚的通風量,9天后加大風量,使空氣相對濕度下降,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
8、覆蓋木糠:播種15天后,姬松茸菌絲將要長滿畦面,開始覆蓋木糠,木糠覆蓋前2天用0.3%甲基托布津噴灑,拌入5%石灰粉蓋膜24小時消毒,然后揭膜使其氨味散發后才使用,覆蓋厚度2.5cm。
9、出菇管理:覆蓋木糠后加蓋薄膜3天,減少通風量,4天后正常通風,使菌絲盡快長出料面進入土中,7天后噴水一次,注意不能讓水滲漏到料內,結合通風,增強光照,當菇蕾長到2~3cm時停止噴水,防止產生畸形菇,出菇后要保溫、保濕和通風,晴天多噴水,陰雨天少噴,菇多時多噴,控制空氣相對濕度為90%,溫度為28℃。
10、采收:姬松茸以菌蓋尚未開傘,表面淡黃色,有纖維狀鱗片,菌幕尚未破裂時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養料,右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下,或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緊貼料面處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