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
背景技術:
通常,當車輛發生正面碰撞的時候,氣囊會及時展開,在乘員和車輛之間形成充氣氣袋緩沖區域,以保護乘員因慣性前沖而受到傷害,但如果當乘員乘坐位置靠前,乘員與氣囊位置過近,以致氣囊展開過程中可能因速度過快而傷及乘客,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在座椅滑軌上安裝一套位置傳感器,當座椅調節到靠前某一區域,降低氣囊爆破充氣量,從而在更好的提供緩沖區域的前提下避免氣囊展開傷及乘客。因此如何獲取汽車座椅位置信息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解決如何獲取汽車座椅位置信息的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所述座椅滑軌包括下滑軌和滑設于下滑軌的上滑軌,所述位置傳感器系統包括:
裝設于所述下滑軌前端的探測支架;以及
裝設于所述上滑軌前端的傳感器,所述傳感器的底部裝設有向下凸出的簧片和與所述簧片相接觸的觸點開關,所述簧片滑移至所述探測支架處被擠壓變形進而推動所述觸點開關以觸發所述傳感器并形成座椅位置信息。
本實用新型在汽車的座椅滑軌上安裝了位置傳感器系統,在座椅調整到靠前的位置時,該傳感器系統會被觸發進而感知到乘客的位置信息。進而通知汽車控制系統,以降低氣囊爆破的充氣量,保護乘客的安全。本實用新型的位置傳感器系統結構簡單可靠,容差性能好,可探測性好,且具有較好的擴展性。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探測支架套設于所述下滑軌,所述下滑軌的兩側設有卡槽,所述探測支架的內側對應所述卡槽設有相適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卡設于對應的所述卡槽內。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探測支架內設有多個限位卡條,所述限位卡條置于所述下滑軌的內側,并與所述探測支架的外壁夾緊所述下滑軌。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探測支架的外側對應所述簧片設有滑移平臺,所述滑移平臺對應所述簧片的一側設有傾斜的導向面。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上滑軌的前端裝設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內卡合連接所述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設有一對卡接槽和一對限位卡扣,所述傳感器上對應所述卡接槽設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插設于所述卡接槽內,所述傳感器上對應所述限位卡扣設有限位翼邊,所述限位翼邊抵靠于所述限位卡扣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設于所述上滑軌的第一支架體和與所述第一支架體連接的第二支架體,所述第一支架體上設有凸軸,所述第二支架體上對應所述凸軸設有穿設孔,所述凸軸插入所述穿設孔內。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傳感器內設有并聯的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觸點開關串聯,通過所述觸點開關控制所述第二電阻所在支路的通斷。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傳感器與汽車控制系統連接,所述傳感器發送所形成座椅位置信息至所述汽車控制系統以令所述汽車控制系統根據所述座椅位置信息控制汽車安全氣囊的充氣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爆炸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探測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探測支架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下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探測支架安裝于下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橫向剖視圖。
圖7為圖5的縱向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固定支架的第二支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傳感器安裝于第二支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傳感器與第二支架體卡接處的剖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第二支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固定支架的第一支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4和圖15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第二支架體與第一支架體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7和圖18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簧片和觸點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中傳感器內設置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用于將座椅前后運動區域劃分為探測區和非探測區,通過位置傳感器感知座椅所在的位置,當座椅處于探測區,表述座椅處于前端,控制降低氣囊的爆破量,以保護乘客的安全。若座椅處于非探測區,則傳感器不會被觸發,汽車的氣囊會完成爆破,使得乘客得到最佳保護。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設于座椅滑軌上,用于感測到座椅滑軌上座椅的位置,該座椅滑軌包括下滑軌11和滑設于下滑軌11上的上滑軌12,下滑軌11裝設在汽車轎廂的底座上,上滑軌12裝設于座椅的底部,通過上滑軌12相對于下滑軌11的滑動實現座椅的前后移動。本實用新型的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包括探測支架21和傳感器22,結合圖5和圖16所示,探測支架21裝設于下滑軌11的前端,傳感器22裝設在上滑軌12的前端,結合圖17所示,該傳感器22的底部裝設有向下凸出的簧片221和與簧片221相接觸的觸點開關222,簧片221滑移至探測支架21處被擠壓變形進而推動觸點開關222以觸發傳感器22并形成座椅位置信息。探測支架23所在的區域,就是能夠觸發傳感器22感知座椅位置的區域,當座椅到達探測支架21所在的區域時,會觸發傳感器22感知到座椅的信息,即知曉了乘客位于靠前的位置。探測支架21設置的位置根據需要感知座椅的安全位置來確定,當簧片221移動到探測支架21所在的位置時,會通過推動觸點開關222來觸動傳感器22,以形成座椅位置信息。
感知到了座椅位置信息后,傳感器22將感知到的信息發送給汽車控制系統,以令汽車控制系統控制氣囊的充氣量,從而降低氣囊的爆破量,以保護乘客的安全。
如圖2至圖5所示,探測支架21套設于下滑軌11上,下滑軌11的兩側設有卡槽111,探測支架21的內側對應卡槽111設有相適配的凸起211,在探測支架21套設于下滑軌11上時,凸起211卡設在對應的卡槽111內,結合圖6所示,一對凸起211卡入到卡槽111內,使得探測支架21固定于下滑軌11上。在探測支架21內設有多個限位卡條212,在探測支架21內側的頂部、底部以及底部的兩側角處均設有限位卡條212,該限位卡條212的端部與探測支架21的端部固定連接,限位卡條212本體與探測支架21的外壁之間留設有間隙,該間隙供容置下滑軌11。結合圖7所示,限位卡條212置于下滑軌11的內側,限位卡條212與探測支架的外壁夾緊下滑軌11。限位卡條212起到了對下滑軌11的限位的作用。通過凸起211和卡槽111的卡合,實現對探測支架21的X方向的限位,通過多個限位卡條212,實現對探測支架21的Y方向和Z方向的限位。
結合圖5所示,探測支架21的外側對應簧片221設有滑移平臺213,當簧片221滑設于滑移平臺213上時,會受滑移平臺213的限位而產生變形,該滑移平臺213對應簧片221的一側設有傾斜的導向面214,該傾斜的導向面214對簧片221起到了導向的作用。
如圖1、圖8、圖14和圖15所示,上滑軌12的前端裝設有固定支架23,固定支架23內卡合連接傳感器22。結合圖9所示,在固定支架23上設有一對卡接槽231和一對限位卡扣232,結合圖8、圖10和圖11所示,在傳感器22上對應卡接槽231設有卡接凸起223,卡接凸起223插設于卡接槽231內,將傳感器22卡扣在固定支架23內。在傳感器22上對應限位卡扣232設有限位翼邊224,該限位翼邊224抵靠于限位卡扣232的內側。傳感器22上的限位翼邊224滑設于一對限位卡扣232內,在傳感器22上還設有與限位翼邊224垂直的翼邊227,翼邊227抵靠于固定支架23的側壁,對傳感器22起到了限位作用。
結合圖12和圖13所示,固定支架23包括固設于上滑軌12上的第一支架體233和與第一支架體233連接的第二支架體234,第二支架體234上設置了卡接槽231和限位卡扣232,傳感器22卡裝在第二支架體234上,第二支架體234通過第一支架體233固定在上滑軌12上。第一支架體233上設有凸軸2331,第二支架體234上設有對應的穿設孔2341,凸軸2331穿設第二支架體234的穿設孔2341,在通過螺釘緊固第二支架體234和第一支架體233。結合圖14和圖15所示,在第二支架體234上設有凸臺2342,該凸臺2342卡設在第一支架體233的側壁上,在第二支架體234上還設有翼板2343,該翼板2343壓在上滑軌12的頂面。
結合圖8和圖10所示,傳感器22的線束225上設有線束卡環226,該線束卡環226裝設在第二支架體234上的卡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22為電阻傳感器,通過電阻值的變化形成輸出信號。結合圖19所示,傳感器22內設有并聯的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觸點開關222與第二電阻R2串聯,通過觸點開關222控制第二電阻R2所在支路的通斷,當簧片變形推動觸點開關222時,使得觸點開關222連通第二電阻R2所在的支路,實現了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的并聯,這樣使得電路的總阻值變小,就知曉了座椅進入了探測區域。但簧片沒有變形時,觸點開關222斷開,電路的總阻值為第一電阻R1的阻值,表示座椅未進入探測區域,即座椅位于非探測區域。傳感器22與汽車控制系統連接,該傳感器22發送所形成的座椅位置信息至汽車控制系統以令該汽車控制系統根據座椅位置信息控制汽車安全氣囊的充氣量。
如圖16至圖18所示,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感測座椅位置的過程進行說明。
通過探測支架21將下滑軌11分成探測區域D和非探測區域E,探測區域D為從滑移平臺213與導向面214交接處向前,從導向面214向前形成了簧片變形區C。上滑軌12相對于下滑軌11向前滑動,裝設在上滑軌12上的傳感器22上的簧片221隨著上滑軌11向前滑動,在非探測區域E內簧片221無任何阻擋,故而不會變形,觸點開關222也不會閉合,傳感器22內的電路阻值為第一電阻R1的阻值,傳感器22內的第一電阻R1的阻值選用400Ω,第二電阻R2選用133Ω。當簧片221滑移至導向面214時,滑移到導向面214上的A點時,簧片221開始變形,變形會對觸點開關222施加向上的推力,此時的變形力較小,觸點開關222未將第二電阻R2的支路導通,當簧片221滑移至導向面214上的B點時,簧片221的變形力最大,觸點開關222被推抵到底,將第二電阻R2的支路導通,傳感器22的電路阻值為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的并聯阻值,即100Ω,傳感器22的電阻值發生變化,阻值的變化形成信號發送給汽車控制系統,使得汽車控制系統知曉了座椅位于探測區域D,汽車控制系統控制氣囊在車輛發生碰撞時的爆破程度。
本實用新型座椅滑軌位置傳感器系統的有益效果為:
結構簡單且可靠,采用固定支架、探測支架和傳感器實現座椅位置的感知;
容差性能好,上滑軌和下滑軌配合精度足以保證電阻傳感器的簧片工作;
可探測性好,通過機械運動使得電阻開關被激發,易于探測,相比于紅外探測和磁線圈耦合方式更容易探測;
可擴展性好,可以用于任何具有上下滑軌的結構上。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