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制造技術領域,涉及的一種具有模塊式內板的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適用于輕量化系列的乘用車。
背景技術:
目前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一般由復合材料內板和復合材料外板膠接組成,其中內板為整體注塑或模壓成型。由于內板結構承載的功能較多、復雜曲面多,制造過程中的變形難以準確控制,具有模具設備制造要求高、修模試模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下和量產成品率低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成本、高效連續生產的具有模塊式內板的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乘用車前艙蓋由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外板和內板組成,其特征在于,外板為整體式,內板為模塊式結構,內板模塊式結構由增強邊框模塊、筋狀腹板模塊和功能性附件板模塊組成;增強邊框模塊置于筋狀腹板模塊外緣并連接,功能性附件板模塊根據乘用車前艙內各部件連接位置確定并安裝在筋狀腹板模塊上,增強邊框模塊與外板相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具有模塊式內板的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因為各個模塊尺寸減小,模具設備要求低,減少了因產品變形造成的修模周期和費用,因而設備制造成本低;因為單個模塊的制造簡單快捷和缺陷少,因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成品率;由于功能性附件模塊具有同一系列車型的通用性和互換性,因而減少了系列車型的研發費用。與一體式內板相比,在滿足功能和使用條件的情況下,采用模塊式內板具有模具設備要求低、模具制造成本低,產品成品率高的優點,還具有優異的模塊通用性和互換性。由于采用了新的結構形式和制造工藝,為提高汽車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前艙蓋的量產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徑。
附圖說明
圖1是具有模塊式內板的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的結構布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具有模塊式內板的復合材料乘用車前艙蓋主體由外板和模塊式內板組成,外板1為整體式,內板為模塊式結構,內板模塊式結構由增強邊框模塊2、筋狀腹板模塊3和功能性附件板模塊4組成;增強邊框模塊2置于筋狀腹板模塊3外緣并連接,功能性附件板模塊4根據乘用車前艙內各部件連接位置確定并安裝在筋狀腹板模塊3上,增強邊框模塊2與外板1相接。制造過程和方法如下:
1)外板1制造:采用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模壓或注塑工藝制造;
2)內板的模塊制造:增強邊框2、筋狀腹板3和功能性附件板4均為模壓或注塑工藝成型;
3)前艙蓋總成制造:內板的各個模塊式零部件使用結構膠膠合和鉚釘裝配,再與外板用結構膠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