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式同步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腳踏式同步制動器。中軸設置在軸套中,中軸的前后端頭分別與鏈輪和制動器連接。制動器由支承板、主動齒輪、傳動環、滑輪和聯結板組成。支承板通過中心孔與軸套的后端頭連接,主動齒輪與中軸的后端軸頸連接,長圓形的傳動環套裝在主動齒輪上,主動齒輪與傳動環內環邊上的齒條嚙合,左右滑輪分別設置在傳動環的兩側,聯結板設置在左右滑輪和傳動環的外側并通過左右滑輪的轉軸與支承板連接,傳動環可沿聯結板上開設的導向槽上下移動。剎車線順序繞過左滑輪的上端、傳動環的下端和右滑輪的上端,剎車線的左右端頭分別與自行車的前后車閘連接。當中軸通過主動齒輪驅動傳動環沿導向槽下移時,傳動環即可通過剎車線同步驅動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
【專利說明】
腳踏式同步制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用制動裝置,尤其是能通過腳踏的方式對前后車閘進行同步控制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是由方向把上的左右剎車手柄通過剎車線分別控制,但是由于方向把上的剎車手柄和剎車線容易與其他的自行車發生牽扯,因此傳統的手剎式自行車不便于集中存放。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的手剎式自行車不便于集中存放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腳踏式同步制動器,該腳踏式同步制動器能用腳踏的方式控制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通過取消方向把上的左右剎車手柄和剎車線,從而使自行車便于集中存放。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車架、鏈輪、制動器、中軸、剎車線、腳蹬、軸套、傳動環、聯結板、導向槽、齒條、主動齒輪、支承板、滑輪和螺栓。
[0005]車架為多邊形的平面框架結構,軸套為圓筒形結構,軸套連接在車架的下端并垂直于車架平面。中軸設置在軸套中并通過軸承與軸套連接,中軸的前軸頸和前軸頭分別與鏈輪和右腳蹬順序連接,中軸的后軸頸和后軸頭分別與制動器和左腳蹬順序連接。制動器由支承板、主動齒輪、傳動環、滑輪和聯結板組成,支承板為平面板結構,在支承板上開設有中心孔,在支承板上沿中心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左右螺孔。傳動環為縱向的長圓形環結構,在傳動環的長圓形內孔的右側直邊的上端位置連接有齒條,在傳動環的端面上沿其長圓形內孔的邊沿設置有凸起的長圓形限位環,繞傳動環的外環面開設有凹槽。左滑輪和右滑輪均為圓柱形結構,繞左滑輪和右滑輪的柱面均開設有凹槽。聯結板為與支承板對應的平面板結構,在聯結板上開設有與支承板上的左右螺孔相對應的左右通孔,在左右通孔之間開設有縱向的導向槽,導向槽為與傳動環上的限位環相配合的長條形滑槽結構。支承板上的中心孔與軸套的后端頭連接,主動齒輪位于支承板的外側并與中軸的后端軸頸連接,傳動環套裝在主動齒輪上,傳動環上的齒條與主動齒輪嚙合,左滑輪和右滑輪分別設置在傳動環的左右兩側,聯結板連接在傳動環、左滑輪和右滑輪的外側,傳動環上的限位環位于聯結板上的導向槽中,左螺栓穿過聯結板上的左通孔和左滑輪的中心孔與支承板上的左螺孔連接,右螺栓穿過聯結板上的右通孔和右滑輪的中心孔與支承板上的右螺孔連接。剎車線沿左滑輪、傳動環和右滑輪上的凹槽順序繞過左滑輪的上端、傳動環的下端和右滑輪的上端,剎車線的左端頭與自行車的前車閘連接,剎車線的右端頭與自行車的后車閘連接。
[0006]通過腳蹬向前轉動中軸,當中軸驅動主動齒輪和鏈輪同時向前轉動時,鏈輪即可通過鏈條和單向棘輪機構驅動車輪旋轉。而主動齒輪則通過齒條驅動傳動環沿導向槽向上移動,當傳動環移動至導向槽的上端位置時,主動齒輪即可與齒條分離。
[0007]通過腳蹬向后轉動中軸,當中軸驅動主動齒輪和鏈輪同時向后轉動時,鏈輪和鏈條將在單向棘輪機構的作用下進行空轉。而傳動環上的齒條在重力或彈力的作用下與主動齒輪嚙合。當主動齒輪通過齒條驅動傳動環沿導向槽向下移動時,傳動環即可通過剎車線同步驅動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用腳踏的方式控制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通過取消方向把上的左右剎車手柄和剎車線,從而使自行車便于集中存放。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1]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2]圖3是圖1的A-A局部剖面放大圖。
[0013]圖4是圖1的B-B局部剖面放大圖。
[0014]圖5是圖2的C-C局部剖面放大圖。
[0015]圖6是圖5的實施例圖。
[0016]圖7是圖2的D-D局部剖面放大圖。
[0017]圖8是圖7的實施例圖。
[0018]圖中:1.車架。2.鏈輪。3.制動器。4.中軸。5.剎車線。6.腳蹬。7.軸套。8.傳動環。9.聯結板。10.導向槽。11.齒條。12.主動齒輪。13.支承板。14.滑輪。15.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在圖1、圖2、圖3、圖4、圖5、圖7中,車架I為多邊形的平面框架結構,軸套7為圓筒形結構,軸套7連接在車架I的下端并垂直于車架I平面。中軸4設置在軸套7中并通過軸承與軸套7連接,中軸4的前軸頸和前軸頭分別與鏈輪2和右腳蹬6順序連接,中軸4的后軸頸和后軸頭分別與制動器3和左腳蹬6順序連接。制動器3由支承板13、主動齒輪12、傳動環8、滑輪14和聯結板9組成,支承板13為平面板結構,在支承板13上開設有中心孔,在支承板13上沿中心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左右螺孔。傳動環8為縱向的長圓形環結構,在傳動環8的長圓形內孔的右側直邊的上端位置連接有齒條11,在傳動環8的端面上沿其長圓形內孔的邊沿設置有凸起的長圓形限位環,繞傳動環8的外環面開設有凹槽。左滑輪14和右滑輪14均為圓柱形結構,繞左滑輪14和右滑輪14的柱面均開設有凹槽。聯結板9為與支承板13對應的平面板結構,在聯結板9上開設有與支承板13上的左右螺孔相對應的左右通孔,在左右通孔之間開設有縱向的導向槽10,導向槽10為與傳動環8上的限位環相配合的長條形滑槽結構。支承板13上的中心孔與軸套7的后端頭連接,主動齒輪12位于支承板13的外側并與中軸4的后端軸頸連接,傳動環8套裝在主動齒輪12上,傳動環8上的齒條11與主動齒輪12嚙合,左滑輪14和右滑輪14分別設置在傳動環8的左右兩側,聯結板9連接在傳動環8、左滑輪14和右滑輪14的外側,傳動環8上的限位環位于聯結板9上的導向槽1中,左螺栓15穿過聯結板9上的左通孔和左滑輪14的中心孔與支承板13上的左螺孔連接,右螺栓15穿過聯結板9上的右通孔和右滑輪14的中心孔與支承板13上的右螺孔連接。剎車線5沿左滑輪14、傳動環8和右滑輪14上的凹槽順序繞過左滑輪14的上端、傳動環8的下端和右滑輪14的上端,剎車線5的左端頭與自行車的前車閘連接,剎車線5的右端頭與自行車的后車閘連接。
[0020]在圖1、圖5、圖6、圖7、圖8中,通過腳蹬6向前轉動中軸4,當中軸4驅動主動齒輪12和鏈輪2同時向前轉動時,鏈輪2即可通過鏈條和單向棘輪機構驅動車輪旋轉。而主動齒輪12則通過齒條11驅動傳動環8沿導向槽10向上移動,當傳動環8移動至導向槽10的上端位置時,主動齒輪12即可與齒條11分離。通過腳蹬6向后轉動中軸4,當中軸4驅動主動齒輪12和鏈輪2同時向后轉動時,鏈輪2和鏈條將在單向棘輪機構的作用下進行空轉。而傳動環8上的齒條11在重力或彈力的作用下與主動齒輪12嚙合。當主動齒輪12通過齒條11驅動傳動環8沿導向槽10向下移動時,傳動環8即可通過剎車線5同步驅動自行車上的前后車閘。
【主權項】
1.一種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它包括制動器、中軸、剎車線、軸套、傳動環、聯結板、導向槽、齒條、主動齒輪、支承板、滑輪和螺栓,其特征是:中軸設置在軸套中并通過軸承與軸套連接,中軸的前軸頸和前軸頭分別與鏈輪和右腳蹬順序連接,中軸的后軸頸和后軸頭分別與制動器和左腳蹬順序連接,制動器由支承板、主動齒輪、傳動環、滑輪和聯結板組成,在支承板上開設有中心孔,在支承板上沿中心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左右螺孔,傳動環為縱向的長圓形環結構,在傳動環的長圓形內孔的右側直邊的上端位置連接有齒條,在傳動環的端面上沿其長圓形內孔的邊沿設置有凸起的長圓形限位環,在聯結板上開設有與支承板上的左右螺孔相對應的左右通孔,在左右通孔之間開設有縱向的導向槽,支承板上的中心孔與軸套的后端頭連接,主動齒輪位于支承板的外側并與中軸的后端軸頸連接,傳動環套裝在主動齒輪上,傳動環上的齒條與主動齒輪嚙合,左滑輪和右滑輪分別設置在傳動環的左右兩側,聯結板連接在傳動環、左滑輪和右滑輪的外側,傳動環上的限位環位于聯結板上的導向槽中,左螺栓穿過聯結板上的左通孔和左滑輪的中心孔與支承板上的左螺孔連接,右螺栓穿過聯結板上的右通孔和右滑輪的中心孔與支承板上的右螺孔連接,剎車線順序繞過左滑輪的上端、傳動環的下端和右滑輪的上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導向槽為與傳動環上的限位環相配合的長條形滑槽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傳動環的外環面上開設有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滑輪和右滑輪的柱面上均開設有凹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剎車線的左端頭與自行車的前車閘連接,剎車線的右端頭與自行車的后車閘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式同步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傳動環上的齒條在重力或彈力的作用下與主動齒輪嚙合。
【文檔編號】B62L3/08GK106043577SQ20161050280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日
【發明人】張衛
【申請人】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