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84507閱讀:370來源:國知局
一種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上食用菌包裝機械,特別是一種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



背景技術:

起初農業食用菌菌包都是通過人工來完成,人工往袋子內加入培養料,再手工進行取環、套環、壓蓋、上筐。這樣不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而且人工包裝存在有裝袋松緊不一、重量不等等問題,因而直接影響到食用菌的生產品質和產量高低;而目前市場上用的設備,機構比較復雜,屬于半自動化,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操作、成本低、一體化的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該生產線包括送袋裝置、制包裝置、成型裝置、套環裝置、壓蓋裝置和裝筐裝置,送袋裝置包括張袋機構,用于將袋口張開;

制包裝置設有下料機構、工位轉盤,工位轉盤上設有取袋機構和夾袋機構,所述下料機構,包括料斗、螺旋桿和攪拌桿,所述料斗從上到下包括錐狀部和柱狀部,所述攪拌桿連接于錐狀部,所述螺旋桿套設于柱狀部,可在柱狀部內旋轉,旋轉過程帶動料斗內的物料下料;

成型裝置將裝料后的菌包進行成型;

套環裝置包括套環機械手、第一進料治具,所述套環機械手從第一進料治具中取套環后,將套環套在菌包袋口外側;

壓蓋裝置包括壓蓋機械手、第二進料治具,所述壓蓋機械手從第二進料治具中取蓋后,將蓋子壓入帶套環的菌包袋口內;

裝筐裝置包括裝筐機械手,裝筐機械手用于將壓蓋后的菌包裝入筐中。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桿上設有螺牙,相鄰螺牙間的螺距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桿包括上攪拌葉、中攪拌葉和下攪拌葉,所述上攪拌葉設于錐狀部上部,中攪拌葉豎直設于錐狀部中部,下攪拌葉貼近設于錐狀部下部。

進一步地,所述套環裝置還包括第一定位治具,第一定位治具位于第一進料治具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套環機械手包括撐袋口夾爪、抓袋口夾爪和壓環部件,所述撐袋口夾爪套設于抓袋口夾爪內側,壓環部件套設于抓袋口夾爪外側且可相對抓袋口夾爪自由上下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抓袋口夾爪連接有套筒,抓袋口夾爪上端部嵌設于套筒的槽口內,抓袋口夾爪上端部斜向外延伸,套筒的升降帶動抓袋口夾爪開閉。

進一步地,所述壓蓋裝置還包括第二定位治具,壓蓋機械手可上下移動,該機械手移動距離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移動第一行程時達到第二進料治具處,移動第二行程時到達第二定位治具處。

進一步地,所述壓蓋機械手包括夾爪、頂出機構和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與夾爪連接使得夾爪處于常開狀態,所述頂出機構與夾爪連接用于閉合夾爪。

進一步地,所述壓蓋機械手還包括固定塊,所述夾爪中部鉸接于固定塊上;張緊機構設于夾爪上端外部;頂出機構設于夾爪上端內部,可相對夾爪上下移動,頂出機構為上端大下端小的形狀。

進一步地,所述送袋裝置還包括防掉袋機構,所述防掉袋機構設于張袋機構下方。

本發明這種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1. 本發明這種全自動食用菌菌包生產線,能夠實現智能化的菌包制作過程,從制袋、取袋、夾袋,完成袋子的取用固定過程;下料、成型、壓實,實現菌包的初步制作;套環、壓蓋進行袋口包裝過程,最后進行裝筐。實現全自動智能化,大大節省勞動力;而且不容易出錯;另外,使得菌包松緊程度相同、重量相同,大大提高菌包的生產質量。

2.本發明的送袋裝置與現有技術的送袋裝置不同,現有技術是通過將加工好的單個的袋子用機械手進行抓取。本發明送袋裝置能夠直接利用袋卷進行加工,將袋卷直接裁切、熱封加工成袋子,并張袋口,用于下一個工序。這種結構比直接購買袋子成本更低,而且這種送袋裝置結果簡單,可以與其他工序的裝置集成為一體,實現流水線生產,更有利于產業化。

3. 本發明的制包裝置采用螺旋桿套設于料斗的柱狀部,螺旋桿通過步進電機驅動旋轉,步進電機的旋轉圈數為預設的,可以進行定量下料,使所有菌包的重量及高度一致,達到定量制包的目的,提高菌包質量。同時,也可以通過調節步進電機的轉動圈數來改變量下料體積,從而適合生產不同尺寸物料包的需求。

4. 本發明的套環裝置、壓蓋裝置采用一個工位完成套環或壓蓋步驟,套環或壓蓋的機械手主體不需要左右前后移動,只需與其配合的進料治具、定位治具動作即可,這種設計工作效率更高;實現自動化工作,大大節省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全自動食用菌菌包生產線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全自動食用菌菌包生產線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制包裝置2主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下料機構21結構圖;

圖5為本發明張袋機構11和切袋機構12部分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套環裝置4結構圖;

圖7為本發明抓袋口夾爪412和套筒414連接放大圖;

圖8為本發明壓蓋裝置5結構圖;

圖9為本發明壓蓋機械手51部分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照附圖1~9,本發明這種智能化食用菌菌包生產線,包括送袋裝置1、制包裝置2、成型裝置3、套環裝置4、壓蓋裝置5和裝筐裝置6。該生產線的流程是,菌袋經過送袋裝置1,到達制包裝置2下方,制包裝置2對菌包袋進行下料制包,再經過成型裝置3進行壓實、成型后,進入套環裝置4進行套環。套環結束后,進入壓蓋裝置5進行壓蓋,完成菌包的袋口包裝工序,最后進入裝筐裝置6進行裝筐。

本實施例中,包括三個套環裝置,兩個壓蓋裝置,三個套環裝置采用雙V型的供料通道9進行供料。另外,還設有傳送帶7,用于不同工位傳送。

本實施例中,送袋裝置1包括張袋機構11,張袋機構11的吸氣閥111用于將塑料袋袋口吸住,兩個吸氣閥分別吸住袋口的一側,來實現將袋口張開。張袋機構11上方設有切袋機構12,用于切斷塑料袋。送袋裝置還包括防掉袋機構,防掉袋機構設于張袋機構1下方。

本實施例中,制包裝置2設有下料機構21、工位轉盤22,工位轉盤22上設有取袋機構23和夾袋機構24,下料機構21包括料斗211、螺旋桿212和攪拌桿213,料斗211從上到下包括錐狀部214和柱狀部215,攪拌桿213連接于錐狀部214,螺旋桿212套設于柱狀部215,可在柱狀部內旋轉,旋轉過程帶動料斗內的物料下料。攪拌桿213包括上攪拌葉216、中攪拌葉217和下攪拌葉218,上攪拌葉216設于錐狀部214上部,中攪拌葉217豎直設于錐狀部214中部,下攪拌葉218貼近設于錐狀部214下部。螺旋桿212上設有螺牙219,相鄰螺牙間的螺距相同。

本實施例中,套環裝置4包括套環機械手41、第一進料治具42、第一定位治具43,第一定位治具43位于第一進料治具42下方。套環機械手41從第一進料治具42中取套環后,將套環套在菌包袋口外側。套環機械手41包括撐袋口夾爪411、抓袋口夾爪412和壓環部件413,撐袋口夾爪411套設于抓袋口夾爪412內側,壓環部件413套設于抓袋口夾爪412外側且可相對抓袋口夾爪412自由上下移動。抓袋口夾爪412連接有套筒414,抓袋口夾爪上端部嵌設于套筒的槽口415內,抓袋口夾爪上端部斜向外延伸,套筒414的升降帶動抓袋口夾爪412開閉。

參照附圖8~9,本實施例中,壓蓋裝置5包括壓蓋機械手51、第二進料治具52、第二定位治具53,壓蓋機械手51從第二進料治具52中取蓋后,將蓋子壓入帶套環的菌包袋口內。壓蓋機械手51可上下移動,該機械手移動距離包括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移動第一行程時達到第二進料治具52處,移動第二行程時到達第二定位治具53處。壓蓋機械手51包括夾爪511、頂出機構512和張緊機構513。頂出機構512與夾爪511連接用于閉合夾爪。壓蓋機械手51還包括固定塊514,夾爪511中部鉸接于固定塊514上;張緊機構513設于夾爪上端外部;頂出機構512設于夾爪上端內部,可相對夾爪上下移動,頂出機構512為倒三角形形狀,張緊機構513為彈簧,固定在夾爪511上端外側的固定孔515上,使得夾爪處于常開狀態。

裝筐裝置6包括裝筐機械手61,裝筐機械手61用于將壓蓋后的菌包裝入筐中。

實際操作時,首先是送袋裝置1進行制袋。將成卷的菌包袋放在卷軸上,袋子經過送袋裝置1的裁切和熱封后,袋口在張袋機構11作用下,袋口張開。此時,制包裝置2的取袋機構23下移,將袋子提起,通過夾袋片231,將袋子卡緊在導向套232上。緊接著工位轉盤22在電機的帶動下同步旋轉到下一個工位,下料機構21的下方。

下料機構21的步進電機210啟動,帶動螺旋桿212轉動,培養料落在相鄰螺牙之間,向下移動,最后落入袋子內。步進電機210按預設的轉動圈數轉動,當步進電機14停止時,下料機構停止下料。下料完成后,工位轉盤22轉動,菌包進入下一個工位,成型裝置3下方。成型裝置3將菌包進一步壓實,完成成型操作,進入傳送帶7上。

當菌包到達套環工位時,套環裝置4位于傳送帶7另一側的阻擋氣缸8將菌包阻擋住,菌包停止前行。此時,阻擋氣缸8旁邊的菌包推入氣缸71將菌包推入套環裝置4內。套環機械手41下移,穿過塑料環,此時,塑料環套在抓袋口夾爪412外側,撐袋口夾爪411進入菌包袋的袋口中。此時,套筒414上移,抓袋口夾爪412張開,使得塑料環卡緊在抓袋口夾爪412外側。接著抓緊塑料環的卡塊分開,脫離塑料環,完成取環步驟。接著,抓袋口夾爪412下移,將張開的夾爪套在束住的袋口外側,此時氣缸驅動抓袋口夾爪閉合,夾緊袋口。接著,壓環部件下移,將塑料環套入袋口,完成套環步驟。然后,撐袋口夾411張開,將袋口撐開,同時上移,撐袋口夾爪411從菌包袋口中脫離。接著,撐袋口夾爪411下移,將菌包袋口外翻,為后續的壓蓋做準備。

菌包完成套環步驟,被套上塑料環的菌包推出氣缸推出套環工位,重新進入傳送帶7上。當菌包到達壓蓋工位時,壓蓋裝置5位于傳送帶7另一側的阻擋氣缸8將菌包阻擋住,菌包停止前行。此時,阻擋氣缸8旁邊的菌包推入氣缸71將菌包推入壓蓋裝置5內。第二定位治具53抱緊塑料環。壓蓋機械手51下移第一行程,進入第二進料治具52處,取走蓋子,下移第二行程到達第二定位治具53處,將蓋子壓入塑料環內,完成取蓋壓蓋工序。

菌包完成壓蓋步驟,被氣缸推出壓蓋工位,重新進入傳送帶7上。最后進入裝筐裝置6處,裝筐機械手61驅動裝筐夾爪62對菌包進行裝筐,完成工序。

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