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軸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裝備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涉及汽車上所用軸承的軸頸的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所有軸承的軸頸其槽底端面平整,用于汽車時,在汽車持續不斷的行駛過程中,難免不遭受地面上硬雜物的侵蝕以至鑲嵌導致磨損,再加汽車眾多組合部件,在行駛運動中不可避免的震動等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導致油管和油泵上的螺栓撞損或松動,這些都是汽車安全行駛的潛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沖有缺口的軸頸,它可以避免磨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螺栓撞損或松動的潛在隱患,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系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軸頸的端面處設有缺口,形成具有槽底部的頸口。
本實用新型由于在軸頸沖有缺口,它可以在柄底頸口鑲嵌以彈性塑塊,與擋泥板保持20mm的間距,以滿足現狀態下汽車在運動中硬雜物鑲嵌后所致的磨損,通過汽車在運動中的震動,緩解因不確定因素導致油管和油泵上的螺栓撞損或松動的潛在隱患,從而有利于汽車安全行駛。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缺口方位正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缺口方位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主要為一種軸頸,其特征為在軸頸1的端面處設有缺口2,形成具有槽底部的頸口,實施中在軸頸的槽底端面沖以外端38-42毫米,內端12-15毫米和深5-10毫米的缺口;在軸頸的端面處的缺口設有端間圓弧半徑R1為29-31毫米和圓弧半徑R2為8-12毫米及內切傾角為15-27度的具有槽底部的頸口,在軸頸端面的頸口鑲嵌彈性塑塊,使其與擋泥板保持20mm的間距,以滿足現狀態下汽車在運動中硬雜物鑲嵌后所致的磨損,通過汽車在運動中的震動,緩解因不確定因素導致油管和油泵上的螺栓撞損或松動的潛在隱患,從而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系數。
權利要求1.一種軸頸,其特征在于在軸頸的端面處設有缺口,形成具有槽底部的頸口。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頸,其特征在于在軸頸的槽底端面沖以外端38-42毫米,內端12-15毫米和深5-10毫米的缺口。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頸,其特征在于在軸頸的端面處的缺口設有端間圓弧半徑(R1)為29-31毫米和圓弧半徑(R2)為8-12毫米及內切傾角為15-27度的具有槽底部的頸口。
4.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一種軸頸,其特征在于在軸頸端面的頸口鑲嵌彈性塑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頸,其特征為在軸頸的端面處設有缺口,形成具有槽底部的頸口。它可以在柄底頸口鑲嵌以彈性塑塊,與擋泥板保持20mm的間距,以滿足現狀態下汽車在運動中硬雜物鑲嵌后所致的磨損,通過汽車在運動中的震動,緩解因不確定因素導致油管和油泵上的螺栓撞損或松動的潛在隱患,從而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系數。
文檔編號F16C3/02GK2668918SQ20042001935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9日
發明者袁信賢, 黃國華 申請人:上海格爾汽車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