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由可相互嚙合的一對端面齒結構構成,包括滑動嚙合齒結構(14)和固定嚙合齒結構(15),滑動嚙合齒結構(14)由環狀滑動嚙合齒端面(16)和設于其上的滑動嚙合齒(8)構成,固定嚙合齒結構(15)由環狀固定嚙合齒端面(17)和設于其上的固定嚙合齒(11)構成,滑動嚙合齒(8)與固定嚙合齒(11)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9),固定嚙合齒(11)與滑動嚙合齒(8)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12),其特征在于:側面(9)和側面(12)采用內傾圓弧結構,且側面(9)和側面(12)的圓弧結構為凸凹配合式。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普通直齒嚙合時易出現打齒、斷裂、甚至脫開的情況,提高了差速鎖裝置的壽命以及工作的可靠性。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差速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車輪失去驅動能力的情況,例如車輪陷入泥濘的坑中,或者通過沙地等特殊路況,需要汽車利用自身的牽引力擺脫困境。而充分利用汽車牽引力的最簡單的一種辦法是在驅動車橋差速器上加裝差速鎖裝置,必要時將差速器鎖住。此時左、右驅動車輪可以傳遞由其附著力決定的全部扭矩。
[0003]目前,差速鎖已經廣泛應用于中重型汽車驅動橋輪間、軸間差速器上,制造和裝配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一類差速鎖是由相互哨合的一對端面齒結構構成的,一般將差速鎖端面齒設制為直齒,這種結構優點在于加工效率高,但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接合不可靠的情況,導致差速鎖端面齒在工作過程中容易發生打齒、斷裂、甚至脫開等一系列的情況,從而使差速鎖喪失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由相互嚙合的一對端面齒結構構成的差速鎖在使用中接合可靠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由可相互嚙合的一對端面齒結構構成,包括滑動嚙合齒結構14和固定嚙合齒結構15,滑動嚙合齒結構14由環狀滑動嚙合齒端面16和設于其上的滑動嚙合齒8構成,固定嚙合齒結構15由環狀固定嚙合齒端面17和設于其上的固定嚙合齒11構成,滑動嚙合齒8與固定嚙合齒11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9,固定嚙合齒11與滑動嚙合齒8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12,其中,側面9和側面12采用內傾圓弧結構,且側面9和側面12的圓弧結構為凸凹配合式。
[0007]差速鎖齒側面向內傾斜一定的角度后,固定嚙合齒11對滑動嚙合齒8施加的驅動力一部分使得滑動嚙合齒8跟隨固定嚙合齒11 一起轉動,起到傳遞扭矩的作用,而另一部分驅動力可以保證滑動嚙合齒8和固定嚙合齒11在嚙合時有相互鎖緊的趨勢,可以有效防止兩端面齒脫開。
[0008]凸凹配合式的圓弧結構要求滑動嚙合齒8和固定嚙合齒11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一凸一凹,該結構相比直齒結構能保證兩相嚙合的端面齒在工作時有良好的接觸,減小對端面齒的剪切力,可以改善端面齒受剪切力發生打齒、斷裂的情況。并且更容易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減小磨損。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普通直齒嚙合時易出現打齒、斷裂、甚至脫開的情況,提高了差速鎖裝置的壽命以及工作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屬于一種有益的改進。【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中滑動端面齒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滑動嚙合齒示意圖。
[0012]圖3本實用新型結構中固定端面齒結構示意圖。
[0013]圖4固定嚙合齒示意圖。
[0014]圖5滑動嚙合齒結構與固定嚙合齒結構嚙合狀態示意圖。
[0015]圖6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例圖。
[0016]圖中,
[0017]I輸入軸2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 3主動圓柱齒輪
[0018]4十字軸5差速器行星齒輪6差速器后半軸齒輪
[0019]7輸出軸8滑動嚙合齒9滑動嚙合齒側面
[0020]10滑動嚙合齒內傾角11固定嚙合齒12固定嚙合齒側面
[0021]13固定嚙合齒內傾角14滑動端面齒結構15固定端面齒結構
[0022]16滑動嚙合齒端面 17固定嚙合齒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說明。
[0024]如圖1、圖3、圖5所示,ー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由可相互嚙合的一對端面齒結構構成,包括滑動嚙合齒結構14和固定嚙合齒結構15,滑動嚙合齒結構14由環狀滑動嚙合齒端面16和設于其上的滑動嚙合齒8構成,固定嚙合齒結構15由環狀固定嚙合齒端面17和設于其上的固定嚙合齒11構成,滑動嚙合齒8與固定嚙合齒11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9,固定嚙合齒11與滑動嚙合齒8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12,其中,側面9和側面12采用內傾圓弧結構,如圖2所示,側面9的內傾結構形成滑動嚙合齒內傾角10,如圖4所示,側面12的內傾結構形成固定嚙合齒內傾角13,且側面9的圓弧結構為凹弧面,側面12的圓弧結構為凸弧面,如圖5所不,滑動哨合齒結構14與固定哨合齒結構15哨合時,可互相配合達到良好接觸。
[0025]差速鎖齒側面向內傾斜一定的角度后,固定嚙合齒11對滑動嚙合齒8施加的驅動カー部分使得滑動嚙合齒8跟隨固定嚙合齒11 一起轉動,起到傳遞扭矩的作用,而另一部分驅動カ可以保證兩端面齒在嚙合時有相互鎖緊的趨勢,可以有效防止兩端面齒脫開。
[0026]凸凹配合式的圓弧結構的齒側面相比直齒結構能保證兩相嚙合的端面齒在工作時有良好的接觸,減小對端面齒的剪切力,可以改善端面齒受剪切カ發生打齒、斷裂的情況。并且更容易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減小磨損。
[0027]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普通直齒嚙合時易出現打齒、斷裂、甚至脫開的情況,提高了差速鎖裝置的壽命以及工作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屬于ー種有益的改迸。
[0028]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一重卡雙聯驅動車橋軸間差速器結構的實例。本差速器結構包括輸入軸1、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2、主動圓柱齒輪3、十字軸4、差速器行星齒輪5、差速器后半軸齒輪6、輸出軸7。該結構中差速鎖由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2和主動圓柱齒輪3的端面固定嚙合齒結構組成。動カ傳遞是這樣的,正常狀態下差速鎖是分開的,即滑動嚙合齒結構2與主動圓柱齒輪3的端面固定嚙合齒結構是不嚙合的,扭矩首先傳遞到輸入軸1,再經輸入軸I傳遞給十字軸4,十字軸4轉動帶動行星齒輪5繞輸入軸I的中心公轉,將輸入扭矩的1/2分別傳遞到主動圓柱齒輪3和后半軸齒輪6上,后半軸齒輪6將扭矩在傳遞到輸出軸7從而使得后橋車輪能提供驅動力,而主動圓柱齒輪3則將扭矩傳遞給中橋車輪從而提供驅動力。
[0029]如果出現中橋或者后橋車輪陷入沙坑或者懸空狀態,車輛很有可能無法繼續行駛,此時需要將軸間差速鎖鎖住,即通過差速鎖操縱裝置使得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2和主動圓柱齒輪3的端面固定嚙合齒結構相嚙合,扭矩首先傳遞到輸入軸1,經輸入軸I同時傳遞到十字軸4和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2上,差速鎖滑動嚙合齒結構2通過相互嚙合的主動圓柱齒輪3的端面固定嚙合齒結構將扭矩傳遞到主動圓柱齒輪3上驅動中橋車輪,而十字軸4則將同樣大小的扭矩傳遞給后半軸齒輪6,經過輸出軸7傳遞到后橋車輪上。
[0030]這樣無論是中橋還是后橋車輪失去地面附著力,輸入扭矩都可以不進行差速器的扭矩分配,而近似完全的傳遞到具有良好附著力的車輪上,為車輛提供更大的驅動力,從而駛出非正常路況。當汽車駛入較好路面時應立即脫開差速鎖,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權利要求】
1.ー種新型的差速鎖結構,由可相互嚙合的ー對端面齒結構構成,包括滑動嚙合齒結構(14)和固定嚙合齒結構(15),滑動嚙合齒結構(14)由環狀滑動嚙合齒端面(16)和設于其上的滑動嚙合齒(8)構成,固定嚙合齒結構(15)由環狀固定嚙合齒端面(17)和設于其上的固定嚙合齒(11)構成,滑動嚙合齒(8 )與固定嚙合齒(11)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9 ),固定嚙合齒(11)與滑動嚙合齒(8)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為側面(12),其特征在于:側面(9)和側面(12)采用內傾圓弧結構,且側面(9)和側面(12)的圓弧結構為凸凹配合式。
【文檔編號】F16H48/20GK203431124SQ20132053511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9日
【發明者】胡兵, 徐燕 申請人: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