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小型便攜電子設備阻尼旋轉軸。
背景技術:
許多小型便攜電子設備要求能夠進行相對的旋轉運動,在運動中有一定阻力,并且能夠在旋轉范圍內的任意角度懸停,這就需要設備上的旋轉軸提供一定的阻尼,能夠與設備因自身重力產生的轉矩達到轉動平衡,而在施加一定的外力后,能繞旋轉軸進行旋轉,并且要有足夠轉動次數,滿足產品的使用壽命要求。然而,現有技術中缺乏針對小型便攜電子設備的阻尼旋轉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小型便攜電子設備阻尼旋轉軸。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小型便攜電子設備阻尼旋轉軸,包括旋轉轉軸1、壓縮彈簧2、壓緊環3、摩擦環4和安裝支架5,所述旋轉轉軸1的軸線上設置有圓形凸臺102,通過圓形凸臺102將旋轉轉軸1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2個對稱的條形結構,在條形結構上設有用于與電子設備有相對旋轉運動的組成部分連接的旋轉轉軸安裝孔101,另一部分為階梯圓柱結構104,在階梯圓柱結構104與條形結構平行的一側設有第一結構部位103,所述第一結構部位103為平面切削結構;
所述旋轉轉軸1通過具有階梯圓柱結構104的一端依次貫穿壓縮彈簧2、壓緊環3和摩擦環4,所述摩擦環4的另一側與安裝支架5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轉軸1條形結構的外側與圓形凸臺102外邊緣對齊,所述旋轉轉軸1的每個條形結構上設有2個旋轉轉軸安裝孔101。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環3為外環形凸臺結構;壓縮彈簧2一端貼近旋轉轉軸1的圓形凸臺102端面上,另一端貼近壓緊環3外環形凸臺的凹陷面302處。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環3通過壓緊環端面二303與旋轉轉軸1的第一結構部位103間隙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摩擦環4包括第一端面401、連接部位403和第二端面404,所述第一端面401和第二端面404均為圓環結構,通過連接部位403進行連接;所述摩擦環4通過內端面402與旋轉轉軸1的階梯圓柱結構104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第一端面401貼近壓緊環3,所述第二端面404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二端面404通過安裝孔與安裝支架5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支架5為兩個垂直的面板結構,分別為第一面板501和第二面板502,所述第一面板501和第二面板502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第一面板501通過第一安裝孔與摩擦環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面板501還開設有用于穿過旋轉轉軸1的圓孔;所述第二面板502通過第二安裝孔與電子設備有相對旋轉運動的組成部分連接。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小型便攜電子設備阻尼旋轉軸,在無外力作用下使小型便攜電子設備在旋轉范圍內能夠任意角度懸停,在施加一定外力后能繞阻尼旋轉軸旋轉;阻尼旋轉軸體積小、結構緊湊、易于安裝,適用于有相對轉動的小型便攜電子設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阻尼旋轉軸裝配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阻尼旋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壓緊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摩擦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安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旋轉轉軸、101-旋轉轉軸安裝孔、102-圓形凸臺、103-第一結構部位、104-階梯圓柱結構、2-壓縮彈簧、3-壓緊環、301-壓緊環端面一、302-凹陷面、303-壓緊環端面二、4-摩擦環、401-第一端面、402-內端面、403-連接部位、404-第二端面、5-安裝支架、501-第一面板、502-第二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
參考圖1,一種用于小型便攜電子設備阻尼旋轉軸,包括旋轉轉軸1、壓縮彈簧2、壓緊環3、摩擦環4和安裝支架5,參考圖2,所述旋轉轉軸1的軸線上設置有圓形凸臺102,通過圓形凸臺102將旋轉轉軸1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為2個對稱的條形結構,在條形結構上設有用于與電子設備有相對旋轉運動的組成部分連接的旋轉轉軸安裝孔101,另一部分為階梯圓柱結構104,在階梯圓柱結構104與條形結構平行的一側設有第一結構部位103,所述第一結構部位103為平面切削結構;
參考圖1,所述旋轉轉軸1通過具有階梯圓柱結構104的一端依次貫穿壓縮彈簧2、壓緊環3和摩擦環4,所述摩擦環4的另一側與安裝支架5固定連接。
參考圖1和2,所述旋轉轉軸1條形結構的外側與圓形凸臺102外邊緣對齊,所述旋轉轉軸1的每個條形結構上設有2個旋轉轉軸安裝孔101。
參考圖1和3,所述壓緊環3為外環形凸臺結構;壓縮彈簧2一端貼近旋轉轉軸1的圓形凸臺102端面上,另一端貼近壓緊環3外環形凸臺的凹陷面302處,通過外環形凸臺結構可以防止壓縮彈簧2安裝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徑向變形。所述壓緊環3通過壓緊環端面二303與旋轉轉軸1的第一結構部位103間隙配合連接。
參考圖1和4,所述摩擦環4包括第一端面401、連接部位403和第二端面404,所述第一端面401和第二端面404均為圓環結構,通過連接部位403進行連接;所述摩擦環4通過內端面402與旋轉轉軸1的階梯圓柱結構104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第一端面401貼近壓緊環3,所述第二端面404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二端面404通過安裝孔與安裝支架5固定連接。
參考圖1和5,所述安裝支架5為兩個垂直的面板結構,分別為第一面板501和第二面板502,所述第一面板501和第二面板502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第一面板501通過第一安裝孔與摩擦環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面板501還開設有用于穿過旋轉轉軸1的圓孔;所述第二面板502通過第二安裝孔與電子設備有相對旋轉運動的組成部分連接,實現相對的旋轉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轉軸1采用金屬材質,而摩擦環4采用耐磨的非金屬材質,二者形成軸瓦配合,過盈量不可過大,以免旋轉困難,旋轉轉軸1的階梯圓柱結構104與摩擦環內端面402表面粗糙度要小,以免磨損影響轉軸壽命。旋轉轉軸1與壓緊環3采用小間隙配合,以便于安裝,旋轉轉軸1的第一結構部位103與緊環環端面二303上的平面形成配合,可以使壓緊環3只能軸向移動,而不能徑向轉動。在壓縮彈簧2作用下,壓緊環端面一301與摩擦環第一端面401產生摩擦阻力。其中壓緊環3也為金屬材質,但硬度要略低于旋轉轉軸1。壓縮彈簧3采用兩端并進磨平的彈簧。
本實用新型所述阻尼旋轉軸依靠摩擦力提供設備轉動時的旋轉阻力,在此轉軸結構中共有兩處提供摩擦阻力:1、摩擦環與旋轉轉軸之間的摩擦力,摩擦環與旋轉轉軸采用過盈配合,在轉動過程中產生摩擦力矩;2、摩擦環與壓緊環之間的端面摩擦力,壓縮彈簧2在轉軸固定后處于被壓縮狀態,壓緊摩擦環與壓緊環,提供二者產生摩擦力所需的正壓力,并且能夠補償多次旋轉產生的磨損,使摩擦環與壓緊環一直處于接觸狀態,壓縮彈簧可以依據所需的摩擦阻力大小進行選擇。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