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線路板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源組件具有隔光功能的線路板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線光學檢測儀是一種先進的在線檢測技術,它獲取被檢測件表面的圖像信息后和合格件的圖像信息進行對比,從而檢測出被測件是否合格。目前,在線光學檢測儀的運用領域十分廣泛,例如用來檢測PCB板(即印刷電路板),由于PCB板復雜、其設計線路越來越多、層數也越來越多,因此用在線光學檢測儀來檢測PCB板遠比人工檢測方式成熟、高效,從而更加有利于保證檢測精度,進而控制產品質量。
現有的在線光學檢測儀檢測時將PCB板放在一個平板上,先檢測PCB板的一個表面,再將PCB板翻面,以便檢測PCB板的另一個表面,這樣就無法同時檢測PCB板的兩個表面,從而導致其檢測效率低;另外,由于被測件可能會發生微量的彎曲,以及光源的光照強度不夠及存在陰影區域等因素,這樣就會影響所獲取的圖片信息精度,從而影響檢測精度。
光源組件通常固定于機架上,用于照射線路板,使線路板表面的亮度足夠相機模組拍攝到清晰的影像,用于對比檢測,往往拍攝的影像越清楚,檢測結果越準確;但是由于線路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拍攝的影像中會有影響檢測的陰影。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光源組件具有隔光功能的線路板檢測裝置,該裝置具有較佳的光源模組,該裝置的光源模對凹凸不平的線路板照射時不會產生陰影。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光源組件具有隔光功能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包括機架、相機模組、光源模組和輥筒壓緊模組;所述輥筒壓緊模組上方和下方均設有相機模組和光源模組;所述機架為不少于四根立柱構成的框架,所述機架從下往上依次為下相機模組、下光源模組、輥筒壓緊模組、上光源模組和上相機模組;所述下光源模組和所述下相機模組均固定于所述機架;所述上相機模組和所述下相機模組的鏡頭均朝向所述輥筒壓緊模組;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滑動座和立桿,所述立桿兩端固定設有滑動座,所述滑動座滑動設置于所述機架兩側的立柱;還包括伸縮裝置,所述伸縮裝置固定于所述機架,所述伸縮裝置工作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伸縮裝置用于控制所述固定架沿著所述機架升降。
較佳地,所述輥筒壓緊模組包括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所述滑動座設有上輥筒座,所述上輥筒組件并排設有不少于兩支上輥筒,所述上輥筒均安裝于所述上輥筒座;所述機架兩側箍緊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機架中部,所述固定座設有下輥筒座,所述下輥筒組件并排設有不少于兩支下輥筒,所述下輥筒均安裝于所述下輥筒座;所述固定座設有傳動輔助輪,所述傳動輔助輪安裝安裝于所述下輥筒組件下方,所述上輥筒組件、下輥筒組件和所述傳動輔助輪由一圈傳動帶構成同步運動;所述傳動帶的上部分套設于兩個所述上輥筒,所述傳動帶的中部從兩個所述下輥筒穿過且與兩個所述下輥筒緊密接觸,所述傳動帶的下部分套設于所述傳動輔助輪;所述輥筒壓緊模組至少設有兩個,分別為進料輥筒壓緊模組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一前一后安裝;所述固定座設有驅動裝置,至少一個所述輥筒壓緊模組的下輥筒與所述驅動裝置構成帶傳動;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的下輥筒端部均設有同步輪,所述同步輪均通過同步帶聯動。
較佳地,所述上相機模組和下相機模組通過調整座安裝;所述調整座包括上基座板、下基座板以及多個調整組,所述調整組包括導柱、升降塊和絲桿;所述調整組的導柱和絲桿豎向設置于所述上基座板和下基座板之間,所述絲桿兩端軸向轉動安裝于所述上基座板和下基座板;所述調整組的升降塊設有于所述絲桿匹配的螺紋孔,所述升降塊設有與所述導柱滑動配合的導向孔,所述升降塊還設有箍緊于所述導柱的固定螺桿;所述升降塊用于安裝所述上相機模組和下相機模組中的相機;所述絲桿兩端的上基座板和下基座板均設有轉動所述絲桿的調節孔。
進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燈盒和燈條組件;所述燈盒包括兩個燈盒側板,所述燈盒包括還一前一后固定安裝于兩個所述燈盒側板之間的燈盒板,所述燈盒還包括固定安裝于燈盒頂部的兩支頂部燈條,兩個所述頂部燈條之間留有用于相機模組取景的取景間隙;所述燈條組件包括燈條側板,所述燈條側板之間固定安裝有燈條組,所述燈條組設有多個燈條;所述燈盒側板與所述燈條側板固定裝配;所述燈條組件底部設有取景裝置,所述取景裝置為長條狀,所述取景裝置開設有條形孔,所述取景裝置縱截面呈漏斗狀,所述取景裝置的條形孔與所述燈盒的取景間隙位于同一軸線;還包括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為條形板,所述遮光板用于遮擋相對設置的光源模組射出的光線,所述遮光板的遮光面與所述取景裝置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兩組相對設置的光源模組的條形孔朝向均對準雙方的所述遮光板。
較佳地,所述滑動座固定安裝有多個豎向滑動的滑動塊,所述上輥筒座安裝于所述滑動塊,所述上輥筒均安裝于所述上輥筒座。
較佳地,所述固定座固定設有彈性伸縮裝置,所述彈性伸縮裝置豎向滑動設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傳動輔助輪安裝于所述彈性伸縮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燈條組包括不少于四行燈條,每行設有不少于兩個燈條,所述燈條從上往下設置,所述燈條組排列陣形的橫截面呈開口向下的喇叭狀;所述燈條的光源均對準于所述條形孔;每行的所述燈條以條形孔為聚光點,所述燈條的光源朝向所述聚光點;每行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所述燈條之間的光源夾角自上而下依次為5-8度、8-11度、11-18度以及18-45度。
較佳地,所述機架前端設有對正送料輥臺JLT,所述定位送料輥臺JLT的臺面與所述壓緊模組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對正送料輥臺包括輥臺和對正裝置;所述對正裝置包括對齊塊、側向輸送輪組和頂升裝置;所述頂升裝置固定于所述輥臺底部,所述側向輸送輪組設置于所述頂升裝置;所述對齊塊固定于所述輥臺,所述對齊塊凸出于所述輥臺表面;所述頂升裝置用于升降所述側向輸送輪組,所述側向輸送輪組至少設有三個;所述側向輸送輪組為串列設置的多個滾輪,各個滾輪同步運動;所述側向輸送輪組的輸送方向設有阻擋并對齊線路板的所述對齊塊;所述輥臺出料端的傳動輥筒通過多個輸送皮帶與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的下輥筒構成同步運動,所述輥臺的其他輥筒與所述傳動輥筒過傳動帶與所述傳動輥筒構成同步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出料端設有出料輸送輥臺,所述出料輸送輥臺的輥筒之間的間距較大,所述輥筒之間設有多組傳送帶構成承載面,所述出料輸送輥臺通過皮帶連接于所述出料輥筒壓緊模組的下輥筒構成同步運動。
較佳地,所述定位送料輥臺上方架設有厚度檢測裝置,所述厚度檢測裝置包括矩形塊狀的支座,在所述支座上左右并排插有兩根導桿,在兩根導桿的下端之間固定連接有“凹”形的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缺口朝下,在安裝塊的缺口內安裝有橫向的輥筒,在兩根導桿的上端之間連接有測距板,在所述測距板與支座之間連接有驅動裝置,當驅動裝置驅動時,所述測距板、導桿、安裝塊和滾輪上下移動,在所述支座還固定有激光測距器,所述激光測距器的發射端正對測距板。
本發明的光源模組具以不同的角度的光源朝向取景框,并且線路板在取景框下方移動,在該區域內移動的線路板不會產生陰影,使拍攝效果更清晰,從而提高檢測精度;此外上相機模組和上光源模組之間設有光線和焦距的最佳距離,并且上相機模組和上相機模組可以整體升降,從而使設備在檢測不同厚度的線路板時,上相機模組和上光源模組整體升降時間變焦,不會影響到上相機和上光源之間的距離;此外,輥筒壓緊模組使用了一個較佳的傳動方式,通過一條傳動帶和傳動輔助輪構成了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之間的帶傳動,保證了各個部件之間的同步性,輥筒壓緊模組采用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兩組裝置,可以避免線路板在通過壓緊模組時產生曲翹等不平整的現象產生,并且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的輸送方向一致,有利于線路板的平穩輸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機架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調整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傳動輔助輪與彈性伸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輥筒壓緊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光源模組和下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光源模組和下光源模組的燈條組的布局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取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對正送料輥臺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厚度檢測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源照射示意圖。
其中:機架JJ、立柱JJ10、固定座JJ20、傳動輔助輪JJ22、彈性伸縮裝置JJ23、下相機模組XX、下光源模組XG、輥筒壓緊模組YJ、上輥筒YJ11、下輥筒YJ21、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上光源模組SG、上相機模組SX、固定架GD、滑動座GD10、滑動塊GD12、立桿GD20、調整座TZ、上基座板TZ10、下基座板TZ20、調整組TZ30、導柱TZ31、升降塊TZ32、絲桿TZ33、燈盒DH、燈盒側板DH10、燈盒板DH20、頂部燈條DH30、燈條組件DT、燈條側板DT10、燈條組DT20、燈條DT21、取景裝置DT30、條形孔DT31、遮光板DT40、同步輪TBL、對正送料輥臺JLT、輥臺JLT10、傳動輥筒JLT11、對正裝置JLT20、對齊塊JLT21、側向輸送輪組JLT22、出料輸送輥臺CLT、厚度檢測裝置CH、支座CH10、導桿CH20、安裝塊CH60、輥筒CH50、測距板CH30、激光測距器CH4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11所示,一種光源組件具有隔光功能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包括機架JJ、相機模組、光源模組和輥筒壓緊模組YJ;所述輥筒壓緊模組上方和下方均設有相機模組和光源模組;所述機架JJ為不少于四根立柱JJ10構成的框架,所述機架JJ從下往上依次為下相機模組XX、下光源模組XG、輥筒壓緊模組YJ、上光源模組SG和上相機模組SX;所述下光源模組XG和所述下相機模組XX均固定于所述機架JJ,所述上相機模組SX和所述下相機模組XX的鏡頭均朝向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還包括固定架GD,所述固定架包括滑動座GD10和立桿GD20,所述立桿GD20兩端固定設有滑動座GD10,所述滑動座GD10滑動設置于所述機架JJ兩側的立柱JJ10;還包括伸縮裝置,所述伸縮裝置固定于所述機架JJ,所述伸縮裝置工作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GD,所述伸縮裝置用于驅動所述固定架GD沿著所述機架JJ升降。被檢測的線路板被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驅動,從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連續的通過,實現線路板的在線實時連續檢測,工作效率高。構成機架JJ的立柱JJ10具有導柱的作用,也使設備整體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四根立柱JJ10分布在同一個矩形的四個頂點上,立柱上設置了五個主要的組件,從下往上依次為下相機模組XX、下光源模組XG、輥筒壓緊模組YJ、上光源模組SG和上相機模組SX,其中下光源模組XG和下相機模組XX是固定于所述機架JJ的,上光源SG和上相機模組SX是安裝于伸縮裝置的,也就是說上光源模組SG和上相機模組SX是能夠上下移動的,由于線路板有不同的規格,厚度不同,在線路板在厚度發生變化以后,相機模組需要對線路板重新進行對焦,而現有技術的做法是相機模組上下移動,進行對焦,但是光源模組與線路板之間的距離不是最佳的尺寸,影響照明效果,而上相機模組SX和上光源模組同時移動,則能達到最佳的照明效果,從而能夠對更多厚度不一致的產品進行高精度的檢測,這種整體升降的功能配合厚度檢測裝置CH使設備具有完整的自動對焦系統;在檢測過程中,線路板一邊輸送一邊進行檢測,線路板是運動的,相機位置是固定的,線路板傳送到輥筒壓緊模組YJ,線路板通過輥筒壓緊模組YJ就是進入了拍照檢測工序,線路板輸送出輥筒壓緊模組YJ之后即為此線路板拍照完成,得到的在線拍照圖片在計算機中實施與預設的正確線路板圖片進行對比檢測。
其中,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包括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所述滑動座GD10設有上輥筒座,所述上輥筒組件并排設有不少于兩支上輥筒YJ11,所述上輥筒YJ11安裝于所述上輥筒座;所述機架JJ兩側箍緊設有固定座JJ20,所述固定座JJ20位于所述機架JJ中部,所述固定座JJ20設有下輥筒座,所述下輥筒組件并排設有不少于兩支下輥筒YJ21,所述下輥筒YJ21安裝于所述下輥筒座;所述固定座JJ20設有傳動輔助輪JJ22,所述傳動輔助輪JJ22安裝于所述下輥筒組件下方,所述上輥筒組件、下輥筒組件和所述傳動輔助輪JJ22由一圈傳動帶構成同步運動;所述傳動帶的上部分套設于兩個所述上輥筒YJ11,所述傳動帶的中部從兩個所述下輥筒JY21穿過且與兩個所述下輥筒JY21緊密接觸,所述傳動帶的下部分套設于所述傳動輔助輪JJ22;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設有兩個,分別為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一前一后安裝;所述固定座JJ20設有驅動裝置,至少一個所述輥筒壓緊模組YJ的下輥筒與所述驅動裝置構成帶傳動;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的下輥筒端部均設有同步輪TBL,所述同步輪TBL均通過同步帶聯動。輥筒壓緊模組YJ使用了一個較佳的傳動方式,通過一條傳動帶和傳動輔助輪JJ22構成了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之間的帶傳動,保證了各個部件之間的同步性,輥筒壓緊模組YJ采用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兩組裝置,可以避免線路板在通過壓緊模組YJ時產生曲翹等不平整的現象產生,并且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的輸送方向一致,有利于線路板的平穩輸送,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上都能保證;所述輔助輪JJ22用以調節所述傳動帶的松緊程度;此外,輥筒壓緊模組YJ設有AB兩組,分為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和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這樣既可以保證線路板的平穩輸入和輸出,也能使設備有更多的傳動部件,至少一個輥筒的端部設有編碼器,編碼器用于檢測輥筒的轉速。
此外,所述上相機模組SX和下相機模組XX通過調整座TZ安裝;所述調整座TZ包括上基座板TZ10、下基座板TZ20以及多個調整組TZ30,所述調整組TZ30包括導柱TZ31、升降塊TZ32和絲桿TZ33;所述調整組TZ30的導柱TZ31和絲桿TZ33豎向設置于所述上基座板TZ10和下基座板TZ20之間,所述絲桿TZ33兩端軸向轉動安裝于所述上基座板TZ10和下基座板TZ20;所述絲桿兩端的上基座板TZ10和下基座板TZ20均設有轉動所述絲桿TZ33的調節孔;所述調整組TZ30的升降塊TZ32設有于所述絲桿TZ33匹配的螺紋孔,所述升降塊TZ32設有與所述導柱TZ31滑動配合的導向孔,所述升降塊TZ32還設有箍緊于所述導柱TZ31的固定螺桿;所述升降塊TZ32用于安裝所述上相機模組SX和下相機模組XX中的相機。首先,每個調整組TZ30的升降塊TZ32都設置有相機,調整組TZ30的導柱TZ31、升降塊TZ32和絲桿TZ33構成了一個可以通過絲桿TZ33調整升降塊TZ32的升降,上基座板TZ10和下基座板TZ20均設有轉動所述絲桿TZ33的調節孔,便于旋轉絲桿,之后通過固定調整固定螺桿的松緊度來定位,這樣可以在各個相機的焦距存在差別的情況下進行微調,并且不需要將相機拆下,這種方式在調試設備時非常方便,同時在保證檢測數據的精確度方面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燈盒DH和燈條組件DT,所述燈盒DH包括兩個燈盒側板DH10,所述燈盒DH包括還一前一后固定安裝于兩個所述燈盒側板DH10之間的燈盒板DH20,所述燈盒DH還包括固定安裝于燈盒頂部的兩支頂部燈條DH30,兩個所述頂部燈條DH30之間留有用于相機模組取景的取景間隙;由于所述光源模組與所述上相機模組SX位置相對固定,所以所述取景間隙與所述上相機模組的位置同樣是相對固定,在所述上相機模組SX的上下位置因為所述線路板厚度變化時,所述取景間隙的上下位置同時變化,使所述上相機模組SX拍攝的照片最為清晰;所述燈條組件DT包括燈條側板DT10,所述燈條側板DT10之間固定安裝有燈條組DT20,所述燈條組DT20設有多個燈條DT21;所述燈盒側板DH10與所述燈條側板DT10固定裝配;所述燈條組件DT底部設有取景裝置DT30,所述取景裝置DT30為長條狀,所述取景裝置DT30開設有條形孔DT31,所述取景裝置DT30縱截面呈漏斗狀,所述取景裝置DT30的條形孔DT31與所述燈盒DH的取景間隙位于同一軸線;還包括遮光板DT40,所述遮光板DT40為條形板,所述遮光板DT40用于遮擋相對設置的光源模組射出的光線,所述遮光板DT40的遮光面與所述取景裝置DT30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兩組相對設置的光源模組的條形孔DT31朝向均對準雙方的所述遮光板DT40。燈盒DH的設置是避免了相機在拍攝時受外接的光線干擾,所以使用了燈盒側板DH10和燈盒板DH20構成了一個遮光的框體,使相機鏡頭取的亮度是設置于燈盒DH中的頂部燈條DH30的亮度,頂部燈條安裝在燈盒的頂部,便于散熱;而燈條組件DT的設置是為了使通過條形孔DT31的線路板更清晰和明顯,條形孔DT31兩端連接于兩側所述燈條側板DT10,使條形孔DT31能拍攝檢測面積更大的線路板,以便于檢測數據的準確度更高,而燈條組件DT是由燈條側板DT10和燈條組DT20構成,燈條組DT20周圍沒有燈罩等不利于散熱的結構;取景裝置DT30的漏斗狀截面可以起到遮擋光線的作用,避免了其他的亮度干擾或者自身光源干擾到其他采光裝置;遮光板DT40的作用用于避免光線相互干擾,避免光線穿過線路板后影響線路板另一面的拍攝檢測效果。
較佳地,所述滑動座GD10固定安裝有多個豎向滑動的滑動塊GD12,所述上輥筒座安裝于所述滑動塊GD12,所述上輥筒YJ11均安裝于所述上輥筒座。將上輥筒YJ11安裝于滑動塊GD12,上輥筒YJ11可以在相機升降變焦時通過自重依舊保持原位,從而保證上輥筒YJ11和下輥筒YJ21之間的間距不變,從而留給線路板產生形變的空間更少,能保證相機拍攝到更清晰的圖像。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座JJ20固定設有彈性伸縮裝置JJ23,所述彈性伸縮裝置JJ23豎向滑動設置于所述固定座JJ20,所述傳動輔助輪JJ22安裝于所述彈性伸縮裝置JJ23。將傳動輔助輪JJ22安裝于彈性伸縮裝置JJ23后,使動輔助輪JJ22具備了彈性自適應的功能,在線路板的厚度有變化時,所述上輥筒YJ11會隨著上升或者下降,而所述彈性伸縮裝置JJ23讓所述傳動輔助輪JJ22也同樣可以跟隨著升降。
進一步地,所述燈條組DT20包括不少于四行燈條DT21,每行設有不少于兩個燈條DT21,所述燈條DT21從上往下設置,所述燈條組DT20排列陣形的橫截面呈開口向下的喇叭狀;所述燈條DT21的光源均對準于所述條形孔DT31;每行的所述燈條DT21以條形孔DT31為聚光點,所述燈條DT21的光源朝向所述聚光點;每行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所述燈條DT21之間的光源夾角自上而下依次為5-8度、8-11度、11-18度以及18-45度。燈條DT21的光源朝向聚光點,有利于線路板的顯示,使檢測數據更準確,通過喇叭狀的排列方式和光源射角的調整,使設備具有更佳的光照條件,不會產生影子等影響亮度的問題,其目的也是為了拍攝更清晰的影響,獲取更準確的數據。
較佳地,所述機架前端設有對正送料輥臺JLT,所述定位送料輥臺JLT的臺面與所述壓緊模組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對正送料輥臺JLT包括輥臺JLT10和對正裝置JLT20;所述對正裝置包括對齊塊JLT21、側向輸送輪組JLT22和頂升裝置;所述輥臺JLT10包括間隔設置的傳動輥筒,所述頂升裝置設于所述送料輥筒之間,并安裝于所述輥臺JLT10底部,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設置于所述頂升裝置;所述對齊塊JLT21固定于所述輥臺JLT10,所述對齊塊JLT21凸出于所述輥臺JLT10表面;所述頂升裝置用于升降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至少設有三個;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為串列設置的多個滾輪,各個滾輪同步運動,各個側向輸送輪之間通過皮帶構成同步傳動;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的輸送方向設有阻擋并對齊線路板的所述對齊塊JLT21;所述輥臺JLT10出料端的傳動輥筒JLT11通過多個輸送皮帶與所述進料輥筒壓緊模組AYJ的下輥筒YJ21構成同步運動,所述輥臺JLT10的其他輥筒與所述傳動輥JLT11通過傳動帶與所述傳動輥筒JLT11構成同步運動。輥臺作為輸送裝置,其目的在于輸送,但是對正裝置JLT20在輥臺輸送的過程中,可以短時間的將線路板頂起并對正,從而使圖片能夠以適合拍攝的位置進入輥筒壓緊模組YJ,這種方式使線路板在拍攝時基本處于相同的位置,便于同模板進行對照識別,降低了檢測的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檢測準確度;所述側向輸送輪組JLT22同步運動的滾輪,使線路板均勻受力,保證較薄的線路板在對正時也不會因為受力不均勻而產生形變。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JJ出料端設有出料輸送輥臺CLT,所述出料輸送輥臺CLT的輥筒之間的間距較大,所述輥筒之間設有多組傳送帶構成承載面,所述出料輸送輥臺CLT通過皮帶連接于所述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的下輥筒YJ21構成同步運動。通過傳送帶構成輥臺的傳送面,減少了輥筒的使用數量,降低了設備了整體質量,并且傳送帶為柔性材質,不會對線路板造成表面的影響,以此種方式設置的輥臺也不需要額外了安裝輥筒傳動裝置;通過傳動帶直接將出料輸送輥臺CLT與出料輥筒壓緊模組BYJ連接構成同一平面,也能保證同步傳動。
較佳地,所述定位送料輥臺JLT上方架設有厚度檢測裝置CH,所述厚度檢測裝置包括矩形塊狀的支座CH10,在所述支座CH10上左右并排插有兩根導桿CH20,在兩根導桿CH20的下端之間固定連接有“凹”形的安裝塊CH60,所述安裝塊CH60的缺口朝下,在安裝塊CH60的缺口內安裝有橫向的輥筒CH50,在兩根導桿CH20的上端之間連接有測距板CH30,在所述支座CH10還固定有激光測距器CH40,所述激光測距器CH40的發射端正對測距板CH30。采用上述結構,在支座上通過導桿安裝測距板和安裝塊,在安裝塊上安裝滾輪,在支座上還安裝有與測距板相對應的激光發射器,使用過程中,線路板從所述輥筒CH50的下方通過,所述輥筒CH50根據線路板厚度的變化而上下移動,這樣即可通過激光發射器感應測距板的移動距離,從而計算出板件的厚度,便于實時地對相機高度進行調整,避免相機對焦不準的問題,確保獲取圖像的清晰度。
本裝置在使用時,線路板先進入對正送料輥臺JLT,由厚度檢測裝置CH檢測厚度,之后伸縮裝置根據線路板的厚度調整固定架GD的高度;對正送料輥臺JLT將線路板對正后送入輥筒壓緊模組YJ,線路板進入輥筒壓緊模組YJ時,由輥筒壓緊模組YJ壓緊,線路板經過上輥筒組件和下輥筒組件之間輸送,固定架以上輥筒YJ11和下輥筒YJ21之間接觸的面為基準進行高度調整,以此等同相機模組相機的焦距調整;而輥筒壓緊模組YJ上方和下方都設有光源模組和相機模組,并且光源模組的光源和相機模組的鏡頭均朝向輥筒壓緊模組,以此實現對線路板的雙面檢測,輥筒壓緊模組YJ將線路板輸送出來后即為檢測完畢,之后由出料輸送臺CLT將線路板自輥筒壓緊模組輸送出去;對正送料臺JLT、輥筒壓緊模組YJ和出料輸送輥臺CLT的為同步運動,動力為設置于固定座的驅動裝置提供,輥筒壓緊模組YJ的輥筒均由同步帶構成同步運動,對正送料臺JLT和出料輸送輥臺CLT均與輥筒壓緊模組YJ通過同步帶構成同步運動。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