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數據存儲,特別涉及一種光盤、光驅和光驅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1、可讀寫光盤一般包括引導層和記錄層。引導層通常為預壓制有溝槽的薄板。溝槽宏觀上看為螺旋狀,各個位置寬度相等,微觀上看具有波形,用于攜帶引導信息。引導信息主要用于位置指示,在讀寫過程中,光驅可以通過光頭讀取的引導信息確定光頭所在的位置,進而對該位置進行相應的讀寫操作。
2、這種結構下,對于相鄰兩圈溝槽,內圈溝槽的外槽檐與外圈溝槽的內槽檐之間會存在波形的相互干擾,光頭只能在正對溝槽的位置讀取引導信息,所以,光頭只能在正對溝槽的位置對記錄層進行讀寫操作,這樣,對光盤的存儲密度形成了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盤、光驅和光驅控制方法,能夠解決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技術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光盤,該光盤包括引導層和記錄層。引導層和記錄層相連,引導層具有螺旋狀的溝槽,溝槽的第一槽檐具有波形,波形用于攜帶引導信息,溝槽的第二槽檐不具有波形。記錄層用于存儲數據。
3、本公開所示的方案中,光盤的引導層中具有螺旋狀的溝槽,溝槽的第一岸檐具有用于攜帶引導信息的波形,第二槽檐則不具有波形,相鄰兩圈溝槽之間形成岸結構。這樣,溝槽一側的槽檐有波形、另一側的槽檐無波形,當光頭的位置對應溝槽時,無波形的槽檐不會對信息讀取產生干擾,能夠讀取引導信息。另外,對于相鄰兩圈溝槽之間形成的岸結構來說,岸結構一側的槽檐有波形、另一側的槽檐無波形,當光頭的位置對應岸結構時,無波形的槽檐不會對信息讀取產生干擾,也能夠讀取引導信息。由此可見,在記錄層中,與溝槽對應的位置、以及與岸結構對應的位置都可以進行讀寫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光盤的存儲密度。
4、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第二槽檐為螺旋線。螺旋線的螺旋中心可以與光盤引導層的圓形同心布置。第二槽檐可以為標準螺旋線,即螺旋線的半徑的增量與螺旋線圓心角的增量成正相關。這樣,可以降低第二槽檐的加工難度。
5、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波形的中心線為螺旋線。其中,波形的中心線為組成波形的每個單周期波的對稱中心的連線。這樣,可以降低第一槽檐的加工難度。
6、第一槽檐具有波形,該波形由若干標準單周期波和若干高頻單周期波組成,其中,單周期波可以是余弦波,也可以是鋸齒波等。高頻單周期波的頻率大于標準單周期波的頻率,例如高頻單周期波的頻率可以是標準單周期波的頻率的二倍。這樣,可以提升解調引導信息的準確度。
7、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波形為余弦波。
8、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波形的中心線與兩側的第二槽檐距離相等。這樣,溝槽的等效寬度與對應的岸結構的等效寬度響度,可以提升解調引導信息的準確度。
9、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第二槽檐中任意徑向相鄰點對所包括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等于指定數值,其中,徑向相鄰點對是光盤的同一半徑與第二槽檐的多個交點中相鄰的兩個交點。這樣,每圈溝槽的等效寬度與每圈岸結構的等效寬度相等,在光頭在溝槽解調引導信息后,轉至在岸結構進行解調引導信息時,或者在光頭在岸結構解調引導信息后,轉至在溝槽進行解調引導信息時,均無需調整照射區域的大小,可以提升解調引導信息的便捷性。
10、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指定數值大于或等于光盤對應的讀寫單位寬度的兩倍。其中,讀寫單位寬度為記錄光束聚焦使記錄層發生相變所產生記錄點的在光盤徑向方向上的最小寬度。這樣,讀寫單位寬度恰好等于溝槽、岸結構的等效寬度,此時在讀取數據時記錄光束在記錄層的照射區域恰好可以覆蓋記錄點,且不會受到另一記錄線上記錄點的串擾,可以提高讀取精度。
11、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光盤包括多個記錄層,多個記錄層位于引導層的同一側,引導層和多個記錄層相疊置。這樣,在讀寫數據的過程中,光盤中的多個記錄層均可以使用引導層中的引導信息,多個記錄層均可以用于存儲數據,可以進一步提高光盤的存儲密度。
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光驅,該光驅用于對光盤進行讀操作或寫操作,該光盤的引導層具有螺旋狀的溝槽,溝槽的第一槽檐具有攜帶引導信息的波形,溝槽的第二槽檐不具有波形,光驅包括光頭和處理器。光頭包括發光件、分光器和多個光探測器。分光器用于將發光件發射的光束分為多道光束,多道光束在光驅的工作面上對應多個照射區域,工作面是光驅中對應光盤的引導層的面。多個光探測器用于對多個照射區域進行檢測。處理器用于:基于多個光探測器中的第一光探測器的探測結果確定引導信息,基于第一光探測器之外的其他光探測器的探測結果,確定在指定時長內每個其他光探測器對應的光積量,基于每個其他光探測器對應的光積量,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基于徑向偏移對光頭進行偏移修正,其中,徑向偏移包括遠離工作面的中心點或靠近工作面的中心點。
13、本公開所示的方案中,發光件發射的光束經過分光器分為多道光束,多道光束在光驅的工作面上對應多個照射區域。引導光束經過分光器分為多道光束,多道光束在光驅的工作面上對應多個照射區域,多道光束接觸到光盤的引導層后發生反射,多個光探測器對應接收多道反射光束,實現對多個照射區域進行檢測。處理器用于基于第一光探測器之外的其他光探測器的探測結果,確定在指定時長內每個其他光探測器對應的光積量,基于每個其他光探測器對應的光積量,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基于徑向偏移對光頭進行偏移修正。因此,對于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光盤,采用該光驅能夠使得引導軌道對準溝槽或岸結構,以實現準確地解調引導信息。這樣,可以在提升光盤的數據存儲密度的同時,保證解調引導信息的準確性。
14、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光頭包括發光件、分光器、第一光探測器、第二光探測器和第三光探測器。分光器用于將發光件發射的光束分為三道光束,三道光束在光驅的工作面上分別對應第一照射區域、第二照射區域和第三照射區域。第一光探測器、第二光探測器和第三光探測器分別用于對第一照射區域、第二照射區域和第三照射區域進行檢測。處理器用于:基于第二光探測器的探測結果確定在指定時長內的第一光積量,基于第三光探測器的探測結果確定在指定時長內的第二光積量,基于第一光積量和第二光積量,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這樣,處理器可以基于第二光探測器和第三光探測器分別確定第一光積量和第二光積量,并通過第一光積量和第二光積量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可以提升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的精度。
15、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第一照射區域、第二照射區域、第三照射區域均為圓形,第一照射區域的直徑大于第一槽檐的波形幅值的二倍,第二照射區域的半徑小于波形的波谷到對應的第二槽檐的距離,第二照射區域的中心與波谷相切,三照射區域的直徑小于波形的波峰到對應的第二槽檐的距離,第三照射區域的中心與波峰相切。處理器用于:基于第一光積量和第二光積量的大小關系,確定光頭的徑向偏移。這樣,當第一光積量大于第二光積量時,可以確定引導軌道徑向內偏,也即是光頭徑向內偏,處理器可以向光頭發送外移信號,使得光頭沿徑向向外移動,當第一光積量小于第二光積量時,可以確定引導軌道徑向外偏,也即是光頭徑向外偏,處理器可以向光頭發送內移信號,使得光頭沿徑向向內移動,確保引導軌道對準溝槽,以實現準確地解調引導信息。
1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光驅控制方法,方法包括:接收操作指令,操作指令為讀指令或者寫指令,操作指令攜帶有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和第一地址編號,操作指令用于指示光驅對光盤進行讀操作或寫操作,光盤的引導層具有螺旋狀的溝槽,溝槽的第一槽檐具有攜帶引導信息的波形,溝槽的第二槽檐不具有波形。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和第一地址編號對應的位置。基于操作指令執行讀操作或寫操作。這樣,操作指令中不僅攜帶有第一地址編號,還攜帶有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對光驅進行控制時不再僅根據地址編號移動光頭的位置,而是同時根據引導軌道編號和地址編號移動光頭的位置。因此,對于在讀寫過程中讀寫邏輯為設置有多個引導軌道的光盤,仍可以有效完成讀操作和寫操作,擴大了光驅的適用范圍。
17、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和第一地址編號對應的位置,包括:基于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對光頭進行控制,使光頭位于第一引導軌道。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一引導軌道上與第一地址編號相對應的位置。這樣,光驅在控制光頭移動時,先使光頭位于第一引導軌道上,然后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一引導軌道上與第一地址編號相對應的位置,調整范圍從大到小,可以避免重復調整光頭的位置,提高了光頭位置調整的效率。
18、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述基于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對光頭進行控制,使光頭位于第一引導軌道,包括:如果第一引導軌道編號與光頭當前所在引導軌道的引導軌道編號不同,則控制光頭沿徑向移動指定距離,其中,指定距離是軌道間距的奇數倍。如果第一引導軌道編號與光頭當前所在引導軌道的引導軌道編號相同,則保持光頭位置不變。這樣,根據第一引導軌道編號與光頭當前所在引導軌道的引導軌道編號是否相同,確定是否控制移動光頭,可以提高光頭位置調整的效率。
19、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一引導軌道上與第一地址編號相對應的位置,包括:確定光頭當前位置對應的第二地址編號。確定第一地址編號與第二地址編號的差值。基于差值控制光頭移動,轉至執行確定光頭當前位置對應的第二地址編號的處理。這樣,可以根據第一地址編號與第二地址編號的差值大小,確定采用不同的調整方式移動光頭,可以提高光頭位置調整的準確度。
20、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基于操作指令執行讀操作或寫操作,包括:控制光頭沿當前所在的第一引導軌道移動并進行讀操作或寫操作。在光頭移動到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和第三地址編號對應的位置進行讀操作或寫操作之后,如果操作指令還未執行完畢,則控制光頭移動至第二引導軌道編號和第四地址編號對應的位置,其中,第二引導軌道編號與第一引導軌道編號對應不同的引導軌道,第三地址編號是尾地址編號,第四地址編號是首地址編號。控制光頭沿當前所在的第二引導軌道移動并進行讀操作或寫操作。這樣,在寫入過程中,當引導層中任意一個引導軌道的尾存儲地址對應的記錄層中的存儲區域完成數據寫入時,光驅可以控制光頭直接移動至另一個引導軌道的首存儲地址對應的記錄層中的存儲區域進行數據。在讀取過程中,引導層中任意一個引導軌道的尾存儲地址對應的記錄層中的存儲區域數據讀取完成時,光驅可以控制光頭直接移動至另一個引導軌道的首存儲地址對應的記錄層中的存儲區域進行數據讀取,提高了光驅的讀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