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蕭基二極管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半導體裝置,且特別是關于一種蕭基二極管(Schottky diode)裝置 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蕭基二極管(Schottky diode)為具有金屬-半導體接面 (metal-semiconductorjunction)的一種半導體裝置,于此金屬-半導體接面結構的電 流_電壓特性則按照所施加電壓的極性而定。當蕭基二極管處于順向偏壓時(即陽極施加正電壓以及于陰極施加負電壓)可 使得載子導通,而當蕭基二極管處于逆向偏壓時(即陽極施加負電壓以及于陰極施加正電 壓)則載子不易導通因而與一般pn接面二極管具有同樣的單向導通特性。另外,由于蕭基 二極管是單載子移動,故于順向偏壓時具有相對低的臨界電壓且于順逆向偏壓切換時反應 速度極快。請參照圖1,顯示了一種已知蕭基二極管裝置100的剖面情形。如圖1所示,蕭基 二極管裝置100包括了 n型漂移區(n drift region) 104、陽極電極112、陰極電極114以 及形成于n型漂移區(n drift region) 104內的n+摻雜區116等主要構件。n型漂移區 104是形成于p型硅基底102的表面內,而于n型漂移區104表面形成有兩分隔的場氧化物 108,以于n型漂移區104表面定義出為場氧化物108所分隔的陽極區150以及陰極區160。 于n型漂移區104表面上更形成有經圖案化的層間介電層110,其覆蓋了場氧化物108及 其鄰近的n型漂移區104與n+摻雜區116的部分表面,而由鈦、氮化鈦、鎢、鋁等金屬材質 所形成的陽極電極112與陰極電極114則分別覆蓋并穿透層間介電層110以分別實體接觸 位于陽極區150內的n型漂移區104以及位于陰極區160內的n+摻雜區116。于陽極區 150內鄰近場氧化物108處的n型漂移區104內分別形成有一 p型摻雜區106,以避免于電 極112鄰近n型漂移區104與場氧化物108處區域內形成高電場,通過提升蕭基二極管裝 置100的逆向偏壓下的電壓崩潰表現。于蕭基二極管裝置100內的陽極電極112及相接觸 的n型漂移區104間的介面即為一金屬-半導體接面120。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蕭基二極管裝置100的逆向偏壓下的崩潰電壓,n型漂移區 104內的n型摻質濃度通常不可高于2. OX 1016atomS/Cm3。如此的n型漂移區104的摻質 濃度雖有助于提升蕭基二極管裝置100于逆向偏壓下的崩潰電壓表現,但是卻使得蕭基二 極管裝置100于順向偏壓下流通于陽極區150與陰極區160間的單位面積電流受到限制。因此,便需要一種新穎的蕭基二極管裝置,以滿足逆向電壓下的高崩潰電壓以及 順向偏壓下的高單位面積電流等元件需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其崩潰電壓 與單位面積電流等電性表現。
依據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包括一 p型半導體結構;一 n型漂移區,設置于所述p型半導體結構表面,其中所述n 型漂移區包括摻質濃度相異的一第一 n型摻雜區以及一第二 n型摻雜區,而所述第二 n型 摻雜區是環繞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的側壁且具有較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為高的摻質濃度; 多個隔離結構,設置于所述n型漂移區的所述第二 n型摻雜區內,以定義出一陽極區以及一 陰極區,其中所述陽極區露出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的表面而所述陰極區部分露出所述第二 n型摻雜區的表面;一第三n型摻雜區,設置于為所述陰極區所部分露出的第二 n型摻雜區 表面,其中所述第三n型摻雜區具有高于所述第二 n型摻雜區的摻質濃度;一陽極電極,設 置于所述陽極區內的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之上;以及一陰極電極,設置于所述陰極區內的 所述第三n型摻雜區之上。依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 p型半導體層;形成一 n型漂移區于所述p型半導體層表面內,其中所述n 型漂移區包括一第一 n型摻雜區以及環繞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的一第二 n型摻雜區,而所 述第二 n型摻雜區具有高于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的摻質濃度;形成數個隔離結構于鄰近所 述第一 n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 n型摻雜區之內,進而于所述p型半導體層上定義出一陽極 區與一陰極區,其中所述陽極區露出了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及鄰近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的 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的一部分,而所述陰極區僅露出了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的另一部分;形 成一第三n型摻雜區于所述陰極區所露出的所述第二 n型摻雜區之內;以及于所述陽極區 與陰極區內分別形成一陽極電極與一陰極電極,以分別實體接觸所述第一 n型摻雜區與所 述第三n型摻雜區。
圖1顯示了一已知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剖面情形;以及圖2-圖6為一系列剖面圖,顯示了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 方法。附圖標號100 蕭基二極管裝置;102 p型硅基底;104 n型漂移區;106 p型摻雜區;108 場氧化物;110 層間介電層;112 陽極電極;114 陰極電極;116 n+摻雜區;120 金屬-半導體接面;150 陽極區;160 陰極區;202 p型半導體層;
204 掩膜層;206 離子注入程序;208 η型摻雜區;210 ρ型條狀區;212 第二 η型摻雜區;214 第一 η型摻雜區;216 掩膜層;218 離子注入程序;220 ρ型摻雜區;222 隔離結構;224 掩膜層;226 離子注入程序;228 η+摻雜區;230 層間介電層;232、234 電極;235、237 開口;250 η型漂移區;260 陽極區;270 陰極區;280 金屬-半導體接面;W 掩膜層/p型條狀區的寬度;P 掩膜層/p型條狀區的間距。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 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圖2-圖6為一系列剖面圖,顯示了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 方法。請參照圖2,首先提供一 ρ型半導體結構,例如為一 ρ型半導體層202。ρ型半導體 層202例如為含硅、硅鍺的半導體材料的外延層或基板的一部。接著于半導體基板202的 表面形成數個圖案化的掩膜層204并露出部分的ρ型半導體層202。接著,針對ρ型半導體 層202施行一離子注入程序206并采用此些掩膜層204做為離子注入掩膜,因此于ρ型半 導體層202內形成了數個相分隔的η型摻雜區208。離子注入程序206是采用磷與砷等η 型摻質,其所采用的離子注入能量約介于500KeV SOOKeV,而所注入η型摻質劑量則約介 于 2X IO12 8Χ 1012atoms/cm2。如圖2所示,由于ρ型半導體層202之上形成有數個分隔的掩膜層204,故于離子 注入程序206施行后于所形成的相分隔的數個η型摻雜區208之間分別存在有一未經η型 摻雜的P型條狀區210,其仍具有相同于ρ型半導體層202的摻雜特性與摻質濃度。在此, 此些掩膜層204分別具有介于0. 4 μ m 0. 8 μ m的寬度W且相鄰掩膜層204之間存在有介
6于0.4μπι 0.8μ m之間距P。如此可通過調整形成于ρ型半導體層202上的掩膜層204 數量、其寬度W以及相鄰掩膜層204之間距P而達到控制所形成的ρ型條狀區210的數量、 范圍與輪廓。請參照圖3,于移除形成于ρ型半導體層202上的掩膜層204 (請參見第2圖)之 后,接著施行一退火程序(未顯示),以于1000 iioo°c的溫度下進行退火處理。因此, 于退火程序施行過后,于P型半導體層202表面便形成了一第一 η型摻雜區214以及環繞 此第一 η型摻雜區214側壁的一第二 η型摻雜區212,而第一 η型摻雜區214與第二 η型 摻雜區212的底面分別接觸了 ρ型半導體層202。在此,第二 η型摻雜區212內的摻質濃 度約介于2X IO16 8Χ 1016atoms/cm3,第一 η型摻雜區214內摻質濃度約介于4X IO15 2X1016atOmS/cm3,而第二 η型摻雜區212內的摻質濃度高于第一 η型摻雜區214內摻質濃 度,且先前的P型條狀區210于退火程序施行過后便不復存在。第一 η型摻雜區214與第 二 η型摻雜區212組成了蕭基二極管裝置的η型漂移區250。請繼續參照圖3,接著于η型漂移區250表面形成圖案化的一掩膜層216并分別 露出位于第一 η型摻雜區214兩側的第二 η型摻雜區212的一部分。接著采用掩膜層216 作為離子注入掩膜而施行一離子注入程序218,以于位于第一 η型摻雜區214兩側的第二 η型摻雜區212之內分別形成了一 ρ型摻雜區220。離子注入程序218是采用如硼的ρ型 摻質,其所采用的離子注入能量約介于40KeV 80KeV,而所注入ρ型摻質劑量則約介于 8 X IO13 5Χ 1014atoms/cm2。請參照圖4,接著于除去掩膜層216 (請參見圖3)之后,于η型漂移區250內的第 二 η型摻雜區212表面及其內形成兩分隔的隔離結構222,以于η型漂移區250表面定義 出此蕭基二極管裝置的陽極區260與陰極區270。在此,隔離結構222是繪示為已知的場 氧化物(filed oxide)且可為已知場氧化物工藝所形成,但并非加以限定本發明,隔離結構 222亦可采用其他型態的隔離結構。于形成隔離結構222時可同時對于先前形成的ρ型摻 雜區220 (請參見圖3)進行退火動作,并于隔離結構222形成后同時將的轉化成為鄰近并 包覆各隔離結構222的一邊角的ρ型摻雜區220。此ρ型摻雜區220亦部分延伸進入了第 一 η型摻雜區214之內。接著形成一圖案化的掩膜層224,以大體覆蓋了隔離結構222與 陽極區260并露出了陰極區270內的第二 η型摻雜區212的表面。接著進行一離子注入程 序226以于第二 η型摻雜區212表面形成了 η+摻雜區228以作為陰極接點之用。離子注 入程序226是采用磷與砷等η型摻質,其所采用的離子注入能量約介于40KeV 60KeV,而 所注入η型摻質劑量則約介于IX IO15 5Χ 1015atomS/Cm2。請參照圖5,于移除掩膜層224(見于圖4)之后,接著形成圖案化的層間介電層 230,其分別大體覆蓋了隔離結構222及鄰近隔離結構222的部分ρ型摻雜區220與η+摻雜 區228。于層間介電層230內形成有一開口 235與237,分別大體露出第一 η型摻雜區214 的整個表面以及部分的η+摻雜區228表面。請參照圖6,接著形成圖案化的電極層232與234,其中電極層232是設置于ρ型 摻雜區220與第一 η型摻雜區214之上且部分覆蓋鄰近的層間介電層230,而電極層234則 設置于η+摻雜區228之上且部分覆蓋鄰近的層間介電層234。電極232與234分別作為陽 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用,其可采用如鈦、氮化鈦、鎢、鋁等金屬材料且可采用如沉積、研磨與 蝕刻等已知工藝所形成。
7
如圖6所示,顯示了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主要包括一 ρ型半導體結構(例如ρ型半導體層202) ;— η型漂移區,設置于ρ型半導體 結構表面,其中η型漂移區包括摻質濃度相異的一第一 η型摻雜區(例如第一 η型摻雜區 214)以及一第二 η型摻雜區(例如第二 η型摻雜區212),而第二 η型摻雜區是環繞所述第 一 η型摻雜區的側壁且具有較第一 η型摻雜區為高的摻質濃度;多個隔離結構(例如隔離 結構222),設置于η型漂移區的第二 η型摻雜區內,以定義出一陽極區(例如陽極區260) 以及一陰極區(例如陰極區270),其中所述陽極區露出第一 η型摻雜區的表面而陰極區部 分露出第二 η型摻雜區的表面;一第三η型摻雜區(例如η+摻雜區228),設置于為所述陰 極區所部分露出的第二 η型摻雜區表面,其中第三η型摻雜區具有高于第二 η型摻雜區的 摻質濃度;一陽極電極(例如陽極電極232),設置于陽極區內的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之上; 以及一陰極電極(例如陰極電極234),設置于陰極區內的所述第三η型摻雜區之上。于本實施例中,蕭基二極管裝置是包括了由摻質濃度相對較低的第一 η型摻雜區 214與摻質濃度相對較高的第二 η型摻雜區212所組成的一 η型漂移區250,其中第一 η型 摻雜區214是實體接觸了陽極電極232,基于其相對為低的η型摻質濃度,因而有助于提升 于陽極電極232與第一 η型摻雜區214間的金屬-半導體接面280處的逆向偏壓時的崩潰 電壓表現。另外,由于介于陽極區260與陰極區270間的第二 η型摻雜區212具有相對高 的η型摻質濃度,因而可改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單位面積電流量。另外,參照圖2 圖6的制造流程,本發明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是針對如 圖1所示的已知蕭基二極管裝置內用于形成η型漂移區104的光掩膜進行圖樣修正,即可 形成如第6圖所示的由兩種不同η型摻質濃度的η型摻雜區所組成的η型漂移區250,且不 會造成制造流程所需光掩膜數的增加,并可通過適度調整P型條狀區210的數量、寬度及ρ 型條狀區210間的間距而達成控制蕭基接面280下的η型摻質濃度的目的。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本領 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 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范圍所界定為準。
權利要求
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一p型半導體結構;一n型漂移區,設置于所述p型半導體結構表面,其中所述n型漂移區包括摻質濃度相異的一第一n型摻雜區以及一第二n型摻雜區而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是環繞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的側壁且具有較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為高的摻質濃度;多個隔離結構,設置于所述n型漂移區的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內,以定義出一陽極區以及一陰極區,其中所述陽極區露出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的表面而所述陰極區部分露出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的表面;一第三n型摻雜區,設置于為所述陰極區所部分露出的第二n型摻雜區表面,其中所述第三n型摻雜區具有高于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的摻質濃度;一陽極電極,設置于所述陽極區內的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之上;以及一陰極電極,設置于所述陰極區內的所述第三n型摻雜區之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摻雜區具有介 于4Χ IO15 2Χ 1016atomS/Cm3的摻質濃度,而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具有介于2Χ IO16 8X1016atoms/cm3 的摻質濃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摻雜區與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的底面接觸所述ρ型半導體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更包括一P型摻雜區, 設置于為所述陽極區所露出的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與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表面之內并包覆 所述這些隔離結構之一的邊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更包括一層間介電層, 設置于所述這些隔離結構與所述陽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間,所述層間介電層分別覆蓋所述 這些隔離結構及其鄰近的P型摻雜區及第三η型摻雜區的一部分。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陽極電極實體接觸所述ρ型 摻雜區與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η型摻雜區具有介于 1 X IO17 5Χ 1017atoms/cm3 的摻質濃度。
8.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 P型半導體層;形成一 η型漂移區于所述ρ型半導體層表面內,其中所述η型漂移區包括一第一 η型 摻雜區以及環繞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的一第二 η型摻雜區,而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具有高 于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的摻質濃度;形成數個隔離結構于鄰近所述第一η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η型摻雜區之內,進而于所 述P型半導體層上定義出一陽極區與一陰極區,其中所述陽極區露出了所述第一 η型摻雜 區及鄰近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的一部分,而所述陰極區僅露出了所 述第二 η型摻雜區的另一部分;形成一第三η型摻雜區于所述陰極區所露出的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之內;以及 于所述陽極區與陰極區內分別形成一陽極電極與一陰極電極,以分別實體接觸所述第 一 η型摻雜區與所述第三η型摻雜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η型摻雜區 具有介于4 X IO15 2 X 1016atoms/cm3的摻質濃度,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具有介于2 X IO16 8 X 1016atoms/cm3的摻質濃度,而所述第三η型摻雜區具有介于1 X IO17 5 X 1017atoms/cm3 的摻質濃度。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η型漂移 區于所述P型半導體層表面內包括于所述P型半導體層上形成多個分隔的第一掩膜層;施行一第一離子注入程序,采用所述這些第一掩膜層作為注入掩膜,于所述P型半導 體層內形成多個分隔的第四η型摻雜區以及位于所述這些第四η型摻雜區間的多個P型條 狀區;移除所述這些第一掩膜層;以及施行一第一退火程序,以于所述P型半導體層內形成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以及環繞所 述第一 η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藉以組成所述η型漂移區。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這些ρ型條 狀區具有介于0. 4 μ m 0. 8 μ m的寬度以及所述這些ρ型條狀區之間具有介于0. 4 μ m 0. 8μπι的間距。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這些隔離 結構之前,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掩膜層,部分露出鄰近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的一部 分;以及施行一第一離子注入程序,采用所述第一掩膜層作為注入掩膜,以于鄰近所述第一 η 型摻雜區的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的表面形成一 ρ型摻雜區。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蕭基二極管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所述這些 隔離結構時更包括同時將所述P型摻雜區轉變成為位于所述第一 η型摻雜區與所述第二 η型摻雜區連結 處的一 P型保護環,以包覆所述這些隔離結構的一邊角。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蕭基二極管裝置包括一p型半導體結構;一n型漂移區,設置于所述p型半導體結構表面,包括摻質濃度相異的一第一n型摻雜區以及一第二n型摻雜區,而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具有較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為高的摻質濃度;多個隔離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內,以定義出一陽極區以及一陰極區;一第三n型摻雜區,設置于為所述陰極區所部分露出的所述第二n型摻雜區表面;一陽極電極,設置于所述陽極區內的所述第一n型摻雜區之上;以及一陰極電極,設置于所述陰極區內的所述第三n型摻雜區之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蕭基二極管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其崩潰電壓與單位面積電流等電性表現。
文檔編號H01L21/329GK101901840SQ20091020312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27日
發明者白煌朗, 蔡宏圣 申請人: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