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食用菌栽培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6285閱讀:50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食用菌栽培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ー種食用菌栽培筐。
背景技術
目前,エ廠化瓶栽食用菌是ー種廣泛采用的栽培方法,這種瓶栽方法具有滅菌效果好,不容易感染雜菌,子實體生長容易控制,方便管理,采收容易等優點。現有技術中エ廠化瓶栽食用菌所使用的栽培筐存在如下缺陷在機械化操作受到沖擊時或高溫高壓滅菌的過程中易變形;筐壁或筐底較為封閉的結構不便于菌絲培養時的散熱、氣體交換和觀察,還容易殘留廢料等。有的栽培筐還設計了專門的固定結構來固定栽培瓶,比較復雜且不便于操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ー種食用菌栽培筐,該栽培筐具有耐機械沖擊,不易變形,透氣散熱效果好,不殘留廢料,便于觀察菌絲生長情況,便于機械化操作等特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ー種食用菌栽培筐,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底壁及側壁圍合成一上方開ロ的收容空間,側壁靠近底壁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進ー步的,底壁由米字形相連的棱條組成,整體呈平面狀,棱條之間為透氣ロ。
進ー步的,側壁上端開設有若干窗ロ,半橢圓形孔和窗ロ間隔排列。進ー步的,窗ロ為長方形的窗ロ。進ー步的,側壁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外沿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進ー步的,栽培筐為方形。進ー步的,栽培筐四個角為圓角。進ー步的,圓角處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個透氣孔。進ー步的,圓角處的側壁兩端各設有ー個突起的從側沿到側壁連成一體的加固條。進ー步的,加固條與側壁和側沿為一體成型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ー種食用菌栽培筐,由于在栽培筐的側壁靠近底壁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栽培筐放滿專用栽培瓶后,緊挨栽培筐的側壁的栽培瓶下部卡緊半橢圓形孔,將栽培筐翻轉360度栽培瓶也不會掉下來,機械手操作安全穩定,采用栽培筐整體集成移動方式,大量節省搬運的勞動力,方便運輸,提高工作效率,節省空間,實現物料一次性進出,便于實現循環生產和保持場地清潔;半橢圓形孔還便于菌絲培養時的散熱,可以調節培養環境,也方便觀察栽培瓶內菌絲的生長狀況。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ー種食用菌栽培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ー種食用菌栽培筐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俯視圖;圖4是圖2中A-A處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至圖4中包括有底壁1、棱條11、透氣ロ 12、側壁2、半橢圓形孔21、窗ロ 22、圓角23、透氣孔24、加固條25、外沿26、側沿27、收容空間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ー種食用菌栽培筐,包括底壁I以及由底壁I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2,底壁I及側壁2圍合成一上方開ロ的收容空間3,側壁2靠近底壁I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21。底壁I由米字形相連的棱條11組成,整體呈平面狀,棱條11之間為透氣ロ 12。側壁2上端開設有若干長方形的窗ロ 22,半橢圓形孔21和長方形的窗ロ 22間隔排列。側壁2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26,外沿26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27。栽培筐為正方形,能夠裝載16瓶栽培瓶,設置為4X4方式布局。栽培筐四個角為圓角23。圓角23處的側壁2上開設有若干個透氣孔24。圓角23處的側壁2兩端各設有ー個突起的從側沿27到側壁2連成一體的加固條25。加固條25與側壁2和側沿27為一體成型結構。通過設置側沿27可以有效防止瓶筐運輸過程中因相互擠壓而產生的重疊,設置加固條25能夠防止側沿27變形,便于大規模機械手作業。具體的,栽培筐從筐ロ到筐底稍稍變窄,將16個專用的栽培瓶放入栽培筐后,栽培瓶之間緊密貼合,專用的栽培瓶為圓柱形瓶身,且瓶身的中部成型為向瓶身內的環形凹陷,因此,緊挨栽培筐的側壁2的栽培瓶底部會從側壁2靠近底壁I的下端的半橢圓形孔21微微突出筐外,而栽培瓶的瓶身上部分與栽培筐筐ロ的外沿26緊密貼合,這樣的設計會使得筐內的栽培瓶特別穩固。透氣ロ 12、半橢圓形孔21、、長方形窗ロ 22以及圓角23側壁2處的透氣孔24,有效改善了培養階段的通風換氣效果,提升了栽培的均一度,并且通過各窗ロ 22觀察菌絲生長狀況,可及時發現栽培瓶感染情況。此栽培筐可以使用聚丙烯樹脂等耐高溫、高壓滅菌的材料制做,根據生產的需要確定栽培筐的實際尺寸,根據栽培筐的實際尺寸和承載物料的重量來確定筐的厚度和棱條11設計,確保在高溫和長時間壓疊的情況下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形和損壞,循環使用年限達到3年以上。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底壁及側壁圍合成一上方開口的收容空間,所述側壁靠近底壁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由米字形相連的棱條組成,整體呈平面狀,所述棱條之間為透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上端開設有若干窗口,所述半橢圓形孔和窗口間隔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為長方形的窗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所述外沿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為方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四個角為圓角。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圓角處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個透氣孔。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圓角處的側壁兩端各設有一個突起的從側沿到側壁連成一體的加固條。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條與所述側壁和側沿為一體成型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食用菌栽培筐,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底壁及側壁圍合成一上方開口的收容空間,側壁靠近底壁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本實用新型,由于在栽培筐的側壁靠近底壁的下端開設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半橢圓形孔,栽培筐放滿專用栽培瓶后,緊挨栽培筐的側壁的栽培瓶下部卡緊半橢圓形孔,將栽培筐翻轉360度栽培瓶也不會掉下來,機械手操作安全穩定,采用栽培筐整體集成移動方式,大量節省搬運的勞動力,方便運輸,提高工作效率,節省空間,實現物料一次性進出,便于實現循環生產和保持場地清潔;半橢圓形孔還便于菌絲培養時的散熱,可以調節培養環境,也方便觀察栽培瓶內菌絲的生長狀況。
文檔編號A01G1/04GK202857369SQ2012205473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葉運壽 申請人:廣東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